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23-06-19 07:05      字数:6146
  “她怎么了?”齐王对程素素的评价还是不错的。“我素来不像阿爹那么信鬼神的,近来忽然有些明白阿爹了。叔,我……”“不知道如何处置她了?”“不,不是处置,”皇帝否认,“是不知道该感谢到什么样。有时候想,瑛儿是不是也需要一点点好运气?是否该让瑛儿与她走得近一点呢?她的想法很新奇,瑛儿会需要的,但是……士人毕竟又是国之柱石,这个……”齐王向来是个果断的人:“不谈气运,只说这个人,值不值得东宫花费些许时光去亲近一二?在她身上花费的光阴,抵不抵得上收获?”皇帝豁然开朗:“叔!我明白了!”齐王道:“我觉得是值得一听的。将太子全交给她是不行,她经过事、办过事,然而看似圆滑,内里还是有一股书生意气。不令我讨厌,但是太子不太适合变成这样的人。路是她指的,听她继续指一指,也没什么不好。”皇帝叹道:“她要是个男子就好啦!我必一日三擢,令她辅佐太子。”齐王表示了赞同,他也有这个想法:“谢芳臣是能臣,然而比起他的夫人,多了几分私心。”皇帝笑道:“咱们说这许多,不就是在说一个程道灵吗?”齐王也笑了:“是啊。”皇帝从齐王这里得到了主意,心情很不错。回到宫中,想去看儿子,却发现儿子并不在东宫里,连同他们的同学们,被皇后叫过去了。皇帝转到中宫的时候,皇后那里对伴读小同学的“亲切慰问”已经告一段落,四个乱神被皇后释放到庭院里玩耍,皇后本人则压低了声音问张起:“谢家是不是还有什么教子的秘诀?”就在刚才,皇后本着关心儿子的学习,以及考察儿子同学的目的,将四个人唤了过来考较。背书,几个人背得参差不齐,其中太子背得最好,吴确同学背得最差。皇后本人也是读过书的,将五经以外的杂学略问几句,却是谢业答得最佳。及谈史,又是谢业学得最为透彻。这玩艺儿除了“谁叫他爹是状元,天生就聪明”这个理由之外,就只有“另有教子之法”能够解释了。张皇后不相信自己儿子笨,最关键的是,她的儿子经书能背就行,不用背得最好,但是以史为鉴,以及山川地理人情世故,必须掌握得极佳才行!拧了拧了,全拧了。张起对儿子张君正的要求并不太高,望子成龙之心谁都有,能不能成龙,那就得看天份了。张君正别的不会,顶嘴特别强,曾回了一句:“爹你自己书也读得不好!龙生龙、凤生凤,我还没怨你,你先怪我不争气……”然后就被张起暴打了一顿。之后张起也有点泄气,的确,龙生龙、凤生凤啊。然而张皇后的担忧又是实实在在的,张起摸了摸下巴:“我回去问问。他们可不能藏私!”张皇后嗔道:“什么话说的?难道我不明白吗?瑛儿是太子,他们师傅也陪着小心,前辈们划下的道道,他们轻易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有人要说‘教坏太子’了。可是我看谢业这孩子这样也不错,你懂我的意思吧?”“明白,明白。不过,娘娘,谢业这样儿,可不大好学。”“你就说画虎不成反类犬吧!”张皇后没好气地道,“所以才要从根子上问。”姐弟俩嘀咕了半天,才得出了个结论,皇帝来了。张起很乖巧地告退:“娘娘考他们功课,臣跟进来听一听。在家里考,那个小东西就会东拉西扯,还是在宫里老实听话。”皇帝叹道:“天下父母之心莫不如此,又没怪你。去与他们亲近亲近吧。”打发走了张起,皇后已起身来到了皇帝身后,皇帝手往下一滑,拉着皇后的手站到了窗边。张皇后耳根发烫,低声问道:“偷看小孩子玩耍有趣么?”皇帝道:“我怎么看瑛儿都看不够的。”张皇后险些接不上话,声音里带上了迟疑:“你这是……”皇帝最可依赖者是齐王,能说心里的话的却还有一个皇后。事涉太子的时候,他需要与皇后沟通一下。先是低声说了自己的困境,又透出了有一个新办法,张皇后耐心地听他述说,间或问一句:“然后呢?”、“那怎么办?”、“为什么?”引着皇帝将打算都说了出来。张皇后表现得像个守规矩的模范皇后,骨子里也是个贤妻良母,或者说思想比较保守。但是,她有儿子。天下将来是她儿子的,她可一点也不想自己儿子碰上个烂摊子,然后孙子坐不稳江山。在这一点上,张皇后与皇帝是天然的同盟。皇帝只消将利弊一摆,张皇后毅然站到了皇帝一边,她唯一的疑虑就是——确实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但是变好还是变糟呢?与其变糟,不如不变,一口气拖着,拖着有好办法的时候。现在皇帝告诉他,出路已经看到了,就差执行了。张皇后顿时变成了坚定的支持者。对内不需要抑兼并,不需要对自己的亲朋友好友亮刀,只这一条就很值得支持了。皇帝最后缓缓地说出这个办法的来源,张皇后大吃一惊:“才见她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姑娘,后来知道她能干,万没想到如今竟这般能干了。”谢业这家学渊源,大概不止是父亲了。皇帝道:“我倒想瑛儿能多与她亲近。”张皇后也很果断:“这样不错。放到宫外头说,这就是师母,也是该敬重的。”帝后二人达成了共识,在他们的意识里,当然是重士的,程素素算是“士”这一阶层里的人。即,是他们的臣子,性别上有一点点障碍,大致这么看是没有错的。看中某人的本领,要这个人来为自己的儿子、未来的国君服务,有问题吗?完全没毛病!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太子遵师,很好。至于那位师母,她丈夫与今上亲近,她哥哥与今上亲近,她儿子还是太子的同学,太子跟她亲近一点,有任何不合常理的地方吗?完全没有嘛!太子每旬便得了一天背着小书包去书院的安排,很开心。程素素接到任务的时候懵逼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教一个太子,太子正常的课程早已安排妥当了,她能做的也就是带着太子玩一玩。可是太子这个年纪,早过了“哄着玩”了吧?以她的了解,太子比大部分同龄人都早熟,对政事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了。所以,她这是干嘛来了?好在张起紧跟着杀到,给程素素点了张皇后比较关心的内容——经,不用多讲,史,有办法让他跟谢业那样的理解就好了。这个简单呀,历史学习方面,程素素毕竟是从小考到大的。再者,有这样的机会不用,真是暴殄天物了!既然皇帝与李丞相等人都认为她提出的方法可行,那么完全可以给太子讲一点不同于宗法伦理的东西了。太子这个年纪,正是打基础的时候,然而老师们给他讲课,用研究生的教育方法。学得好了,那是真专精,学不好,是真糊涂。再有历史地理的变迁,上下几千年的看问题这些个,那简直是信手拈来了。成体系、有套路,多少年来数以亿计的学生实践出来的学习方法。老师承担了最繁重的任务,将一切给你总结好了,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教学,不用考验学生的天资、不用学生自己去从原始的资料里总结,简直、直观,学生只要学,就好了。太子对于张皇后要求的内容,学习掌握的速度简直飞起。太子适应得不错,“快乐学习”真是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否则太子也不会留下逃学的不良记录了。如今耳目一新,天一书院的大沙盘成了他最喜欢的玩具,用不同色块标示出来的历代疆域,形象地将大小事件串在一起,看一眼就能联想起朝代更迭的前因后果。学习不枯燥,还有别的乐趣。年纪又长了一些,游乐场里的不少设施他已经不爱玩了,近来却又找到了新的目标——想办法逗谢业的弟弟笑一笑。那个小娃娃实在太奇怪了,都不爱笑,不是故意的绷着脸儿装大人,好像天生就是性子冷淡。也不是不爱搭理人,他就是好像对什么的兴趣都不太大的样子,也很少笑。谢学士看人,眼神里透着“你真蠢”,谢业他弟谢璋不一样,年纪虽小,只要轻轻看你一眼,就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个蠢蛋。即使这样,太子还觉得他可爱。一个例证就是,谢业他姐,打谢业打得神采飞扬,对谢璋就柔声细语的。一定是因为小娃娃太可爱了!哎呀呀,怎么能这么可爱呢?嗯,比他自己家的弟弟们可爱。太子瑛想着,偷偷地摸了摸小娃娃的嫩脸,又换来一个镇定的眼神。这要是他弟弟,一定抱过来好好养!阿爹说,先帝对齐王手足情深,要他效仿,他尽力了,却总找不到那种感觉。现在明白了!就是这样!因为可爱!太子开心,张皇后也开心,皇帝却忙碌了起来——他的本意,是让李丞相、谢麟等人拟定一个规划。不想不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还未成型,相关的职司人员还未选拔完毕的时候,由于市舶司等处不阻拦,而自市舶司北上又有程犀的整顿,海外的金银珍宝物产以极快的速度流入。皇帝的“大力支持”还未就位,海外的事业自发地野蛮生长了起来,倒逼着皇帝快点做出决断。恰在此时,李丞相病倒了。第254章 喜忧掺半“伯父告病?”程素素诧异地问。谢麟面色带上些微的凝重:“是,告病。圣上已经遣了御医过府,但愿是有惊无险。”在这个当口,李丞相并不存在装病的可能,那就是真病了。两人算了一下李丞相的年龄,都不能确定这一病是轻是重。此时的医疗水平,那就是祈祷不要生病的水平。而寿命也是飘乎不定的没有保障,无论贫富贵贱,活长活短都不由自己说了算。两人对望一眼,程素素果断地道:“我这就收拾收拾,去李府探病。”程素素如果去李府的话,比所有人都多一个优势——她肯定能够见到李丞相。谢麟略一思索:“我与你同去。”程素素飞快地打点好了探病的事宜,两人趋车前往相府。车上,谢麟低声道:“不要太急,也不要太急切。”程素素道:“嗯。见了人就知道我用不用去信给大哥了。”一问一答,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心意。暗中朝廷的“新政”需要李丞相的支持,他要倒下了,从利益上来讲,是非常不妙的。但是探病这件事情,程素素是绝不能表现出功利来的,别人都可以,她作为姻亲家的晚辈,最好是情真意切一点。程素素的理由也是真的,若是李丞相有事而不告诉程犀,她认为程犀肯定会遗憾,至少会让儿子回京侍疾。李府门前,车水马龙,来探病的人一点也不少。程素素照旧有特权,挟裹着谢麟直接进府而无须等候。围观者待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门内,才指指点点——以谢麟一部尚书之重而亲自登门,两家的关系确实不一般了。谢麟与程素素此时也没有心情去猜测背后的那些目光,两人捏着一把汗,将李府上下都打量一回。引他们去见李丞相的也不是个生人,是李丞相的侄孙,论起来得管程素素也叫一声姑妈。他青涩的脸上带一点焦急的神色,却不算太慌张,可见李丞相一时半会儿还能活着。到了李丞相的卧房,萧夫人等都在,程素素与萧夫人匆匆见礼,低声问道:“伯父怎么样了?”“早间起身上朝,不知怎么的就没挣扎动,将我吓坏了。”“先没对了阿婆讲吧?”“她老人家年纪大了,哪里敢就吓到她?”萧夫人显然也是很有主意的。程素素低声道:“那……可有给我大哥嫂子去信?伯父病到告假,纵大哥不能亲自赶回来,大嫂和桃符也……”萧夫人道:“这老头子不叫告诉女婿呢。”程素素面现为难之色:“这……伯娘,我虽听伯父的,可这事儿,我要不告诉大哥,可也不行。”萧夫人道:“你等会儿见了那老头子,自己与他商议,如何?”“哎。”两人交谈数句,李丞相便让他们进去。程素素不敢耽搁,与谢麟一道进了内室。室内光线不甚明亮,李丞相勉强坐起来倚着床头的板壁,微微点头,带着咝咝的气流:“你们来啦。”谢麟此时动作比程素素还要快上几分,抢上前去先给李丞相摸一把脉。李丞相轻笑道:“老啦,不中用啦,总还不至于一头就栽死过去,该知足了。”程素素急道:“这是什么话?”不多会儿谢麟也摸完了脉,摸着下巴看了李丞相一眼:“只怕要静养。”李丞相半上闭眼重重地后仰:“与我想的差不多,那就静养吧。”“啊?”程素素发出一个单音节,随即道,“让桃符回来吧,他也长大了,该进学了。”李丞相微笑道:“我不叫现在告诉他们,是免得他们分心,还好,道灵不必为我丁忧。我呢,能多活一天,就是帮大伙儿的忙啦。”李丞相神志还清明,很理智地看待了这件事情。诚然,高寿七、八十,一朝无病无痛驾鹤西游,那是福气。但是对于李丞相这样的人而言,真要不声不响的走了,身后留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了——别人没有准备呀!所以宁愿病着拖一拖,好有个缓冲的时间。不甘心,当然是不甘心的,李丞相甚至想,如果再给他二十年的时间,一定能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为一个盛世开一个好头。今上宽仁,断不至于像先帝那样对老臣存有不满,他大可没有后顾之忧的甩开了膀子发挥余热。但是天意弄人!李丞相痛恨一切神神叨叨,到了晚年神神叨叨的事儿全让他给撞上了。饶是如此,这位仁兄依然不减其战斗本色发狠:“天要阻我,我偏不甘心!不能亲自做,还能给你们撑腰呢。道灵既不在,你们代我转告圣上,我当休致。”谢麟不假思索的反对:“政事堂里没有能压得住的人。您只是告个病,不耽误静养。”“那岂不是尸位素飨了么?一个病歪歪的丞相,能压得住什么?”李丞相自有他的打算,并且直指核心,“我多活几天,令舅一系也能多顾忌几分。我要去见先帝了,你与你亲舅舅对上吗?”谢麟咬牙。不能!他舅舅即使与皇帝、李丞相政见不和,即使大力的反对程素素给皇帝指的这条新路,谢麟也绝不可能对自己的亲舅舅对手的。叶宁对他太好,发自真心的好。甥舅俩本无冲突,叶宁为人也冲淡平和且倚重外甥、栽培外甥,谢麟对舅舅的感激与亲近也是发自内心的。李丞相道:“他也算熬出来了。有我在,能压一压。我要死了,没人压得住啦。”这是实话,政事堂里再无人能在资历上压住叶宁了。李丞相要么在首相的位置上累死,叶宁上位。要么自动退下来,叶宁上位,但是因为老领导还活着,老领导态度暧昧,叶宁就得收敛一点。谢麟与程素素对望一眼,谢麟难过地低下了头。程素素道:“还是叫大嫂和桃符回来吧。”`“道灵一个人在外面奔波吗?我死了他们再回来也不迟,唔,桃符书读得怎么样啦?”“是吧?叫回来,你考考?”李丞相道:“也罢。”当下决定,谢麟进宫向皇帝转达李丞相的意见,程素素则去信给程犀解释李丞相的安排。不意走到门口时,李丞相忽然问程素素:“你的志向还在的,是吗?还是要开万世太平,是吗?”程素素心道,大哥,你出卖我!口上却答道:“我想的。嗯,万世不敢写包票,至少在我眼前,不想有惨剧发生。”李丞相“唔”了一声,有气无力地摆摆手:“忙去吧。”————————————————————————————————谢麟赶到宫中的时候,皇帝正准备亲自去相府。御医派到相府之后,皇帝也就掌握了李丞相的病情,未来何去何从,皇帝打算亲自见一见老师之后再做定夺。不想李丞相已经让谢麟转达了他的意见了,皇帝激动得在殿内直打转,转得两腿酸软才停了下来,表情依旧是激动复杂,乃至透着感激:“老师这是为了我呀。去李府!慢着,不许惊动老师。”谢麟看在眼里愁在心里,面上还要作波澜不惊之状,陪着皇帝去李府。亲眼看一出“中年皇帝向老迈丞相撒娇,并且承认自己‘想向老师撒娇了’”的戏码,简直辣眼睛!如果不是因为双方长得都还能看,谢麟都想打人了。~等皇帝撒完了娇,谢麟将皇帝送回了宫里,才身心俱疲地回家。谢府,程素素也没有闲下来。她先写了信给程犀,接着送信回娘家,让他们也不要惊慌,更不要在给程犀的信里夸大李丞相的病情。处置完此事,又下令谢府上下不得对李丞相的病情擅加议论。同时向林老夫人及三房、四房通报了情况,最后将赵、江、石三位请来商议。+对外的扩张方面,这三位就都没有经验了,但是,对于处置权利的更替,三位就很有发言权了。尤其是赵、石二位,可以提供的意见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