第132节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23-06-19 06:57      字数:4612
  “是呀。若是还俗之后能有功名……”谢麟道:“胆子不小。就不怕王经不答应?”“她哥哥答不答应,得看谢先生怎么说了。”谢麟摇头道:“趁早撂开吧。这个和尚是红尘中人,却不是王经那个妹子能消受得起的。”“那她要伤心了。”“有什么好伤心的?不就多长了两块腱子肉么?”“噗……”程素素低头闷笑。谢麟气鼓鼓地:“本来就是!”“对……谢先生最好看了。”谢麟被呛住了:“我并没有怄气!君子好德,谁说男子要看相貌的?”“吏部。朝廷专养了一群看脸评等地给官做的。”程素素偏与他唱个反调,从来选官都是看脸的,谢先生不要不服气。谢麟故作不经意地瞥了她一眼,道:“六郎可不是看脸的人呐,嗯?”程素素也看了过去,若有所思地:“总觉得谢先生这句话……挖着坑等我跳?”“那跳不跳呀?”“不是早跳你这坑里了吗?长得好,真的很占便宜啊。”谢麟用空出来的手摸了摸脸:“那要长得不好,就娶不到娘子啦?”“君子好德,我可是世间难得的厚道君子。”“哦,怪不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六郎就不爱搭理我。”“你还记得?”“不搭理我的人,我都记得。”程素素惊讶地跳到他面前:“谢先生?”“嗯?”冷不丁的一下,也没吓到谢麟,“怎、怎么啦?”原想说的话都忘了,程素素将谢麟的脸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看了又看:“我要是不会眨眼了,你得赔我的。”谢麟觉得自己骨头轻了三两,人直往上飘:“陪三生三世可好?”点头、点头、点头。身后的打了个响鼻,前蹄不耐烦地刨了刨地面。远处传来了人语声,侍从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前面来人了,别冲撞了官人娘子。”二人回过神来,谢麟嫌道上生尘:“上马吧,王经说,城里有间小店的小食很好,咱们去试试。”程素素跳上马,笑出了声:“好。”小食肆缩在一处巷子里,店外排着长队,店面是陈旧的颜色,看来倒颇整洁,浓烈的香气勾得人馋虫都出来了。谢麟与程素素都不曾到过这里,店家也不认得他们俩,只看他们长得极出色,带着仆从又有马匹,当作个大户,殷勤地请他们入内:“敝店小本经营,并没有雅间儿,只有几副座头,要另加些铜钱。”谢麟道:“知道,听朋友说过,还有座儿?”“呃……”店家往内一看,里面座儿已经满了。程素素看看谢麟,有些犹豫,要是一本正经的谢先生呢,拼座儿就拼了,要这么干净漂亮的谢先生与人拼桌,有些舍不得。谢麟一笑,转头吩咐几句。仆从将马拴在店外,进去拣了个安静位子,低语几声,那一桌人便走了。程素素疑惑地看着谢麟,谢麟一笑,就是不说。加钱叫别人让座的事儿,是打死也不能告诉老婆的。他也知道干这么样的事儿蠢,坚决不说反倒显得高深莫测。这家的肉饼极香,肉汤滋味鲜美,炸的米糕香甜可口,腌的小菜酸甜生脆。两人叫了一桌子,老板高兴之余忍不住说:“您二位这一桌子……”吃得完吗?都是文弱书生的模样啊!程素素与谢麟相视一笑,谢麟指两盘肉饼道:“看雨,拿去分了吃。”有座儿的付了高价,就不用排队等,多叫些,乃是为了给仆人吃。老板适时露出个佩服的表情,炸肉饼去了。程素素咬着肉饼,看外面的人排队就忍不住地笑。谢麟十分后悔自己居然犯了蠢,该早些问她的。肉饼确实很香,比从京城带来的厨娘做的味道都好,程素素连吃了两个,再想吃第三个的时候,看了一眼谢麟。谢麟闷笑:“谢麟还不会叫自己娘子饿着。”程素素脸上一红,狠狠地抓起了第三个:“哼。”谢麟挟一筷子小菜:“回去要谢谢王嘉文。为表感谢,我得叫他看好他妹子。”程素素放下饼:“央央要难过一阵儿了。”“总比遇人不淑的好,对吧?”“对。”吃饼吃饼。————————————————————————————————两个人开开心心游完寺,吃完饼,回到府衙,却有一个好大的惊喜在等着他们。一路散步消食到府衙,太阳暖暖的照到身上,整个人都懒洋洋的了。踏进二门就不大想走路,只想好好躺下睡一觉。张娘子却正在二门上等候,神色有些奇怪地道:“官人,娘子,京里有东西送来。”“咦?”程素素打起精神来,“是什么?”张娘子陪在一旁且退且说:“是四房特意送来的,还有一封信,是给二郎的。”谢麟也来精神了:“是什么?”除了些米氏给二人准备的时兴料子,稀罕玩艺儿,谢涟还塞了一架绣屏进去,特特地写信说是他送的。取出绣屏一看,程素素眼睛一亮:“真可爱!”绣屏里,一弧圆窗,一张长案,一把木椅,窗外一树桂花,案上一杆笔、一卷书、一池墨、镇一张纸,椅上一只奶猫!奶猫头上不远,两只蝴蝶在飞。奶猫也不理它们,只管圆滚滚的蹲在椅子上,丝丝毛发栩栩如生,严肃地看着桌面,努力抬起短短的前腿,用梅花样的爪爪去够那笔——显然,短腿是够不到的!再看绣屏上的字,不文不白的四叔风格:梦回当年,醒来颇觉吾侄神似此猫。“哈哈哈哈!”程素素扶着桌子笑出眼泪来。谢麟还道四叔有什么紧急事务要对他讲,拆信一看,第一页只有八个字:侄类猫耶?猫类侄耶?恶作剧吗?谢麟将第一页放到第二页后面,忽然顿住了,第二页上写着:你小时候看人的眼神就像猫,娇气写在眼睛里,现在眼睛里的娇气该回来了吧?比你聪明的人也没几个,看谁蠢就说出来,别憋着。一条手帕递到他面前:“给。你就算了,我也不会不要你的。”谢麟破涕为笑:“四叔欺负我怎么办?”程素素沉吟了一下:“告诉四婶儿去。”谢麟擦擦脸将信折了起来:“嗯,一起告。”程素素伸出手来,谢麟捏着折好的信,犹犹豫豫,又不痛快解释,被程素素一把抢了过来。谢麟贴在她背后,胸腔的震动让程素素背上一阵酥麻:“我小时候才不娇气呢。”程素素转过头来,在他脸上香了一记:“嗯。奶声奶气的。”“呐,不能嫌弃的啊。”“嫌弃的时候顶多眨三下眼。”真是没眼看!张娘子大喜过望,与卢氏暗搓搓地将小丫头们撵出房,还善解人意地关上了门。门一关,光线便暗了下来。程素素与谢麟笑弯了腰:“你去开门。”谢麟低头轻啄一记:“来了。”门打了开来,洒进来的除了太阳的光,还有一个急促的身影。谢麟好心情地道:“别拦她,有什么事儿,慢慢说。”跑来的丫头喘匀了气儿:“大、大官人,江、江先生说有急事。”作者有话要说:四叔:我跟你缩,他的本体是只喵。谢先生:喵喵喵?第129章 秋千架上谢麟眉心微蹙:“知道了。”程素素按着绣屏:“去吧。”谢麟匆匆点头, 他也很想知道, 是什么事让江先生这么着急,难得的休沐也不出去喝茶听曲了。谢麟走后,程素素开始清点京城来的东西, 这次纯是四叔四婶的手笔,东西不多, 却都体贴用心。程素素不要别的, 先将那只绣屏搬到自己房里,就摆在妆台对面,一睁眼就能看着的地方。挑几块新料子, 预备做新衣。其余的都先收到库里,又琢磨着有什么好往京里送的。前番已送了一回了, 这回难有新意,不免有些发愁。谢麟与江先生的事情,她现在反而不大关心了, 江先生那么狡猾, 必有办法。卢妈妈踮着脚尖,一脸喜色地凑近, 不及开口, 张娘子便面带疑惑地过来说:“娘子,外面有个姓高的小娘子递了张帖儿给娘子, 说是给娘子办事儿的,与前面江先生的学生高小郎是一家子。”“咦?她回来了?快请吧。”东西也收完了,等谢麟回来又有点心焦, 程素素正想有人来说个话。再次见到高英,程素素吓了一跳:“你这都遇到什么事儿啦?”高英黑瘦了许多,虚弱,眼睛里却透着喜悦:“给娘子磕头。”“这大半年,你辛苦了。路上还好?”程素素请她坐下,有些好奇高英的经历。高英声音也比以前宏亮了些:“小病了一场,略耽误了些时候,福祸相依,竟有些收获。”程素素愈发好奇了:“路上都见着什么啦?很辛苦吧?”高英谦虚地道:“我可不敢与娘子经历相比。”慢慢地说起她的经历来。去年,程素素给高英本钱,高英头回自己主持买卖就亏了本,程素素没有追究,又再给她添了本钱,这让高英非常愧疚。程素素一路疾驰还京的时候,高英一面思考要做什么生意才好,一面做些简单的买卖,维持开销。待弟弟高据也随谢麟赴京,她也想好了——已到秋天了,不如贩些布匹、丝绸,弄点茶砖之类,北上!换皮毛回来,一来一回,全是差价。北上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本钱,草原上胡人缺的东西太多了。他们连铸铁锅的工匠都稀缺,锅一旦漏了,想找个补锅匠,一般的牧人都找不到。养蚕织布就更不要提了,大部分的首饰也不如中原的精美。邬州所产的土布、绸缎、各种首饰,与京城等富庶之地不能比,拿到榷场都算不错的。高英没有与草原上酋长联系的门路,也没想过与他们交易——她本钱也不够。但就一些小玩艺,与一般牧人交易,也足够赚的了。实在不行,到了榷场,少赚些,交易与大户,也不会折本。只是路上艰苦些,为了不出意外,高英将母亲托付给舅家,带上父亲当年的旧伙,亲自跑了这一趟。论来,盐、铁、粮才是交易利润最高的大宗,但是没有门路,朝廷也严令不许一般商人做这种买卖,高英也不去碰它。她进了一大包缝衣针、一箱做工精细些的铜胎裹银的首饰、几车结实土布、两箱绸缎。走到半道上,水土不服病了一场,住在客栈里,听人议论,又挣扎起来,就地进了些佛经佛像。待病一好,即刻启程往榷场去。榷场也各分势力范围,最大的几家商人各有门路。高英不与他们争利——也争不上利,高档的交易她做不上,中、低等的买卖倒还做得。高英牢守着父亲旧日教过的生意经,争利而守信,熬了两个月,一边出货,一边进货,渐渐竟有了些口碑。同行都扼腕:“早知如此,该狠狠多进些货来贩卖才好!”都夸高英不愧是她父亲的女儿。高英却说:“咱们本钱少,再大些的生意,咱们吃不下,不划算。”她丝毫不敢大意,上一次也是出行顺利,回来翻船的。小心地挑选着不错的皮草,她做皮货生意不是熟手,因娘家、婆家生活尚可,差不多皮草还能分辨得出好坏来,倒没有看走眼。既条理清楚,眼睛又利,即使觉得她难缠的人,也有人愿意与她做长久生意,与她订来年的货。高英不敢惹事,凡要带什么经史子集、百工技术书籍的,她一概不敢答应:“我妇道人家不甚识文字,恐怕进不了合式的。”凡此类书籍,也是朝廷不许与外邦交易的。高英又打榷场进了皮毛等物,因她出货进货仔细,耽搁时间略长,动身归来得迟,很巧还捡了个漏。这便是她今天要带来给程素素的自认比较拿得出手的礼物了。一只大箱子,几只盒子。盒子打开的时候,程素素狠狠震憾了一把——大块的蜜蜡!极美极润的黄色,仿佛珊瑚一样的红色,都是很原始的形状。红绸里放着两枝老参,哪怕在谢府,这样的人参也很罕见了。箱子里是处理好的皮毛,紫貂也有、狐皮也有,甚至有一张虎皮。程素素惊讶地道:“你这是……怎么弄来的?”高英感慨地道:“这些并没花多少钱,原来没想着能弄到这些的。我只想,本钱少,就要赚辛苦钱,做事时仔细不留把柄,早起晚睡,多多留心,人家回家了,我再我守一会儿。天道酬勤。何况我这等只剩下点勤快的人呢?”程素素顿了一顿,才说:“这勤快的回报也未免太高了。”高英道:“同一件东西,在产地,绝不如贩出去的价高。在同一地,在匠人手里,与在商人手里,又是天壤之别。产珠的地方,按斛收珠,到了京城的铺子里,论颗来卖。凡做买卖的都明白,不能指望城里铺子卖多少钱,在产地就想卖多少。卖上百倍的价,也是人家的本事。”这不是差价吗?可也差太多了。程素素心下存疑,问道:“你去了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