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作者:小镜湖      更新:2023-06-19 18:49      字数:4253
  听朱樱讲完了事情的经过,杜嬷嬷恨铁不成钢地在朱樱胳膊上狠狠掐了两把。“你这个没出息的!要么就不做;做了就要死扛到底!哪有像你这样的啊?做都做了,被她一吓唬就什么都招了,白白将自己的把柄送到她手上。简直是丑态百出,整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我真想抽你一顿!”说到这里,杜嬷嬷又在朱樱的胳膊上狠狠拍了两下。朱樱流着眼泪躲闪她的手,心里也有些后悔,哭道:“可我当时实在害怕啊!娘,你说我会不会……会不会……”“遭了报应”这四个字,朱樱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杜嬷嬷叹息一声,神情黯然地收回了手:“这样的事,谁又能说得清呢?”她心想:若说有报应,沈太妃干的坏事还少吗?怎不见报应到沈太妃头上?若说没报应,兴安郡主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雍家又怎能翻身?或者,兴安郡主落得如此下场,其实也是沈太妃的报应?这阵子,沈太妃偷偷为兴安郡主伤心难过的样子,自己可没少见。杜嬷嬷看了看朱樱迷茫而恐惧的神情,心里不由得一软。“你若是害怕,从此以后就循规蹈矩,不要再做那些不干净的事儿了!唉,当初我就不想让你卷到那些事情中去,可惜你不听劝。”她抚摸着朱樱的头颈,又放缓了语气说:“反正太妃已经将你赏给了雍夫人,雍夫人又让你写那些劳什子的鬼东西,还说要放你出府嫁人。等你熬过了这一阵,娘就在太妃跟前替你求了恩典,将你放出去,好好嫁个平民百姓做正头夫妻,娘也好放心了!”朱樱心想:倘若出去嫁了人,就跟恒郡王、跟这王府的富贵再无干系了,一辈子得跟着一个不喜欢的男人,为柴米油盐操碎了心……心情十分黯然。杜嬷嬷看着她的神情,再次气得不行:“事到如今,你还惦记着恒郡王吗?你被那雍夫人揉搓成这样,还想去跟她争宠不成?你争得过吗?真是不知死活,气死我了!”她气得又去掐朱樱的胳膊。朱樱连连躲闪,流着泪求饶:“娘别掐了!我听你的还不成吗?”杜嬷嬷这才放过了她。“雍夫人还说什么了?”杜嬷嬷没有好气地问。朱樱就把雍若叫她小心兴安郡主下黑手那段话也说了,十分不解地问:“娘,郡主为什么要对我下黑手啊?”杜嬷嬷皱眉凝思了半响,才十分迟疑地摇了摇头:“我也不敢肯定自己猜对了没有。但是,你今天是哭着从无尘居回来的。若你此时出了意外,兴安郡主或许就能将一顶逼死奴婢的大帽子,往雍夫人头上扣……“这样的罪名虽然动不了雍夫人的根本,但隆庆公主即将大婚,她若在此时惹上了这样的事,肯定会让皇上和皇后娘娘十分不喜。”朱樱脸色大变,结结巴巴地问:“娘,那我怎么办啊?”杜嬷嬷想了想,说道:“你别在家里呆着了!这就回无尘居去,就说……要早些把夫人交待的事情做完。这阵子,你尽量不要出门,熬过这一阵就好了。”王府内院,肯定比后街上奴婢家丁们住的地方安全很多。“另外,你再帮我带几句话给雍夫人,说几件陈年旧事……”第60章 婚姻大事朱樱回到无尘居后对雍若说:“夫人宽宏大量, 奴婢也不能偷奸耍滑。早些回来, 也能早些做完夫人交待的事,报答夫人的恩德。”雍若点头:“那你就将这段时间写的东西, 拿过来给我瞧瞧吧!”朱樱便退了下去,回到自己的房间,将放在书桌抽屉里的一摞文稿拿出来, 双手捧着去了雍若的房间。雍若将她写的东西翻了一遍, 心中暗暗满意。朱樱这一次写的东西,可比她上次写的那个小册子详细多了, 对她很有帮助。她就夸了朱樱几句。朱樱满脸喜色地听了, 又说:“奴婢还有几句话, 不好落在纸上, 想单独向夫人禀告。”雍若微微一笑,心想:自己轻轻放过了朱樱, 这么快就有回报了?她便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退下去!等屋子里只剩下了她和朱樱两个人时,朱樱才上前两步,在雍若面前微微垂头, 低声说:“奴婢的娘, 让奴婢带几句话给夫人。”雍若很有兴趣地挑了挑眉:“什么话?”“是几件陈年旧事。当年老英亲王在世时,曾有过两位侧妃。一位是平郡王的生母周侧妃;另一位侧妃姓潘, 没有生育儿女, 如今在普惠庵出家……”据朱樱转告杜嬷嬷的话:那位周侧妃, 是服侍老英亲王多年的宫女, 后来做了老英亲王的通房,极得老英亲王的宠爱。在沈太妃过门之前,周侧妃就生下了平郡王。沈太妃过门之后,老英亲王虽然顾全了她正妻的面子,时常到她房中安歇,但心中最宠爱的还是周侧妃。后来,沈太妃和周侧妃先后有孕。沈太妃先产下一子,周侧妃却怀孕六个月时不幸小产,血崩而逝,让老英亲王伤心不已。多亏了沈太妃不顾产后虚弱,多方劝解安慰,才让老英亲王走出了失去爱妾的伤痛。接下来的几年,是沈太妃成婚后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兴安郡主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出生的。后来,沈太妃娘家出事。老英亲王拉了沈家一把,却不知何故,与沈太妃闹了别扭,从此不大到沈太妃屋里去了。没过多久,老英亲王就从外面带回来一个美女,就是潘侧妃。潘侧妃入府以后,极得英亲王宠爱。每年随皇上到罗浮行宫过冬,或者到阆山行宫避暑时,都只带着潘侧妃。后来沈太妃又花了好几年时间,加上一对儿女的努力,好不容易才哄回了老英亲王,生下了风寥,老英亲王却突然薨逝。在老英亲王的丧事上,潘侧妃在灵堂之上自请到普惠庵出家,为老英亲王祈福。说完了这些前尘往事之后,朱樱总结说:“据我娘说:夫人的气度品格,跟那位潘侧妃依稀相似……”雍若心有所悟:所以沈太妃第一次见到自己时,才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我知道了。杜嬷嬷还有别的话让你带吗?”“没有了。”雍若便打发了朱樱退下,让她继续去写回忆录。她自己在心里暗暗琢磨:那位潘侧妃自请到普惠庵出家,是怕沈太妃容不下她吧?毕竟她得宠的那些年,正是沈太妃失意之时,两人的仇怨结大了。那位周侧妃小产而亡,其中有没有猫腻?以沈太妃给自己下药那不屈不挠的劲儿来说,倒是很有可能。而且,平郡王跟沈太妃的关系似乎很冷淡,很少过府给沈太妃请安。老英亲王又为什么跟沈太妃闹别扭?她摇摇头,将这些暂时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扔到一边。又想:杜嬷嬷告诉她这些陈年旧事,显然是在向她示好,但示好的力度十分有限。这一点,雍若并不奇怪。杜嬷嬷是沈太妃的心腹,哪是那么容易倒戈投敌的?能够在方便的时候互惠互利一下,已经是很不错的状态了。第二天早上,凤寥和雍若照样随大流地到寿安堂,向沈太妃请安。简单说了几句话之后,凤寥就被英亲王拉走了,兴安郡主姗姗来迟。兴安郡主浓妆艳抹,打扮出一副容光照人的模样。然而她那越发显得浮肿的脸、越来越大的眼袋、依旧带着血丝的眼珠,却散发着强烈的憔悴与凄苦,反而衬得她那用脂粉堆砌出来的一点容色,更加虚假和苍凉。她的身后,除了两个低眉敛目的丫头以外,还有一个面目严肃的中年妇人。雍若看那妇人的衣饰,心知她就是宫里赏给兴安郡主的四个教引嬷嬷之一。这名教引嬷嬷跟着兴安郡主,向沈太妃行礼请安。而后兴安郡主走到西侧第一张圈椅上坐下,这名嬷嬷就在兴安郡主身后特设的一张椅子上坐下。宫里派下来的教引嬷嬷,自然不会像普通丫头婆子那样侍立在两边。兴安郡主坐下后,看了看敬陪末座的雍若一眼,扬起一抹浅笑,故作关切地问:“雍夫人,听说太妃赏给你的丫头朱樱,这一个月的日子不太好过啊!昨天,她还哭着出了你的无尘居?”雍若微笑道:“看来郡主的消息还不够灵通。我不在无尘居的时候,朱樱的确和另一个丫头闹了点误会。昨日我回来,这两个丫头当着我的面,将误会说开了,也就没事了。并没有朱樱日子不好过这一说。”“那朱樱昨天为何会哭着离开无尘居?”“郡主听谁说的?”“我的丫头亲眼看见的。她还上去问过朱樱呢!可朱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见朱樱的样子十分可怜,回头便同我说了。“我便想着要劝劝雍夫人:对下人别太苛刻才好。“如今,隆庆公主大婚在即,皇上和皇后娘娘正千方百计地添喜气呢!你若对丫头逼凌太甚,闹出人命来,这不是给隆庆公主的大喜之事添晦气么?“到时候就算公主不计较,皇上和皇后娘娘也饶不了你,咱们这些人,难免也要受你连累。”摆了一堆大道理之后,兴安郡主又转头向沈太妃寻求支持:“母妃,您说是不是?您好心赏给雍夫人的丫头,却被她如此刻薄!她也太不将您老人家放在眼里了!”沈太妃将手里的茶碗放在了茶几上,淡淡地说:“你少说两句吧!朱樱那丫头既已赏给了雍氏,那便是雍氏的人了。她如何待朱樱,那都是朱樱的命。”雍若叹息一声,说:“既然郡主和太妃都这样说了,妾身也不瞒着实情了,免得平白受了这苛待下人的冤枉。“回太妃:朱樱昨日哭着离开无尘居,并不是伤心难过,而是喜极而泣,一路哭着去给杜嬷嬷报喜呢!”“报喜?”兴安郡主眼睛都瞪直了,“报什么喜?”雍若朝沈太妃微微躬身:“本想在隆庆公主大喜之事后,再向太妃禀报此事的。既然今日已提到了此事,妾身便提前说了!“昨日,妾身已当面向朱樱许诺:只要她帮衬妾身这一阵子,妾身就放她出去做良民,让她能够寻个好人家,正正经经地嫁人,子孙后代再不必为奴为婢!“朱樱得了这个恩典后,喜极而泣,便向妾身告了假,回去向杜嬷嬷报喜了。“昨儿下午,朱樱就喜滋滋地回来了。如今,她正紧着做我交待的事呢,好早日得偿所愿呢!”一屋子的人,都十分吃惊地看着雍容,万万想不到事情会发生这样的神转折。侍立在一边的杜嬷嬷也赶紧走到中间来,向沈太妃跪下:“雍夫人所言,句句属实。昨日朱樱那丫头来向奴婢报喜时,高兴得直流眼泪,央着奴婢找机会再求了太妃的恩典,此事就妥当了。“这丫头,一直羡慕平民百姓家的姑娘能够坐着花轿,正经嫁人,一辈子生儿育女,夫妻和乐。只她胆子小,脸皮又薄,这样的念头,一直闷在心里谁也不敢说。“奴婢斗胆,恳请太妃开恩,赏了朱樱这个体面!”沈太妃无比吃惊地瞪着她:“你……你竟然想让朱樱嫁到外头去?”杜嬷嬷又磕了个头,跪伏在地上不起来,清晰地说:“是!奴婢恳请太妃开恩!”兴安郡主已经回过神来了!她冷哼一声,怒道:“想嫁到外头去,哪那么容易?你这……”她的话还没说完,坐在她身后的那名教引嬷嬷就重重地咳嗽一声,语气严厉地说:“郡主,此事与你无关,不要多嘴多舌为好!”兴安郡主语气一滞,双眼冒火地看看杜嬷嬷,又狠狠地瞪着雍若,却不敢再多说什么。雍若心中大是快意:这就叫一物降一物啊!此情此景,沈太妃不答应杜嬷嬷也不行了。她只得说:“既然朱樱自己想嫁到外头去,你也愿意,那就随你们吧!我也懒得为了别人的前程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