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节
作者:一叶苇      更新:2023-06-19 16:38      字数:3963
  如果吴文明撞断电线杆子赔了人家一大笔钱又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了一番,或者他把自己撞得缺胳膊少腿,他们应该会十分高兴。但现在的情况,有三个家庭可能瞬间就塌了天,想想知道晓慧出车祸时自己的心情,他们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不过,这件事带来的震撼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接下来发生了对柳侠来说意义更重大的好事。王德邻和京都市规划局一位领导一起吃饭,柳侠受邀作陪。那位领导给了柳侠很多工程信息,并且给他说了好几个长年有工程业务的单位领导的情况,最后,他还当场给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打电话,介绍柳侠过去找他,让那个人把他手上一个规划明年开工的公路工程交给柳侠。柳侠第二天就去找了那位一把手,那人很给规划局长面子,说那个工程的项目组还没正式开始运作,所以现在没法签合同,他让柳侠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且让柳侠自己也记得这事,过完年再去找他,那个工程肯定会给柳侠,如果柳侠要价合理,并且把这个工程做得足够好,以后他们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件事让柳侠兴奋又纠结。兴奋就不必说了,听那位一把手的意思,不单是勘探测量设计,他是要连那条路上两个公路高架桥的地下施工部分一起签给柳侠。通常情况下,测绘单位对地质地层的把握更准确,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愿意把这部分签给测绘单位一起做,但这并不是必须的,更多的时候是由建设单位来做,因为这部分的价值可比单纯的勘探测绘高多了。如果柳侠能签到这部分工程,他明年哪怕一个工程都再接不到,他也亏不了本了。这么好的事情,柳侠之所以纠结,并不是他干不了,相反,他实习时候跟谢仁杰一起干的铁路桥桩基础工程,那里的地质条件比这里复杂多了,更不用说栖浪水库。栖浪水库那个差点把柳侠闷在地下淤泥中的工程,绝对是世界级难度,虽然他们的工程一度受挫停工,把栖浪工程总指挥部领导和各路专家都愁得夜不能寐,可最后还不是被他们拿下了?柳侠还是从勘探到设计到施工,所有环节都亲身参与的最主要的骨干力量呢。马千里、潘留成和岳德胜事后都对柳侠说过,他因祸得福,有了那次的经验,基本上以后遇上什么样的工程都不用担心应付不来了。柳侠现在纠结的依然是老问题:人力。他目前手里的人员配置,根本做不了大工程,他得再有几个万建业那样的帮手才行。至于设备,那只和钱有关。刚挣到手里的那点钱,还没暖热就又要花出去,柳侠肉疼到死。猫儿却要高兴傻了。他把家里所有的存折和现金都拿出来,坐在沙发上一边傻笑,一边计划要优先购买哪些最急需的设备,他还在电脑上给柳侠按设备的紧急需要程度和价格列了一张清单。看完清单,柳侠简直浑身都在疼,这些东西买下来,他白干这么多天还要再继续借钱啊!如果一直这么下去,挣一个花俩,大乖猫留学、结婚、生孩儿、养老哩钱啥时候才能攒够啊啊啊啊啊!第290章 又一年在柳侠为了自己总是挣得没有花得多而心疼肝疼头疼的时候,柳凌的内心也不平静,他在和自己二十九年来形成的人生观做拉锯战。前几天的研究生考试,他感觉自己考的还可以,进入复试,也就是面试的机会很大,所以,他现在需要做一些事情,来保证自己不会因为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在面试之前就已经失去机会。他以前非常鄙视这种做法,即使是现在,他也对这种做法深恶痛绝,但为了长远的未来,为了他给自己树立的那个目标,他必须克制自己心中强烈的抵触情绪,迈出自己的脚。他一遍又一遍地想着猫儿关于接受王德邻帮助的说法,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他现在的做法和柳侠一样,他们没有践踏别人的努力,只是在为自己争取一个平等的机会。柳凌为了达成心愿,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拼命学习只是一个方面,他还通过自己浅薄得可怜的人际关系,多方打听,谨慎求证,最后选择了一个他认为最适合的导师——中国**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的王正维教授。王正维教授不但在刑法理论研究上负有盛名,参与国家近年来多部刑事法律的制订与修改,还是一名十分出色的律师,自己有一家律师事务所,他的律师团队参与的几个涉外经济案件和国内刑事辩护案件,被国内外多所大学的法律专业作为经典案件写入教材,柳凌希望能成为他的学生。不过,想成为王正维教授的研究生并不容易。柳凌打听过,王正维一直都是同时只带两个博士生一个硕士生,缺一个补一个,而且多年以来,成为他研究生的,绝大多数都是他们本校的应届毕业生。据柳凌所知,他仅有的四名从其他学校考到他名下的研究生,也都是京都最著名的几所高校法律系的应届生,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概这就是最现实的写照吧。柳凌知道自己的目标定的有点高,尤其是看到曾广同是如何躲避那些希望成为他研究生的孩子的家长后,柳凌更觉得自己希望渺茫。但他还是想尽最大努力拼一下。因为带着满身满心的牵挂,他的退路实在少之又少。如果他能一直平平安安地从事现在的工作,这样过硬的学历对他以后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但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如果他有一天必须离开学校,律师这个职业将会是一条比较好的退路。警官大学教法理学的钱教授和王正维教授是高中同学,现在还保持着比普通朋友要好上一些的关系。在参加考试之前,柳凌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和钱教授商量,如果自己考试成绩过线,请他为自己引荐王正维。钱教授欣然同意,但他说他只能保证让柳凌和王正维见上一面,不保证见面的结果。钱教授说,王正维因为自己才华横溢又严于律己,从小到大学业都十分优秀,所以对身边的人要求也很高。王正维特别看不上带职进修的,一直认为这部分人都是在该学习的年纪吃喝玩乐混日子,等进入社会发现混不下去了,就想走捷径混文凭往脸上贴金,是标准的社会蛀虫,社会上很多事都是被这种爱好投机钻营的人给搞坏的。钱教授的话对柳凌影响不大,他原来就知道自己没什么希望,他只是想尽力,不让自己以后后悔。所以考试后的每一天,柳凌都在和自己心里的那个坎儿在搏斗。这天晚上十点多,柳凌刚给小萱把完尿把他放进被窝儿里,就听到柳侠在窗外喊:“五哥,钱教授电话。”柳凌披上棉袄跑了出来。钱教授说,他今天晚上参加一个朋友的二婚酒宴,和王正维正好碰上,两个人单独谈了一会儿,刚刚分开,他和王正维说了柳凌的事,王正维让柳凌明天中午十二点半去他的律师事务所,他趁着吃饭时间见见柳凌。方下电话,柳凌苦笑了一下。在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同意见自己,王正维显然是打算敷衍一下,成全了钱教授的面子,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还真是把爸爸当社会渣滓了阿,”柳凌抚摸着小萱的小胖脸自言自语:“你以后可不能像爸爸这样,要直接考个最好的大学,一路读到博士。”小萱吧咂吧咂嘴,翻了个身,睡成一只大青蛙状。第二天中午,柳凌开着车,十一点钟出发,提前五十分钟来到了王正维律师事务所的外面。十二点二十八分,他推开了事务所的大门。王正维坐在由文件堆成的丛林中接见了他。“柳凌?”“是。”“自己找地方坐。”“谢谢!”“听钱之兰说,你当了十二年兵,在部队考的大学?”“是。”“离异,有个五岁的儿子?”“对。”“为什么当年没有直接考大学?”“……?哦,考了,没考上。”“差多少分?复读了几年?”“差四十二分,没有复读。”屋子里全部三个人都看着柳凌。王正维终于从盒饭上抬起了头:“差多少?”“四十二分。”“…………”王正维不能置信,“你们学校你那一届最高考分是多少?”“我就是。我是我们学校从恢复高考算起,到改成职业高中之前,九届参加过高考的考生考到过的最高分。”“也就是说,在你之前,你们那个地方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我最小的弟弟和我同一年考上了大学,不过,他是应届毕业生,从我们县城的高中考上的。”“这么说,你没有你弟弟努力。”“我弟弟聪明又刻苦,他在大学的四年一直拿最高奖学金。”“你弟弟哪所大学?”“江城测绘大学。”“比你的学校好。”“是,他的成绩其实能上更好的学校。”王正维重新嚼起米饭看着柳凌,看了有半分钟,侧头对旁边一个戴着大酒瓶底眼镜的男生说:“给他拿一份表格。”那个男生递给柳凌一张表格,一只钢笔。柳凌看了一眼:王正维律师事务所个人履历表。王正维把吃了一半的饭盒推到一边,拿起一摞文件:“把表填写一下,如实填写,一个字的水分都不要有。”柳凌花五分钟填完了表格,双手送到王正维面前。王正维看了一遍,拉开抽屉,拿出一张纸片放在桌子上:“笔试成绩过了给我打电话,没过就把名片烧了。”柳凌拿过名片:“谢谢。”“现在有事吗?”“没有。”“小贾,你那一大堆卷不是没时间订吗?教他一下,让他帮你订。”柳凌晚上九点才到家,他买了一只烤鸭,庆祝自己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希望。柳侠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是老了。因为他小的时候,最经常问孙嫦娥的一个问题就是:“还有多少天过年呀?”孙嫦娥几乎每次的回答都是:“孩儿,这才过了年几天呀,你就又想过年了?”柳侠会接着说:“我觉得都过了可多可多天了呀!妈,一年咋这么长咧?咋还不该过年咧?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美。”孙嫦娥说:“这是因为你老小,总觉得一年可长可长,等你长大,自己当家了,你就会觉得,日子咋过哩这么快咧,咋觉得才过完年没几天,就又该过年了咧?等你再长大点,老了,你就会觉得,咋觉得跟夜儿个才过了年样,这可就又该过年了咧?”柳侠现在的感觉,就和孙嫦娥说的差不多。他觉得去年在租来的小屋里过年的情形好像就是昨天的事,今年的年货就已经堆满了大街小巷。现在,隔着车窗玻璃,看着在人山人海里驮着小萱慢慢往这边走的柳凌,他又出现了同样的想法,去年这个时候,五哥也经常这样驮着小萱出去买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