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作者:祭望月      更新:2023-06-20 02:46      字数:5306
  米筒也是村里小孩最喜欢的年货之一了,因为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人来村里给加工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个够,所以当加工机来到村里,小孩们看到了,就奔走相告,回家央求大人给钱,然后揣一袋米一包糖去加工机那里排队做米筒。阮惜时小时候也特别喜欢吃米筒,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他就天天盼着加工机来村里,一听到机器打米的声音,他就激动地喊爷爷带米去打米筒,爷爷自觉得家里没什么年货可以给他吃,舍不得他受委屈,每年都拿很多米去打好多米筒回家让阮惜时吃个够。虽然吃了很多年都还是一个味道,阮惜时也不是那个贪吃的小孩了,但每次想起来米筒这玩意儿,阮惜时还是觉得它充满了自己童年的滋味,所以今年加工机来村里,阮惜时也想去凑一凑热闹。他一开始不知道加工机来了,还是在楼顶晒被子的时候,他在上面看到李嫂抱着一袋东西从他家门前的路走过,跟她打了个招呼问她要去哪里,李嫂才跟他说球场那里有人在打米筒,她拿些米去打些米筒回来给胖胖吃。听说打米筒的机器来了,阮惜时晒完被子,马上下楼去找陆择,跟陆择说他要带米去球场打米筒,问他要不要一起去。陆择好奇地问:“打米筒是什么东西?”阮惜时找了个干净的袋子,去厨房的米缸里掏米,一边掏一边应道:“就是把米加工成一种零食,是村里每年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他掏了三斤米,然后去橱柜里找白砂糖,结果发现家里的白砂糖剩得不多了,就自言自语道:“算了,等会路过供销社的时候再买两块钱白糖吧。”见他这样激动,陆择也忍不住想去看个究竟,他们俩和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潘瑶许立新说了一声,潘瑶也有点好奇阮惜时喜欢吃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就提出要一起去看看。潘瑶也要去,许立新觉得他自己一个人在家怪无聊的,就干脆一起去,阮惜时也不阻止他们,抱着米让陆择把家里门关好,久带着他们往球场去了。经过供销社,阮惜时把米给陆择拿着,他去供销社里买白糖。何叔一听说他要买白糖,马上就反应过来他要做什么了,笑着问道:“时仔,你又要去打米筒啊?”阮惜时觉得他这么大个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喜欢吃米筒,怪害臊的,他干巴巴地笑了一下,解释道:“这不是陆择哥和我爸妈没吃过,想做一点给他们尝个新鲜嘛。”何叔就调侃他说:“其实还是你自己想吃吧?”阮惜时被他一语中的,难为情道:“您知道也不用说出来嘛,给我留点面子。”何叔哈哈大笑,给他称了两块钱的白糖。准备好打米筒需要的原材料,他们四人去到球场,球场已经排满了人,大人小孩都有,米筒机哒哒哒地运作着,阮惜时抱着米排在队伍后面,熟人见到他都和他寒暄几句。“时仔,今年你家也要做米筒啊?”阮惜时笑着应道:“是啊,米筒很好吃的,得弄一点回家吃。”“唷,那就是你爸妈吧,长得可真标致,怪不得把你生得这么好看。他们也来打米筒啊?”阮惜时点点头:“带他们来凑凑热闹。”村民们就笑了起来:“是要来看看,不是我们骄傲,咱们村虽然比不上大城市,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在大城市看不到的。”潘瑶就在一边毫无架子地附和道:“是啊,我还是第一次在村里过年,感觉好新鲜好热闹。”“哦?时仔妈今年要在我们村过年啊?那可真是太好了呢,今年时仔终于有人陪了,你可以让他带你看看村里是怎么过年的。”潘瑶笑着说:“好啊,到时候有不懂的地方,还要麻烦你们给我讲解呢。”“嘿,那还不容易,你到时候尽管问。”他们和周围的村民们聊着些有的没的,很快就轮到了他们。加工商接过阮惜时的米放到称上一称,说道:“三斤米,十五块钱。”阮惜时听到这个价格还觉得纳闷,问道:“现在加工费是五块钱一斤了吗?”加工商就笑着应道:“可不是嘛,现在外面物价飞涨,钱都不值钱了,油钱都要这个数了呢。”阮惜时了然地点点头,把钱递给对方,对方接过之后,分别把米和糖放到一大一小的漏斗里,启动机器。米和糖均匀地落到机器里,然后从前面的出口出来一长条的膨化米筒,加工商戴着手套熟练地把米筒折成一段一段,放到他准备好的袋子里。大米突然变成一长条一长条的米筒,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整个过程潘瑶就瞪大了眼睛看着米筒从机器里出来,如果不是怕打扰人家师傅干活,她都要开始十万个为什么了。阮惜时就从袋子里拿出两根米筒,各折成两段,分给陆择和他爸妈尝一尝,米筒又脆又甜,带着机器的余温,吃起来满嘴都是米香味,确实比超市里卖的那些包装得很好的膨化零食要来得健康。三斤米打出来三斤米筒,装了满满一个大袋子,回去路上阮惜时不好提,就由人高马大的陆择提着。作者有话要说:emmmm,本来想跟你们分享一下米筒这个零食的,但是我生病困到熬不住了,我以后再也不敢通宵码字了t^t 希望白天能好起来,我今天还没码字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生命可真美妙啊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第114章 冬33 [vip]再过两天,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去竹山摘竹叶摘箬叶回家包粽子, 粽子是春节必备, 供祖拜神送礼自己吃都可以,有的人家端午节嫌麻烦不包粽子, 到春节也不得不包一些,所以竹山的粽子叶差点供不应求。矮一点的竹叶已经被村民们割走了,好在有陆择在, 陆择长得高,可以轻而易举够到高处长得好的竹叶,连竹枝一起够下来,然后阮惜时再把竹叶一片片摘下捆成一捆捆。这段时间临近立春,万物复苏, 连竹山的地里都偷偷地冒出一些竹尖,那是春笋长出来了。阮惜时刨开周围的土,露出土里肥胖鲜嫩的竹笋来,他欣喜若狂地把竹笋挖出来, 放到竹篮最底下,跟陆择说:“这些竹笋挖回家,剥了皮泡起来, 等到除夕那天就可以下锅炒了,鸡肉炒笋片很好吃。”陆择也好久没吃过新鲜的竹笋了,脆嫩的笋片沾上鸡肉的香味, 想想就很美味。粽子叶拿回家先晾着,可以等包米粽的前一天再煮过, 潘瑶听阮惜时说要自己包粽子,就感到十分新奇,自告奋勇地要和阮惜时学怎么包粽子。这段时间潘瑶夫妇就都住在阮惜时家,潘瑶经常跟阮惜时去菜地摘菜,一来二去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么浇水怎么摘菜。阮惜时入冬后种在田里的土豆也可以收获了,他打算挖一些回来先吃着,反正种了那么多,现在不吃以后发芽了又不吃了,也是浪费。他提了个篮子去田里,陆择也跟着去,主要是种土豆的地还是陆择耕的,种土豆的时候陆择也有份,收获的时候自然也要去凑凑热闹,感受一下劳动成果的乐趣。潘瑶爱上了农村的生活,每次去地里她都感觉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和植物呼吸同样的空气,让她心旷神怡,所以阮惜时说要去挖土豆,她也跟着去了。村里的田地几乎都种了土豆和牛皮菜,土豆是农民们冬季的经济作物,以种地营生的农民在漫长的冬天里种不了花生玉米水稻,下一次收获花生玉米水稻起码得等到来年七八月份,期间有差不多九个月那么长,如果他们在这之间一直没有粮食卖,那很有可能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所以种土豆来卖是很好的选择。而种牛皮菜的一般是家里养猪的农户,牛皮菜合适冬天的时候种,而冬天不利于薯藤的生长,刚好可以和薯藤交替来喂猪,牛皮菜水分多叶子嫩,适口性很好营养也高,而且容易种植,成本不高,是养猪大户的最好选择。家里养了猪的人家,第二季水稻收割之后就会在自家田里种满牛皮菜,有的一种就是几亩地,从路上看就绿绿的一片,很是壮观。一大片牛皮菜里,中间有几块地种的土豆,土豆的苗也是绿绿的,不过比牛皮菜矮一些,显得有些突兀。阮惜时带着陆择和潘瑶去到他们家那块田,土豆苗趴在禾秆上,阮惜时顺着苗摸到根部,然后轻轻拨开那层禾秆,就能见到一窝窝的土豆,像捡鸡蛋那样一个个捡到篮子里就好了。潘瑶一边捡一边感叹道:“这个好像电视上播的无土栽培啊。”阮惜时就笑着说:“就是根据电视上学来的办法种的,村里好多人都是这样种土豆,很方便,不用挖,也不怕把土豆挖烂了。”他们捡了一篮子土豆回家,回家路上阮惜时和陆择打商量说:“明天我们起早一点,过来挖两筐土豆回家,等二十八那天我们去镇上买年货买对联的时候顺便带去镇上卖掉,过年这段时间菜价挺高的,应该能赚回年货钱。”陆择就点头说好。潘瑶听到阮惜时这么熟稔地计算家用,就觉得有些心疼,阮惜时一看就是从小过惯了穷苦的生活,所以才学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像城市里那些从小就锦衣玉食的小孩,跟阮惜时这么大都还只会大手大脚地花钱呢。不过阮惜时完全没有注意到潘瑶的心疼,他还因为又能赚钱而高兴着呢,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过得苦,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对他来说充满了满足感。回家路上经过张家老宅,老宅里还挺热闹,除了张家人在修葺打扫祖宅以外,还有不少外姓人在天井里排队,她们都是来借用张家的石磨磨米浆回家做发糕的。阮惜时觉得潘瑶也许会对石磨感兴趣,就带着她走进去看了看,正在闲聊的村妇们见他们进来后,纷纷问道:“时仔,今年你也要来磨米浆做发糕吗?”阮惜时笑着摇摇头说:“不是啦,我只是路过就进来跟婶娘嫂嫂们打个招呼,顺便带我妈妈来看个新鲜。”村妇们捂嘴笑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呀,只是个粗活而已。”潘瑶走近石磨,看着人推动磨石,米和水从上面的小孔流进去,然后被磨成粘稠的米浆,顺着渠道流进桶里,变成一桶白色的米浆,她惊叹道:“这样原始的工艺如今在大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城里一般都是用机器代替,磨出来的东西少了些自然的味道,而用石磨磨出来的,想必会好吃很多。”其中一个村妇就说:“可不是嘛,咱们用石磨磨出来的米浆,里面还混入了石粉,用你们城里人说的话就是,添加了什么矿物质啊,反正说对身体有益的。”潘瑶连连点头:“没错没错,这可是纯天然的微元素产品啊。”村妇们见她这么高兴,就大方地跟她说:“嗨,时仔妈,你要是喜欢吃这个,等到时候我们家蒸好了,送一托过去给你们尝尝。”潘瑶乐得笑弯了眼:“那感情好,我就先谢谢你们了。”第二天,阮惜时和陆择一早就去了田里挖土豆,等潘瑶睡了个自然醒出门找来,他们都已经挖了一箩筐了。潘瑶一边埋怨着一边加入了挖土豆的行列:“你们俩孩子真是,出门干活了也不告诉妈妈一声,好让妈妈也出来帮忙。”阮惜时笑着说:“这不是怕吵到您休息才没叫您的嘛,您应该多休息,这些事情我和陆择哥来做就好了。”潘瑶看着箩筐里的土豆,忍不住问道:“这么多土豆,能卖多少钱啊?真的能卖完吗?”阮惜时应道:“这也不一定,如果行情好,就能卖三块多一斤,如果行情不好,可能卖不完,到时候还得带回来,只能留在家里只自己吃了。”潘瑶没想到做农民也有风险,一时又开始感叹阮惜时生活不容易了。腊月二十九那天,距离春节还有两天,是一年中最忙的那几天了,阮惜时天没亮就起床了,煮好早饭喂了鸡鸭,就收拾东西准备和陆择坐摩托车载两筐土豆去镇上卖掉,然后买年货回来。潘瑶有了经验,今天就起得早了些,阮惜时他们还没出门她就醒了,怎么说都要跟着他们去镇上。阮惜时为难道:“可是陆择哥的摩托车坐不下这么多人,妈妈您就跟爸爸在家等我们回来嘛,我们很快的,要是你有什么想买的可以告诉我,我帮您买回来就好了啊。今天镇上一定会有很多人,我怕你们不好走。”潘瑶就说:“你们可以搭妈妈的车去,土豆放在车尾箱就好。”阮惜时想到他家门外那辆奔驰就有点囧,开着奔驰去卖土豆这种事情也太滑稽了吧。见阮惜时不乐意,潘瑶就开始装妈妈式可怜,恳求道:“你就让妈妈跟着去嘛,妈妈好多年没在国内过年了,今年难得和宝宝你一起过年,妈妈也想参与到筹备新年的活动中。你们要是觉得不方便,妈妈可以开车跟在你们后面,去到镇上也绝对不妨碍你们,你们想买什么都不用顾虑我。”阮惜时舍不得看她在自己面前低微的样子,果不其然就心软了,问潘瑶说:“那您认识路嘛,到时候会不会迷路找不到我们什么的?这段时间镇上人多,小偷也多,很不安全的,您一个人我觉得可能不行,要是爸爸也去那还差不多。”潘瑶马上就说:“你爸爸肯定也去的,他其实也想去见识一下小本买卖,昨晚还一直跟我念叨说村里人怎么赚钱。”刚起床吃早饭的许立新:“……?”昨晚睡觉前一直在心疼阮惜时辛苦赚钱养家的那个人难道不是她吗?阮惜时也觉得他爸爸不可能做这样的事,但是也没点破潘瑶的小小谎言,笑着摇摇头说:“行吧,那你跟爸爸走我们后面,到时候有什么事手机联系就好了。”大家吃完早饭,阮惜时和陆择把两筐土豆放上车就出门了,潘瑶和许立新走在后面,负责关家门,然后开着大奔慢慢地禹西跟着他们往镇上开。镇上果然人山人海,别说小汽车,连摩托车都难走,最后阮惜时也不强求进大市场卖土豆了,直接让陆择在路边停车,跟很多临时摊贩那样在路边摆摊。和阮惜时想的那样,春节前很多人因为担心春节期间没人卖菜,所以都选择在这几天储存粮食,肉类和素菜。阮惜时卖的土豆表皮看着很新,一看就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这样新鲜的土豆谁不青睐呢,买回家可以放好长一段时间慢慢吃,方便又实惠。来问价的人很多,阮惜时心里就有数了,把土豆的价格定在了两块钱一斤,两筐土豆总计一百四十斤,可以卖两百多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