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雾十      更新:2023-06-19 15:53      字数:5207
  顾乔没有说话,因为太子也动手了,他还没有衡量好,怎么说才是对的。武帝就像是一个贴心大棉袄,很快就主动把标准答案喂到了太子的嘴边:“你做的对,就该让他们知道知道嫡庶尊卑!朕怎么生了这么两个玩意?”太子出手,不仅没让武帝生气,说不定还让武帝感到了一种“真不愧是老子的种!”的与有荣焉。每天一个狂犬背后,势必都会有一个熊家长。顾乔内心的震惊久久没有办法消散,虽然他已经察觉到了武帝话语中的一丝微妙。说不上哪里微妙,明明每一句都是为了太子好,但顾乔就是敏感的觉得这话的走向不对。“真是气死朕了,一定要好好教训!”武帝是个急脾气,见儿子迟迟不说话,就有点急了,甚至带了那么一丝不易察觉的迫切,以及提心吊胆,他看着太子的脸色道,“道成,你说,可以吧?由朕来教训你的十弟。”这一句话,就像是打破了仙法的咒术,将一切拉回了现实。顾乔终于懂了。他抬头,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回武帝,心想着,这位陛下粗中有细,莽而不乱,怪不得他会成为大启之主。十皇子拿刀要捅太子,这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就是行刺储君,居心叵测;往小了却可以变成只是寻常的兄弟打闹,不敬兄长。武帝如今想走的就是后面这条路。面对太子受伤,武帝不是不生气,不是不想教训没大没小的十皇子的,但是,他却并不想让还年幼的小儿子背上对储君图谋不轨的罪名。武帝先是一个父亲,然后才是皇帝,但与此同时,他也不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父亲。这是很多封建大家长都会有的做法,既然大家都没事,那不如就……大事化小,该罚的也肯定是会罚的,只是别伤了感情。武帝提出这个建议时,甚至是有点怕太子的,因为他太了解他一手带大的嫡子了。太子醒来后,竟没有第一时间闯入十皇子的宫殿,去捅老十几刀,武帝唯一能够想到的理由,就是太子这回真的伤的有点重,暂时没办法亲自动手为自己报仇。武帝也知道他这么和太子说,是委屈了太子,所以才会心怀忐忑。窒息的沉默,在空荡荡的殿内蔓延。殿外守着老太监福来,也在为自家殿下捏了一把汗。自古伴君如伴虎,武帝虽对太子有愧疚,但若太子不依不饶,势必会引来武帝的恼羞成怒。随着太子不断长大,父子间的争吵也就越来越多。虽然武帝因为看重嫡子,无论如何,最终都会与儿子和好。但谁也不能否认,自皇后娘娘去后,太子和武帝已经不能像过去那般亲密无间了。千里之提毁于蚁穴,太子再好,在各宫娘娘水滴石穿的上眼药下,他也会变成不好。只是早晚的问题。他们之间的嫌隙会越来越大。太后娘娘如今又昏迷不醒,若父子再起争执,谁又能来为太子斡旋呢?但福来又很清楚太子的骄傲,他是断然不可能在这种事上低头的,他除了站在外面干着急,竟没有任何办法。直至……顾乔微微垂目,小扇子一样的黑长睫毛,在苍白的脸上投下了层层阴影。他咬着淡唇,几次想要开口,仿佛已经被伤透了心,他是那样的脆弱,无力。最终,伴随着他的再一次抬头,他仿佛已经坚定了什么。他问:“若我执意追究,会叫父皇为难吗?”武帝几乎不敢去直视太子的眼睛,那双像极了皇后的眼睛,漂亮,干净,又充满了孺慕之情。这是武帝很多年不曾见过的一面了,他的太子,他骄傲的太子,明明应该无坚不摧,却好像也会因为一句话、一个想法又变成不堪一击的孩子。太子的声音再一次响起,带着轻微的颤抖,以及一声似有若无的叹息,他说:“儿臣,全赖父皇做主。”太子妥协了!武帝达成所愿,明明应该是如释重负的,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反而哪儿哪儿都不舒服,甚至心里更加沉重了,他坐卧不安,火急火燎,根本没有办法再多说什么,爪心挠肝的离开了东宫。带着一身的心虚。武帝的脑海里一遍遍的回想着今晚的东宫之旅,从太子病中下跪,到太子的隐忍妥协,再到离开时整个东宫犹如坟墓的沉寂……不对劲儿,很不对劲儿,这真的特别不对劲儿!一路上,武帝想好的对十皇子的处罚,不自觉的就加重了几分,又几分,等回到寝宫时,他甚至已经想要直接宣布确实是十皇子刺杀储君,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以退为进,以弱博强。这就是这些年的人情冷暖教会顾乔的。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太子:=口=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世子!小乔:_(:3)∠)_人生如戏,全靠演戏,混口饭吃,都不容易。太子:我们刚柔并济,天生一对啊!过刚易折,过柔则糜。太子和小乔会先用自己熟悉的套路帮助彼此,然后找到自己过往性格的缺陷,一起越变越好哒~蠢作者始终坚信,为了彼此变成更好的人,是一段感情所能呈现的最好状态。第五章万众瞩目的第二天,在一个艳阳高照中拉开了帷幕。顾乔想了一夜的对策,最终却因为武帝的一道旨意,全无了用武之地。武帝对外表示,十皇子不敬太子,致使太子受伤,虽太子宽厚不欲追究,但他不能坐视不理,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总而言之,十皇子凉了。虽然武帝最终,也还是没能忍心让小儿子背负上行刺太子的罪名,但“不敬兄长”和“不敬太子”,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道旨意一下,十皇子就已经没有未来了。三公主和十皇子的处罚,也随着旨意一并下达,他们被发配到了京郊山上的祈宁庵里,静思己过。没有个三年五载,是回不来了。祈宁庵,顾名思义,这是一座尼姑庵,由大启皇室出资建造,居住的都是太祖朝时无嗣的宫妃们,她们在太祖去后,就出了家,长伴青灯古佛,为太祖祈福。日子虽清苦,却很知足。因为在此前的朝代里,一直都有人殉的传统。是因为太后不忍,才有了如今的祈宁庵。不管是前朝后宫都没想到,武帝这回竟下了这样的狠手。据说三公主和十皇子那个美艳动人的生母,直接哭晕在了皇帝的寝宫外面,也没能引动帝王半分的恻隐之心。这是太子的又一次胜利,全方面的,碾压式的,还没有和武帝起冲突。让很多藏在暗中的推手陷入了沉思。没人相信,或者说是能够想到,一贯强势的太子这回之所以能这么顺利,是因为太子学会了以柔克刚。他们只能按照常理来推测,太子真的受伤了,还伤的不轻。伴随着武帝流水一般送入东宫的赏赐,好像也佐证了这一点。连给太子诊脉的太医,都忍不住产生了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医术不精,竟没有发现太子病重。总之,顾乔借着在东宫养伤的机会,得到了他最迫切需要的缓冲。所有来探病的人,都被福来给谢绝了。顾乔也是在第二天早上才知道,往日里在太子身边近身伺候的人,都在昨天挨了板子,因为看护太子不周。这些宫人需要养伤,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太子的不同。老太监福来是周皇后生前留给太子的人,但他年纪实在是大了,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荣养的方式留在东宫,若不是这回太子重用的宫人都遭了秧,福来也不会被重新请出山。换言之,福来对于如今的太子的了解,并不比顾乔多多少。顾乔既无内忧,也无外患,只希望躺着静候下一步计划的佳音便可。也就是寻找太子的计划。顾乔在昨天就想好了派去国公府寻找自己的最佳人选,太子的伴读,周叔辩。太子一共八个伴读,其中尤以周叔辩的身份特殊,他是周皇后嫡亲兄长的儿子,也就是太子的表弟。顾乔会选择周叔辩,不是因为他对周叔辩有多少了解,而是因为他只叫得出太子伴读里这唯一的一个名字。顾乔尽己所能,以最快的速度,在这天一早就叫来了周叔辩。命运也很配合,几乎是在顾乔刚刚和福来说出周叔辩名字的下一刻,这位周家的三公子就出现了。周三公子屏雀中选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走路的时候甚至有点飘。他不断的和来找的太监确认:“是叫我吗?真的叫了我?只叫了我一个人?”“是的,周公子,殿下只说了要见您。”周叔辩是和其他周氏兄弟一起来探看太子的,有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也有同气连枝的堂兄弟。同为太子的外家,周家是个极其庞大又复杂的家族。人丁兴旺,才杰背出。换言之,太子的表兄弟这个称呼,其实一点都不值钱。哪怕不算庶出,只说嫡出,在周家大门口喊一嗓子,分分钟就能站出来十来个太子的表兄弟。还个顶个的有能力,有本事,人高马大,像小山铁塔似的稳健。太子从小到大,和人茬架的时候,就没缺过人手和排场。而在太子的八个伴读里,周叔辩其实也不算特别突出,哪怕有血脉这层关系,太子重用的还是另外两个更有用的伴读。周叔辩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太子先是太子,其后才是他们家的亲戚。而他们自己也是,先是臣,再是家人。谁要是敢仗着外戚的身份胡作非为,都不用抬出律法,周家的老爷子第一个动手打死他!周叔辩对于太子的忠诚,是一种从小到大、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已经融进了他的骨血里,成为了他这个人思想的一部分。不管太子如何对他,他都会一心一意的为太子办事。顾乔这是一次误打误撞、运气极佳的选择,而对于周叔辩来说,在越过兄弟,还有随后也来请安的伴读时,几乎感觉自己活在梦里。这可是他最露脸的一次了,他甚至没出息的觉得,这一定会成为他最难以忘怀的记忆,要留下来传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在顾乔寻求周叔辩帮助的时候……真正的太子殿下,其实也想到了自己的这位表弟。在太子本来的计划里,他就是打算等养足了精神,早上一早就翻墙出去,找周叔辩帮忙的。周叔辩很好找,因为今天正是太子坠马身亡的那个伴读的头七,其他伴读肯定要代表太子去那个伴读家探望。而周叔辩这个同学,他继承了周家硬汉的外表,却意外的有一颗柔软的心肠,会给蚂蚁让路的那种柔软。又因为周叔辩本人的一些特殊经历,他是极其厌恶吃绝户这种行为的。就闻道成来看,顾家二叔对于顾乔的种种行为,已经足够被渲染成吃绝户了。哪怕顾老太太在世也没用,只要有周叔辩站出来帮忙,便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发生在顾乔身上的危机。强权有时候就是这么一回事,有些在顾乔看来能压的他喘不过来气的绝境,其实只需要某些人动动嘴巴,就可以轻易的解决了。但是……闻道成想的有多好,现实就多打脸。他早上醒来,需要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他现在被困在顾乔这个身娇体软战五渣的身体里。曾经飞天遁地、身轻如燕的他,如今不要说翻墙了,从顾乔自己的小院跑到国公府的外墙,这中途都喘了好几次。太子殿下看了看自己如今的细胳膊细腿,有一百句脏话想要骂出口。不等闻道成再想其他办法,顾贞儿也终于杀过来了,雄赳赳气昂昂的想要找麻烦。顾贞儿是自己来的,她再一次没能请来老太太,因为顾老太太经过昨天一役,直接病倒了,半个身子都是麻的,恐有中风之兆。府里为此闹了个人仰马翻,二夫人带着一众女眷,一大早上就去哭了,谁也没那个闲工夫再去管顾乔和顾贞儿昨晚有什么官司。顾贞儿只能自己纠集了一些人手,来和顾乔再战。顾乔的身体素质确实跟不上,但太子的走位意识还是很灵活的,在他的肺部快要爆炸的前一刻,他还是拼尽全力,赶在顾贞儿抓到他之前,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并再次插上了门。一对堂兄妹就这样隔着小院对骂了起来。“有本事你出来啊。”“有本事你进来啊。”“顾乔你怎么这么没种!”“确实不比顾二小姐你有种,你最有种,你就是县国公府最后的爷们!”“啊啊啊啊啊,我今天不弄死你,我就不是国公府的二小姐!”“你本来就不是国公府的!真难得,你竟也知道你一家鸠占鹊巢,不是东西!我劝你们早点滚,别脏了本世子的手!”顾贞儿气的都要跳脚了。闻道成还不咸不淡,不急不慢,甚至让解厄给他搬了把躺椅,就放在门口,翘着腿,嗑瓜子,和顾贞儿死磕了起来。时不时还要朝着外面扔点瓜果皮核什么的,就差泼脏水了,深谙“人气我不气”的吵架终极奥义。有关于太子殿下的传闻里,有一句是真的,他确实能文能武,近可打架,远可骂人,和太祖、武帝一样的接地气。顾贞儿也是没想到,顾乔能破罐子破摔到这一步,并且悲哀的发现,当顾乔这样混不吝的时候,她还真的拿他没辙。她怒极攻心,开始胡言乱语:“你就不怕我出去告官吗?你差点杀了我!”“哦?”闻道成一双眼睛都亮了,这不就是瞌睡了送枕头嘛,他正愁没办法出门呢,顾贞儿就跳了出来,竟还有这种心想事成的好事,“快去!谁不去,谁是王八!”顾二小姐想杀人的尖叫声,再一次响彻了整个顾家。就在差不多的时间,周叔辩一刻也不敢耽误的登了县国公府的门,得到了顾家二叔顾有银的热情招待,一点也不顾他的老母亲需要人照顾。等周叔辩表明来意之后,顾有银的表情却一下子变了:“您说,您要见内侄顾乔?”“是的。”“能问一下,是为了什么吗?”“不能。”周叔辩谨记太子对他的嘱咐,并不打算把太子召见的事告诉顾乔以外的人。“这……”顾有银眼神出现迟疑,很显然他也很清楚,不能让顾乔见人,才是他们全家可以作威作福的基础。就在这时,二夫人身边的人走上了前来,在顾有银的耳边低语了几句。顾有银的脸色飞速的由悲转喜,又很快在周叔辩探究的目光看过来时,努力悲戚了下去,但怎么看怎么别扭,因为他的眼角里藏着很难掩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