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节
作者:多木木多      更新:2023-06-20 09:05      字数:3113
  不过那是以前。她到凤凰台以来,就听说很多世家在悄悄的联姻,男女成婚的事也比往年多了。白哥虽然有妻子,都被介绍了好几次相亲,都被他气呼呼的拒绝了。他对青焰还很有感情,对徐公和徐家的感情更深,结果他拒绝之后,名声变得更好听了,都说他重情重义。那个唯一留下一个儿子的公子所有的记载都只到这里了。宫中典藉只对那个公子有记载,对他生的那个儿子毫无兴趣。所以现在没人知道那个公子的儿子在哪里,子孙后代在哪里。白哥认为这个“备选”不会是问题。姜姬也这么想,她看了那封信,只是感叹了一句:“遇上这些人,也真是够倒霉的了。”白哥转了一下脑筋就明白了。那个公子的后代应该早已成亲生子,子又生孙,过着平静又安祥的日子。五十年后,在祖先早以作古以后,他们一家人突然被这些人翻出来,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姜姬举着信问,“他们想怎么做?是把这后代的姓名家乡传出去,让义士去接他们进凤凰台?还是他们打算自己去?”这就好比是把一块肉挂出去让一群饿狼抢还是自己去独占。……她觉得以凤凰台世家弟子的脑袋来说,有很大概率是前者。他们把这个后代的事说出去后,等于把他们送到了断头台。区别只在于得到这个消息的人有十个还是一百个,最后是十个人来分他们一家人,还是一百个人来分他们一家人。白哥也觉得应该是先者,“他们肯定不止是把信送给了我。他们需要多找些人一起……共攘盛举。”他冷笑着说。换句话说,他们需要人手,需要钱,需要声势。跟着姜姬就听说这些人开了文会,在文会上倡议大家一起去寻找、迎回备选们。白哥没有出席这个文会,哪怕这个文会一再的邀请了他。“当年先生就从没考虑过这个。他们竟以为自己比先生还高明。”白哥气哼哼的。徐公早在发觉皇帝有问题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解决办法。将遗失在外的帝脉迎回来是下下策,因为这会破坏帝位继承的规则。为什么所有的公子必须在皇帝继位以后离开凤凰台?为什么他们不能再冠以帝姓,甚至不能在一地久留?不管这些公子的离开用多少美辞去称颂,都掩盖不了帝位之下的累累杀机。但至少大梁从没发生过兄弟相残的丑事。那些公子肯心甘情愿的离开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留下什么也得不到,离开至少还有命在,出了凤凰台,外面的世家也愿意追捧他们,愿意奉养他们,日子其实也不算太难过。他们毕竟是去“逃命”的。如果在这一代开了个头,让那些已经没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公子们发现了一个办法,不但不用再逃走,还有可能继承皇位,那才真的是灾难。何况徐公就对白哥说过,对现在的大梁来说,能依靠的其实不是新皇帝,而是制度与秩序。他当时还不太理解,直到见到了姜姬,他才发现制度与秩序至少能保证和平与安定,新皇帝的性情没人能预测,他们如果不喜欢凤凰台的制度与秩序,他们就会选择打破它,建立一套他自己更喜欢的。徐公说:“没有皇帝,未必不好。”不过当新皇帝出现时,其实他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顺从,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存他们想保存的。这些人的文会吸引了一部分人。在风迎燕打点行装准备出发之时,关于遗脉的消息已经流传出去了。第725章 晨起议事五月的早晨还有一点微凉, 太阳的光已经很炽烈了,洒在凤凰台的玉阶上。王姻昨晚上跟文书们熬了一整夜, 做出来了一份表, 今天一大早就来求见公主。等见过公主后, 他才回家歇息。日光刺眼,他打了个哈欠。阶下有一群赶得早早的来广御宫执役的世家子弟, 站在下头齐齐的低声对他问早。“见过王公。”“王公安好。”王姻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被人称一声“公”了。安乐公主身边有两大鲁臣, 鲁国丞相只在宫中流连,很少出现在人间。只有这个王姻王大夫,权势熏天!凤凰台底下的人想晋身,都要走他的门路。反倒是同为凤凰台出身的黄松年、白哥、毛昭等人不肯替他们引见。于是这些本性骄傲的凤凰台底下的骄子们,也只能捏着鼻子伏首在这偏远小国一个无德无才之人之下了。王姻并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哪怕他并没有仗势凌人,但他德位不配,却厚着脸皮忝居高位,就是他最大的过错!——不知有多少自持家世的人在他面前抖不起威风。王姻对着底下人点点头, 就不说话了。他的眼睛干涩得很, 都快睡着了。这时,门里一个熟悉的人走了出来, 是姜陶, 鲁国大公子,同时也是三宝公主身边最受信重之人, 连公主都对这个大公子另眼相看, 听说头一回见面就替大公子改了名字。王姻自然亲热得多:“大公子怎么亲自出来?”说罢, 两人面对面行了一礼。姜陶:“我来请王公进去。”说罢又行了一礼,然后在前头领路。进得殿内,只见左边一行侍人捧着东西往外走,右边一行侍人捧着东西走进去。他们二人自然是走正中间的门。过了一重又一重。中间这一重小殿并不摆设起居之物,以前应该是用做宫内女子暂时休息整衣的地方,现在却摆了两排书架,全是公主日常能用得着的各种典籍,重新抄写的书卷等物。这些当然远远不够,公主有时一个念头能飞到十万里之外,他们就必须找出公主需要的东西。广御宫里其实已经不怎么够公主起居了。但公主当时拒绝了建摘星楼……王姻想着在附近造两座小殿,也好让公主住的舒服些。第三重才是公主和将军与孩子们用早饭的地方。没走近已经听到七宝的声音了,他大声的叫着爹,笑得很开心。王姻走进去就看到姜将军正把七宝顶在肩上在殿里跑。怪不得七宝高兴成这样。公主和三宝公主坐在一起,两人正说着悄悄话。这时姜姬看到了王姻,笑着推了三宝一把:“你先看看能不能说服王大夫吧。”三宝公主的目光就凝到他身上来了。这让王姻难得的有些紧张,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不像龚相,一门心思教导三宝公主。他比公主年轻些许,但两人其实可以算是同一代的人。所以他这一生,只需要辅佐公主就可以了。他的野心没有那么大。只要能追随公主一世,他这辈子就可以含笑九泉了。而且,他并不觉得公主能容许她的臣子提前投向别人,哪怕那个人是她的继承者。但她还在世!现在还看不出来,等三宝公主渐渐长大,她与公主这对母女是否能和睦如初?他以公主为主,哪怕是她的孩子,都不能动摇他的忠心。王姻想了一通就坦然了。三宝公主坐正后,请王姻入席。王姻谢过,先拿出他怀中的奏表。姜姬接过来翻看看了一眼就说:“比我想的要好得多!”她指的是这次因为“皇帝是傻子”造成的风波引发的各种连锁反应,比她想像的要小的多得多!甚至还不如她上一回奏帝乐,也不如她推行鲁律。皇帝……存在感真低。自杀的人少,发疯的人少,连以此为主题开文会的也少。而且,受到影响的只有世家,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跟没这回事一样。她没见到商人们不出摊,百姓们没有不买东西不种地,也没有不嫁女儿不娶媳妇。她之前还挺担心百姓们的生活受到影响,比如发生骚乱、暴动、罢市等。但根据王姻的统计看,百姓们一切如常。她合上奏表问:“可有流言、耳语?”王姻:“百姓多是当成一则笑话,一笑而过。”——原来先帝跟朝阳公主是一对夫妻啊!听到新鲜事了!——朝阳公主确实比先帝的皇后好看多了。理所当然,不奇怪。——可不能!姐弟成亲,最后不是生出来一个傻子吗?以警世人。——我说怎么从没见过陛下出来呢!原来如此。替百姓们的茶余饭后添了几段谈资,然后就轻风过耳了。姜姬多多少少松了一口气。她之前可是防备着暴动呢,还猜测会不会有人藏在暗处伺机煽动闹事。如果能借此练兵也不错。王姻也防着有夜袭、爬城、放火、下毒等各种意外。结果什么都没发生。姜姬“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