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
作者:纳兰十七      更新:2023-06-19 18:30      字数:3819
  于是那法术生效之后,听到那在高粱地里胡来过的士兵吓得直接病倒的消息,楚云非也无人能够分享。在饭桌上听从太学回来的华俊带着猎奇的兴奋感跟父母讲起这事,说那士兵在发着烧的时候直说胡话,说他明明看到那些高粱已经压垮倒伏,竟然又恢复了原状,大佬也只是一笑置之,说了声哪来这么多鬼。又过得数日,高粱便彻底成熟了。黎王封地这边越是往北,高粱成熟的时间就要越往后推。他们的荒地开垦开了很远,整个黎王封地内只要是荒地,在这一季都种上了高粱。每往北一百里收成的时间就要往后推一天,所以楚云非一路走过去,有足够的时间看清各地高粱的长势如何。经过这一年多时间的种植,所有人对这种作物都有了足够的认知。到了收割的时候,个个都穿着长衫长裤,免得被割到。收割高粱不比收割小麦水稻,用到的工具是锄头,要将高粱从土中挖出,再削穗。装上板车运回家之后,还得将穗和杆上的皮去掉,最后将穗上的籽粒打下来。整个秋收的季节,黎王封地里都热火朝天。百姓都听官府说过了,高粱的用途很广,它的穗可以用来做扫帚,茎秆可以燃烧,也可盖房子用,而且一亩高粱还非常高产。楚云非算过,眼下的亩产量虽然因为受到条件限制,没有达到极致的五百公斤,然而一亩产量还是可以达到两百公斤到三百公斤左右。这个数字简直闻所未闻,整个黎王封地高粱大丰收,他们收割之后,原本一片片火红的高粱地就剩下光秃秃的地面,还有上面一个个坑。楚云非看了一圈,确定产量都达到自己了预期,华脩给上面写折子汇报的时候也非常欣喜,真是一下子从粮食最短缺的地方变成了粮食最多的地方。等这些粮食入库之后,大家都吃上了第一顿用高粱米做的饭,米饭吃到嘴里,百姓们终于完全放心下来,再加上今年春季种下的麦子收成,他们终于可以过一个粮食不会短缺的年了。再之后,楚云非便开始着手酿酒的事。他造了一个巨大的酒甄,将六百斤高粱浸泡一天之后拿出来,放进里面开始不停地蒸。来围观的人很多,百姓们不是没有酿过酒,而是没有见过像华衡这么大手大脚去酿的,一口气六百斤粮食呢。在这个挤满了人的小院子里,华脩也来了,看着儿子问道:“这是要蒸多久?”楚云非说道:“蒸到上汽为止。”华脩完全不知道上汽是什么意思,只看向身旁的夫人,华夫人说道:“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别问了,看就可以了。”楚云非一乐,继续盯着这个地方看,等到差不多了,才让人盖上了锅盖开始蒸。盖上锅盖之后,华太守又在旁看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楚云非就坐在摇椅上不时地晃一晃,并没有其他动作,其他人看着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于是就纷纷散开,干自己的事情去了。华脩坐在儿子身旁,眼巴巴地看了半天,不时地问道:“接下来要怎么样?”华夫人都觉得他很烦了,说道:“你回去搞你自己的事情吧。”华脩只能讪讪地起身离开。等到时间差不多,楚云非就亲自起了锅,撒水,再翻,再蒸,等到里面的高粱全部蒸熟,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楚云非命人取了簸箕,把蒸熟的高粱全都摊到了簸箕里,然后放到阴凉处等着摊凉。这时候华夫人看他自己一个人没问题,也离开了,大佬于是在院中随手招来清风,将这些高粱迅速吹得凉透。在第一天之后,旁人就不怎么关注他这边的动静了。华脩只怀疑儿子能不能这酒能不能酿成,虽然说六百斤的粮食对于他们总的收成来说不多,然而那也是粮食。直到十几日过后,这里开始飘起了酒香。旁人从这经过,闻到从院墙后开出来的酒香,都问:“这是什么味道?”这还是头锅的酒,因为改良了混蒸工艺,所以格外香醇。楚云非让人将高粱渣出锅,再重复前面的蒸煮、冷却、发酵、翻糟过程,二次蒸馏。出来的第二道酒没有高粱杂味,更香,更纯,通常被称为二锅头。第一道酒出来的时候,华太守已经按捺不住,等到这时终于跑了过来,高兴地问道:“酒蒸出来了吗,衡儿?”陪他一起来的华夫人立在院中,也开口道:“好香啊。”楚云非说道:“酿好了。”出完酒之后,糟只留下一部分用来做压糟,剩下的大佬全让人拉走去喂牲口。他看向两人,开口说道:“酒就都装起来,封入地窖,等到时候主公凯旋,正好全城大庆就可以喝上。”华脩搓手,期待地道:“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先尝一尝?”楚云非手里拎着个小壶,朝他晃了晃,说道:“当然了,六百多斤粮食,酿出来的酒可不少。”华脩闻言非常高兴,直接让小厮去搬酒坛。楚云非看向一旁的华夫人,对她说道:“母亲,你看着他点,别让他喝多了。”然后就拎着他的酒壶里新酿出来的酒走了。回到城外的小草屋里,楚云非看着外面空荡荡的地面,现在已经收割过了,田地里也没有剩下什么,但是不妨碍他想起收割之前发生的事情。他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披散着头发往自己草屋的床上一躺,然后喝起了酒,想着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都会清闲下来。他之前不是每天像农民一样在地里呆着,就是在稻谷酿酒养殖,跟原来的画风都不一样了,现在终于做回了逍遥的仙人。楚云非想起萧律走之前说,自己已经过了十八岁,怎么还没有起字。然而他想了想,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华衡的字是什么,就对萧律说道:“主公想给我起什么字就起什么字吧。”他上一回叫做商不起,确实也足够伤不起的。萧律那时就许诺,等他回来之后一定要给他起个好字。剩下再没有其他事务,除了打猎以外,只等入冬,楚云非就把酿酒的方子教给大家,家家户户有了余粮都开始自己酿酒。前线持续地开战,只不过双方主力还都没有正式接触,所以众人都不是特别担心。楚云非终日拎着他的酒壶,在这草屋里自在地一躺就是一天,用窥天术看看妹妹华霄的近况,偶尔也想着之后的事情。按照历史发展,他魂飞魄散之后不知是会回到自己的世界里还是怎么着。在他想来,这简直就是一个悖论,如果他不按常理去发展的话,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正确的三百年。如果他在这里真的魂飞魄散的话,那他就回不到三百多年后,照样会功亏一篑。他喝了一口自己酿的酒,想道时间也差不多两年了,狄琰现在是不是该到他的突破战了?没多久就喝得有些醉醺醺,于是把酒壶放在了一旁,歪在床上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风吹进草屋里,把他从睡梦中吹醒。楚云非睁开眼睛,就看到门边站着一个人,穿着熟悉的银色铠甲,手中拿着他的银龙枪,脸上没有戴面具。楚云非躺在床上没有完全清醒,不知这是现实还是梦境,困惑地叫了他一声:“狄琰?”那俊美无俦的银铠将军走进来,目光温柔里带着遗憾,说道:“我要走了,华霄。”楚云非见他站在床边,认真地看了自己很久,然后听他说道:“保重。”第91章事情不对。楚云非意识到这一点,眼里的朦胧散去,目光变得清明起来。站在他面前的不是狄琰的真人,也不是他喝多了在做梦,而是他眼前所见是狄琰的生魂。生魂若是离体,那便只有在人将要死的时候有很深的执念,才会穿透了时空的距离,出现在他想见的人面前。“狄琰!”楚云非一下子坐了起来,然而面前狄琰的身影已经开始消散。他目光一凛,出手去抓正在面前渐渐消散成无数光点的银铠将军,又叫了他一声:“狄琰!”只是这青年将军的身影被他一碰,就加速了他的消散。楚云非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在自己面前猛地崩散成了无数光点,四散着从这草屋之中离开,往着黑暗的天空中飞去。天际有流星掠过,映亮了他的眼眸。楚云非的手还停留在半空中,手指有几分僵硬,任务即将失败的感觉冲击着他的心脏。“这不对。”他低声道,“这其中肯定出了什么问题……”狄琰不该死,起码他不该死在这个时候。楚云非的目光沉了下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都不能让狄琰就这么死了。他迅速掐指一算,推算出了狄琰所在的位置,果然是在函关。他从床上起身,并指成剑凌空在那木桌上刻下了几个字,随后放出自己的剑。长剑出鞘,发出一声嗡鸣,与这白衣少年化为一体。下一刻,一道剑光从黑暗中激射而出,比流星更快地向着他推算出的位置飞去。燕王封地,函关。狄琰的军队自陷在这里开始,已经被燕王和赵王的军队前后夹击了三天三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天空中乌云密布,遮住了新月,从云中传来隐隐的雷声。电蛇一闪,照亮了山谷中的景象,只见到处都是残肢断臂,无论敌我,尸身都堆在一处。从底下传来拼杀的声音正在渐渐地消弱下去,燕王站在山顶,身旁站着赵王。两人听到这雷电的声音,都抬起头来看了看天空。燕王皱起了眉,然后收回目光,淡淡地道:“没有想到这狄琰这么能扛。”赵王看他一眼,说道:“先前看他不过只是一个先锋,跟的还是成王麾下那个不学无术的废物,没有想到竟能让我们军队在这里吃这么大的苦头。”他说的那个不学无术的废物,正是先前被燕王斩杀在马下的林廷。燕王没有多说什么,他们把人引入函关,已经是占尽天时地利,无法想象如果是换了这个狄琰来指挥萧律的这支大军,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哪怕两人联手,可能都在他这里讨不了好。还好,这人只是个先锋,而且以后也没有机会成为主帅了。两人转身,回到了这山顶上的亭子里,继续对酌。这函关就像个无底洞一样,他们填了这么多军队进去,三天三夜都没有办法将这支不过三百人的小队赶尽杀绝。不过还好,狄琰也是人,他不是神,人力终究有时尽,等到他力竭的时候,就是他身死的时候了。雷声隆隆,很快就要迎来一场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