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惊艳四座(二)
作者:疯狂的晨哥      更新:2023-06-19 10:45      字数:2224
  “马老师居然还随身携带文房四宝,真是让人意外啊”张克达惊讶地说着,眉梢眼角的得意更甚。相比起圆珠笔的书写,毛笔更加有书写的难度。而这恰恰可以看到陈昊出糗。毕竟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写出来的毛笔字都是歪歪扭扭,很难看的。找了一处亭子,将文房四宝在石桌上放端正。张克达亲自研磨。他不断地用眼睛去瞥陈昊,低头的时候嘴角不屑地轻勾。和陈昊对面的位置留给金老,其他的众人则好奇地围绕着亭子站了一圈。所有人都伸长脖子,好奇地看着陈昊的动作。与刚才一副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模样截然不同,此刻的陈昊面色严肃沉静,单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双眼之中闪着明硕的亮光。他唇角微勾,在张克达帮忙研好墨之后,轻挽衣袖,右手提笔。“哗”一声,宣纸铺平整齐。陈昊的目光在整张宣纸上扫量一眼,心中已有定数。随后,他提笔,快速书写起来。八句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快速书写完成。将笔往砚台上一搁,陈昊缓缓将衣袖放下,对金泽瑞点头:“好了。”金泽瑞看了郭楠一眼,郭楠瞬间会意,将陈昊书写好的宣纸拿起来,就用手拿着,展示在众人的面前。不过刚展示,围观的众人就惊讶地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张克达不屑地别过脸,朝着宣纸看了一眼,嘴角勾起的冷笑瞬间凝固。一首八句的律诗,加上题目和作者名字,陈昊总共使用了五种不同的字体来书写首联,陈昊使用的是篆书。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字体,首联共两句,陈昊刚好分别用大小篆来书写。“大篆形体均匀齐整,小篆笔法瘦劲挺拔,写的真是不错啊”“这年头能写好篆书的人可不多了,能写到这程度,平时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真是神童啊”才看了首联的两句,众人就赞不绝口。颈联,使用的是隶书。这颈联的两句隶书,字体颇有波势,蚕头凤尾,令人叹为观止。“就算是程邈在世,写的恐怕也不过如此吧”“也许,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肯定是写不出这样完美的隶书的。”众人激动地议论纷纷,已经有不少人掏出手机,将陈昊书写的整幅字体拍摄下来。张克达哑口无言,嘴巴微张,不予评价。金泽瑞不住地点头,目光中皆是赞赏之色。众人继续往下看,只见颔联,陈昊使用的书写字体是楷书。楷书也叫正书,真书,是华夏国现代的书体,是第三大书体。学写楷书的人不少,但真正写的漂亮的却不多。马适本身也被称为书法大家,最擅长写的就是正楷。但是今天对比陈昊所写的楷书,他的脸上已有愧疚之色。“诶,老马,你写的楷书在我们江阴市可是出了名的,这楷书写的怎么样,你来给个评价。”有人看向马适。马适咳嗽一声,掩饰脸上的羞愧。他认真地看着颔联,专业地说道:“楷书有三大特征,第一,笔画平正,结构整齐;第二,笔画有规律;第三,起止三折笔,运笔在中锋。这两句楷书,写的极为端正标准,毫不夸张地说,远远凌驾于我之上。”“嘶”听到马适的话,在场的众人忍不住吓得倒吸一口凉气。文人自有一股傲气,如果不是遇到真正的集大成者,是绝对不会承认对方的文学造诣凌驾于自己之上的。更何况,还是马适这种级别的文学大人物,当着众人的面承认自己不如一个高中生。由此可见,陈昊的楷书,写的的确非同一般。“这楷书写的的确是不错,我觉得要是放在过去,都能和楷书四大家相媲美了。”“这赞美是不是太夸张了”“不,我看一点都不夸张,这楷书写的,就是有这个水准”众人都对陈昊书写的楷书赞不绝口。一阵赞美过后,众人的视线继续往下看。尾联,也就是整首诗的最后两句,陈昊使用的字体是行书。行书其实是从楷书演变而来的。行书的特征就是非楷非草,介于楷草之间。篆隶楷各有一定的规则,唯独行书没有一定的书法,同时,它又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地最好的字体。“老张,我记得你练的就是行书,现在对于这两句行书,你倒是来评价评价,写的怎么样”边上有人好奇地问张克达。张克达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原本想着要狠狠羞辱陈昊一番的,但是没想到,陈昊的书法再次令众人惊艳。他板着一张脸,冷哼一声。“老张,你冷哼一声,这意思是,这行书写的不怎么样”“哼”张克达再次冷冷地从鼻孔里哼出一股气体。他连哼两声,但是一句话都没有说。这莫名其妙的反应,让在场的众人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说他这反应,是说这行书写的好呢,还是写的一般呢张克达半天不说话,众人都在等着他的反应。金泽瑞仔细地盯着尾联看了几秒钟,然后笑着说道:“既然大家都不说话,那就让我来插嘴两句。”郭楠立刻恭敬地点头哈腰:“金老,您说,您说。”在场的众人纷纷竖起耳朵,期待金老会给出什么样的评价。“我先不说人,但看这尾联的两句行书,运笔轻松、简洁,线条畅快、动感,点画上下联结,结构茂密充实,有一股浑然天成的行云流水般的神韵。”听到金泽瑞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张克达不爽地再次从鼻孔里哼出一股气体。“这行书啊,虽然不及草书纵逸,但跳跃跌宕,自由舒卷,较楷书更加生动,陈小友写的这行书,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但是写的稼纤间出,血脉相连,风神洒落,姿态具备。”顿了顿,金泽瑞指着尾联继续说道:“你们看,尤其是收笔的时候,尖锐饱满,富有力度和余势,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大家之作,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在场的各位,包括小张,也包括我自己,就算再练个几十年,也达不到这么高深的笔力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