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节
作者:多木木多      更新:2023-06-20 09:07      字数:2668
  跟他的一模一样!黄松年瞬间明白过来了,立起来道:“公主不止下了一道旨?”毛昭黑着脸把旨意展开,“公请看。”两道旨意思一样,篇幅略有差异。都是请人来凤凰台做皇帝的。就是两道旨,等于她要请两个人来做皇帝。黄松年两道旨都看过后,叹道:“……公主这是在逼我们啊!”两个人都请过来当然是不可能的。那安乐公主披着的“大义”的皮就要掉了。但公主清楚,她这道继续搅动风雨的凤旨很可能会遭到黄松年和毛昭的反对。所以她给了他们两个人选,而不是问他们这个主意好不好。她用这两个人选来告诉他们,这件事非做不可。但你们可以选一个合适的。这道旨送给谁,那个人就会是下一个云贼。成为众矢之的。旨意中的两人都是近来呼声相当高的贤人与英雄。一个是李非。传言他杀了大哥,还杀了三弟,称得上是一个恶人了。但他手中有兵!虽然人现在正在四处游荡,但因为有兵马,倒是没什么人敢对他轻易下手。姜姬担心他回到滨河去,重新得回滨河,那就不好打了。所以想趁他在外面时要了他的命。正好,李非正是当日冲进河谷的人。之前围困河谷,他也算有“大功”。姜姬就决定把杀云贼这个功劳安在他身上,请他来当皇帝。她在凤旨中哭诉,这天下急需英雄来解救。李非有强军,正好可以保护天下——兼保护她这个无助的女人。这道旨意算得上顺理成章了。理由还是很充分的。第二道旨意,却是写给据说还在世的段氏帝皇遗脉。她说现在皇帝无德,不能当皇帝,她又是一个妇人,实在难托天下,难托这亿万黎民。听说有遗脉在外,不知是兄是弟,是叔是侄,既然十代之前大家都是一个祖宗,那此时能当皇帝的,除了你们还有谁呢?快来吧!奴在凤凰台虚位以待!这一道旨虽然没有哭诉,没有示弱,但更可信。毕竟那边关系再远,也是段家血脉。只要回来了,改回祖姓,就没有任何问题了。黄松年来回看这两道烫手的凤旨,越看越为难。选谁呢?这不是选一个牺牲品,这是……公主在质问他们的良心。李非是世家。正是黄松年和毛昭一直想维护,想保护的世家。但李非有不臣之心。选他的话,等于给了公主一个理由去除掉世家。——只要将其逼反就可以了。虽然李非现在看来也不像能从公主手中活下去的样子,但这跟他们送李非去死还是不一样的。公主可以对李非下手,他们不行!而选遗脉,就等于他们从身到心都背弃大梁了。因为遗脉中真的可能会有贤良之主!也是大梁续命的唯一希望。留下遗脉,日后说不定还可以重新扶起大梁,而不必背弃君王,受万世唾骂。两人对座,皆沉默不语。两日后,姜姬听说凤旨已经发出去了。“往哪里发的?”她问王姻。王姻带着齐藉过来,让他答。齐藉笑道:“乃是往建阳发的。李非正在建阳。”姜姬轻轻笑了笑。王姻是知道内情的。他等齐藉退下后,安慰她道:“公主,以黄公与毛大人的风格来看,他们是不会对遗脉下手的。”姜姬点头:“我知道。”王姻,“除李非是除奸,除遗脉却是以下犯上,他们不敢冒这个风险。”不然,今日他们可以对遗脉下手,异日谁知会不会对公主下手呢?他们是不会犯这个错的。姜姬更好奇李非:“他应当不会束手待毙。”那他会如何应对呢?第745章 奴儿烈烈的大风刮过荒野, 疲惫的士兵们拖着脚步, 缓慢的前行。李非牵着马, 也是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他的马儿已经很累了。他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能停下来休息了。身后有好几股人在追着他们。李非猜不出这些人的来意,因为他们全都藏头露尾,没有报上姓名。更因为这些人没有冲上来杀了他。他们只是跟在后面。如果李非扎营停下来, 他们就围上来。逼得李非不敢扎营。他想找个城市收留他。可是他带着这么多兵, 哪一个城都不敢答应下来,生怕他前脚进城,后脚就把城给夺了。他写信给亲友,给博有贤名的城主,都被言辞恳切或哀求的谢绝了。虽然拒绝他的人还会给他送来粮草、金银, 但这些帮不了他的忙。他的兵已经很累了。他们想回到家里, 坐下歇一歇。哪怕不是自己的家,只要是个城, 他们不必在野外时刻警惕着敌人,他们就能好好休息了,就能放松了。再这样下去,他的兵早晚会反了他。这让李非晚上连睡都不敢睡, 时不时的就会惊醒。滨河,他的家乡。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他听说母亲带着家小逃去了凤凰台, 终于求得黄公等人出手相助, 安乐公主更是下令不许旁人染指李氏。他的亲信劝他去凤凰台, 求见安乐公主, 如果公主相信他的清白, 就可能会把滨河还给他。李非却不敢去。他担心安乐公主会以为他想当皇帝。亲信道:“将军为何不能成帝?公主广发《祈君书》,不是言称谁除了云贼,谁就是新帝吗?”李非知道,跟随他的人都希望他去凤凰台,不是为了拿回滨河李氏,而是为了得到帝位。但经过这一番劫难之后,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吓破了胆?他已经不想当皇帝了。他已经不敢再抱着这样的奢望!他觉得自己做不到。……如果他还想当皇帝,只怕会丢了性命!哪怕他不知暗箭来自何处,但他觉得只要他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他怕死。他现在只想平平安安的活下去。把老母和妻儿都接回来,重新把李家传下去。他只有这个心愿了。这时探马来报:“将军,前方是建阳!”建阳是一座大城,想必会有许多粮食,可以借一点。李非命令全军就地扎营,然后取出信物,让亲信去建阳求见城主。“我不会带兵进城,只求一地,暂时栖身。若能得几袋豆粮,就是建阳城救我李非的性命!”他道。亲信深深叹了口气,再三劝他:“将军,何不求建阳收留我等?”李非摇摇头:“大城岂会少了守城将领?我们对建阳一无所知,还是不要莽撞了。”亲信去而复返,激动万分!“将军!井城主愿收留我等!城主就在后面!!”李非惊讶极了。他现在背负着杀兄杀弟的恶名,竟然还有人愿意收留他?这井氏就不怕他杀人夺城吗?井氏到底是何居心?李非心里转过十七八个念头,却不敢当时叫破,他身后的兵将虽多,却都疲惫不堪,根本不能对战。这井氏哪怕真有坏心,他小心周旋,未必就会中了他的计。若井氏真的愿意收留他李非,那他自然也会倾心报答。李非一边在心里思考有什么是他能为井氏,为建阳做的,一边不安的等着。又过了半天,一辆马车,三五护卫,就这么孤零零的向大军而来。李非已经命人整军,展现在井氏面前的是一个秩序井然,没有乱兵,没有喧哗,四处兵将严守军令的军营。车马到前,李非亲自站在车前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