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作者:曲流水      更新:2023-06-19 07:58      字数:6577
  季无病选择去游学,当然,以他的身体状况和年龄阅历,季家也不敢让他独自出门,带上下人是肯定的,还会有好几个,他的目的地是琼州,这是他小时候住过的地方,主要是代替季文甫去看望老朋友。一边聊天一边吃饭,这一顿饭他们吃了很久,等到分别时已经是下午了。次日,穆子期送走季无病,大家依依分别,很是不舍,严日初还红了眼睛。没过几天,就轮到穆子期去县衙报到,这实践活动的时间还是抓得很严的,不会让你有太多时间在家里闲着。在县衙干活的日子并不难过,他相当于临时工,就像一块砖,哪儿有需要就往哪里搬。只要性格好一点,能和别人和睦相处,其实县衙的人还是很高兴穆子期等人的到来,毕竟能帮忙干活嘛。七八月份最重要的是夏收,穆子期跟着官吏下乡,除了查看夏收的情况,还要准备征税工作,毕竟哪朝哪代的纳粮都不是一件易事。第59章 县衙做事“子期, 收拾好了吗?快点,大人快要出发了。”平安县衙独属于农部的四合院里, 其中一间房传出中年男子低沉的催促声。“来了!”穆子期迅速把桌子上的材料装进文件袋,再放入手提的布包, 脚步一转, 快速往门外走去,一边对着门口的一名身穿藏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说道, “丁叔,我收拾好了。”“嗯, 现在到门口等,对了,你脸皮嫩,记得带上草帽。”中年男子, 也就是丁吏员声音带着一丝笑意。穆子期摸摸自己的脸, 苦笑道:“丁叔,我现在早就晒黑了。”大概是之前长期在室内读书, 即便每次休息日都会回清溪村干农活,但相比之下,他的肤色比起一般人来说依然算是白皙的,加上年岁不大, 脸皮自然会嫩,为此没少让丁吏员调侃。为了解往年农部是如何工作的,穆子期翻阅资料时看过丁吏员的资料,知道他是科员级别, 今年才三十二岁,原先是大金国的童生。六年前,夏国攻下广南省,他就顺势成为大夏国的臣民,因为识字,以往又没被查出有什么劣迹,在当时缺少吏员的情况下,他响应号召,主动去朝廷建立的管理学院深造。这所管理学院大大有名,如今各地的吏员有部分出自这里,学制按照学习程度分为一年制、两年制和三年制。里面的学习内容和他小学学到的内容差不多,着重提高这些旧文人的思想认识,改造他们的思想,等毕业时,每个人都能熟练书写简体字和运用阿拉伯数字,并学会公文写作等。总之,从这所管理学院出来的吏员,他们同样有转为官员的上升渠道,学历相当于小学,作风和大夏提倡的一致,能基本保持简朴。和丁吏员情况相同的人,穆子期知道在整个县衙有一半左右,大夏建国才六年,整个政权存在的时间只有十八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之前还未能提供足够多、受到新式教育的官吏,所以才有他们生存的空间。“在这里干活比在学堂辛苦吧?”丁吏员不再取笑他,见上官还没出来就继续说道,“跟着我们东奔西跑了这么多天,辛不辛苦自己知道,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呀,考上高中,再考上大学,以后一出来就直接进入官府,在乡下再转一年,往上走是轻轻松松的事。”“丁叔,你说的是现在的事,哈哈,如果我真能考上大学,等我读完出来,那时的大学生早就不值钱了,哪有那么简单的事?”穆子期忙摆摆手。确实,现在的大学生非常值钱,不亚于前世七八十年代的那批天子骄子,正经来说,现在才有三批学生毕业,朝廷对此非常重视,各个部门是抢着要,比大金国的新晋进士就业情况好多了,北方那边的人中进士后,有大部分人还得在京候官呢。“再如何说,总比初中毕业就进衙门好。”经过不到十天的相处,丁吏员认为穆子期这个人还不错,觉得他没有骄矜之气,能放得下身段、沉得下心去做事,当初上官把他分配到自己手上时,他心里还有些不耐烦,没想到对方倒是出乎意料地听话,用起来顺手。穆子期点头表示赞同,把自己带的材料汇报一遍:“去年夏收的亩产数据,各镇去年征收的粮食数量,今年有一批农户要开始纳粮,这是他们的名单……”说到新增的纳粮户,他有些怔然,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来到这里生活三年,他家也在这一批的名单中。“不错,就是这些。”丁吏员点点头。两人没说多久的话,在另一套院子办公的税务部的人也出来了,这次是联合下乡,不止农部。张铭跟在一位年青吏员身后,两人相互看了看,笑了笑,趁着年青吏员和丁吏员说话的时候,两人凑在一起。“你们那里忙吗?”张铭小声问道,“听说你下午迟迟才散值。”他是全年级第四名,季无病放弃机会后,他就报了县衙,顺利通过留下来了。“嗯,很忙,要记录今年的水稻、黄豆等农作物平均亩产,还要计算的表格一大堆,上面府城又催得急,我已经连续加几天班了。没办法,上面要根据当地的亩产量来制定收税额度,只能我们加快速度。”穆子期摸摸自己的眼皮底下,幸好他工作效率快,晚上不用加班,要不然估计黑眼圈都出来了。“真辛苦,我们现在还好,还没到税收的时候。”张铭有些同情,低声道,“我发现这里和学堂完全不同,多亏家里人跟我说过,带我的人又是邻居,要不然真难熬过。唉,以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进衙门。”最后一句话说得极低。这就是实践活动的意义了,基本上种过田的年轻人都不会想回去种田,等回到学堂会更加努力念书。至于适不适合在官场上混,如果能提前了解的话,以后毕业能有个大概的认知。“到下个月,你们就开始忙了。”穆子期低咳一声,声音太过喑哑,再压低音量都快听不到自己在说什么了。至于加班的辛苦,穆子期并不放在眼里,他前世在政府机关部门做过一年,那时要干的活比现在要多得多。不过他很怀念电脑,如果有电脑的话,表格数字之类的,三下两下就能做完,不像现在,要拿算盘拨着,反复算几次,后面还要几个人一起校对。两人没能交流多久,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县农部的杜部长和税务部的董副部长就出来了,他们穿着棉布长衫,身后跟着几个人。“人都到齐了,我们现在就立即下乡。”农部的杜部长说话一向言简意赅,军队出身的他作风果断。大家应了一声,分成两批,各自爬上一辆敞篷牛车。没错,作风就是如此简朴,谁让大夏的马匹极少呢,都供应在军队里了,各地的官员出差只好坐牛车或驴车。穆子期坐在板车上,眼睁睁地看着杜部长和董副部长各自骑着一头毛驴嘀嗒嘀嗒地走在最前面。“咳咳,这是你第一次跟着下乡,以后看多你就习以为常了。”丁吏员笑了笑,又问道,“会赶牛车不?会的话下次你来赶,可以少来一人。”“我会。”穆子期收起自己的惊讶,点头道。大概是他们清溪村没见过官员下乡,他见识少的缘故吧?其实骑毛驴挺不错的。是挺不错的,走在半路,穆子期就看到董副部长拿出一支笛子,悠悠然地吹起来。“董大人以前是秀才出身,,就喜欢这个。”丁吏员又解释道,目光闪动,面上流露出佩服之色,“不过他的算学学得极好,当初我们一起进管理学院,他学了一年就结业,我学两年,现在你看差别就出来了。”自己的级别是科员,对方已经是正科了。穆子期点点头,才来不到十天,他就隐隐感觉到县衙的派系斗争,总的来说就是旧文人与新文人之间的争斗,也许他这种概括太粗浅了,兴许是另一种利益之争。想到学堂的老师们大都是受过正式的新式教育,穆子期认为新式教育肯定能取代八股文的科举,只是这个过程还需要时间。一路听着悠扬的笛声,穆子期戴着草帽,眼睛看着路边色彩缤纷的野花,青翠欲滴的绿叶,听着牧童牵着水牛的欢笑声,再看正在田里辛苦劳作的村民……这一幅普普通通、似乎随处可见的画面却让他陷入了沉思。唉,想起昨晚老叶氏在饭桌上念叨的事,穆子期再次感慨有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性,要不是有大夏庇佑,眼前这幅本该很平常的画面可能并不会出现。自从那场席卷中原的自然灾害和瘟疫结束,大夏开始和大金偷偷摸摸通过商品买卖交流起来,尤其是去年,大夏的许多商品更是跟着水路四处销售。商路一通,逃到这里的灾民开始牵挂留在北边的亲朋好友,趁此机会,穆家把早就写好的信寄了出去。这都快一年了,远在福省林县的族人没有半点音讯传回,也不知道那封信他们到底有没有收到。一想到这里,穆子期就有些烦闷,路途远,不知道送信的人可不可靠,毕竟是由驿站统一发送的,人家早就声明,如果运气好就可以找到正主,找不到的话也没办法,毕竟那边不是大夏的领地,地址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不像大夏,哪条街哪几号都标得一清二楚。无奈之下,他们三个月前又寄了一封信出去,要不是每次送信都要一两多的银钱,估摸着老叶氏会多寄几次。没想多久,穆子期他们很快就开始工作了。还没到镇衙门,牛车就时不时停下,在路过村庄时,大家会分散到各家各户询问夏收的情况,毕竟纸面上的数据是会骗人的,要是他们的工作出现纰漏,处罚力度可是非常严厉。穆子期该庆幸大夏官吏的薪水还是非常高的,大家又对成为公职人员十分热衷,有着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否则这么大的压力还真比不上去作坊干活或者教书育人来得轻松。下乡检查的工作比他事先预计的辛苦一些,他们这一组人走遍五个镇,在抽查一些村庄时,还真查出了个别村长弄虚作假,填报的亩产数过于夸张,就差明着说是祥瑞了。一连两个月,穆子期都在县衙里老老实实干活,因为处于变声期,他说的少干的多,久而久之,竟然意外地发现大家似乎都挺喜欢自己的,对待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和善。穆子期回去和老叶氏一说,她就笑道:“以前你的脾气有些急,容易发怒,会冲动,现在倒是变了一些,脾气比以前好多了。我看你在县衙做得不错,前些天那位姓丁的吏员来店里吃饺子时把你夸了一顿。依我看,在衙门上值,沉默点安静点,总比四处拉着人说是非好。”她当时听完,心里高兴极了,二话不说就送上一斤自家种的荔枝。“以后结业了去衙门工作挺好的。”说到这里,老叶氏就露出欢喜的笑容。以前在老家,逼着大孙子上学,不也是为了科举考试,以后中进士当官吗?穆子期默然,这段时间他时常会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以后到底想干什么?是想做官还是教书,或者到一个作坊去打拼?或者自己做生意?处于一个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没有背景的他该如何乘风破浪,带着家人过上好日子?第60章 考虑买房“未来的事先不说, 我现在还没有想好,计划不如变化快, 就算我现在立即决定我的志向,兴许过不久会因为某件事情而改变。”穆子期思忖了一会, 发现自己的想法复杂, 对于未来真的有一种不确定感,决定暂时不折磨自己了。也许不用多久, 他就会因为某件事情而确定自己的志向呢?“好,咱们不说这个, 那说说你,现在有没有喜欢的姑娘?”问出这话的时候,老叶氏心里有点紧张,不过她没有表现出来, “少年慕艾, 奶奶懂,你大胆说出来, 不要怕。”穆子期微微一惊,随即失笑:“奶奶,你想到哪去了?我平时就在家里、学堂和清溪村三个地方来回走动,有喜欢的姑娘你还能不知道吗?”心里却佩服女性思维的跳跃性, 这才一会儿的功夫,话题就从他未来的志向转到儿女情长上。“真的没有吗?”老叶氏认真地再问一遍。这个年龄段的少年郎不是已经开窍了吗?穆子期点点头,一边拿起扫把把地面上的垃圾清除干净,刚刚过了中午最热闹的时候, 今天不是集市,不到饭点,店铺里是冷冷清清的。“我看八卦报纸上刊登有一则故事,说是府城中学初三年级的那个,叫什么青的为了一位姑娘闹得连书都不读了,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结果现在连毕业考都考不过,估摸着要留级。多可惜呀,幸好他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多读一年初三还得要出多一年的钱。”老叶氏摇头叹息,手中的抹布却不停地擦着桌子。店铺里干干净净的才好呢,她看了心里高兴。“奶奶,你有话就直说,这里又没有外人。”陈香一家三口今天不在店里,他们回去种植大蒜,现在店里只有他们婆孙,弟弟妹妹等客人一走完,他们就和小伙伴一起出去逛街了。至于刘延萱,今天是她休息的日子,已经回村里。穆子期本来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只以为老叶氏是随口感叹,毕竟她前几年就一直跟着穆圆圆重新认识简体字,来县城开了店铺后,她时常会买一些报纸回来阅读,平日里大家讨论到这些话题是正常的事,可现在老叶氏不断地提起哪家哪户的少年郎定亲了,或者哪家的少女出嫁了……如此古怪的行为,想不引起他的注意都难。“大郎,你觉得萱姐儿怎么样?想娶她做媳妇不?”怕孙子不理解,老叶氏说得很明白,她说这话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到后院,准备清理厨房的杂物。穆子期脑袋一转,瞬间就明白她的意思,忍不住轻声叫道:“奶奶,我绝对没有那种想法!刘妹妹还小呢。”从小就见过面,在逃荒的时候见过对方最狼狈的样子,他的心理年龄又大,刘延萱在他心目中还是个小姑娘,他敢肯定自己绝对没有那种龌龊的心思。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萝莉养成的心思,起码他自己不是。虽然他不敢肯定自己未来会喜欢上哪一位姑娘,但他觉得这个人不会是刘延萱,对方只是他好朋友的妹妹而已。“她不小了,和你同龄。”老叶氏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不知是遗憾还是高兴。不违心地说,刘家姑娘是个好孩子,身体健康,容貌清秀,在整个县城里都是出挑的,性子又活泼开朗,识字,会持家,和自家人熟悉。见识过自家侄女软绵绵的性格,她这种泼辣点的性子还是很让自己喜欢的。可在她内心深处,她还是希望大孙子未来能娶一名对他仕途有帮助的姑娘,这样以后大孙子不会过得太辛苦,能有人帮忙扶持。刘家不是不好,是不合适,就算现在刘大郎在军中表现非常好,以后可能会当官,那又如何?文武不同,人丁和自家一样单薄,没有根基,而且她相信自家的大孙子日后前程同样不会太差。本来她还在烦恼,万一两个人看对眼了她该怎么做,是不是要成全他们,没想到大孙子一下子就斩断她的念头。“反正我现在不想谈婚事,我要专注于学业,等我大学毕业再说,顺利的话,那时我才二十二岁,还很年轻。”高中两年,大学四年,和他前世大学毕业的年龄一致。当然,万一哪一年他考试考砸了,那就得留级,毕业会迟一点。大夏规定中考每个人只能考三次,高考只能考四次,次数用完再考不过的话,只能转去做别的事了。这个不像大金国的科举,可以一直考到你老死。“不行不行,太晚了,等你高中毕业考上大学还差不多。”老叶氏一听就急了,她还等着抱重孙子呢。穆子期挑挑眉,俊美的脸上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他暗自数了下,见剩下的生饺子还能够下午用,就蹲下来,挽起衣袖准备把脏碗洗干净。中午把活多做一点,晚上就不用忙到那么晚了。“奶奶,你今天怎么老是说这些以后的事?咱们来说说今年要交的税吧,你说是交现钱还是交谷物?”他赶紧转移话题。“交什么谷物?明知故问。”老叶氏怒瞪他一眼,终究还是如他的愿,把自己的心思暂时按捺下来,“交现钱,你自己算好就拿钱去交,反正衙门你也熟悉。”老叶氏对于第一次交税终究还是有些好奇,“咱们家有八亩地,要交多少?”“旱地两亩,每年一共两百文。至于水田,今年的收成不好不坏,整个府城的平均亩产是一百六十斤,收三成的税,那就是每亩上交四十八斤。今年的米价比去年贵,达到三文钱一斤,咱们一共有六亩地,需要交八百六十四文钱,加上旱地的,一共是一千零六十四文。我明天就拿去交。”穆子期快速把数字算出来。“这还好。”老叶氏抚抚胸,脸上露出微笑,“虽说三成的正税比大金多十倍,可没有人口赋,其他乱七八糟的赋税也免掉了。算来算去,还是仁政。”以前他们家当地主时,家里的田佃出去都要收四成的租子,就这样,佃户们还抢着来租,毕竟他们家有功名在身,不用给朝廷交税。“这只是半年的税收,如果是一年,那要上交二两多的银子。”穆子期颔首,就算没有开店,他们家也能承受得住。第二天穆子期去衙门交税,在走回来的路上,他在街上恰好遇到闲逛的严日初,两人顿时大喜。“哈哈,子期,我正想着去找你呢,没想到你就从天而降,咱们真有缘分呐,这叫千里姻缘一线牵,不对,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严日初高兴得已经开始胡言乱语了。穆子期暗暗翻了翻白眼,低咳一声,扯着他的衣袖低声道:“不会用词就不要说,会被人笑话的。”“嘿嘿,我这是太高兴了嘛,这么久没见,上次见面还是你和大人们到我们丰收村查看水稻的收成情况,算一算,已经一个多月了。”严日初掰了掰手指,开怀一笑,接着把手中的一扎羊肉串递给他。穆子期闻到这令人垂涎欲滴的肉香味,想了想,顾不得这是在大街上,还是拿过几串吃了。“不拿多一点吗?”严日初不满,虽然有点点心疼,不过他对朋友还是很大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