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作者:曲流水      更新:2023-06-19 08:04      字数:6070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穆子期的情况不同,梅山镇的发展计划他一直参与其中,和安景然的想法差不多,所以改变的余地不大,工作是平稳度过。现在最重要的是,他要尽快找一个接手的副镇长和老师,做镇长不同,上面应该不会再让他兼任山长一职,他也不会再当老师。说实在的,他还有些不舍呢。“老师,你以后真的不教我们了吗?”这天上午,下课后,穆子期收拾好课本,往镇衙方向走时,就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果然是王琮。“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谁告诉你的?”穆子期停下脚步,笑眯眯问道。王琮摸摸脑袋,仰着脸看着他,犹豫了一会,还是回答道:“是我们猜到的,大家都说你升官做镇长了,以后会很忙,就不能来教我们了。”“应该是如此,不过现在还没确定。”穆子期没有敷衍他,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老师就算不教你们了,你有疑问的话还是可以来问我。”王琮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能力强,他和郑欢商量过,再询问过王家的意见,最终决定从这学期开始,小家伙就加快学习速度,郑欢私底下给他开小灶。如果可行的话,明年或后年就跳级上初中。想到当初在芙蓉镇小学读书时,季文甫对自己的爱护,穆子期觉得把空闲时间花在王琮身上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一样的。”王琮却严肃地摇摇头,此时十二岁的他没有初初见面的那般瘦弱,他的脸颊变得红润肥嫩,气色很好,看起来很是可爱。“以后不能天天见面了。”说到这里,王琮很是失落,他低着头,穿着布鞋的小脚踢了踢地面,低声说道,“反正大家会想你的,老师,同学们都觉得你讲课讲得最好呢。”他不是天真的小孩子了,知道名师对学习的重要性。郑欢老师是个好老师,可和穆老师的差距还是很明显,大家私底下讨论过,上穆老师的话总能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容易记住。经历过战争和灾荒的他明白,在这个小镇上,能有穆子期这样的人作为老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他要珍惜机会。想到这里,他就抬起头,认真地看着穆子期,脆声道:“老师,那我以后有不懂的问题,我就厚着脸皮打搅你了,我想读很多很多的书,读大学,以后像你和安镇长一样,做一个好官。”穆子期失笑,忍不住摸摸他的脑袋,柔声道:“只要你继续努力,一定能行的。”心中一动,好官吗?半个月后,上面果然派来了一位姓岳的副镇长,至于老师,人员一直很紧张,暂时是没有的,所以和自己一样,这位岳副镇长同样要兼任山长和教一门科目。穆子期经过思考,决定暂时维持原先的工作模式不变,只是工作重点多了一项教育。第183章 战争结束新来的岳副镇长大约三十岁,高中学历, 接触了几天, 发现是个性格谦和的人, 和大家相处得不错。穆子期见状,心下稍稍一松,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 新来的人不是个乱搅合的人,起码目前大家看起来是团结的, 大家能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八月上旬, 他收到了夏国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三天后, 他头上的“代理”两字也被取消了。“真是郁闷, 我怎么觉得咱们稀里糊涂就毕业了呢?”饭馆里,严日初吐糟道,“三年时间在外面, 看书就靠咱们自个,最多是通过书信和老师们交流,就这样,咱们就毕业了?比起前几届的师兄, 咱们的学识会不会变差?”他有些担忧。穆子期喝下半碗鱼汤, 嗯,不错, 就是鱼腥味还是重了点, 煮汤的手艺没有奶奶和圆圆好。“难道你想说自己是残次品?”见对面的严日初还在等待自己的回答, 他就反问了一句。“什么残次品?咱们又不是工厂里的货物!”严日初很是不满,瞪着他,“我是认真的。”“难道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吗?人的一生这么长,你的学识积累不能只靠大学那四年,就算毕业了,咱们也可以继续看书学习,而且就算读完大学四年,实际上在学校也只会待三年,最后一年也和现在一样是实习。”穆子期是真的这么想,当然,可能这是他第二次上大学的缘故。严日初垂下眼睑,思忖了一会,觉得有理,抬眼见穆子期怡然自得吃着饭菜的样子,又忍不住想找茬:“这么辣的菜你也能吃下去?”他小时候在琼海岛住,少年时期跟着长辈来到广南省,一直是不吃辣的。来到相省后,受当地的影响,能慢慢吃点辣味的食物,但太辣的还是受不了,此刻见穆子期无视汤汁上那红彤彤的颜色,吃起来津津有味,就有些疑惑了。就算是他一向喜欢尝试美食,可这样的辣味他还是没能接受。“这家店子的酸菜鱼做得最好吃,至于辣?”穆子期笑了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先前在湖省那边出生,那边也有辣椒,当地人很喜欢吃。”算了,他不说了。严日初看着酸菜上漂浮着的辣椒油,赶紧转移话题:“子期,你说咱们真的就在这里待下去了?你不想回广南省?”他原先以为自己毕业后就能结束实习回到老家,没想到上头就这样让他们在这里做下去。不是说相省不好,这里的机会更大,就像他自己,如果乐意的话,现在就能调去府城工作,只是他想在县里拿到一个级别再走,这才拖下来。可他心底还是有些不乐意,因为这里离家太远了,每年的假期就只有差不多一个月。离得远,家里发生什么事他都不能及时赶回去。至于让家里人跟来这里居住?他爹还有工作呢,肯定不同意。“应该会继续待一段时间,至于持续时间多久就不知道了。”穆子期理解他的苦恼,他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你看报纸了吧?我看这场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到时战后管理,照样需要人,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都投入到这新占领的六个省里,管理人才一直是缺乏的,上头不会轻易让咱们回去,除非找关系,你才能回到熟悉的地方。”老叶氏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就算有弟弟妹妹在身边照顾,穆子期还是会想她。去年春节他回明州府时,老叶氏曾经私底下表示过可以跟他在这边生活一段时间,是他觉得目前的条件太简陋,不想她受苦,这才劝下了。估计等穆圆圆出嫁,穆子安初中毕业去读师范学院,老叶氏就要和他在一起生活了,所以他左思右想,还是决定这几年干活再努力一些,希望职位能更高一点,好给老叶氏更好的晚年生活。“看来是没指望了。”严日初想到自家的二叔,是有点权力,可跨省调动,他还无能为力。“那我和圆圆什么时候能成亲啊?”他小声哀嚎,眼睛一直盯着穆子期,期间的情绪不言而喻。穆子期翻翻白眼:“这我可不管,你先让圆圆同意才行,我说了不作数。”“怎么可能不作数?圆圆最听你的话。”说到这里,严日初就有些妒忌了,原先他不以为然,还觉得妹妹听哥哥的话是正常的,可现在妹妹是自己未来的妻子,他怎么看原来的大舅哥怎么不顺眼。话说回来,不应该是他这个未来的夫婿最重要吗?上次他试探性地写信回去,想明年成亲,圆圆竟然还说再想想,他好说歹说,这才把亲事先定下来,决定年底定亲,成亲再两家商量。“主要是圆圆不想女学,她还想教书,如果平福县有女学,我相信她一定肯来。”严日初可不想婚后两地分居。穆子期觉得有理,两人又说了一通,倒是对目前的形势看得更清楚了。在大浪潮中,他们都是小卒子,有时候只能随波逐流了。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一次,这句话他理解得很深刻。等到休息日,挨着中秋节,他有三天假期,穆子期就赶去府城看唐昕,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节日。当然,如果没有方教授在旁边就好了。“方教授是不是以为我想做坏事啊?我一说约你出去赏月和赏烟花,她就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穆子期很是苦恼,“她对我太不放心了!咱们可是正经的未婚夫妻!”唐昕掩嘴一笑,眼睛弯了弯:“都怪这月色太美。”怕我们情不自禁。这最后一句话她没有说出来。穆子期心知肚明,不由得感叹这时代再怎么发展,风气再怎么开放,对男女之间的交往还是很严苛的。像他,和唐昕确定关系,定亲后,两人也不能单独在一起很久,最多能私下拉拉小手,至于前世情侣间常有的亲密行为,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好吧,方教授是个好人。”穆子期叹了口气,试探性地问起,“昕儿,咱们什么时候成亲啊?”这两天他们走到哪里都有人看着,好不容易,今晚他终于抓住机会,趁着送唐昕回寝室的路上,两人终于能私下相处了。唐昕抬头望了望夜空下又大又圆的明月,又瞥了他一眼,这才低声道:“前些天刚收到我哥哥的来信,他快能回来了。”穆子期一听,大喜,随即反应过来:“战争真的结束了?”虽说他们暗地里一直在讨论,从种种迹象中能分析出战争快结束,可那到底只是民间传言,当不得真。唐昕点点头:“川省那场关键的战役打赢了,剩下的自然是平推过去。”“原来朝廷的目的真的是划江而治,而不是一鼓作气推到大金的都城。”这下子,穆子期不知是喜还是忧了,“我们大夏在发展,大金不会干看着,不会原地踏步,他们也一定会想法设法增强国力,双方迟早会有一战,就是不知那一场大战什么时候来到了。”“陛下和朝中大臣自会有考虑。”唐昕安慰道,“不管怎么说,这天下迟早是咱们的。”穆子期点了点头,他当然不会对大夏的实力有所怀疑。要不是战争对后勤的压过大,国家储备的人才不够,他们推进的速度会更快。在府城过完中秋节,吃过月饼后,穆子期和唐昕不舍地分别,孤零零地回到梅山镇。安置陆陆续续出现的流民,调解纠纷,到乡下巡视,处理公务,应付上级检查……穆子期的日子按部就班,忙碌无比。唯一的好处是,安景然做了县里财政部的部长,他们镇申请资金时,速度会比以前快上那么几天。见下雨时,镇上的泥路难走,镇衙就向县里申请一部分资金,在水泥厂低价买了水泥回来铺路。还有后面成立的两个村,他们的水利设施比东西两村落后,穆子期也组织人手去实施,这些都需要用到钱。在他任内,穆子期带头厉行节约,剩下的办公费和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建设民生项目,一步步建设镇内的基础设施。他重视农业,重视经济和教育,经过前面两年多的发展,他重点宣传青梅树、莲藕的种植,去县里请来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举办各种培训班,让有意种养的农户前来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事实上,上行下效,镇衙门的咸梅干、莲藕和鱼每年都能卖出不错的价钱,百姓早就看在眼里,所以宣传的效果非常不错,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这是看得见的成果,大家自然乐意效仿。穆子期见状,知道作为官府,能做的就是为农户找到销售渠道,在这方面,他早有准备,已经和几个商家商量好。等到第二年春天,除了分给各村的山林和一些无法利用的深山老林,剩下的位置好和适宜种植的山坡都被私人承包下来,大家纷纷种上青梅树。至于池塘,开荒的人更是不少,大家干劲十足。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穆子期心底高兴。就在这时,持续了三年多的战争终于结束,大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目前将进入谈判阶段。消息一出,举国欢庆,一时之间,到处都响起鞭炮声,人们兴高采烈地庆祝。梅山镇虽然是个小镇,可这个大好的消息还是让穆子期等人喜笑颜开,二话不说,就买来鞭炮大放,还派人通知各村,在镇上举行游行活动。镇上的商户们还趁机降价出售商品,加上镇衙出钱请来的戏班子,倒是让这场热闹深入人心。这天晚上,穆子期翻看账本时,当看到那一串串数字时,心底忍不住暗暗心疼。只是想到通过这一场庆祝活动,可以增加镇民们对大夏的向心力,就觉得钱没有白花。就是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进来!”穆子期应了一声。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许多才,他的手上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东西。“你这是在做什么?”一般情况下,晚上许多才是不用跟在他身边的。“镇长,给您端来的一碗豆腐花。”许多才把碗放在书桌上,这才笑眯眯回道,“刚做出来的,您瞧,还冒着热气呢。”穆子期看着瓷碗里热气袅袅的乳白色豆腐,上面还撒有一层红糖,眉毛一挑,笑了:“这是街口那家做的豆腐花?”做豆腐的过程是辛苦的,他们晚上就会开始忙起来,第二天还会起得很早。“是的。”许多才故作腼腆地笑了笑,“放心,我给钱了。”他知道穆子期的性格,自然不会白拿别人的东西,要知道作为镇长的贴身文书,镇里不知多少人羡慕他,他可不能犯错误,免得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咱们打赢了,这不,大家高兴得很,连这碗豆腐花都比往常便宜一文钱。”他说着又补充道,“我吃过了,嘿嘿,去年风调雨顺,黄豆的收成好,连做的豆腐都要比以前好吃。”穆子期心里奇怪许多才的来意,面上却不显,把账册移开,就拿起碗里的小调羹吃起来。不得不说,在这个还残留着几分寒意的夜晚,吃下一碗热乎乎、口感鲜润滑嫩的豆腐花是一种享受,即便他很少吃夜宵。许多才帮忙整理了下凌乱的书桌,当看到几本有关于学术的科学报刊时,他定睛看了看,发现还是看不懂,再一看旁边那本,是讲农业方面的,心里暗自佩服。大家都说穆子期年纪轻轻就成为一镇之长,未来的前程是看得着的光明,私底下可能还不知会怎么高兴呢。可他这个贴身人知道,穆子期每天晚上都会看书,早上会起得很早。反正他看到过几次,不比做农活的村民迟,他早晨起来会打拳做操锻炼身体,有时候天气好还会跑出镇外去看看农田,镇上哪里脏哪里乱,哪户人家的关系如何,他比镇衙里的人都清楚。对于穆子期这个上官,他是服气的。想到跟着安景然到财政部的小刘,他暗暗羡慕,这才是自己的目标啊。穆子期很快就把这碗豆腐花吃完,他掏出手帕擦擦嘴,笑道:“这下可以说出来意了吧?”许多才摸摸脑袋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说道:“我就想来问问,这次能有谁去管理学院培训?”他们这一批临时吏员进入镇衙,最多的超过三年了,可身份还是临时的。以前就不说了,朝廷忙于打仗,这种小事没有想到,可现在战争结束了,他们这批人该何去何从?这不,今天公文刚下达,大家的心思就浮动起来。在大夏朝,想得到正式的吏员编制是需要经过考核的,他自然会关心和紧张。第184章 陈香归来“不可能让你们都去, 镇衙总要有人运转。”穆子期一听, 就知道许多才担心什么了,沉吟了一会,就笑道,“你放心, 第一批有你的名字。”今天看到公文后, 他就有了人选,如今就差在会上提出让别人同意了。这一批他打算让平时老实肯干、表现最为优秀的人去。知道这事对许多才很重要,他没有故弄玄虚, 直接就把答案说出来。果然,许多才面露喜色,忙迭声道:“多谢镇长。”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这下子稳了,再也不担心会被镇衙辞退。自己的心事了却, 想到其他同事,他顿了顿,欲言又止, 终于还是没有再问出口。穆子期暗暗点头, 告诫道:“这事你先不说出去,尚未开会, 人选没有最终确定, 先不要闹得沸沸扬扬。”许多才连忙点头, 暗自庆幸刚才没有问出口。又见穆子期重新搬来账本, 不敢打扰他, 就端着瓷碗告退。看着关上的木门,穆子期若有所思。时间日久,他就越发觉得当官不是那么轻易的事。尽管他这个镇长在大金是不入流,连七品芝麻官都比不上,手底下只有那么一点人,可道理是想通的。大家不是机器人,个人有个人的心思,想要让大家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还真得对症下药,懂一点御人之道。在这方面,他比安景然差远了,对方到底是家学渊源。他突然想到死去的生父,如果当初父子关系好的话,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之下,说不定他还真能多懂一点道理。只可惜,妻妾相争,父子相疑,到底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