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者:非言非默      更新:2023-06-19 22:57      字数:5439
  “咳……”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咳嗽。景帝还没有反应过来,怀中的人已经在几丈之外了。景帝无奈地望着卫衍远去的背影,他几乎忘了,这个被他任意搓来揉去的人,是有着一身不俗功夫的侍卫,而且是一个听力和轻功显然都很不错的侍卫。果然,景帝很快就听到初春的微风里面隐隐传来几句诸如“母亲”、“受风”、“朋友”、“不碍事”之类的话。难道说今日的皇历上面写着不宜亲热吗?景帝回头认认真真地盯住那块石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石碑依然是块破石碑,就算他再郁闷也没法看出个卫衍来。算了,下次出门的时候,让钦天监好好算算吧。景帝无可奈何地认输,人算不如天算,万事皆宜不宜亲热,显然就是老天对今日的安排,当下他死了心,召了人过来吩咐了几句,回宫去了。卫衍忐忑不安地扶着母亲,回到了他们住的院子。他不知道母亲来了多久,也不知道母亲看到了多少。他等着母亲发问,但是他的母亲却什么都不问,结果让他更不安了。院子里面侍女们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府。卫衍不放心母亲这里,但是外面那人就这么扔下不管,后果显然更是严重,一时之间他心中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母亲这里不碍事。衍儿出去看看吧,把朋友一人丢下很失礼。”过了一会儿,柳氏终于开口说话。“母亲……”卫衍的神情中有些犹疑。“去吧。”柳氏温言劝慰,却在儿子出门以后敛了笑意,盯着地上的青石地板枯坐无语。卫衍回到刚才那棵三百年树龄的老桃树前,发现皇帝早已不在那里,只留了个侍卫给他传话,宫中明日会有旨意过来,让他留在府中候旨。传话的那人卫衍不熟,不敢打探皇帝下旨的时候是喜是怒,心中愈加没底。这一夜卫衍过得很不易。母亲那里明明看到了什么,但是母亲就是什么都不问,虽然母亲问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是母亲什么都不问,让他更加担心。还有宫里的那位,今日一连两次都让皇帝无法得逞,以皇帝的性子,岂会善罢甘休,明日的旨意实在是吉凶难卜。他辗转反侧了大半夜,到了快天明时,才似睡非睡地迷糊了起来。第二日,宫里的旨意很早就到了。卫府中门大开,摆下香案,众人跪迎圣旨。这道圣旨很奇怪,卫衍送走宫中来传旨的内侍后,研究了半日,也没弄明白皇帝的真正意思。不去管圣旨上那些“恪尽职守”的虚言,不去管皇帝赏下的那一长串名单的奇珍异宝,这道圣旨上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两点,一是皇帝将他直接荣升为一等侍卫,二是皇帝将他调到沈大统领跟前历练。“明升暗降吗?”卫衍心里有一点委屈,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委屈什么。做侍卫的,三等与一等其实没什么差别,但是在君前和远离君前却是很大的差别,近臣的官职无所谓大小,能得皇帝信任赏识才是关键,日后外放出去才会有所作为。但是他的情况却与普通的侍卫不同,皇帝生气了,终于不要他在跟前伺候,将他远远打发了不是很好吗?他到底为什么觉得委屈,有什么不满意的?卫衍在那里纠结了半天,好不容易想到这里,终于又高兴起来。对于这道圣旨,很多人都和卫衍一样,认为是明升暗降,是卫衍失宠的标志,只有宦海沉浮数十年的几只老狐狸,才隐约察觉到了未来权力变更的序曲,卫衍的父亲卫老侯爷就是其中之一。他下朝回来后,拜读了这道圣旨,就开始认认真真地给卫衍上一堂皇帝赏识皇家恩典,卫衍该如何去沈大统领跟前刻苦历练以报皇恩的课。卫衍那时候早就想通了,自然就乖乖应是了。第二十六章 逆鳞“陛下, 沈大统领正在外面候着呢, 是不是……”高庸得了小内侍的通传后, 上前去悄声询问皇帝。皇帝身边伺候的都是聪明人, 愚笨的人根本没法安稳地待在皇帝的身边。在世间的至尊至贵身侧侍奉, 一举一动都关乎身家性命,稍微愚笨一点的人, 随便被人绊一跤就会跌得头破血流, 遇上一点小事就要丢了性命,这般残酷淘汰下来, 能活下来在皇帝身边安稳当差的, 自然都是聪明人。高庸在皇宫几十年,在皇帝身边也已经呆了十几年,是个聪明人中的聪明人,自然知道皇帝的诸多心思。皇帝此时正等着卫大人入宫来谢恩, 恐怕不太乐意见到沈大统领, 因为沈大统领这时候来求见, 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不过皇帝向来敬重沈大统领, 自然不会有人胆子大到敢故意晾着他,不管皇帝是见,还是不见, 该通传的消息,肯定要马上送进来。见沈莫闻讯后来得这么快, 景帝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 当下就头疼起来, 偏偏此事要成,离不了沈莫的配合,他此时选择避而不见根本就不可行,只好硬着头皮宣他觐见。至于说沈莫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收到了消息?当然是景帝自己知会他的。今日,他派内侍去卫府宣旨的同时,另颁了一道旨意给沈莫,要求他配合行事。此时,沈莫应该是接了他的旨意后有话说,来找他麻烦的。果然,不出他所料,沈莫行礼入座后,一开口就是反对的意见。“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麻烦既然到了眼前,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去直面,所以景帝没有选择兜圈子,而是直接问他:“大统领此话怎讲?难道真的觉得他愚钝到了不堪教导的地步?”在景帝看来,若说卫衍不笨,这瞎话他就算睁着眼睛,在别人面前也许好意思说一下,在沈莫面前却不好说。若说卫衍已经笨到了极点,谁敢说这话他和谁急,就算是沈大统领当面,他也是要辩一辩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才,沈莫还不曾教过卫衍,怎能笃定卫衍顽劣到不堪琢磨?凡事总要试一下,才好说不行,若试都不肯试一下,就说卫衍不行,景帝先替卫衍不服。“陛下,臣明白陛下的意思,陛下也该明白臣的意思。此事的症结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在陛下的身上。陛下此时觉得这般安排,很是妥当。但是陛下有没有想过,到了他日,如此安排是否妥当?”沈莫是皇帝最信重的臣子之一,又是看着皇帝长大的,对他的诸多心思,自是明白的。皇帝要将卫衍调到他的跟前来历练,又下了份旨意命他细细提点好好教导,并不是闲着无聊闹着玩,而是在为日后做打算。他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恐怕掌不了这近卫营几年,就会告老还乡,皇帝自然要事先安排好日后的执掌接位之人。皇帝这般考虑,极为明智,但是皇帝提出来的这位人选,在沈莫看来,是极为不智的。并不是说卫衍太笨,就资质而言,卫衍肯定算不上聪明活络机智过人,但是毕竟不是笨蛋,怎么算也能算是中人之智,只要严加教导,又有皇帝在后面撑腰,等过个几年执掌近卫营想来不是什么难事。况且近卫营的选拔,从最低等的亲军、侍卫一直到近卫营大统领,聪明才智精明干练这些东西并非首要条件,够用就好,最最重要的是要对皇帝忠贞不二,不是对国家对皇家忠贞不二,仅仅是对皇帝一个人忠贞不二,简而言之,近卫营是皇帝的亲军,是一支拱卫皇帝安全,只忠于皇帝一个人的军队。低等亲军、侍卫也许只要求他们对皇帝的忠诚,但是说到近卫营大统领,除了他对皇帝绝对忠诚还不够,他还必须得到皇帝绝对的信任。这个位置,就算由一个再聪明再能干,再对皇帝忠贞不二的臣子来担任,若他得不到皇帝愿以性命相托的信任,也是坐不安稳的。但是,君王的信任,从来不是臣子想要就能得到的,而且与臣子聪不聪明能不能干,也没多大的关系,古往今来多少名将能吏,只因为“莫须有”,就下场凄惨,就可以知道,臣子想要得到君王的信任,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以卫衍与皇帝现如今的关系,彼此间的忠诚与信任的确不存在任何疑虑,但是日后呢?沈莫皱起了眉头,想到若日后君是君,而臣仅为臣,卫衍还会对皇帝忠诚如昔吗?皇帝还会对卫衍信任如昔吗?与其到那时候君臣相疑结局叵测,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要给他这个机会。皇帝此时欢情正浓,不妨将他放在身边做个近卫,等到了欢情已薄那日,若皇帝心中对他尚存几分怜惜,将他外放出去为官就是。这般处置,才不会导致日后君臣彼此都为难的局面,所以在沈莫看来,皇帝如今的举措是不智之举,放在眼下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等到了日后就很难说了。“大统领不必多虑,照着朕的意思去办就是了。”景帝出言宽慰他。沈莫这么反对,是怕日后若他负了卫衍,或者卫衍负了他时,该如何是好吧?若他负了卫衍,想必到时候卫衍会二话不说高高兴兴地回家娶妻生子,他不是整日念叨着自己何时会厌了他,肯放他走吗,等真的肯放他走的时候,想来他定会好好地“谢主隆恩”。若有朝一日卫衍负了他,景帝想到这个念头,心里顿了一下,然后哂然一笑。这种事情他怎么可能允许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他保证会让卫衍后悔,非常的后悔。“臣恳请陛下三思而行。”沈莫知道自己是在白费口舌,他打小看着长大的皇帝,是什么脾气他还不清楚吗?这旨意皇帝既然下了,肯定不会收回,至于后悔,就算皇帝到时候真的会后悔,以他的脾气,他绝对会让对方比他更后悔,但是这些话虽然是白费口舌,他还是要说,因为这是他为人臣子的本分。“朕意已决,大统领不必多言。”景帝这话说得非常坚定。“陛下既然如此决绝,那么臣今日就将丑话说在前头。既然陛下将人交给了臣来教导,还请陛下以后不要插手此事。陛下应该知道,臣的教导向来是严苛的,若他没几日就觉得受不了,要来向陛下哭诉,陛下到时候可不要太过心疼他,过问此事,让臣难做。不过臣也不是个不通情理之人,若陛下到时候实在舍不得,不妨将他调回去,放在身边慢慢地教,只是以后莫要再提让臣教导这种话。”既然答应了皇帝要好好教导卫衍,沈莫当然会用心教,用日后能掌得起事的高标准严要求来教,皇帝要是过几日就看着心疼,把人调来调去地过家家戏耍,他可没空奉陪。“那是当然,大统领尽管放心,就算他来向朕哭诉,求朕替他说情,朕也不会为他说情的,反而会狠狠训斥他,命他好好跟着大统领学点本事。不过时间很宽裕,大统领不妨慢慢教导,朕知道他有点笨,大统领骂尽管骂,打嘛还请看在朕的份上,尽量不要打。这不是朕的命令,而是朕的请求。”在沈莫面前,景帝一贯的对策就是放低姿态装柔弱,无数次的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向沈莫求情这种事,命令肯定不管用,到时候他来一句法理难容,就叫你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如果是景帝的请求的话,沈莫也许还可以看在他们多年君臣情谊的份上,给他一个面子。不过转过头去,还须命高庸去仔细叮嘱一下跟在卫衍身边的人,若真的碰到挨打这种事,一定要来通风报信搬救兵,否则以卫衍的性子,要是拧起来死不肯认错,落在沈莫手里,肯定会小命堪忧。“臣遵旨。”沈莫虽然躬身领旨,不过心里却小小腹诽了皇帝几句。皇帝以为他是吃饱了撑的闲得慌吗,没事又打又骂做什么?虽说他训导下属的时候比较严厉,也没有严厉到又打又骂的地步。还是说他严苛的声名如此显赫,连皇帝都有了即将把人送入虎口的担忧?而且他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护他护到了这个地步,什么事都还没发生,就先开口为他求情。既然如此,就算他的严厉不能把人吓跑,以皇帝的护短,迟早也会把人召回去,这事大概用不了几日就会作罢。沈莫心中打定了主意,脑中马上有了一连串教导的方法,只等着某只“小羊”被送入他这个“虎口”来蹂躏。景帝与沈大统领沟通的时候,卫衍也在聆听老父的谆谆教诲。卫老侯爷从皇家一路讲到卫家,然后又从卫家几代往上数,开始对着他痛陈家史。卫家原籍河西府,曾祖辈出身草莽舔血为生,后到高祖帐下效力,鞍前马后出生入死,高祖平定天下论功行赏,封了个忠勇侯的爵位,到如今也已百年有余。只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若想将这钟鼎玉食之家维持下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今上虽然年纪尚轻,但是这俨然气势不容小觑,如今命陈天尧将军戍边练兵,恐怕早就有用兵的打算。故卫老侯爷早早就将长子卫泽,送到了西北大营陈将军帐下效力,如今苦是苦点,日后自然前途不可限量。长子若连这么点苦都受不住,他百年之后,怎能放心把这家业交给他?毕竟他们卫家是靠军功起家,几代以来,每代承爵的侯爷都是有军功在身,才能传百年而不倒。要是子孙们个个在锦衣绫罗暖玉温香中养大,这偌大家业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了。其他几个儿子,他也是各有各的安排。至于幼子卫衍,因自幼体弱,又是他心爱的女人所生,打小他就偏疼了几分,以至于到了这个年纪,些许小事还得他这个老父来操心。他恼起来的时候,免不得要气幼子不省心不长进,偏偏有了事依然看不下去,要出手替他料理干净,只能说他这个老父就是天生操劳的命。而今,他这个向来不长进的儿子,眼看着竟然有了日后长进的机会,卫老侯爷自然要抓住他教诲再教诲了。他在那里啰嗦了半天,还是不肯让卫衍走,最后还是卫衍的母亲柳氏来打岔,卫衍才能安然脱身。脱身以后,自然是入宫去谢恩,皇帝这次是在昭仁殿召见的他。“爱卿为何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景帝一眼就看出卫衍精神不济,出言调侃他,“莫不是怕朕生气不要卿了,以至于一夜未能安眠?”“陛下……”卫衍先是一夜翻来覆去没能睡好,又被老父唠叨了半日,精神着实不济,此时被皇帝出言点破,想到他昨夜担心其他事的中间,也的确担心过皇帝是否生气,脸色更是难看。“爱卿放宽心,虽然爱卿有时候很不识趣,让朕有点生气,但是朕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为点小事就不要爱卿的。”景帝正色说道。皇帝的小心眼,离得远的人或许不知道,因为他在外面装也会装出宽宏大量的模样,但是他身边亲近的人,哪个不知道他的脾气,特别是卫衍,被他翻来覆去地折腾,要是再去相信他的话,未免有点傻了。不过人嘛,傻也罢聪明也罢,大多只会听自己想听的话,卫衍也不能免俗。皇帝在吹牛说自己宽宏大量,他却只听到皇帝有点生气,又想到那道将他打发出去的旨意,这心就晃悠悠地被吊到了半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