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节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23-06-19 07:03      字数:5797
  次日,攻城的力度明显加大了,又有魏兵通过强攻登上了城头,竟在对峙之中不但上了城头,还往下抛了绳索,又试图组织起来冲到城门处打开城门。安喜以重伤为代价,将魏兵再次压下城头,一面骂魏兵王八蛋,一面骂友军是乌龟。副将代安喜整顿防务,点完了数便愁着一张脸向谢麟讨要种种物资与人手。谢麟看完也叹息,打仗真的一点也不好玩,家底虽不至于被打光,人员的损失是真的让他心痛。副将道:“虽说只要撑过这一次,现在已是危机关头了!”有几处城墙活活被砸下去一尺,只一尺的距离,令对方的云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谢麟道:“我必尽力。”镇定地送别了副将,谢麟的眉头才又皱了起来,抬手将自己皱眉的竖纹揉平,正一正衣领,谢麟作出轻松的笑容来,才去见妻儿。数日来的情况程素素已尽知道,谢守清拦不住她问消息,守在她身边亦无用武之力,拿出十二分的耐心来磨自己的脾气。见到谢麟,谢守清心头微喜:“老师。”谢麟问道:“如何?”谢守清道:“平安无事。”谢麟又问程素素:“是吗?”且说且弯下腰,将儿女揽起来一个亲了一口。程素素道:“魏兵还是没有退?”“孤注一掷啦,”谢麟叹息,“已经损失了这么多,又遇到这样的天气,就这么回去他的损失就太大了。若能攻破此城,他就回本了。可恨如今……”“怎么?不好守么?”“城墙打坏了些。”“这么不结实?!”程素素诧异了,魏兵犯境,各城都应该有所准备才是。谢麟苦笑道:“结实是结实,魏兵打得也狠,再有,当初建城的时候,太平盛世,可不是照着堡垒修的。魏兵已经三次爬上城头了,一次比一次猖狂,若再有一次……”程素素仰起脸来,忽地灵光一闪:“我有办法了!”“嗯?”程素素微笑道:“水!来!咱们试试。”程素素飞快地行动了起来,命府中杂役抬着热水一气到了城墙上,一路下来,热水已变得温凉,往墙头一浇!谢麟眼睛一亮:“妙!”程素素有些不好意思,这办法可不是她想的,而是上辈子看过的。不管怎么着吧,这法子倒是很实用。城外魏军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城墙已经罩了一层厚厚的冰壳。这样的严冬里,冰冻得结实还在其次,冰它滑呀!别说爬上墙头了,挨着就出溜下去了。这仗没法打了!魏军恨恨地撤了。城头一片欢呼。短暂的欢呼过后,便是城内家家举哀,衙内忙得焦头烂额。谢麟此时虽忙,毕竟魏兵已退,倒有心情感叹了:“不知王三如何了。”王三郎还不知道这件事呢!他正清点着这次交易的所得,他没有走私粮食等大宗物资,但是魏国权贵对奢侈品的需求依旧让他大赚了一笔。谢麟且不急着催他要做出成效来,只要他细水长流,王三郎有心也趁这机会多赚些钱——等到功成,他就是官身了,就不能再这样捞钱了,可不要多存些本钱么?算算日子,也该回去汇报一下所见所闻,顺便回家过年了。便在此时,蒋清泰再次登门。王三郎机灵人,看蒋清泰面色不好,心中一惊:“蒋先生,可是有什么不妥么?”蒋清泰已知有人南下之事,九王子为此大发雷霆,风雪阻隔,撤军的消息尚未传过来,九王子不知前线情形,便命蒋清泰来见王三郎,以询问守城的情况,据此推断战况。九王子乃是有心人,并不想摧毁文明,而是想据为己有,谢麟无疑是稳稳列在他名单上的人物,九王子一点也不想谢麟稀里糊涂就被弄死了。“牛嚼牡丹!”九王子这么骂他的堂兄。蒋清泰低声将情况一讲,王三郎一张脸煞白:“什么?”“我且问你,闻说教匪作乱的时候,他们是守住了城的,他们守城的本事究竟如何?”唉,盼着对方防守成功,己方无攻而返,魏廷也是一言难尽的。王三郎定了定神,坚定地道:“必能守得住!”他亲爹还在城里呢,他必是希望能守得住的,如果城破了……王三郎打了个寒颤,他家必一蹶难振。这么想着,王三郎就越发想说服自己:“一定能守得住的。当年谢大人不在城中、守将战死,尚且守住了,如何如今他在呢?”“嗐,如今那城里的人可不是当初你们家乡人。”“娘子在呢,”王三郎反驳道,“她也很能干的。”蒋清泰又细问了“娘子”是什么人,做过了什么,王三郎以为此事邬州人尽皆知,也无须保密,便说了。蒋清泰有些惊奇,胡乱安慰了王三郎两句,叮嘱他不要离开,匆匆去向九王子汇报去了。几个奴隶在清洗地砖,蒋清泰眼皮微跳,躬身将自王三郎处得来的情报说了。九王子已经发过了一回脾气,神情已缓和:“是么?这倒有意思了……他们若能叫那头蠢猪无功而返,我记他们一功。”说完,提起笔来在屏风上认真地记下了谢麟的名字,想了一想,又添了一个“妻”字。九王子摸着下巴:“若真个有用,怎么将他们弄过来呢?”第209章 适者生存大多数人一生中智商的巅峰是在高考前,那么, 一个王子的呢?其实也差不太远, 把“高考”替换成“上位成功”就是了。本就不笨的九王子正处在人生中的智商巅峰期, 在听蒋清泰汇报的时候,已经转了无数的心思, 最终吐出来的只有一句不痛不痒的话。蒋清泰摸不清他的心思, 不敢贸然接话, 恭恭敬敬地请示:“这个王三,又当如何?”九王子没有回答,只是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蒋清泰补充道:“此人身上疑点甚多。谢氏夫妇若真像他说的那样, 何至于在两国对峙的时候派他来走私?”他说的这些,九王子方才早就想过一回了, 想得还比他深得多。略有欣慰自己手下不是饭桶,九王子口气也轻飘飘的:“留着看看吧,找人盯着他,他要是步暗棋, 必会有所行动。记着,先不要动他,也不要叫他察觉了, 还照原来的样子待他。唔, 你可与他多做些交易, 不用怕, 只要有交易, 咱们就不会吃亏。”“是。”“再有,传讯给咱们在南边的人,将谢麟夫妇二人的旧事打探明白。”“是。”“有趣。”九王子眯起了眼睛,心情好了一些,转身去看挂在墙上的一张老大的地图。地图很粗糙,山河形状、位置倒是都有,九王子暗叹,大魏毕竟立国太短,又地处偏僻,人才匮乏,这些事物到底不如南朝。有一张精确些的地图就好了。图上以不同颜色标着各处防线等等,又有简略的文字说明,九王子伸出一指,点往南一点:“让我看看你的本事吧。”让那头野猪去拱一拱也好,野猪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交手过后就能试出对方深浅来了。南朝设三路安抚使,其余两个已经试探过了,这第三个么……总要摸清了底细,才好动手。柿子拣软的捏,没什么好忌讳的,若谢麟点子太硬,那就去收拾别人,待大魏壮大之后,再来对付他!没有上位者不喜欢有本事的人,只要这有本事的人能够为自己所用。九王子便是打的这个主意。大魏如今吸纳的这些文士,水平太低!仪态也不好看!谢麟别的不说,样子就很养眼了,哪怕没别的本事,放在那里也是不错的,何况文章他也读过,写得还是可以的。九王子越想越远。此时,王三郎还什么都不知道。蒋清泰又与他做了点接触,苦留他等安全了再回去,端的是十分友好。王三郎虽急着回去,然而暴雪来临,路途封阻,想走也走不了,只得窝在王廷里焦急地等消息。战况是半个月后随着败军一同回来的,失败的消息想瞒都瞒不住。以往也偶有受挫的时候,至少能在回程的时候顺手牵羊一点。如今遇到大雪,损失又大,顺手牵羊那一点点,并不足以弥补其受到了的损失。整个王廷降入了低气压,南人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王三郎只得窝在简陋的客舍时,与一些同是北上的南人一起盼着雪停,只要别再接着下雪,他们就能上路了。王廷上层争执得很厉害,擅自出兵于现在的魏国而言并不算什么大罪——只要打赢了、抢得了就行。问题是败了!王廷震惊,却又无可奈何,老天帮对家的忙,要他们在此时点起人马顶风冒雪再行征伐?很困难,他们的补给不似南朝那么麻烦,冬天行军依旧是个负担。且新败之后,要重新研究一下对方的底细,也不适合现在就动手。如何处罚败军之将,如何报负,接下来的布置又当如何,都是需要吵的。九王子在大殿里听得厌烦——魏主虽以强力建国,各部头人也并非像南朝一样的“臣子”,吵吵起来凶得狠,甚至有时候连魏主的账也不大买。【真该叫南人来教教他们‘规矩’!】九王子无聊地想,【大半的吵闹都是浪费口水,最后还不是看哪里好打就打哪里?】果然,最终魏主拍板定案,暂时放过谢麟一处,比较三处,还是左路更好欺负一点,就他们了!各家准备好人马,待雪停之后即南下。具体的行军路线与出发的时间,魏主并没有即时公布,只命做好准备。而才兵败的那位王子,魏主罚了他黄金,命他戴罪立功,出发时做前锋。依魏主的意思,这些兵马硬啃也能啃下谢麟这块骨头——这样更有威慑力,且谢麟那里经过一阵,城墙破损也更容易攻击。只是经此一仗,对方已有准备,援军说不定已经到了,再打就不划算了。不如捏捏软柿子,先抢点物资来好休养生息。这些事情,南方依旧一无所知。————————————————————————————————南朝的雪没有北国大,雪停之后,援军终于找对了方向,等他们到了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谢麟依旧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对他们路遇暴雪表示了慰问,热情地邀请他们留下来修整完毕之后再回去。郑重地保证,由他发文过去,请求将援军留下,援军只管放心就是。不客气也不行,城里减员如此之多,不将他们留下来,万一这个时候再有敌寇来犯怎么办?援军也不是很想就这么赶回去,虽然没能帮上忙再留下来未免尴尬,但是大雪突至又急行军,委实冻伤了不少人,连领军的将军也不是很想就这么回去了。修整一下,将轻伤的治一治就不至于因为赶顶着雪后寒回去变成重任减员。重伤的也就不至于早死。现在可不是吃空饷的时候,能少点损失是一点。援军就留了下来,营房是有的,本地减员颇多,空出来的营房再临时搭建一点,倒能容纳得了这许多人。只是这城墙不到化冻是没办法收拾了——已经冻上了。援军安顿下来,也主动承担了部分的防务,站在城墙上,看着厚厚的冰层也不免有些好奇。天冷结冰,谁都能想得到,将水浇在城墙上却不是人人都能想到的了。还有好奇的士卒倒过枪柄来敲了敲冰壳,只留下点点白痕,心道,又学了一招,想出这招的人真是绝了。程素素此时却另有事忙,她琢磨着怎么将儿女安全地带出府去,感受一下这劫后余生的氛围,再看一看战争的后果。她的儿女眼下却只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往墙头浇水呢?不就不用打了吗?”程素素哭笑不得:“你这是吃第九个烧饼呢?”最后一个烧饼的故事谢秀没有听过,又缠着她讲故事。程素素道:“就是从前有一个傻子,连吃了八个烧饼没有吃饱,吃到第九个,饱了。便说,我真傻,我为什么要吃前面八个?只吃第九个就饱了呀,白费了前面八个饼。”小儿女似懂非懂的,程素素也微感棘手,想了一下,又说:“呐,你们和你们爹撒娇,他听不听你们的?”两人一齐点头,哪怕对要继承家业的长子,谢麟要求严格,可也不是不宠的。程素素又问:“为什么呢?”谢秀好奇地:“爹疼我们,就疼我们了啦。”天性如此,有什么原因?程素素语塞,又想了一想,道:“呐,你们看,这梅花好看吗?”这个听懂了,小兄妹一齐点头:“好看。”“可要不生根,就没有花……”谢麟抽空回来看孩子,正遇到这情形:“怎么要出门儿还没出去?一道去?”“好呀。”程素素有种解脱的感觉,低声抱怨着小孩子真难搞。谢麟笑道:“也有你觉得为难的时候?”那必须有,程素素将方才的事情说了。谢麟抱起裹得圆滚滚的儿子:“呐,兵法呢,以正合,以奇胜……”程素素目瞪口呆!还有这样的?不需要生动活泼吗?谢麟就没有生动活泼,先将大道理给儿女讲一遍,再合着例子说:“打仗,终归是拼杀的事情,就像吃饭,看到品相不佳的饮食便不吃,可终究还是要吃东西的。”敌兵退去,援军留下,谢麟心情大好,愈发变得有耐心了。夫妇二人带着孩子,也不鸣锣开道,便悄悄地在城里转悠。这可忙坏了谢守清,他以为这个时候谢麟出去亮亮相有利于安定人心,又既担心老师一家遇险,便紧跟着一家四口,试图以其文弱之躯将危险挡在远处。小兄妹极少走出家门,两双好奇的眼睛矜持又渴望地看着街景,一看之下吓是没有吓到,倒是吃惊不小:“与先前好不一样。他们家也有不好的事了吗?”谢麟低声道:“大家都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一行人缓步慢行,东看西瞅安定人心,安喜那里也是不会漏过的。安喜受了重伤,现在倒是醒过来了,只是还不能下地,听说防务被接手了,一则放心,一则又担心自己的位置会不会被取代了,心中焦虑,就躺在床上骂人:“小兔崽子,丁点儿小事都办不好,养你们有什么用?还不如养头猪,猪还能杀了吃肉呢!”听说谢麟一家子都来了,又急得捶床:“扶我起来!”正忙乱间,谢麟一家已经进来。小兄妹俩是认得安喜的,一见他伤得重,小脸儿这时才有点发白,两张小嘴动了动,都说不出话来了。安喜在床上也起不来,只好等众人到了内室才告个罪:“恕我起不了身了。”继而就是抱怨自己伤的不是时候,又嫌弃援军没顶上用,继而说自己手下也不顶用,一点小事也办不好。谢麟便问何事。安喜道:“他们有俘获几个魏人,语言不通,撬不开魏人的嘴。”竟有这事!谢麟一面想安喜治军居然还不算,竟没有人事先透出风声来,一面说:“那倒要去看看了。”安喜守城固然不惜性命,打完了仗一肚子的小九九也没变少——自己审不出来的,交给谢麟总比交给援军好,交给谢麟,算自己一拨的功劳,让援军挖出什么干货来,自己可就亏啦。谢麟安抚了安喜,便急忙去看俘虏。程素素看看儿女,小兄妹俩在安喜的叫骂声中已经恢复了平静,犹豫了一下,终归还是没将儿女带过去。程素素在折磨人上面别出心裁,略想了一想,便问谢麟要不要自己也过去。谢麟咬咬牙:“走吧。”命谢守清将小兄妹护送回家。谢守清简直要好奇死了,为什么要师母跟着去?!有什么内幕?!还是乖乖带着师弟师妹回府去。程素素与谢麟便到了牢里,想要从魏人口中得到些什么消息,就不能叫他们死了。是以攻上城头被砍翻俘获的几个魏人已裹了伤扔在了厚草堆上,身下还给铺了条薄被,墙角扔了一个火盆。有三个还在昏睡,是受伤之后发了烧,清醒的两个一个须发花白的中年,另一个却是个骨架还没长开的少年人。从面相上看,清醒的两个当有血缘。又见有人来,中年人将少年挡在身后,少年硬要向前挤,两人口中说着程素素也听不懂的话。谢麟只看了一眼便笑道:“找个通译来,王三不是从北边带回不少人么?总有懂的。我道还有什么难的呢,去,将他们两个分开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