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节
作者:多木木多      更新:2023-06-20 09:09      字数:3488
  显然是真的没套好辞就出来了。姜姬略略敏感一点。听懂了。转念一想,觉得这招数虽老,却相当有力!她看底下毛昭等人的神色已经越来越怪了,底下渐有嗡嗡声。唯独话题中心的姜武还是一脸镇定。他肯定没听懂。姜姬现在跟他坐得有点远,她只好“悄悄”给侍人说,让侍人把姜武叫过来。侍人去找姜武“悄悄”说话。姜武就拖着长矛到她身边来,很可爱的单膝跪下,伏身给她。姜姬简单的把那人的话翻译给他听:“他说你特别厉害,天下第一厉害,可能想推你当皇帝。”姜武听懂了,脸上就露出杀意来。不过还是先问她:“能不能杀?”姜姬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虽然之前打算把这些人关上一辈子,但没料到他们会想到要推姜武当皇帝——不管这是不是离间之计,这些人都不能留了。说起来今天黄松年没来,她没请,他也没听说这殿上的事,没过来,真是巧到不能再巧。姜武就起身了。姜姬抓住他的手,小声交待:“记得先说那句话。”姜武点头,走到池斐面前,看着他说:“你辱我忠心,我誓杀你。”然后伸臂出矛,将池斐捅了个对穿。从姜武出矛起,殿中人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纷纷惊叫。但毛昭为首的人还算是坐得稳当,没站起来四处跑。殿前阶下杀人这种事,对他们这些殿臣来说也不是第一回 见到了。都还算镇定。姜武一矛一个,将夸他,推举他的江北人都给杀光了。反倒是告他状的江南人一个都没碰。哪怕这些江南世家早就吓得面无人色,屁滚尿流。姜姬示意侍人回去写诗歌,记得颂扬姜武的这份忠厚仁义之举。看,骂他的,他没杀;夸他勇武,准备送他一场富贵的都被他给砍了。多忠义啊!侍人一手执剑护住她,一边抽空翻了个白眼:“又写?快没词儿了!”另一个侍人也道:“真要没词儿了!”姜姬:“那就多去读几卷古书,宫中古卷那么多呢!多读几卷就会写了!”稍后,姜武的“义举”在当殿众士子的传颂下很快流传了出去。姜武又带兵出征了。这一次,他要先去江北,把那些污蔑他有不臣之义的人全都抓住干掉!然后再去江南,跟江南世家们当面对质。河谷那里的流民先听到了姜将军杀人的壮举,又听说姜将军不过半年就又带兵出征,反倒慢下了脚步。他们害怕走得太快,到了凤凰台还是会被抓壮丁的。姜将军要打仗,肯定是要抓丁的啊。第771章 最后一场大战江水涛涛。再至江岸,已经是另一番世界了。沿江岸的渡口又多了几个, 无数的鲁人从江上乘船过来, 还有许多江北人趁机偷渡到这里, 与家乡亲人相聚。江上通行方便之后,先逃过来的江北百姓很快将此地的情形传回了家乡,此地确实风俗大不相同!土地可以任意耕种而不必再担忧被城吏索税, 各城无权管辖, 他们都是公主的百姓!只需要尊公主的律令!公主道新迁百姓三年不税, 他们在此地一年,收获的粮食全都可以留下!公主道新迁百姓只服劳役, 不抽兵丁。若愿服兵役, 则一家一人服兵役, 全家免役!公主道女子可立户, 女子立户之家,抽丁时其夫一人免抽,其子一人免抽, 其余男丁, 年十岁以下免抽。凡女、幼者,一月官衙发粮一斗, 以活口之资。这竟然都是真的!另外商人、匠户另有律令。商人若为公主之民,进公主城、万应城、凤凰台、河谷四地各城免城门税, 从江南渡口登船、下船, 免抽税。匠户入府登记, 凭已身技艺评级论等, 八等、九等可在家为匠,七等、六等可开铺收徒,五等可做官匠,四等可上州县官衙为匠,三等至一等,则为公主之臣,可入凤凰台。从江北到江南的人中,以前读过书的人只要学会鲁字和鲁数,很容易就能被选为小吏,又称苍蝇官,照管一区或一街百姓户、籍、婚、丧等琐事。家中有女子或幼儿的立刻就能立户吃惠粮,一家人刚到时,就靠女子与家中不足十岁小儿的这几斗粮挣扎活命了。以前为贱役、奴隶的匠户,到了江南后不但可以脱贱为良!还可以开班授徒!置户做铺!若是技术更好的,记为官匠,更是有官衙庇护了!哪怕是没有技艺的普通百姓,只要会种地就有活路!无数的人从江北逃向江南。姜武带兵再次来到江岸前时,各城著姓早早的就沿途迎接,殷勤备至。至于姜武去年才回来,半年后又要去江北逞凶,倒是没什么人觉得意外。将军就是以武立身,以战养兵!天底下哪有不打仗就升官的将军呢?将军只有嫌仗打得不够多的,没有怕打仗的——除非是草包。去年秋冬时节,凤凰台举办的大祭还历历在目,姜将军以一鲁人的身份,在大祭上出尽了风头!他怎么会不想继续打呢?他肯定想!蜂拥而来的江岸各城出了一身冷汗,担心害怕姜将军这回是冲他们来的,见还是去江北,都松了一口大气!他们还替姜武壮行!赠了许多粮草,甚至还想送姜武几支队伍——他们也想去江北占占便宜。有仗大家一起打,有便宜大家一起占嘛。姜武从善如流,带着这几支不辩忠奸的附军一起登船了。船行半日,他们已经到了江北。姜武这回还是下船即走,根本也不等一等身后江南城的附军。他座下的将军都熟知他的做风,他的习惯也是打快战,下了船见姜大将军已经不知所踪也不着急,自顾自照来之前议定的方案行事。毕竟半年前才来过,各城都走遍了,再去也不会摸错路。江北各城的人估计都没料到,他们上一次在江北转了一年,目的就是来侦查的!这一回,各将都知道自己该去打哪一路,附近都有哪些兄弟可互为呼应,半点不怯。下了船后,众将招呼一声,扯起将旗,呼啸而去。附将等下了船,照惯例先寻主将营地。找到最大最宏伟的大房子后,附将客客气气的递上礼物与名帖,言称我等是谁谁谁家的,特来拜访。大房子里只有姜武留下的几个擅口舌的文书与谋士,见傻子登门,立刻客客气气的请附将等先在客院住下,再问他们要不要送信回江南啊?要不要去拜望当地著姓啊?附近有某城、某城、某某城,你们都是世家,只隔着一条江,想必也听说过彼此?既然都到这里了,要不要去探望一二?附将等都认为应当去拜望。他们是跟在姜将军身后找好处吃的,中心思想就是打仗,姜将军去,他们在后面扮扮白脸,做足礼数,占些好处,占些好名声。姜武的谋士三两句就探出来了,这些人根本没打算上战场,真实目的就是跟在大军后面拾漏的。谋士们商量一番后,客客气气的先送他们去江北各城拜望——礼物钱你们要自己掏吧!等附将们的士兵下船了,文书等上场,问这些士兵养在何处?粮草何在?附将们想让士兵另外寻地方扎营,不料江北沿岸已经被姜大将军的人马占完了,寸大的空地都没有,更别提另建新营了。江北沿岸各城也黑着脸把附将等人的礼物全都扔出来了。靠!一个姜武还不够,你们还想来学他骗人?想建新营?做梦!哪怕他们只带了数千人,这么多人也不是哪里都放得下的。附军仍被困在江边,没营地,只能躺在野地里。江岸附近又有许多商队马车来去,时常发生冲突——而且一发生冲突,姜大将军的人马立刻就会把附军的人给抓起来!护着商人!附将等去找那谋士理论,谋士理直气壮的说商人通财,既能帮着大将军筹措粮草,还时不时的愿意借粮给大将军——当然要护着!粮草对军队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们还能不清楚?再说,你们的士兵骚扰商人,夺商人的粮食物品,这些东西都是大将军的!附将等哑口无言,只得出钱求谋士放过那些士兵,不能杀了他们啊。谋士此时又笑眯眯的说,咱们其实是自家人,我怎么会杀你们的兵呢?只是要干上半个月的活而已,放心吧。附将们花了钱,人却没救出来,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兵去干活……干了半个月,兵不想走了。附将:……上战场是要丢命的!而且最后能不能赚到说好的那么多饷钱还不知道。他们这些被征召来的兵,以前都是普通的庄稼汉,干力气活他们不害怕,拿刀砍人就真害怕。所以附将见日期到了过去领人,一个都找不着!他们要谋士交人,不料却被谋士反问:“我近日也听说了一桩事。听闻某些城无旨征丁,逼良民改换军藉,不知可有此事?”附将:“……”那当然是有的!各城在以前哪会没事干养着几千上万的兵马呢?各家族自家养上八百一千的壮丁,已经够他们平时横行州县了。就算以前有兵书可以按名拿人,也早几百年就由兵变民了。因为兵是不种地的,百姓却必须种地。兵每日练武,容易发生械斗,是各城的不安定因素,一座城的城主只需要自己家有武装力量就够了,太多会武的人太不安全了!结果到现在他们需要兵马了,只好临时征丁,悄悄的编入军藉,以示他们没有胡来。当然,他们敢这么做也是仗着上头的皇帝是傻子。现在,在别人家的地盘上,被人当面质问——附将等当即立断,斩钉截铁地答道:“绝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