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节
作者:多木木多      更新:2023-06-20 09:02      字数:4383
  姜姬听了点头, 笑道:“他文章似乎不错?”瞧这男女勾搭的事,让他一说,又隐晦又动人,还一点都不低俗。王姻:“琴棋书画, 调脂弄粉, 堪称风月将军。”他留风迎燕在他家住了半年, 连他娶的小妾都对风迎燕情根深种,频频自荐枕席,有时王姻在旁,小妾都能对风迎燕眉目传情,哪怕王姻问起,小妾也不瞒,直言“虽父将奴予了大人,大人百般怜惜,并无不足。但自从见了灵武公子,心儿却系在灵武公子身上,只求一顾,此生无憾。”——虽然我爹把我给了你,你对我也挺好的,但我就是对灵武公子一见钟情了,他是要肯搭理我,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在这方面他是服气的。王姻绘声绘色的说了一通,逗笑了姜姬,他方也笑道:“我也曾问过他可愿收下此女,不想他拒绝之后,那女子仍然心系于他。”说罢摇头。他说这么多,她都明白——他是说他只是荐上来一个“宠儿”,并不是什么才子贤良。不管他是为了打压风迎燕,怕他日后得宠,还是为了避免龚香记恨他,姜姬都愿意成全他,给他这个面子。她道:“今晚让灵武公子侍宴吧。”王姻心满意足的退下了。今晚他自然会把风迎燕打扮好了带来。他刚走,姜武和龚香一起来了。姜姬笑呵呵的先看姜武,他说他还是不太放心,担心战场扩大到凤凰台来,万一呢?虽然现在云青兰酣战着呢,不太可能脱身过来,但凤凰台边缘上还是应该再驻点军,建几个哨点、驿站。姜姬说可以,你去吧,想建几个建几个,钱不够出去抢,杀了谁都不用担心。姜武得了这句话就出去了。龚香等姜武离开后才状似不经意的说:“将军日渐成长,日后必可为公主的擎天之柱。”这话是夸,但也是提醒。因为姜武刚才的举动是第一次。第一次.他主动向她要了一份权力。哨点或驿站在这种时候不但意味着可以驻军,也意味着姜武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姜武、霍九弈和花万里三人在凤凰台都是只有职,没有位。他们都是将军,但大军在城外营地驻扎,城中的城防早就由姜姬的侍人接管了。霍九弈被她放出去了,花万里递上来一本“名册”后不是在姜武门前站岗,就是在家里憋着生儿子,妻妾娶了一屋子,每天醉生梦死,好像根本不在意外面的事了。不管是真是假,姜姬也觉得他名声那么大,不出去也好。日后哪怕只靠这个名声让她养他一辈子也行。姜武就一直在宫中了,不是在陪她,就是在陪三宝。现在他自己打算走出去了,她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姜姬笑道:“可算是盼到了。”有她这句话,龚香就把下面的话全咽回去了。姜姬问:“叔叔可觉得手底下的人好不好使?”龚香笑道:“王大人荐上来的,怎么会不好使?”前段时间,王姻和龚香几乎是不约而同的一人举荐了一个人,她都留下了,还让他们自选贤才,以后这种事他们自己就可以做主了,不必次次都问她。龚香和王姻目前在凤凰台上的位置相当模糊,姜姬明明白白封的只有三个将军,其他就是底下的官吏,龚香和王姻却都还没有真正的职位。她也没有先告诉他们,日后会给他们个什么官儿,几品几级,什么位份,等等,一个都没说。只透露了相位会留给徐公,祭祀的礼官她自己兼了,所以能留给他们的位子一开始就缩水了两个。而且,龚香和王姻现在干的活基本一样,王姻甚至还多一点,他和姜俭还兼着实务。龚香一直在围着她转,虽然一天到晚都闲不下来,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但除了动动嘴皮子,别的基本没干什么。看起来,龚香略逊一筹,但他也一点都不着急。龚香荐上来的是鲁国蓝氏,蓝如海。蓝家子弟年轻一辈的几乎都被送到公主城当官了,只剩几个老头子还在凤凰台外,趁着姜姬进城,世家外逃,蓝如海带着家人把家从城外搬到了城里,并选择龚香当他的举荐人。蓝如海他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了蓝家到这里来以后,与本地联姻生出来的六个孩子,三子三女,都是五六岁光景,聪明机灵,天真烂漫。龚香荐人,就直接把蓝家六子都送过来了。姜姬看到一群这样“合适”的小孩子,不由得对姜武感叹:“世家的生命力真强。”她本以为蓝家早就没有生命力了,但现在看到这些小孩子就知道蓝家还没有完。蓝如海也真不愧是能得段小情和龚香两人举荐的人才,她当年也觉得他不错,只是蓝家早一步选了姜奔,为了牵制姜奔,她也只能将蓝家视为同党。这六个小孩子显然在家里只开了蒙,家中旧事他们一无所知,家人长辈平时也只让他们自然生长。她见过之后,就把人送到三宝那里去了。三宝和姜陶相处得不错,这两个孩子与她和姜旦相反,姜陶成了“兄长”,三宝则幼妹。虽然幼妹顽劣,但聪明机灵,姜陶远离家乡后,与三宝“相依为命”,不知不觉间就和三宝的感情越来越深了,他每日都跟三宝一起读书,教三宝背书、习字、习武。三宝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她只喜欢听故事,谁讲的故事她都喜欢,什么故事都爱听。姜陶被教的有点教条了,失了几分孩子的天真之气,他认为读书是最好的事,还常拿姜扬来举例,言称“太子叔叔”如何如何。三宝当面没反驳他,却悄悄告诉姜姬说,她觉得“鲁国太子叔叔”不是好人。姜姬问她:“那怎么办?”三宝:“他是坏人,杀了他。”姜姬笑着亲亲她的额头,“坏人也有用。”这个孩子真的越长越像姜武,但性格越来越像她。她还以为她这种人没那么常见,属于基因变异,没想到三宝会继承这一点,就是不知是好是坏。姜武走后不到十天,姜姬就发现她又有身孕了。她摸着还不见丝毫起伏的肚子想,或许应该加快一点速度了。她召来姜俭,命他传令到万应城去,“告诉卫始,给列国送信,道……国朝不永,盼忠臣驰援。”万应城。城外无数良田正在进行收割,但收上来的不是粮食,而是马草。从公主城到万应城,城外的田地在去年一年种的最多的不是稻谷,而是马草。这是卫始下的令,他在得到干旱的消息后就命百姓改种马草了,因为他记得哪怕是浦合,满是盐土,马草仍然可以种植。他不能让百姓逃离,只能用马草来栓住他们。他记得在商城时,公主就用同样的办法留住了商城外的逃民、逃兵。地里只要能长东西,百姓能收获,他们就有用这收获交上税,换来粮食,就能活下去。所以,当时公主根本不在意百姓能收什么,能收多少,不管是谷子还是豆料,能下种子的全种下去,收什么她都愿意。在他还在鲁国时就听说商城的百姓已经超过了九万人,在公主离去后,商城的百姓竟然还在慢慢增加,田地真的留住了他们,让他们不舍得离开。他用同样的办法,果然成功安抚住了在黎氏之变后不安的百姓,马草的丰收也让百姓们度过了旱情。商人贩走了马草,带回了粮食,万应城在他的手中平平安安的稳定了下来。等贫家百姓发现马草可以吃以后,种马草的人更多了。这一日,一行快马身背红色令旗跑进了万应城的城门。城墙上的守卫看到后,换了城墙上的旗。鲜红的旗飞扬在空中,不止卫始看到了,徐青焰等一众徐家子弟也都看到了。徐青焰快步走到庭院里,扬头看向城墙的方向:“红色令旗,是公主的消息!公主派人到万应城了!”第692章 今天太晚了,晚安徐家地位超然,不管哪个人想登临九鼎, 都会把徐家看做眼中钉。这一点, 徐公不辞辛劳的把它种在了家里每一个子弟的脑子里,确保他们不会犯错。所以, 当徐公安排全家逃跑, 徐家子弟也都乖乖听话的跑了, 他们舍弃高屋华服, 不得不亲手衣食,操持贱役, 离乡背井,到现在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里, 家中小一辈的男孩子甚至都有结婚的, 女孩子倒是有几个耽误了花期, 或与不合适的人相爱, 被家人拆散,闹了一顿意气。总得来说,他们没吃太多苦。但不可预测的未来却叫他们日夜难寐。他们修经天纬地之才,读天下智慧之书,难道终其一生只能困守这座小城?他们的前途不应该在这里!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不应该在这里!哪怕为了儿女的前程, 他们都要回去!徐家人日夜盼望着能回到凤凰台。他们听说公主到了凤凰台,听说公主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整个城的臣服, 听说百姓已经归心, 听说反对的人都掉了脑袋, 听说……公主何时才会召唤他们?才会允许他们回凤凰台呢?徐丛和徐树都身陷河谷云贼之后, 徐家为首的人不知何时变成了徐青焰,就连徐青焰的父亲都非常看重她的看法。徐家子弟中,一部分人认为或许公主只是哄骗徐家,她得了凤凰台之后就不会再需要徐家了。现在徐家拱手让出凤凰台的大好家业,徐公更是不得不被背负从贼之名,徐家已经不负英名,已经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公主也不必在意她曾与徐家的盟约。徐青焰却认为公主不会骗他们。“公主其人如何,我远比你们这些随意臆测的人更清楚!”她说,公主早晚会叫我们去凤凰台的!如果公主想要丢下我们,为何又让我等在万应城为官呢?徐家人跟着卫始又到万应城后就被安插到各个地方,把万应城原世家的位子全都顶替了,可以说万应城能这么快的恢复正常,徐家人居功不小。徐青焰说这都是公主的主意。虽然她觉得公主可能只是临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才把徐家送给卫始用一用。但她也担心公主会慢慢忘了徐家。所以一看到城墙上的红旗,她就去求见卫始。徐青焰虽然是个女子,却身担刑律文书一职。卫始本来是想让她去户律,掌管女子立户的事。结果徐青焰的性格却是出他意料的激进,户律并不适合她,几番调整之后才发现刑律才是她能大展长才的地方。这半年来,经徐青焰的手裁定的犯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中有半数都是世家。卫始也是没想到,有时甚至觉得徐青焰的许多做法和想法孝有些神似公主。后来他得知公主在徐家时曾与徐青焰相伴多时才恍然大悟。徐青焰一到,卫始就知道她是来做什么的。“公主没有提起徐家。”他说。有很大概率是公主忘了徐家,徐家除了一个徐公之外,没别的能让公主想念不已的人才。徐青焰:“能不能替我送信给……公主?”卫始点头:“可以。你还有别的事吗?”徐青焰沉默半天,还是忍不住问:“公主现在想做什么呢?或许我可以……”卫始摇了摇头,“青焰,公主如果有需要你做的事,她一定会想起你。而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日后都不会白费。万应城虽小,五脏俱全,你在这里多多学习,日后见到公主,方能一展所长。过几日,你去户律看一看吧,刑律的事你都熟了,也该换个地方了。还是你想去商律?”徐青焰之前拒绝过好几次让她去户律的事,但这一次她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一个万应城就许多她不知道的事,她怎么能保证见到公主后,公主能看得上她呢?公主以前就觉得她空费日月,白做了徐家人,却只求丈夫闻达,可笑可怜。现在她在万应城,又做走马观花之举的话,异日见到公主,只怕又要令公主失望了。万应城是凤凰台咽喉之地,从这里可通向西、北、南三个方向。往西是公主城,往南则是河谷。这段时间以来,从北边和南边逃来的流民变多了。卫始命人将流民拦在了三十里之外,让流民在那里建村安身。实在是万应城太要紧了,他不能让这些身份不明的流民靠得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