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作者:为我撩人      更新:2023-06-20 00:53      字数:5852
  不过那个在学校广播播放的就暂且不要了,还是继续念思想文件吧。对于这个姜可可也没意见,反正改革开放之后,很快就会掀起学英语的热潮了,到时候不用她提建议学校都会做出调整。就这样,姜可可的提议得到了通过。但是没想到,她也成为了教材录音的一人,还因此得到了另一个工作机会?第100章 宣示主权三水大学英语教材录音的人选确定了下来, 年纪最小的姜可可因为是提议人英语发音又好,就给选中留下来录音。录音也不是像后世那样录个音频然后上传,这个年代华国市面上都还没手机电脑了,录了音频要怎么播放啊?自然还是用这个年代的产品,买来了空白磁带,在里面录,然后放到录音机里面播放。这个年代录音机还没普及, 功能很简单,不能充当收音机使用,价格还挺昂贵,一般家庭都不知道这个东西。不过学校有两台,是国产的葵花牌, 可以放磁带。姜可可跟一些老师商量好时间就到广播室录音, 广播室的隔音效果比较好,在那儿录不怕录进杂音。不过录音的时候不知哪位老师不小心开了广播,把他们的声音都给播放出去了。于是全校的师生都听到了一串儿英语在学校各个角落的广播喇叭里传出来。外语系的学生一下子就认出了那是姜可可的声音,虽说广播播放出来的声音跟原因会有点儿不一样, 但是姜可可上课一直是带着扩音器的,所以此时跟广播的声音也就差不多。而还没有听过姜可可说英语的学生还以为学校找来了外国人在读英语,内心的想法是:‘啊,我们学校有外国人了吗?’‘好像有两个外国人跟华国人在用对话?’‘什么对话,那是我们英语教材内容好吗?’‘哇, 这个外国人说话真好听, 还挺甜的。’而刚好有广播电台的人过来三水大学考核, 他们电台接到上面的指示,准备在台里开办一档新的广播节目,跟英语相关的,节目的播音员就在b市各大高校中去选拔考核,被选中的话是种荣誉。刚到了校园来没多久,就听到了这一串儿对话。“你们学校已经接收留学生了吗?还是有外教老师了?”广播电台的人很好奇,那个年轻好听的女音说的话超纯正的,广播电台的副台长好奇问学校领导。校领导还没来得及回答,广播电台的副台长就听见英语对话停顿了下来,他以为那个是外国人的女音换了中文,“钟主任,可以吗?我们先听一下效果。”副台长:……“这个说中文的跟刚刚说英文的是同一个人?”校领导笑了笑,“是啊,应该是我们学校外语系的老师们在给学生的教材录音,没想到不小心开了广播。副台长有兴趣过去看看吗?”校领导对姜可可还是有印象,毕竟当初考核的时候他也在,而且姜可可的声音是挺有辨识度的,他也知道外语系在弄那个教材录音的事,没想到这么巧是在今天,还不小心按了广播。副台长点头,“行,咱就过去看看。”此时的姜可可他们还不知道广播外放的事,直到校领导他们敲门进来,这才发现广播不小心开了,赶紧关了抱歉。校领导没有追究这事,这失误没造成坏影响,而且还像广播电台的领导们展示了他们学校的实力,这让校领导还挺高兴的。“这是广播电台的副台长许国忠……”校领导给介绍了广播电台来的几位考核成员,一一互相打过招呼后,才问,“你们刚刚是在录教材啊,效果怎么样,放出来让我们听听。”钟主任会意,给播放了一下刚刚录进去的效果,可以说是真的很不错了,乍一听还真以为是外国人在说话。而且对话的语气也很自然很正常,好像真是外国人在那个情境中聊天一样。过来考核的几位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眼里都闪过欣赏神色,这效果真不错,跟他们播音员都有的一拼了。副台长也很满意,他考察了不少高校,三水大学只是其中一个,而且他们的英语专业77级的时候才重新开办,怕是没多少人才,还听说外语专业的录取分数都比较低,会过来这边考核也是想三水大学怎么都是名牌大学,应该有点底蕴,过来试试看,没想到还真有厉害的。“怎么会想到要弄这个录音?”副台长有些好奇的问,他在其他学校也没听说老师教授们专门给学生教材录音。这种场合像姜可可这样的小虾米是要保持安静的,她很懂事的做个小花瓶站在边上安安静静听人说话。钟主任就给解释了,按照姜可可提交的那份报告书来,不过说完后她并没有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将姜可可推了出来,说是她的意见和建议。姜可可愣了下,见领导们把视线落在自己身上,赶紧罢手,“我只是提了个建议,还是各位老师教授领导们同意才能实行。”她不擅长说漂亮的场面话,这个是最大限度了。不过她年纪小面善,很容易刷好感度。其实刚进来大家就都注意到她了,毕竟在一众中老年教授当中唯一一个年轻鲜嫩的,又漂亮又乖巧的样子,鹤立鸡群一般,能不注意到麽。副台长有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孙女儿,不过还在念高一,此时把话题引到姜可可身上了,对她也是柔和了语气说话,“姜同志看着年纪挺小的,已经是老师了吗?想法很有创新力也很为同学们着想啊。”姜可可不好意思笑笑,“是学校领导给我机会,让我破格当这个老师教学生们英语,我很感谢所以就想要做的更好,不要辜负大家给我的机会。”校领导就很适时地在一旁解释姜可可是特招从学生变成老师的,“……她跟随留洋的父母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可以说在说英语的环境里长大,后来父母被国家研究所那边聘请回国她也就跟着回来,还十分支持国家政策去下乡当知青,等到高考的时候还是当地的省文科状元……”大概是看出了副台长对姜可可的友善,也想他们三水大学能有老师被选拔进广播电台,校领导是仔仔细细把姜可可的家庭背景和能力给说了一遍。要知道这个广播电台不是地方那么简单,b市的广播电台跟全国的广播电台可以说是同个概念,而这又是一档全新的,接上头指示开办的英语节目,关注度肯定妥妥的。而且校领导也听到一些风声,上面估计要再次排遣留学生到m国e国a国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度,还要接收外国留学生,如果这次他们学校能有老师被选到去广播电台主持那节目,他们整个学校都有荣誉,后面派遣和接收留学生都会比较有竞争优势,能多争取一些名额。学校大方向是想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小方向也是有私心,希望三水大学越办越好嘛。副台长一听姜可可在外留洋那么多年,父母又是国家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还上山下乡过,高考还考了个省状元,那对姜可可又是高看几眼。也不会觉得说她是外国养大的小崽子怕有什么政治问题,他父母既然都是国家聘请回来的,那还能有什么问题?而且她本人回来后也跟随国家政策去下乡,更是显示出她是拥护国家政策的嘛。政审上没问题,个人又如此优秀,还年轻,未来前途可期,副台长是真的对她欣赏,不过还有几个学校没考核,暂且也不能下定论,因为也没多说什么,聊了会天就让他们继续工作,没再打扰他们录音了。姜可可对他们来一下又走也没什么特别感觉,她还没充分意识到这个年代的‘求贤若渴’,很多事情没办法走后门,有实力的人在现在这个时候完全是不怕被淹没。将这个小插曲放下,又一块儿录音去。至于钟主任他们倒是有看出什么来,不过却是没有什么嫉妒心或者眼红什么的,都经历过牛棚那些年了,人也上了年纪了,外语系就这一个小年轻,给个机会又怎么样。专心地把教材录音工作给做好。他们的录音工作做的挺顺利,磁带效果录得可以,还做了备份,恰好有两台录音机。等弄好之后,这录音机就提到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上了,听到里面的声音,这下子学生们也知道那天广播意外播放出来的声音是为了什么事。学生们还挺激动也挺感动的,没想到学校这么关心照顾他们,为了他们更好学英语都额外花时间花心思来给他们教材录音,录音效果还那么好,尤其是姜老师简直跟外国人说英文一模一样了,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这录音有外国人参与录制。以前跟姜可可同个宿舍的赵欣雅等人也听到了这录音,不过心底却生不出什么嫉妒只有羡慕,觉得她很厉害了,跟传奇人物似的,一下子从学生变成老师,还能跟教授们一块儿给教材录音,已经跟她们不是一个级别的,眼红嫉妒不来,反倒想更努力学习,争取也跟她一样变得优秀。就是赵欣雅也生不起嫉妒的心思,都搬出去了,不在眼前,又不是一个级别,哪能升起嫉妒的心思。她现在是庆幸自己没被姜可可教到,不然多尴尬啊。姜可可也不知道她们这些心思,她从宿舍搬出来后就很少跟舍友见面,毕竟上课和工作时间不一样。不过她倒是还跟夏圆保持友好的关系,上学期在宿舍她跟夏圆处的不错,偶尔也有一些课跑到一块去上,还能说说话。但是也不频繁,随之时间的推移,等姜可可不去蹭一些中文系老师的课程了,估计就很难再跟夏圆有其他交集。姜可可也知道这是必然现象,就像她在后世,一开始的时候还能跟舍友出去玩什么的,但是后来舍友为工作打拼的打拼,为家庭忙碌的忙碌,就她一个人全职在家做作者画手,工作内容和时间都不一样,很难凑得出来,即使凑出来话题也很难聊到一块去。时间总是会替你筛选同行的对象的,有的是过客,有的是伙伴,每个阶段都是经历。而自从英语专业的学生发现听教材录音更能训练听力的时候,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或者说家里有录音机的学生,就跟姜可可借了磁带去拷贝一份。市场上有卖空白磁带,一块两块九毛钱,也不用票,因为这东西用的人其实不多,毕竟普通家庭的多,是买不起一台录音机。现在市面上录音机很少,有也卖的很贵,像国产的葵花牌、熊猫牌什么的一台最低就要五六百块,还要票。而友谊商店要外汇券不说,卖的外国牌子更贵,得一千两千。华国的录音机成本还没降下去,也没大面积生产,更不是改革开放,所以要见到小年轻穿喇叭裤戴着□□镜扛着录音机跳迪斯科也得到了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两年了,富裕家庭要多了,也有能力置办贵一点的家电。像到了八十年代,结婚可不止三大件了,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之外,还有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彩电、冰箱、电风扇。那是华国小家电繁荣时候,眼下还不行呢,春风还没吹起呢。不过英语专业的还真是有家庭比较富裕的,能主动报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个人兴趣,也跟家庭出身多少有些关系,比如有华侨或者什么的。就姜可可班上跟她借磁带的就有十来个人,别的老师班级上也有。他们商量了一下可以借,不过把人集中起来统一录制,免得弄坏了,空白磁带是可以反复录音了,万一使用错误不小心把原先的录音弄混了或者覆盖删除了就麻烦了,备份不多,重录也劳师动众。除了教材录音之外,姜可可也倡导同学们建立英语角,每天或者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到一个地方交流学习英语的心得,或者互相教学英语,推荐英语阅读课程等等。这跟学习互助小组差不多,不过可以弄得更加正式,内容更加丰富点,也可以面向全校,欢迎所有想学英语的学生,不分专业和年级,大家一起交流,多多少少也能丰富一下课外知识。这个倡议班上基本都是通过的,他们还想让姜可可来组织这种事,不过姜可可不擅长组织,还是拒绝了,让学生们去弄,她可以帮忙简单策划一下或者每周邀请外语系的老师教授们过去给大家分享一下学英语心得什么的,也算是一种小小的个人讲座。77级和78级的学生不少是带薪上学,也就是工作过的,像组织策划这些事能力肯定不差,事实上他们确实弄得很好,这两届大学生中人才不少,不能用看一般学生的目光去看待他们,他们是特殊的两届大学生,也是经历丰富很有能力的大学生,有时候给提供个方向,自己就能做得有声有色。姜可可除了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把他们当作学生,平时跟他们相处也是像朋友一样的,有些还特别有人生经历,跟他们也能学到非常多的内容。第一次英语角的时候基本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较多,占了有四分之三的人,此外的就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或感兴趣或好奇过来的。地点是在大学西楼那边的半山坡草地上,到了这里,英语角的组织人一开始先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英语角,建立英语角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规矩。其中规矩其实很少,但一条就是要开口说英语,尽量用英语交流,不能不开口,这是锻炼大家英语听说能力的方式。然后那位同学说完后就个‘打个样’,先用英文来了一段自我介绍,接着又用英文让大家毛遂自荐上来用英文介绍自己表达自己。不少外语专业的还是很是可以完成这个简单的任务的,尤其是姜可可教过的学生,她之前都有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而且一直鼓励他们开口讲英语,在讲台上表现自我,很积极踊跃,没有羞涩,都纷纷上来。这让其他专业的大开眼界,对他们来说,开口讲英语其实挺难为情的,因为觉得自己英语很差很烂,读起来特别怪不好意思,结果看到这么多学生上去展现自我,有好多发音也没比他们好到哪里去,但是那种大胆自信特别吸引人,让他们也生了勇气去介绍自己展现自己。而这边的热闹也吸引了不少其他路过的学生好奇过来看看,然后发现是在讲英语,还觉得很新鲜很新奇,也跟着留下来看热闹。姜可可那天也有过去看看热闹,跟江寄余一块过去的,怎么说都是自己倡议的,也有些好奇他们能办成什么样。看到这么热闹的样子姜可可心里挺高兴的,觉得自己的学生真厉害,如果她没有两世的经历,估计这种时候也没那么大胆敢把‘蹩脚’的英语讲出去。最后姜可可还被眼尖的学生看见,让她上去也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学英语的心得或者历程。三水大学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学校有个十分年轻的英语老师,但是不少人没见过样子,眼下听说她就是传说中那个老师,气氛就更加热烈了。姜可可有些不好意思,看了眼江寄余,看到他眼里纵容骄傲的样子,这才有更多自信在讲台之外的地方发言。她也是用英语跟他们交谈,尽量用简单的词汇,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也说当年说英语的经过,不过她两世学英语条件都比较好,没办法作为常规例子,于是便把江寄余拉上来,让他讲学英语的过程。江寄余真的很聪明,他现在英语都能跟她日常交流对话,虽然不够纯正但是也很好听。他被姜可可拉上来也不羞恼推脱,事实上姜可可不拉他上来他都要宣誓主权了,别以为他没看见姜可可说话的时候在场多少小年轻那放光的眼神,在塘边村他就见过不少!江寄余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后,就很‘心机’地说自己的英语都是姜可可教出来的,平时见面就一起用英语对话,多说多练,自然能进步。这种雄性宣誓主权的语气不少有蠢蠢欲动心思的小伙子都感受到了,有人就问江寄余跟姜可可是什么关系,还有更大胆的直接问以后姜老师像这样教他英语。姜可可没有回答,江寄余却上前一步微微挡住了姜可可,脸上带着笑,“不行,她是我见过父母,订过亲的对象。”订过娃娃亲也算是定亲。姜远鹏:可去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