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23-06-19 06:58      字数:5735
  谢麟眨眨眼:“吃?怎么吃?”程素素还想鄙视他呢,就被江先生鄙视上了:“怎么吃?人饿极了的时候,什么不吃啊?娘子是没见过蝗灾吧?”“咦?”江先生叹气道:“我长这么大,也只亲眼见过一回。年轻时随我的老师在外游历,见过那么一回呀……无穷无尽,它不吃人就不错啦。娘子这还拿着,等它多起来的时候,躲都来不及!蝗虫不是不死的,路过之处,地上能积上一层,丁点儿也不觉得它变少了。”程素素不敢托大,问道:“那家禽呢?听说吃虫的鸡鸭,养出来味也好。倒好贴补?”“人都不行,就别指望它们了。”谢麟道:“还请先生详言。”“蝗虫是会飞的,由一地而到另一地,吃完了这里它就走。怎么会停着不动等你捉呢?禽鸟……能吃多少?家禽能有多少?蝗虫多的时候,是吃不过来的,等蝗虫走了,家禽又没得吃了,甭指望靠蝗灾养家禽。能成灾,就是没有别的办法了。”“扑杀呢?”“那是帮别人,帮吧!他们灾情没那么重,对咱们也是有好处的。”谢麟已经恢复了过来:“叫几个人去老陶那里,给我装麻袋蝗虫来,与奏本一道六百里加急,发到京里给他们看看。”并不需要去什么老陶那里,派去的人走半道上就被蝗虫给撵了回来。抱着脑袋,一路逃回府衙:“来、来了!蝗虫来了!”程素素听到前面动乱的声音,出来正遇到谢麟,两人一同登高,眼睛张到最大,无数的黑点仿佛漫天的箭雨直冲到视网膜上——这就是蝗灾了。真成了纪录片里的非洲大草原了!程素素心跳加促,算是懂了江先生说的“不吃人就不错了”是什么意思。蝗虫是吃素的,这无穷无尽的样子,真是像世界末日,以为他们要将人类给淹没了。人们发出慌乱的尖叫声,关门窗,求神仙。大片的蝗灾一落,再一起间,树就秃了。谢麟拖着程素素往府衙赶,小青袖子掩着脸,拿着程素素基本不用的摆设——帷帽,给程素素罩上,这才算缓了一口气。谢麟当即下令,衙役四出,贴安民告示,敲锣喊大家不要乱,官府是不会不管大家的。他在本府有威望,士庶渐渐安定了下来,邹县令亲自跑来请示,见状也去这般办。谢麟道:“急什么?别忘了派人下乡去,还有,我要上报朝廷!你们也要各陈灾情。”邹县令有了主心骨,精明劲儿也回来了:“使君数次提醒他们,这些人尸位素餐,真是可恶!”谢麟不想跟他多废话,只说:“你去捉两袋蝗虫。”邹县令一点即明:“妙!下官这就去!遇着了事儿,咱不怕辛苦,就怕有人背后捅刀子,得先堵了他们的嘴!”说完,匆匆一拱手,走了。不久,其余县令也纷纷报了灾情上来——这次的灾,不小。谢麟飞快地写完了奏本,蝗虫也捉好了,封了两大麻袋,带着各县报灾的公文,及自己的应对之策、赈灾请求一同发去了京城。府衙、县衙,也都忙碌了起来。因他有言在先,今年若是有灾,绝不为政绩连累百姓,如今再出告示,士庶对他都颇信任。谢麟的第一条命令,便是扑杀蝗虫。一石蝗虫,本地百姓换二斤粮,童叟无欺。往城外流民安置处也是一般,一石蝗虫,却只有一斤粮了。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像陶县令那般烧个香做个法事之类的。熟读经史就该知道,蝗虫成灾,求是求不走的,只有扑杀!下完命令,正一正衣冠,去见夏偏将。预计的旱灾与教匪还没来,先来个蝗灾,若再多一些其他的破事,谢麟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哪怕没有教匪,以眼下蝗虫肆虐的程度,吃不饱的人聚而为盗,四出劫掠,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搞不好那几位“好邻居”已叫饿得眼睛绿了的饥民抢劫了也说不定。必得请夏偏将开始戒备。最大的锅不是他,他是无辜的受害者,还是一个苦口婆心提醒过所有人,却被当成痴人的先知。只要将这次的灾情控制在手心,不使生变乱,就不用再在邬州多熬一任了。“三个月,要想法子顶住三个月。”谢麟毫不客气地对夏偏将说。夏偏将道:“用这么久呐?”“报灾的人去了,路上顶多花五天,也许还不用,蝗虫飞得快,保不齐已经有人报了。然而灾情是要核实的,否则随便报个灾异,就能免赋税到钱粮,这也太容易了。这一来一回,最快也要大半个月,再拨调,运粮不比单人飞骑,要花多久?咱们旁边的州府,恐怕已经自顾不暇了。要从更远的地方调粮食,花的时候更长。这还是快的,没人拦着的。老夏,你营里还有多少存粮?”夏偏将的黑脸青了几分:“我的妈呀!”谢麟道:“赶紧把好了!还有,饿疯了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你的兵,从今天起就得给我预备着。我已经上表请示了。事情不是咱们做坏的,总不会拿咱们开刀,可要弄出乱子来,就得陪绑了。老夏,这是机会。”“听你的!”不听也不行了,夏偏将对蝗灾,是丁点儿办法也没有的。“那就扑杀蝗虫吧。”“中!哎……不会拜一拜蝗神呐?”“拜它做什么?它能将粮食给我吐出来吗?不吐,就灭了它。”“哎!痛快!”见完夏偏将回来,谢麟又移文给邻居们——蝗虫来了,你们要小心呐!上风处的是灾源,移文也没得救,不过记录在案,他们没有通知谢麟,谢麟却通知了他们,这是埋上一笔。下风处的,谢麟尽心了,随便他们了。便在此时,赵娘子约了夏大娘子,一同来寻程素素。作者有话要说:谢先生是个实用主义者233333333333第142章 一波又起街上蝗虫正飞着, 士绅人家的女眷断没有在这个时候跑出家门的,贫苦人家摸摸米缸算算账,男女老幼都出来扑蝗虫了。活蹿乱蹦的蝗虫、追着蝗虫跑的人, 都加重了两位娘子赶路的难度。赵娘子心事颇重,程素素给她讲进粮肯定能赚, 如今蝗灾了,应验了。在家里说起时, 丈夫训斥了她:“这个时候,万不可说这种幸灾乐祸的话!我正愁灾情,你却要发这个财, 说出去能听吗?状元家娘子怎么了?她先前舍了两仓米呢,你说这个话出去,她是不会认的,人也是不会信的!管好你的嘴吧!做事儿呀, 你多听听她的,别胡乱拿主意, 更不许乱说话!”儿子与丈夫是一个主意, 上辈子的债主珍姐讲得更难听:“这时候发这样的财做什么?积点德不好么?就该都舍出去的。”珍姐对程素素依旧是一肚子意见的,现在不觉得程素素粗鄙了, 却又觉得她心机深沉十分狡猾, 很不想母亲跟她学。将赵娘子气得把儿子打了一顿,将女儿拧了一把。然而见丈夫与儿女都这样讲,她还真担心程素素一个大方,将粮食全舍了出去, 那样岂不是要血本无归了?就想去找夏大娘子,两人一道去探探程素素的口风,赵娘子的意思,这回钱不赚没关系,只要别全舍出去,好歹留点儿好回本,那就谢天谢地了。赵娘子也知道,这回邬州遇到大麻烦了,粮食是肯定不够吃的。看邹县令火急火燎的样子,朝廷的赈济也不是立时就能发出来的,要是自家这些米能帮着多撑一阵子,换一个丈夫治下没有出大乱,她也是情愿的。但是!可不能挖断根呀!孰料到了夏府,夏大娘子却没有她这样特别不舍得。听了她的来意,夏大娘子道:“外头男人的事儿,我是不懂的,哪怕是为了积德,这回本钱全不要了,我也是愿意的。咱们与知府家娘子说去,叫她别为难。”她贫苦人家出身,晓得这蝗灾的厉害。夏偏将又是新做这么大的官儿,才头回吃这么多的空饷,并没有很直观的概念,还将这空饷当横财。横财么,来了欢喜,丢了也没有血汗钱那么心疼。想到就去做,夏大娘子便拖着赵娘子去府衙了。到了门上,先是张娘子来迎。张娘子十分惊讶:“这辰光,娘子们是有要事?”赵娘子脸色口气都不甚好地问道:“娘子在吗?”张娘子答道:“在呢,叫了后街上高家小娘子来商议事情。”赵娘子心里一突,高英代程素素在外面做买卖,近来最大的一笔,就是倒卖粮食,她来必有要事。忙说:“我们也正有事要寻娘子哩。”张娘子引她们去正房找程素素:“您二位仔细脚下。”赵娘子下轿就戴上了帷帽,夏大娘子还是原样儿,不停地挥着袖子,走得都磕磕绊绊的。————————————————————————————————上房里,程素素正在听取高英的意见。蝗灾来的时候,高英在最初的慌乱过去之后,更慌乱了,她想起来程素素非要在今年继续进粮食的事,心底一个声音在说:她怎么知道要进粮食的?还将赵娘子、夏大娘子拉入了伙……打了一个哆嗦,高英不敢深想原因,只想眼下。她得问问程素素是个什么章程,要卖呢,也不能就胡乱一把放出去了。心底还有另一个声音告诉她,兴许,这些粮是用来做好事的。高英又担心程素素一把将这些粮食都舍了出去,那可就亏本了!不管程素素要做哪一样,高英都得给她筹划了——粮现在由高英看着,她是有责任的。见了程素素,高英压下所有疑问,只管请示:“现在咱们的粮,怎么办?”程素素道:“先不动。”高英松了一口气:“那便好。”程素素反而担心起来了:“是粮仓那里有什么麻烦么?”“并不有!”高英果断地说,继而解释了她的观点。她头回做这生意的时候,很是向王家熟手讨教了许多。米商其中一个要会的本事,就是如何不激怒饿绿了眼睛的人。出现灾荒的时候与平日里施粥,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弄不好,就容易激起事端,让人围攻。高英的建议便是,无论是卖是舍,都不能太特立独行,即使要做,也不能一口气就做完。程素素也是这个意思,照谢麟的估计,要做好撑三个月的打算,这才几天呢?且轮不到个人去逞英雄。先看谢麟这边的调度,再言其他。无论是扑杀蝗虫换粮,还是用最少的粮食去养活灾民,府库此时都还没有见底。程素素手里的可不止自己私房买卖,她还控着王瑱这个大商人。她给王瑱下了死令,之前怎么做,她不管,但是王瑱手里的粮食,一定要留下三分之一,没她的话死也不许动。高英心道,早知道你连这个都有成算了,我就不多这个嘴了。正要告辞,门上报两位娘子来了。程素素笑道:“咱们猜猜,她们这是做什么来了?”高英没好气地说:“总不会是来打牌的。”恐怕是要说粮食的事儿,这也太心急了!怎么稳不住呢?高英有点瞧不起这两个官娘子了。一时二人到了,果然是说的这件事。先开口的是赵娘子:“高小娘子也在,我猜猜,莫不是要说粮食的事?”高英笑道:“是,娘子正吩咐,不要那么着急呢。”赵娘子心里有事,听了总觉得像在说自己个儿,才要辩解两句,夏大娘子爽快地道:“咱们都不急着赚这个钱,娘子要是有心照之前那样舍出去,咱也没二话。横竖那本钱来的也容易,施出去也不大心疼。积点德好。”赵娘子恨不能堵上她的嘴!舍些出去,她不反对,每年冬天没灾的时候她都施呢!可不能全施了吧?程素素扫过二人的表情,笑:“我是不急的,我做事,什么时候让你们吃过亏?”不不不,真的吃过闷亏。夏大娘子还不觉得,赵娘子总觉得好些事情上并不能如愿以偿哩。程素素对高英道:“你与她们讲。”高英道:“二位娘子,我们娘子的意思,是出手还是舍出去,都不急在这一时。这些个,是要留下来最后压秤的。总之,不会亏本就是了。”赵娘子比夏大娘子懂得又多一些,问道:“朝廷赈济的,也快到了吧?”别等赈济的来了,这就卖不上价了。高英笑道:“谁家媒人管他娶妻还要管他生子了?”赈灾赈灾,不让饿死就是大功劳了,哪有喂得油光水滑的?想多吃点儿,还得靠自己。赵娘子放下心了,笑道:“我们也是这个意思,这才找了夏嫂子想与娘子表白我们的心。娘子已经都想到了,我们也就安心啦。”高英心道,夏大娘子个憨人,她有这个心我是信的,您么……也不戳破赵娘子的那点私心,含笑道:“娘子们都是善心人,我虽年轻,也没什么积蓄,娘子们有什么吩咐,我必尽力。”程素素道:“既这么着,咱们等着就是了。”————————————————————————————————又过数日,蝗虫渐稀,一则此地吃光,往他处飞了,二则邬州全境扑杀蝗虫,委实杀得不少。家里有余粮的,心中不慌,家里本来没粮的,扑了蝗虫也换了些,总算没有立时饿着。谢麟命人开始兑现诺言,先是以蝗换粮,换来的蝗虫都晒干了,一袋一袋的装满了,压在仓房里。邹县令鞍前马后跟着忙,颇觉有脸,凑上来问道:“使君,这是为什么?不是该立时焚毁,召百姓来看,以安人心吗?”在他看来,这也算是战胜了蝗虫了。谢麟道:“这个时候,哪有心思看这个?这湿漉漉的虫子,没有柴草是点不着的。先找柴火吧。”树叶都吃光了,柴草?不得留点煮饭么?其实真正的原因他并没有同邹县令讲——朝廷必然是要派人过来的,别人不好保证,那位李丞相多少看点香火情,必要催促能员干吏快些过来确定灾情,好安排下一步。再有,他先前奏的几件事,都应验了——干旱、蝗灾、流民都来了,教匪呢?不信没人翻他的奏本来复习!到时候就不止李丞相的人了,说不定还会有内监。谢麟要当着他们的面,将这蝗虫山给点了!叫来人看看那些“好邻居”做的好事!外来灾民的户籍他也都统计好了,原籍何处,里保何人,都造了册,副本都快抄好了。给他下绊子,只怕是有命惹事没命承担的。邹县令搓着手:“哎呀,真没想到还能扑得这许多。”谢麟道:“只怕还要劳烦诸位啦。”“下官职责所在。”“那好,诸位亲民官,都要下乡巡视安抚,蝗虫已过,咱们该做的都做了,断不能在最后一步上坏了事儿。朝廷是必要派人来的,可别等人来了,一问三不知!”邹县令心道,不错,先前上奏等等,我都联名了,就剩最后一步灾后安置了,可不能坏在这一步上。若做得好时,这考评兴许就能升一级了。他比较倒霉,县令任上做了好些年还没升上去,如今看到希望,热炭团一样的心。朝廷会派员来!朝廷诸公,知道他邹某人是谁吗?显然没几个会记得住的,现得了机会与朝廷派的使者对答,则必能传到诸公耳中,或许能蒙圣上垂听,可是要好好准备!谢麟再颁命令,凡亲民官,都要巡视境内,了解疾苦。他自己也先去与夏偏将再会一个面,问问夏偏将那里军粮等等,再往乡下去。朝廷派员来的时候,谢麟还在乡下,迎接的是留在城里的教谕。这位教谕圣贤文章做得,事务却并不精通,便是圣贤文章,做得也不是顶好,见了来人,话也说得结巴了,弄得燕御史很不开心。燕御史是燕丞相的堂侄,他的副手是史垣的学生、李丞相的侄子、程素素的同学,与二人同来的,还有一位宫中内官,姓李,四十来岁,面白无须,模样也周正。两个御史系出名门,一个内官也是体面人,看这教谕只会磕磕绊绊说些他们在驿馆已经听得十分清楚明白的措施,都有些不耐烦——这鬼样子一看就知道他没参与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