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节
作者:一叶苇      更新:2023-06-19 16:56      字数:4315
  横批:好好看家这个是原创作品,集体智慧的结晶。柳二狗是个有地位的驴,驴家是有窑洞住的,它的新年寄语是:上联:只宜频进草下联:无需对弹琴横批:再来把豆呗原本的横批是“听不懂”,柳若虹最近经常骑柳二狗,自觉对柳二狗非常了解,她认为柳二狗新的一年里最重要的诉求肯定不是它的品种和音乐修养问题,而是好吃的。两个小阎王和小萱推己及人,哦,不,是及驴,觉得柳若虹说的非常有道理,是驴是牛一点不重要,反正都是要干活,吃才是人生第一大事,于是他们知错就改,修改成了现在的模样。柳莱莱对写字本来一点感觉都没有,就是凑个热闹,他的主要精力在柳瓜瓜身上,可看到姐姐哥哥们因为写字受到那么多赞美,他就有点眼馋。柳魁抱着他,握着他的小手,写了几个字。一个五谷丰登,贴在堂屋外墙的玉米穗串串旁。还有一个大大的福,倒着贴在堂屋门上。每一个来到柳家的人,老远就能看见,柳家的福到了。第518章 大年初一柳家的春节还遵循着柳家岭古老的风俗,没有守岁,那就尽量早起迎接新年的喜气,天还没亮,饺子已经包满好几个大拍子了。柳瓜瓜平时都是睡到自然醒,今天早早就让从被窝里给掏出来,穿新衣、洗白白、抹香香、涂美人痣,打扮得花团锦簇抱到上边堂屋时,还小呵欠一个接一个。柳莱也早早被挖了起来,不过他跟着爸爸妈妈在非洲两年,随时随地准备启程已经成为习惯,一出被窝儿他就生龙活虎,挨着门和长辈以及哥哥们问好,被喜欢的不行的柳川驮着在夜色尚浓的院子里跑了三圈,然后就跟在奶奶和大娘婶婶身边玩面团。第一锅饺子出锅,简单地供奉了菩萨,孩子们就都齐了。秀梅、晓慧、玉芳和洁洁继续包饺子。柳长青和孙嫦娥坐在堂屋炕上,孩子们磕头给爷爷奶奶拜年,一人领到一百块压岁钱。再给柳长春拜,一人再得一百。他们发的都是崭崭新的十块,晓慧在银行换的,银行很乐意为大客户提供这种贴心小服务。然后是柳魁代表叔父辈给小家伙们一人一个红包,也是一百,不同的是,一个红包里是一整沓一块的。孩子们最喜欢这样的新钱,他们平时不买大件,就是买个小零嘴,一块两块用着最舒服,省得小摊贩找脏乎乎的破钱。柳瓜瓜做为最小的宝贝,每次压岁钱都比哥哥们多一倍,因为他小,需要多多的钱把岁压瓷实。哥哥们磕完头,小家伙被单独放在玉米衣编的蒲团上,神情一片茫然。柳莱跪在他旁边现学现卖替他演示,小家伙想跟着学,一个头没磕下去,口水就流出老长,被大哥哈哈大笑按着小脑袋象征性地磕了一下,然后就被大哥驮在脖子上颠颠儿。小葳、小蕤、柳岸、洁洁也有压岁钱,几个人却横竖不肯要。小蕤和洁洁说他们已经结婚了,结了婚就是真正的大人了,再要长辈的钱就是啃老,让他们只给柳葳和柳岸。柳葳和柳岸把自己的收入摆出来,证明他们已经有能力养活自己,也是成年人了,不能再要压岁钱。孙嫦娥说:“小蕤跟洁洁今年再发一年,明天就不发了,小葳和猫儿没结婚,挣再多钱也还是孩儿,还得发压岁钱。”洁洁和兄弟仨只好恭恭敬敬地接了过去。小蕤和洁洁昨晚上快九点到家,两个人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各一个红包,都是一万块钱的存折,他们知道家里长辈都不缺钱,他们的一万块不算什么,可心意这东西,各人是各人的,他们两个有了收入,过年就该给家里交。柳葳也要给柳魁和秀梅交钱,两个人不要,让他都给奶奶去,柳葳就把分开的两份两千块合在一起,又添了一千,给了爷爷奶奶个整数。他在学生里收入不算低,可和家里几个做生意的一比,立马就成了小矬子。柳魁和柳川的存款大头都以存折的形式在孙嫦娥的箱底压着,昨晚上秀梅和晓慧一人又象征性地给了两位老人八千,他们这么做,是不想让其他人有压力。柳海给的还是美元,钱是经柳莱的手给的,孙嫦娥能拒绝儿子,却拒绝不了乖孙子,只好收下了。柳钰的存折孙嫦娥说什么都不接,柳钰也习惯了,不争,老老实实收起来说:“反正都搁银行存着咧,早晚都是您哩。”金镯子他早就兑现了,还怕在荣泽买到假货,专门去原城买的老凤祥。柳凌、柳侠和柳岸的钱孙嫦娥到底没接。她说京都开销大,柳凌这个年纪,应酬也多,手边没俩富裕的钱不行。柳凌坚持无效,就把钱收了起来。警大那边有消息,过完年可能要集资盖家属楼,价格只有商品房的三分之一,他想集一套。警大的位置在京都中心区域,寸土寸金,那一带的民居不管多简陋,现在都是只租不卖,一套设计非常不合理的小两居,现在都能租出两千块以上,可以预见,那里以后的房子会越来越贵。警大周围还有好几所相当不错的大学,在那里买套房子,家里的孩子没准以后能用上。柳岸的就更不用说了,孙嫦娥对他说:“你哩钱啊,除了您伯您爷,谁都别给,就存起来,过些天拿出来叫您小叔看一回,要不,他成天担心你搁美国会穷得去街上要饭。”柳岸点头说:“中。”他回来得匆忙,没带多少钱,最亲的家人面前,他无需惺惺作态,家人需要,他拿多少都不心疼,不需要,他就把钱用到自己最需要的地方。接下来不管是制造柳石还是他的事业,都需要大笔的钱,来日方长,他做好当下的事情,以后才能帮家里更多。柳长春和柳茂对他也是同样的话,让他把钱存起来,不行存折就让柳侠拿着,省得柳侠整天为他提心吊胆。柳岸就转头问柳侠:“以后我哩存折都给你吧?”柳侠的头摇出了残影:“呃……,我老年痴呆,丢三落四,我还等着你回来替我管家咧。”因为胡说八道,柳侠又被大哥抽了后脑勺,他也觉得自己当着柳长青、孙嫦娥和柳长春的面说自己老年痴呆有点信球,就随大哥抽,不犟嘴。柳侠的钱包和文件包都被袁黎明带回来了,还有双山县交通局开出的支票,大哥、大嫂和三哥三嫂还有柳岸,都可以给他作证,他春节前入账一百多万,可就算这样,他要给两千块钱,也被孙嫦娥拒绝了。柳侠还想磨几句,孙嫦娥眼里立马蓄满了泪,他一下就老实了,赶紧把钱塞回柳岸的衣兜里,再也不敢提钱的事。今天,柳侠和小一辈一起,被孙嫦娥、柳长春和大哥发了压岁钱,他觉得很没面子,可抬头看看孙嫦娥,他就老老实实接着了。哦,他的压岁钱比一群小的加起来还多,孙嫦娥说,他的年龄都该当爹了,发老少不像样。柳长青已经下了规矩,柳魁他们这一辈的兄弟不用给彼此的孩子发钱,只有柳魁做为他们这一辈的代表,给所有孩子发一次。全家人对这个规矩都愉快接受,孩子们根本不在意,他们平时就是在伯伯叔叔那里随便长的,走到那里吃到那里,谁给零花钱都一样。给长辈拜完了年,就可以吃饺子了。这时候天还没完全亮,几个小的端着碗跑到院子里,就着窗户里映出的光线一边吃一边打闹。柳川拆了一卦二百响的小鞭炮,几个小的一人手里一支点着的香,吃两个饺子就要放一个。柳若虹野大胆,指尖掐着鞭炮的屁股,就让鞭炮在手里炸响,这份淡定,让大哥柳葳都望尘莫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黎明时分总是行走在上学的路上,柳侠现在对这个时间段的户外特别喜欢,看着几个小的在外面玩的开心,他在炕上急得扭麻花,全家人却都盯着他,不许他出去。这会儿还太冷,零下十度左右,凤戏河边缘都还结着冰,他的伤腿每天精心地养着护着还怕坐下病根儿呢,这时候让他出去,不是找事吗?柳侠跟爹娘大哥装可怜无效,就扭头看柳岸。柳岸拉开被子挨着他坐下:“我也不出去,咱俩搁被窝儿里说话。”柳侠心里一边突突乱跳,怕家里人看出蹊跷,一边又暗自欢喜。他在原城医院的时候,已经和柳岸商量好了,柳岸要尽快返回美国,完成他的学业,同时尽可能把制造柳石的进度往前面赶。柳凌回来前,为柳岸订了好了飞机票,初五下午的,柳岸最迟后天,也就是初三,必须走。柳侠现在只要想一下没有了柳岸的家,就觉得心里空得八面漏风。柳钰端着一大碗饺子坐在炕沿上:“猫儿,你要是老想出去耍,只管出去吧,我陪着您小叔说话。”柳岸说:“不用,外头老冷,我不想出去。”柳钰把一块兔子肉从饺子馅里挑出来,塞进柳瓜瓜嘴里:“你小时候皮哩跟石头蛋儿样,跟着您小叔搁外头冻哩鼻子邋遢都没事,现在居然怕冷?”柳岸抓着柳瓜瓜的小棉袄,把他拖到自己跟前,也挑了一块肉喂他:“怕冷是一方面,主要是想陪着小叔。”柳钰看看柳侠。柳侠呲着大牙对他笑。柳钰摇头:“都二十多了,比你还高,还成天惯成这样。”柳侠不干了:“俺俩一样,一样,一般高。”柳钰说:“哎呀,我哩意思就是他是大人了,你不能再惯了,孩儿们都出去耍了,你还给他藏到被窝儿里。”柳凌走过来,一只胳膊把柳瓜瓜抱过去,两个人坐在下面的石桌边:“四哥,来这边吃吧,我给你调了醋水碟。”正好柳莱看到瓜瓜坐在柳凌腿上,小家伙也跑过去,挤在了柳凌怀里,柳钰觉得这样小凌就没法吃饺子了,赶紧过去,把柳莱抱到自己腿上。结果柳莱不干,一定要和瓜瓜一起,柳钰就把瓜瓜也抱了过去。柳凌轻轻吐出一口气,看了看柳侠和柳岸,无奈又心疼。他还没心疼完,柳海端着碗过去坐在了刚才柳钰的位置,然后,重复了几乎跟柳钰和柳岸、柳侠一样的过程。柳凌忍不住又想笑了:幺儿心里肯定想哭。全家人都吃完饺子,已经八点半了,女人们完成了今天的任务,开始坐在炕上聊天。柳川、柳凌和柳葳负责今天的午餐和晚餐。柳岸本来也报了名的,柳川他们几个没准,说他的任务就是陪柳侠,让他别闹人,安安生生呆在炕上。过了九点,柳淼和永芳带着三个孩子过来了,柳牡丹的儿子听见这边的热闹,早就急得不行,柳牡丹知道柳侠和柳岸在家,不好意思过来,就让大哥和永芳帮忙把孩子给带来了。那孩子一来就冲过去抢篮球,抢不着就抱着柳若虹的大皮球不放,好在柳若虹大方,只要最后还给她,随便玩。堂屋来拜年的人会越来越多,柳侠躺在那里碍事,他要求回了自己的窑洞。永芳在堂屋和孙嫦娥他们说话,柳淼和柳钰、柳凌、柳海他们和柳侠、柳岸一起过去,陪柳侠聊天。果然,他们刚过去,柳葳和小蕤在柳家岭小学的几个同学来了,紧跟着,两个小阎王和小萱的同学也来了好几个。建宾和阀门厂的几个人也来找柳钰了。九点半,柳长兴和关二平几乎同时带着家里一群孩子来了,柳家大院顿时热闹得沸反盈天。堂屋让女士占着了,柳长兴和关二平在这里按常规跟孙嫦娥拜年问候完,就要去柳魁的房间,那边也安置了一摊子招待客人的水果和干果碟子。他们刚走到门口,永宾、关强和几个小的就跑了过来,分别拉着自己的父亲,永宾兴奋得不得了:“伯伯伯,您去看看,俺七伯家哩对子可有意思,连驴圈跟狗窝都有,搁柴火哩窑洞也有,小蕤说哩,他家哩对子不是俺七伯跟俺柳魁哥他们写哩,是小葳跟小雲、小雷他们写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