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作者:曲流水      更新:2023-06-19 08:00      字数:5946
  “一楼吧。”穆圆圆看了看老叶氏,笑道,“我们四个住进去后,正好空有一个房间,可以用来做书房。”大哥就会问她这种明知故问的问题,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怎么能住二楼?“大郎,圆圆,你们看庭院里留的两块地是种菜还是种花?”老叶氏拉着穆子期笑眯眯问道。这房子早在上个月就装修好了,通风透气去湿,一直空着,就为了等穆子期兄妹放假回来再搬。这不,他们刚在饺子馆放下行李,老叶氏就迫不及待地带他们过来转悠。“什么都行,想种树也行,石榴、葡萄什么的,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穆子期倾向于种花,以后开花的时候看起来赏心悦目,种菜可能要浇肥料,气味不好闻。“想种菜的话可以在楼顶搭上一些架子或木箱,楼顶的面积大,除了晾晒衣服还有地方。”穆子期出主意,前世他父母还在楼顶养鸡呢。“这是个好主意。”穆圆圆眼睛一亮。老叶氏也赞同。穆子期把整座宅子走了一遍,发现里面几乎是空荡荡的,大部分家具都没有搬进来。事实上,在建好房子、再粉刷一遍后,家里的确没什么银子了。“建房一共花了九十多两银子,幸好你后来又拿回五十两,要不然会差一点。”老叶氏早已知道那五十两银子的来源,对此,她只能暗自心疼自家大孙子受委屈。要不是家里情况不好,大孙子怎么会委曲求全?“幸好没有外债。”穆圆圆在旁边听了,忍不住插嘴道,“奶奶,大哥,我们齐心协力,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嗯,我问过傅老师了,等我读完三年初中,我出来做老师,每个月的月俸不少呢,可以帮忙养家。”“等你读完书出来,你也十六岁了,是个大姑娘,也到了找婆家的时候,到时去不去做夫子还得再看情况。”老叶氏拍拍她的手背,笑眯眯道。一直想念的孩子们回来了,她心里快活得很,尤其是想到接下来有两个月的假期,心情更是好得不得了,看哪里都顺眼。“我才不嫁呢,屋内的摆设可以慢慢添置。”穆圆圆没有脸红,皱眉道,“我用了家里这么多银子,一毕业就嫁出去,那岂不是白花了?”说起自己的婚事,她没有多少羞涩。穆子期闻言一怔,和老叶氏对视一眼,忍不住笑了:“傻姑娘,奶奶送你上学不是想让你以后干活挣钱回来,她这是为了开拓你的眼界,懂的知识越多,对以后的生活越有好处。”老叶氏点头表示赞同,笑道:“你大哥说得对。”多余的话她没说,反正她懂得一个道理,如今世道不同了,但不管怎么说,读过书上过学的姑娘总比目不识丁好,找到的人家也会高一阶,对孙女的未来有好处。这三个孙辈,从名义上来说都是她的孙子孙女,一样是丈夫的庶子生的,可因为大孙子是娘家侄女所育,对于她来说,这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大孙子才是最亲近的,尤其是娘家叶家那边几年都没有消息,天灾人祸之下,说不定已经不好。如此一来,她自然更加疼惜大孙子。可相处的时间久了,小孙子和孙女乖巧懂事,她也要为他们打算才对。房子的摆设不急,过了几天,选好良辰吉日,他们全家就搬进来了。因为穆子期和穆子清逐渐长大,为了避嫌,经过商量,这次搬到新家住的人就只有他们穆家几个。穆子安住在左厢房,和之前说好的一样,老叶氏和穆圆圆住在一楼,二楼是穆子期兄弟居住,两人共同一个书房,客厅倒是成了摆设,他们极少在这里逗留。这样一来,饺子馆里就只剩下瑞珠母子和刘延萱,刘延萱会武,城里的治安一向不差,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回清溪村请郝村长、几个走得近的村民,再请季家和严家等人,他们一起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入屋酒,就这样,穆家搬进来了,生活环境一下子好起来。无论是对瑞珠他们还是穆子期等人,总算不用憋在狭窄的饺子馆后院。“下一步就是攒钱给你们读书,时间过得真快,没几年你们就到年龄嫁娶,没有钱就娶不到好姑娘,咱们圆圆也要有嫁妆。”老叶氏坐在暖和的厨房里,环视一周,孩子们都在身边呆着,感觉自己又重新激起了斗志。她还能继续挣钱呢,不算老。穆子期穿着厚厚的棉袄,一边烤火一边用木棍拨开底下的火炭,好不容易才把红薯扒拉出来。“奶,你要吃吗?”天冷的时候,窝在家里烤火,再吃着烤红薯,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我等甘蔗烤热。”老叶氏摇摇头。“等我长大了,我也能赚钱。奶奶,你不用担心。”穆子清乖巧极了,手中的动作却毫不客气,非要抢一半的红薯。“今年不能回村过年,这几天饺子馆的生意好,大郎,我写有清单,你明天和三郎一起去买年货。”老叶氏不管他们的打闹,直接安排任务。本地的风俗,新房头一年不能空着,一定要有人居住,所以他们只能年初一回村。穆子期应了,看着正在专心打络子的穆圆圆,还有手不释卷的穆子安,一时之间,只觉得岁月静好,未来可期。过完年,穆子期终于收到学校的成绩单,知道自己仍然是第一名,至于其他人的名次,成绩单上没有显示。严日初不是一个能坐得住的人,他很快就跑到县城来交流信息。“我年级二十七名,无病第三,和期中考试的排名差不多。唉,我爹看到我这个成绩都愁死了,觉得我很难考上大学。”严日初先是抱怨一通今年压岁钱的减少,转而说起大家都重视的成绩。“还有一年半才到高考,你再努力一点,还是有很大可能考上大学的。”穆子期鼓励他,“你玩耍的时间相应减少一些就行。”严日初没说话,满面愁容。道理都懂,他知道自己的毛病,可就是做不到。“我真羡慕你们有一副聪明的脑袋,读书看起来轻轻松松,你看你还有时间投稿,做什么都从容不迫。”沉默了一会儿的严日初说着就拿起穆子期放在桌面的稿纸,一看,竟然不是投稿的内容,而是一些初中的知识点。“不是有两个月假期吗?城里有人请我去教两个小孩读书,他们家很有诚意,所需时间也不长,每天一个时辰,不影响我去做其他事,我想了想也就同意了。”穆子期解释道。当然,所谓的诚意就是价格够高,那家是土豪,一天的家教费有五百文钱,教上一个月能有十五两银子,比他绞尽脑汁写话本还赚钱,而且他事先考察过,知道两个孩子还算听话,有向学的心,就是脑子不怎么开窍,对于这类学生他是愿意教的。第91章 越来越好“难教吗?”严日初把稿纸整齐地叠好, 抓了一把篮子里的花生,一边剥开一边好奇地问, “是哪一家人请你?他付你多少束脩?”“前天出了几张卷子给他们做,等改完试题, 我合计了下, 发现他们的基础不好,有些简单的题目都能做错。不过没事, 只要不是天生呆傻,人又肯学, 总能想到办法的。”穆子期笑了笑,他的两个学生,一个是读初一,一个读四年级。这种程度的内容, 他胸有成竹。至于家教费的问题, 穆子期想了想,老实答道, “是我家对面那座宅子的主人家,姓花,你知道的,他们家经商有钱, 难得朝廷不打压商人,他们有钱了,还不得一个劲地培养自家的子弟?嗯,束脩的话, 每天一个时辰有五百文钱。”严日初一听,停止咀嚼口中的花生米,倒抽一口气:“就是那个花家?五百文钱!”他暗自算了下,羡慕极了,今天是大年初四,他们二月十五日才开学,算一算,子期这个假期至少可以挣得二十两银子。他家虽然有点家底,可他爹抠门啊,给他的月例也才二两银子,他每个月都能花个精光,时不时还得靠娘亲和奶奶接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他眼里,二十两不算多,可这是子期自己挣来的啊。这是不一样的,他很清楚地知道。穆子期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别一惊一乍,你又不是没见过银子。”以前他在乡下种田的时候,半年的收成能有三四两他就觉得很不错了,可人越长大,尤其是去府城读高中后,发现花销越来越多,主要是在交际方面,总要回请一下同学,每次一有饭局,学堂每月给的六百文钱就会花光,幸亏他之前写出一篇话本,挣回来的八两银子能维持他的开销,不用伸手找老叶氏要钱。话说,自从上初中后,他就再也没让老叶氏出过钱了,这个优良的传统他准备继续保持下去。“不一样的。”严日初狠狠地嚼着花生,突然有些沮丧,“唉,有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真失败,学业不是顶好,听师兄们说我们学堂每年能考上大学的人大约有十个,其他人可能要复习几年才有把握考上。我的成绩排名不佳,想考上很玄乎。再有,我也不会挣钱,你现在让我去挣钱,我连怎么把小学生教好都没经验。子期,你说我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失败?”今晚老叶氏想煲花生猪脚汤,穆子期说话的时候手也就没停过,一直剥着花生,此时闻言不由得一怔,抬眼仔细察看严日初的表情,好奇极了:“你怎么突然说这种话?你这不算失败,想想咱们初中的同窗,你能考上高中就成功了一半。”“我这不是一时受刺激吗?”严日初也觉得刚才的话不像自己会说出来的,尴尬一笑,手在身上摸了下,从荷包里掏出一颗龙须糖放入嘴里,笑道,“哈哈,我这是有感而发,过一会就好了,反正我是下定决心了,新的一年,我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像你说的那样,一定要按时完成功课才能去玩,而不是每天挑灯夜战。”穆子期默默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前世的自己,那时的他拖延症也很厉害,每个学期都会如此发誓一次,可想要一直做到很难。幸亏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比一般同学勤奋,所以他的成绩才比一般同学好。这一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终于能狠下心来对待自己了。有时候扪心自问,他自觉是那段逃荒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到时我会在旁边看着。”穆子期最终还是说了一句。短短的一瞬间,他想到了许多,像严日初这种家境富裕,又有背景的人,其实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别看自己如今读书厉害,等以后毕业,如果际遇不好,还不一定能拼得过对方呢。大概这就是记起前世的坏处了,没有朝气,太过于现实和世俗。穆子期暗暗自嘲。严日初表情一窒,猛然点头:“好,你等着瞧好了。”两人又聊了几句,遗憾季无病今天正好出去走亲戚,要不然他们三人还能相聚。“咦,你刚才说的是花家?”严日初突然记起这件事,兴奋极了,凑在穆子期耳边低声问道,“咱们县里的人都在说花家的姑娘长得花容月貌,子期,你去过花家,可否见过花姑娘,是不是真的长得很好看?”“有没有傅姑娘好看?我见过的姑娘中,没有几个能比得上傅姑娘。”严日初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神情兴奋起来,刚才的失落和沮丧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只去过两次,没见过,而且人家姑娘已经定亲,我见人家姑娘做什么?”穆子期摇摇头。从头到尾,花家出面的是之前说过话的花管事和花家主母,至于传说中的花姑娘,他确实一个影子都没见过。嗯,花姑娘……穆子期突然觉得这个词语很是微妙,所幸这里的人不懂其中隐含的意思。不久,严村长办完事来接走严日初,整个穆家一下子又安静起来,只剩下穆子期一人,其他人都去店里帮忙了。大年初一回村时,穆子期听刘延舟说起刘延萱,知道他已经在寻摸着亲事。大概是这个原因,他放假回来后,就没有再去店里帮忙过,因为老叶氏不准。穆子期明白她的意思,这是为了避嫌呢。想到刘延知在军中当了军官,刘家的家世不算差,现在女孩又少,他衷心希望刘延萱能找到一户合适的人家。所以老叶氏一说,他就没再去过,即便这是他在自作多情。最重要的是,他做了家教,为了对得起花家出的价钱,他总得认真备课才对。比起到饺子馆帮忙,还是给人做家教性价比高。嗯,这是时间成本。备课、教学、自己看书、锻炼身体……整个冬天,穆子期大都在大北街附近出没,偶尔接到初中同学的邀请会出去一趟,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学业上。期间,年初六那天,远在落凤县的大爷爷他们五人突然出现在穆子期一家的面前,大家极为欢喜。因为前三个月刚见过面,老叶氏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春节会来走亲戚。幸好他们家的新房子建好了,足够所有人住下。“阿贤在府城找到活干了,和林县一样,是在一家规模还算大的酒楼做小二,他机灵能吃苦,掌柜还算看重他。我现在什么都不愁了,就想着看他什么时候能娶妻生子。”大爷爷穆多粮今年六十岁出头,几年的艰难生活在他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他头发几乎全白,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穆子期听老叶氏说过一次,大爷爷比她大十岁,可看他的样子,比实际年龄老多了。“爷爷,我现在还不想成亲,你放心,等你孙子有本事了,想娶妻多容易!”穆子贤笑道,朝穆子期眨眨眼。“大爷爷,您怎么亲自来了?应该是我们过去看您才对。”穆子期顺势转移话题,扶着他的手臂,心里一酸,几乎没什么肉,就是一层皮包着骨头。穆多粮笑了起来,嘴里的牙齿几乎掉光了,只剩下几颗牙齿,慈祥的表情让他看起来并不可怕:“我没来过平安县,就想着趁着我还能动弹,一定要来一趟。大郎,你是个好孩子,一定要好好念书,以后有个好前程,好好奉养你奶奶。”“我会的。”穆子期重重点头。“那就好,那就好。”穆多粮推开他的手,笑道,“别看大爷爷年纪大了,其实还能干活,不用你们扶。”“我爷爷还不服老呢。”穆子贤走到他身边,解释道,“家里的农活不敢叫他沾手,之前借你们家的银子买下一头牛,他现在每天赶车拉人拉货,伺候那头牛跟宝贝似的,精心得很。唉,爷爷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是,一见我就想催我成亲,我都想马上到酒楼上工了。”“老人家都是这样。”穆子期见穆多粮和老叶氏相谈甚欢,心里很是欣慰。至于催婚?这是正常的事。这次过年,连他暗里明里都有人询问情况,只是老叶氏不应而已。再者,他已经知道三房的穆怀山和大伯穆怀麦没有续娶的打算,家里都是男人,过起日子到底不怎么方便。“大郎,你有时间帮我找找看,是不是有什么教人做账的书,我想过了,总要学门手艺。我偷偷跟你说,我现在在讨好酒楼的账房呢,看能不能学到一点东西。”穆子贤小声说道,他可不想做一辈子的小二,这份活儿做不长久。“挺好的想法。”穆子期当然同意,“等开学,我会去书店留意的,到时给你消息。”新的一年开始,无论是平安县的穆家还是落凤县的穆家,大家忘却悲伤,把精力投入到新生活中,期盼着今后越来越好。送走穆多粮等人,穆子期的日子过得按部就班。一转眼,就到他开学的日子。这一天,他向花家请辞,再把他对花家两位小公子的学习记录递给对方。有这份记录在,他相信自己的工作成果对得起那份诚意。第92章 心惊羞耻花家主母接过这份记录认真翻看了半晌, 神情严肃,暗暗点头:虽然她是看不懂上面的内容, 可自家孩子的分数的确是有所提高的,而简单的分数她是会看的。再想到孩子们对穆子期的评价, 她就更满意了。“两位公子勤奋好学, 乖巧听话,唯一不足是他们的基础薄弱, 教学要有针对性。我现在带着他们把知识点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期间发现的薄弱环节我已经做了针对性加强, 还跟他们说了,如果可以,请他们自己私底下继续加强补足。”穆子期轻声解释。花家的这两个小孩算是好学生,大概是因为他的名气, 或者他们本身就是乖巧的, 两人对他制定的学习计划完成得七七八八,四十多天下来, 成绩提高得很快,这让他颇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