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作者:云柒七      更新:2023-06-19 21:31      字数:6139
  “说不准就是这猫碰掉了砖头呢?”黛玉故意这么说。“这不可能,猫爪没有这么大的力气。”达西一口就否决了黛玉的话。黛玉抿着嘴,有意取笑达西:“达大人博古通今,熟知各种典故,想必也知道,那些成了精的什么狐狸精呀、兔子精。这猫说不准就是个猫精,一会儿就会变身,变成人样来,然后就翻墙,碰掉了砖头,害得达大人三更半夜的还在这守着。”“林小姐的想像力果然丰富。不过我不认为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碰掉砖头的是人,可不是什么猫精、狐狸精的。”“达大人是怕坐实碰掉砖头这个罪名吧?”黛玉笑着问达西,“其实达大人放心好了,我们不会怪你的。那墙上的手指印可以说是那天达大人为了厨房走水时弄出来的。”达西笑道:“我可不怕坐实这个罪名。这只过是你故意误解我,想要栽给我的罪名。”“这才是达大人要栽给我的罪名呢。”黛玉小嘴嘟了下,转过身对紫鹃几个说:“好了,没事了,我们回去吧。这一宿可是给只猫闹了。”走了两步,黛玉又转回头对达西说,“达大人,这猫你就好好养着吧,兴许这猫感了达大人的恩德,衔鼠相报,日后也是段佳话呢。二郞神有只哮天犬、嫦娥有只玉兔,达大人有只猫也是应当的。”达西看着手里的猫,那猫也正抬起眼睛看达西。什么“衔鼠相报”,明明是衔草相报。这位林小姐真是牙尖嘴利,不过到底是瓷器国的小姐,不敢说猫要以身相许。达西的嘴角忍不住翘了翘。看到托马斯爵士正看着自己,又拉平了,抱着猫往回走:“托马斯爵士,晚安。”“晚安。”托马斯斯当东爵士对于黛玉的话听得一知半解,不过倒是听到了“鼠”再想到了猫,便问达西:“林小姐是要用这只猫来捉老鼠吗?”已经迈上了台阶的达西看了看手里的猫:“这样也好,省得老鼠把我们送给瓷器国皇帝的礼品咬坏了。”黛玉不知道她的那句笑话达西的“衔鼠相报”会成了这样。回到了屋里,紫鹃不放心:“姑娘,明儿个让我哥哥守在墙那里。这要真是有什么人要进庵里来可就坏事了。”黛玉想了想:“那就让你哥哥来几日吧,要是没事就回去好了。”等天亮,富贵来了,紫鹃便说了。富贵到底是男仆,在庵里不方便。紫鹃瞧了瞧,就让富贵夜里待在正屋的屋后那里。一来那里离那墙近;二来,怎么着也算隔了间屋子,里面还供着菩萨和林如海夫妻的牌位,有长辈镇着,不怕人说闲话。早上才吃过了早饭没一会儿,王济之的孙媳妇王张氏便来了。王济之的夫人想着自己是长辈,又是太师夫人去哪合适,便让孙媳妇去了。到底都是年轻人,说话怕还方便呢。王张氏是个伶俐人,不光见了黛玉,还打听清楚好了些事。等回到了太师府,便跟王老夫人一五一十的说了。王老夫人叹了口气:“那这位林姑娘可真是苦命了,打小没了父母不说,如今要是真去给北静王当什么侧妃。哎,这京城里都知道北静王妃可是容不得人的,嫁过去哪能有好。”说这些话时,王济之也在场,听完就皱起了眉头:“这贾家怎么能这么做事,平日里我看贾存周这个人也还算是个操守不错的官,若是这么欺侮妹丈遗孤,可就说不过去了。”“那老爷是准备帮林姑娘讨回这个公道了?”王老夫人便笑着问,“你们都说这林姑娘好,我倒是要去瞧瞧,怎么个好法。”王济之想了想:“这么着吧,我跟你一道去。另外把梁构亭也喊上。到时少不得也得瞧瞧昂得鲁使团的那位特使。”总不能把自己拖下水就让梁构亭这个老狐狸跑了。这事里麻烦的不是林姑娘这边,而是昂得鲁使团这边。俩件事中间都夹着北静王,这才是最大的麻烦。梁构亭得了这消息,让自己的夫人赶紧着也一起去。甭管年纪多大,在王太师跟前那都得当小字辈才成。这么着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去了广济庵。广济庵不过是座小尼庵,之前也就仗着广济寺才有了些香火银子。可自打黛玉住进去后,广济庵差不多日日有人来,边人的人家也都知道这是住了位贵女。平日里经过广济庵,好奇里带着小心,就怕光没沾到先惹上了一身腥。但今天的阵仗大了点。王济之和梁构亭俩人的仪仗一摆,居然不光摆出了巷子,连街上都站了好多。达西自然得到了消息,这可是个机会。虽说达西平日里傲慢,但这个事关大英帝国,那就不能等着王太师上门了。但达西又是特使,代表着英王,所以还不能让英王失了面子。怎么去广济庵就得找个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查看广济庵的安全,达西拿起手杖,戴上帽子就准备去了。托马斯斯当东爵士却拦住了达西:“达西先生,我认为由我们先去见这位太师不符合礼仪,应该太师来见特使才对。”达西把手里的手杖点了点地:“托马斯爵士,我并不是去见太师。我只是去查看下使团的住地是不是安全。这也是我身为特使负有的职责。”达西昂起头收紧下巴,带着通事官去了广济庵。托马斯斯当东爵士想想也跟着去了。黛玉站在庵门口迎着王太师、王老夫人这几位,心里想着,那位达大人不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来见见太师吗?第29章黛玉正给王老夫人拉着手问东问西时,看到达西几个人来了,心里不由嘀咕了回:“就知道这人不会不赶这个趟的,果然是来了。”小嘴不由得翘了翘,更添了几分喜气。可把王老夫人、梁夫人看得心头欢喜,拉着手左看右看舍不得移开了眼。王济之和梁构亭虽说也喜欢黛玉,可不能盯着看,说了几句话就没事就背着手站边上瞅着天上的云了。这达西一来,可算是把俩老人家解放出来有事做了。不用通事官上前禀告,梁构亭就拉着王济之介绍达西:“这是昂得鲁使团的大使达大人。”又跟达西说,“这是王太师。”黛玉在那应酬着王老夫人和梁夫人,耳朵和眼睛可却都想着法子留意达西这边,就想知道达西怎么讨王太师的欢心。这位王太师,黛玉小时候是听林如海讲过的。每回林如海给王太师回信时,都会跟黛玉说上番。脾气性情,黛玉便也知道了一二。可现在黛玉不打算提携下达西,谁让昨夜弄只猫来吓唬人,说不得那只猫就是他养的。达西注意到了黛玉的神情,有种看好戏的意思。虽说不能明白其中的关节,但想着怕是跟昨日的事有关。那件事日后自然能证明自己是对的,眼下没必要跟一位小姐去辩解。黛玉瞧达西冲自己看来,便请王老夫人和梁夫人进屋里去坐,把院子让给王太师和达西几位。王老夫人和梁夫人便觉得好:“可不,我们进去,别理这些男人家的。他们说的那些,咱们也不要听。”笑嘻嘻地给扶着往屋子里走。廊下的鹦哥瞧到了,又叫了起来:“有客来了,雪雁打帘子,紫鹃沏茶。”黛玉一下就想到了昨夜说的那句“达大人有只猫也是应当的”,自己还有只鹦哥呢。偷眼去瞧达西,果然正看着自己,面色倒是不喜不怒,可不代表心里不笑。这鹦哥一点没体会黛玉的情绪,见一院子的人都盯着它看,在架子上蹦了蹦,长叹了声:“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把黛玉作的《咏白海棠》给念了出来,且语气声调皆是仿得当日黛玉,尤其是念到最后那句“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幽怨凄婉,柔肠百转了。王济之惊诧地问黛玉:“这是你作的?”黛玉倒不好意思:“游戏之作而已,还让几位大人笑话了。”“哪里,哪里。好诗,好诗。这诗就要咏情,你这诗借花抒情,情又衬花,况又是你们女子口吻,相得益彰。好,你有你父亲当日的丰采呀。”王太师背着手,望着天,又默念了番,“题目是……”黛玉没答,架子上的鹦哥先说了:“咏白海棠。”可把王老夫人给逗乐了:“这鸟多聪明,可真招人疼呀。”梁夫人也在边上笑着说:“可不是。”雪雁打起了帘子,黛玉扶着王老夫人进了屋,梁夫人也给丫环扶着进来了。黛玉亲自给俩位夫人上了茶,听到外面说话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似乎走了。过了一会儿,丫环来说王太师要回府了,俩位夫人便也起身告辞了。黛玉送俩位夫人上轿,依旧没给出庵门。瞧到了达西站在王济之的轿前说着话,也不知道王太师是不是答应了。再看达西的神情跟还是那样,看不出情绪来。黛玉便怪道,这人怎么老是一副表情,面上喜怒哀乐全没有,难不成给熨斗——熨平了?达西回头去看正关着的庵门,黛玉已经看不到。若是王太师肯在瓷器国皇帝跟前进言,那可能很快就能觐见,一切都顺利很快就要回英吉利。等自己走了,林小姐还住这里吗?若还是住这里,怕是不安全。这事得找个机会跟林小姐说下。达西打定了主意,等林小姐散步到那墙残墙那时说吧。黛玉也想到了,若是达西和王济之谈得顺利,不久就会离开广济寺。广济庵的智如师太也该回来了。只是自己去往西方的事怎么办呢?黛玉心里有些不踏实。雪雁在那里笑:“这下好了,有太师帮咱们,日后不用怕了。”王嬷嬷也笑:“就是,我原先还想让姑娘跟着达大人走。眼下看来也不必。西洋到底太远,听说尽是红毛鬼子。”黛玉听着心里更不是滋味。王济之坐在轿子里,闭着眼睛,刚才跟达西谈话是尽量简单,就怕给绕进去。这事麻烦,北静王在这事上是想让昂得鲁使团就这么打道回府。羊城的官员为着本地的福祉,是不想让昂得鲁在甬城贸易。可甬城若是开了海禁,那对江渐的百姓可是好处太大了,尤其是沿海,年年遭受海潮灾害,又产不了粮食,只能靠海吃饭。王济之是姑苏人,若是挑头可能就成了江浙官员和两广官员内讧。这是皇上最不乐意看到的。梁构亭也在想,王太师也是快致仕的人,若是促成了甬城开放海禁,那也算造福乡里。身为钱塘人的梁构亭当然希望能促成此事。黛玉由紫鹃陪着,在院子里溜弯。走到了小池塘那,就瞧到达西走了过来。富贵看到达西过来,也走了过来。倒不是富贵觉得达西是坏人,只是总得表现下自己是尽责的。达西看了眼富贵,就去看黛玉:“林小姐。”黛玉站原地没过来,撕着馒头喂锦鲤。“林小姐。”达西又唤了声。黛玉半转了身:“达大人,我听到了。我只是怕达大人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要是不先想想就怕误会了达大人,那不是罪过大了。”“林小姐只要不故意曲解我的意思,是不会误会我的。”“那可不一定,毕竟你我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度。莫说话和字不一样,就是习惯都差远了。”黛玉把手上的馒头屑子拍到了水里,“达大人,你们大概什么时候离开这里,我也好能去跟广济寺的方丈说下,好歹把这堵墙修下。”黛玉嘻笑说着,好像全不当回事,可眼圈却有些红了。达西瞧到了,心的某处抽紧了。第30章看着黛玉的故作轻松,达西原先要说的话说不出口了,就默默盯着黛玉,又想到这样不礼貌:“王太师并没有说什么,一切还得待定。”黛玉明白果然是差不多要走了,笑得更努力了些:“这样子也好,你们离家这么远,是该早些回去。爹爹说过,再坏的官临了也会办两件好事,给自己博个名声,更何况太师是好官。”达西欠了欠身转身就走,心里不痛快,用手杖敲着路边的树枝。到底已经是秋天,树叶子都发了黄,不打都要掉,给达西一打落了一地,成了金灿灿一片。托马斯爵士走了过来:“达西先生,王太师……”“我出去转转,回来再说。”达西便让备马,上街去了。上了街,高头大马上的达西就堵了街道。西洋人本就稀罕,长安城的老百姓可能活一辈子也不曾见过,现在见到一个活的西洋人,还是一个异常英俊金发碧眼的西洋人那还不得好好瞧瞧。达西给堵得实在不好走路,看到两旁店铺,想到得带些礼物回去,自己的妹妹乔治安娜、姨妈德包尔夫人等等。下了马走进店铺,达西一看柜台上摆放的丝绸,就想到了黛玉。这几日穿来穿去也就那几件衣服,想必衣裳都在那个舅舅家。跟舅舅有了矛盾,自然不好去拿。那就买些丝绸送她吧。买丝绸的时候,达西又是左挑又挑,琢磨着哪种颜色配着黛玉的肤色好看。把店里的料子都看遍了,最后才定下买了。等这时才发现妹妹乔治安娜的倒没买,只能再让店家多剪一份,送到广济寺去。等自己走了,这位林小姐的日子怕是得更艰难了。或许可以看看能不能帮她要回父母的遗产,那日后经济上也会好过。下一刻达西又否决了这个想法。女子不同于男子,就算要回财产,一个女子未成年时也得有监护人。这个监护人却又不容易找。世上见财起意的人可是不缺的,林小姐还不是出了虎穴又入狼窝。林小姐说要往西边去,自己是往西边去,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英吉利。若是可以,达西倒不反对带着黛玉一起走,这也是英吉利绅士应该做的。达西把手里的手杖拎了拎,心情算是好些了。黛玉站在小池塘边,怔怔瞧着远去的达西背影,叹了口气。紫鹃走了过来:“姑娘,好几位官眷来瞧姑娘了。”黛玉知道这些人,怕都是看在王济之的面上。少不得得去应酬下,便跟着紫鹃回屋去了。这里不比在贾府的时候,有客来了,可以先去换了衣服。尼庵就这么大,客进了庵,也就差不多都看到了。黛玉只能时时穿着见客的衣服,只是带出来的衣服并不多。穿着的时候就得小心,免得脏了,连个替换的到时也没有了。紫鹃提过回去拿些衣裳首饰来。黛玉就笑了:“连鹦鹉都许嬷嬷带来,还肯给鸟食。依着凤丫头的精明,衣服首饰这些哪能不知道,这就是不给带。咱们何苦去要。”雪雁愤愤不平:“怕还觉得那都是贾家的东西呢。晴雯撵了出去时,衣服首饰一律不许拿,太太说是赏给别的丫环。”再难听话不能说,那是玷污姑娘了。可肚子里人人都清楚王夫人会怎么说。正说着话,又来了客,是王济之的孙媳妇王张氏。王张氏没说几句话,站在院子里,就让丫环把个布包递给紫鹃,对黛玉道:“妹妹,这包里几件衣裳是我们老夫人让我送来的。说是你出来的匆忙,定然没带什么衣裳。这几件是才给我做的,妹妹若是不嫌弃就拿了吧。”黛玉倒不好意思了,想必王老夫人是知道自己是偷着出来的,如今跟贾家要衣服,面子上定然抹不开。眼圈儿发红,便让丫环接了过来:“长辈赐,不敢辞。哪有嫌弃的道理,还让嫂子跑了一趟。”“快别这么说,说起来咱们都一个地方的人,还是同乡,哪能不互相帮衬的。”张王氏这句话让院子的人都笑了起来,亲切感更加了几分。正巧,达西也要来给黛玉送衣料子,站在墙那边瞧到了,把手里的衣料子看了看,这丝绸回头还是给乔治安娜吧。一个男子莫名其妙送小姐东西,传出去对小姐的名声也是有损的。在那站了一会儿,还是走了。王张氏笑着告辞,瞧到了达西:“这可是那位昂得鲁使团的特使?”“是。”黛玉看了下,也瞧到了达西手里拿着包东西,倒是不多见。不知道是不是收拾东西,巴巴得跑来告诉自己,可也不像。这位达大人,不是轻狂的人。那拿着东西过来做什么呢?“我听我们老太爷说,昂得鲁使团的事,已经有御史上折子了,说北静王这事处理得不好。“王张氏笑得颇有些神秘了,“说开甬城那的海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省得沿海的百姓再穷苦下去。”黛玉听着心越发不安,看来他们是真的快走了。“老太爷还说了,当年林大人曾经说过要上个折子,可惜……”王张氏便停了话,到底这是伤心事。“我知道,折子还是爹爹最后时写的。那年爹爹奉旨去过浙江,也看了那里土地贫瘠,当地的百姓实在是苦,那折子我还收着呢。”想着林如海去世时的情景,黛玉心里戚戚然。“在哪里?”王张氏到底是太师府的孙媳妇,见识非同,立刻就想到了,握住黛玉的手算是安慰。黛玉苦笑了:“在舅舅家。”如今黛玉不好回去,这事也只能作罢了。王张氏不再说什么,便走了。黛玉看着那堵墙,这广济庵日后怕住起来也不方便,紫鹃这些人的卖身契可怎么办,还有紫鹃不说也知道手里的银子是越来越少。王济之和梁构亭能帮自己一时,也不可能帮自己一世的,难不成自己就没了活路?第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