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作者:非言非默      更新:2023-06-19 23:03      字数:5028
  卫衍先下了辇,观察了一下四周,发现已经到了行宫里面,才转身恭请皇帝下辇。“陪朕走走吧。”景骊下了辇,对卫衍说道。这些年,他忙着处理朝政,好几年没来行宫暂住了。如今,牵着卫衍的手,重游故地,他的心中却有些说不出来的感慨。行宫的风景依旧,观赏风景的人依旧,但是心情却决然不同了。他的目光落在了两人交缠在一起的手上,有些庆幸,又有些惆怅。“陛下,您看,这里有朵花!”卫衍突然说道,拉着他往左边去,破坏了他的那些莫名愁绪。“在哪里,给朕看看!”景骊回过了神,很快甩掉了脑中那些莫名其妙的念头。“这边,看!”卫衍拉着皇帝,让他蹲下来。景骊定睛一看,路旁的碎石之中,果然有一朵紫色的小花,正张开了娇嫩的花瓣,在风中摇曳着。“这里比山下热,花才早早开了。”他说道。西山的大名是贺鸣山,山不高,底下有温泉,比京城里面要暖和。京城里的花,要放在花房里,用炭火烘着,才能冬日开花,但是这里就算在外面,也能看到一些野花。“起来吧,里面恐怕还有。”景骊站了起来,随手把卫衍也拉了起来,继续带着他往前走。他们逛了一圈,估摸着殿内收拾得差不多了,才转回去。这日下午,景骊就和卫衍在行宫里面,用了点东西,泡了下温泉,随便腻歪着度过了。第二日,他决定带卫衍去最近的小镇上转转。这个小镇名叫峰乡镇,离行宫大概有二十里地的距离。清晨,他们一行十几人,换了便服,骑着骏马,来到了这个小镇上。过年期间,小镇上天天有集市,镇上的百姓,还有附近乡里的百姓,年节时都会来镇上玩,所以小镇上人挺多的。摆摊的,买东西的人,都不少。卫衍跟着皇帝,逛了逛各个摊子,买了点小东西,又去看了一会儿戏。这个戏台搭在土地庙前,据说是镇上的某位富户捐赠的,整个年节,每天都会唱两场戏。百姓们看戏,可能欣赏不来文绉绉的戏文,所以台上演着的都是些热闹打斗的戏文。这班子,不知道他们哪里请来的,唱腔不是纯正官话,而是带着些乡音的官话,卫衍认真听了下,没听懂戏文,就看了个热闹。“找个地方用午膳吧。”景骊也饶有兴致地看完了戏,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才下令。小镇不大,就十字交叉的两条街,只有一家酒楼,就在小镇的中心,所以他们没得挑,直接往酒楼那边走了。他们一行十几人,都是青壮男子,而且一个个不是佩剑,就是佩刀,显然不是普通人,进入了酒楼,原本熙熙攘攘的酒楼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客官,里边请。”跑堂笑着迎了上来。他们开门做生意的,不管什么样的客人,都要热情招待,特别是看着就不好惹的客人,更是要小心招待。“要三个连在一起的雅间。”卫衍说道。“客官,不好意思,小店只有一个雅间了。”跑堂为难地说道。他们只是一家小小的酒楼,总共就五个雅间,现在是用膳时,四个都有客人了。“就在大堂吧。”景骊打量了一下四周,不在意地说道。“公子!”卫衍有些不满他的决定。“他们没有雅间,你也不能为难人吧。”这话,景骊说得特别字正腔圆。卫衍指责他不该为难人的时候,非常理直气壮,如今,卫衍要去为难别人,景骊当然也能说他了。卫衍被他这么一说,一下子就说不出话来了。“客官,这边请。”跑堂在大堂一角,整理出了几张桌子,请他们过去入座。“行了,不要挑剔了。”景骊说着风凉话,当先走过去。卫衍没办法,只能随皇帝一起过去了。他们坐定了,点了菜,喝着茶,等着上菜。过了一会儿,因为他们的进来,而安静下来的酒楼,各种各样的说话声,又重新开始了。“怎么了?”景骊见卫衍坐了一会儿,就扭头往某个方向望去,问他。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心如此“没什么, 臣以为遇到了熟人,原来不是。”卫衍转过头来, 回道。景骊看着卫衍的表情,心知卫衍没有说实话, 他往那个方向看了看, 那边坐满了客人,有些大概是一家人出来玩,顺便用个膳,有些可能是在招待朋友。他扫了几眼,没发现什么不对劲,就收回了目光。有些话, 卫衍现在不说, 可能是不方便说,等到回了行宫,他再问好了。卫衍垂下了眼皮, 慢慢喝着茶水, 他听力比皇帝好,有些话隔了些距离, 依然时不时地落入他的耳中。自从民议司在大年初一张榜贴出十道议题后, 到今日,已经是第八日了。过年的时候, 许多人都闲着, 既然闲着,聚在一起的时候, 免不了就要闲磕牙,特别是关注民议司的人,对有些事更是讨论了又讨论,卫衍听到的就是这些讨论声。他开始听到有人在说强买田地,以为是在说刘管事的事,后来仔细听了下,却不是。这些人讨论的例子大多是身边的实例,而不是他府上的事。“禁止买卖肯定不行,有些人家急用钱,不让他们卖,难道眼睁睁地让他们抱着田地去死吗?”旁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另一人的声音突然大了起来。“卖了以后,全家去喝西北风吗?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有人反驳他。“卖了以后,可以佃田种,只要肯干活,就饿不死。”“前朝末年,田地歉收,百姓饿死,天下大乱的事,才过了区区百年,你就全忘光了?当时那些人,都是有田种的,但是就是饿死了。”“那是天灾人祸,如今明君贤臣济济一堂,根本就不虞有这样的祸事。”“不如我等建议,田地买卖须经官府同意,买卖双方皆须自愿,按市价交易,否则契约无效,可直接发还原主。如今许多人家买卖田地房屋,只用白契,不用红契,就是在逃税,官府该杀杀这股风头。”买卖田地房屋,按律法要交纳税银,然后官府会在双方的买卖契约上盖印,承认这张契约有效,此为红契。没有去官府纳税银盖印的契约就是白契。当年高祖开国后,丈量全国田地,编户齐民,并且按户分发田地,这些田地都是有红契的。后来民间交易田地,很多人也会去官府换红契,但是总有人为了省点钱,要用白契。这些买卖,就算契约上有中人保证,实际上也是不合律法的。一旦扯皮起来,许多事就很难说了,一般都是势大的赢,势小的输。此人的建议一出,就得到了在座众人的一致好评,不过依然有人心存疑虑。“如此甚好,除非有人与官府勾结,否则必然没法强买了。不过,富者田地越来越多,贫者却无立锥之地,我每每想到这里,不知为何,心中非常不安啊。”“富者田地多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隐匿田地,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此言甚是,隐匿田地的人多了,税银不足,国库空虚,此乃堤上蚁穴。”“没办法,人心如此,从古至今,概莫如是。”……卫衍听着这些讨论声,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了。刘管事的事,原先他只着眼于吴副统领设局害人,牵连无辜,罪不容赦。但是听了这些人的一席话,他才发现这里面的沟沟坎坎非常多。皇帝不让他打草惊蛇,大概早就意识到这里面有许多事可以深挖吧。从前,他就知道皇帝机敏聪慧,心思缜密,手腕高超,有着明君的资质,唯一可虑之处就是,皇帝时不时想要随心所欲一下,一旦恣意起来,就要肆无忌惮地想干嘛就干嘛。普通人偶尔想要偷个懒,放松享受一下,一般影响不到其他人,但是皇帝是这世间的至尊,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天下的臣民,凡事不能轻言喜恶,更不能恣意行事。“公子!”他想到这里,抬起头来,看着皇帝,喊了他一声。“怎么了?”景骊不解地看着他。卫衍这是要撒娇,还是要干嘛?虽然在外面,卫衍应该不会做这种事,但是也许可能会有意外呢。“没什么。”卫衍嘴里说着没什么,眼睛却一直看着皇帝,越看越觉得皇帝哪里都好。既然皇帝这么好,既然皇帝喜欢他,那么,陪在皇帝的身边,看着皇帝变得更好,就是他该做的事。景骊摸不准卫衍想干嘛,他伸出手掌,盖在了卫衍的手上,问他:“是不是饿了,先吃块点心垫垫肚子?”这个酒楼大概难得有这么多客人的时候,人手不足,上菜的速度特别慢,他们坐下来等了许久,才上了几碟子点心。“我不饿。”卫衍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了皇帝的手掌上。皇帝的手指修长有力,指甲光滑润泽,他突然想起来,他已经许久没有帮皇帝修理指甲了:“公子,哪天有空了,我帮您修下指甲吧?”皇帝以前喜欢指使他干这干那,以看他露出为难的表情为乐趣,后来长大成熟了一些,才少做这种事了。不过卫衍现在不觉得这些事是为难了,反而想为皇帝做点什么。“修什么指甲?我有许多人伺候,不需要你来做这事。”景骊的语气中,满满都是嫌弃之意。卫衍伺候人的本事,说不好都是抬举他了,简直是惨不忍睹。他年少时太无聊了,才会揪住他做这个做那个,现在他不无聊了,才不做这种事。卫衍也就帮他倒倒茶罢了,其他精细活就算了吧。既是为难卫衍,也是折腾他自己。景骊这么想着,刻意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只要他闭上眼睛,没有看到,就可以假装卫衍没有变得很能干了。这么骗自己玩,当然很蠢,不过这样的蠢事,景骊不是第一次干,如今干起来依然相当娴熟。皇帝和永宁侯说着话,说着说着,手掌就合到了一起。这事,不少侍卫都看到了,不过他们就算睁着眼睛,也假装自己没看到。皇帝与永宁侯的事,近卫营中许多人知道了,议论的人,却比其他地方要少。个中原因,有许多。其一,身为近卫,嘴巴严实是首要条件。他们经常随侍皇帝身边,或者其他贵人身边,可以知道很多事,如果做不到嘴巴严实,自然有做得到的人代替他们。其二,在这沈大统领即将告老的关头,近卫营的几位副统领之间,因为大统领这个位置,关系紧张了起来,底下的有些人,神经更是绷紧了。近卫营大统领这个位置,很重要,所以能上位的,必然是皇帝的心腹。永宁侯自然算得上皇帝的心腹,但是皇帝已经将他的长兄卫泽提拔成了镇南将军,是否还允许他掌握这个重要的位置,却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按常理推论,其他的几位副统领,的确也有机会,或者皇帝干脆空降一人下来,也是很有可能的。在这结局叵测未知的关头,许多人不愿轻易站队,这个时候站队,一旦结果出来了,站队失败的人,就要被秋后算账,踢出近卫营了。他们这些人,前途的真正关键,是在皇帝身上,随意站队,就是本末倒置了。如今的近卫营中,除非是与几位副统领关系很亲密,只要结果不如人意,就必然会被牵涉到的人,才会明确站队,其他的人都是在观望情况,谁都不去得罪。既然如此,永宁侯肯定也是不能得罪的人。更何况,另一个人是皇帝。这些侍卫除非脑子坏了,才会对某些事大惊小怪。“客官,菜来了!”他们正说着话,跑堂终于开始往他们这几桌上菜了。这个酒楼的膳食,肯定比不上御膳精美,不过粗糙也有粗糙的乐趣,可谓野趣。“这道鲫鱼汤,火候不错。”景骊用了些膳食,推荐卫衍试试鱼汤。卫衍看了一眼桌子中间的汤碗,里面的鱼汤呈乳白色,看起来挺诱人的。他用大勺舀了一勺汤,放到小碗里,拿了个调羹,舀起来尝了尝,味道的确不错。“嗯,是不错,不比公子府里的厨子逊色。”卫衍点了点头。“客官您别说,这鲫鱼汤,是我们酒楼的招牌菜,许多客官赶很远的路,专门过来品尝我们这道菜呢。”跑堂见他们喜欢,与有荣焉地夸奖了起来。“味道不错,当得起招牌菜了。”景骊颔首赞同。“公子爷,这可是我们东家祖传的秘方,据说传自仙人。”跑堂见坐在主位上的客人有兴趣,开始吹起牛来。“哦,仙人,哪座仙山的仙人?”景骊颇有兴致地问道。“哪座仙山?这只有我们东家……”跑堂继续吹。“咳咳……”卫衍听到这里,却咳嗽了起来。“怎么了?呛着了,还是吃到鱼刺了?”见卫衍咳嗽,景骊的注意力马上就被转移了。卫衍有些心虚地看着他。他不想皇帝关心这种事,古往今来,想要寻仙,想要长生的皇帝,这么多,许多皇帝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最后哪个能够如愿了?皇帝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他有些担心,才会咳嗽。“客官,要不要喝点醋?”跑堂顾不得再去胡扯,急忙问卫衍。“不用,没事,就是汤喝得急了,才呛着了。”“急什么,慢点喝。”景骊忍不住说了他一句,“又不是小孩子了,就不能稳重点吗?”“嗯,下次我会小心的。”被皇帝说不稳重,卫衍才是冤呢,不过此时,他宁愿皇帝责怪他,也不要再对有些事感兴趣。这时候,旁边有人在喊跑堂,跑堂见卫衍没事,就退下去了。他们用过了膳,又四下里逛了逛,才回到了行宫。“卫衍,你在担心什么?”到了夜里,景骊躺在卫衍身边,伸出手指,将卫衍的头发缠绕在指尖,玩来玩去,突然问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可当此任卫衍没有说话, 只是翻了个身,抱住了他。皇帝的衣服上, 散发着淡淡的熏香味道,闻起来很好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