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节
作者:多木木多      更新:2023-06-20 09:11      字数:3031
  毕竟鲁律并不能算是包罗万象,在很多时候它也有不足和不周到的地方。她现在也不可能去阅读每一条鲁律,更不可能都由她一个人去制定,她只能挑选和她心意相通的人去制定鲁律,并要求他们要按照事实来制定律条:就是出现一件事后,这件事是怎么解决的,就照这个例子制定法条。更接近判例法。这种情况下本来就需要给官吏们更多的自主权,只要结果合乎公序良俗就可以了。但也有的官员在做事时还是老一套。只好另设一部门专门进行审查,这个部门的人现在最招人恨,听说出门都要带上护卫。孙菲来了以后,姜姬也让他先去学习。毕竟凤凰台上已经出台了许多新的法典,他还都不熟悉呢。结果他就说要去审查局。她拒绝了他。这项工作目前不会考虑鲁人。凤凰台下的对立情绪已经非常分明了,分别以鲁人和旧世家,或女子与男子,两厢互斗。鲁人与旧世家这个就很好说了,一直以来就没见少,她登基后就越演越烈。男子与女子之间的斗争是从徐青焰入朝开始的。本来只是徐青焰一个人,看凤凰台下的世家女们看到后,纷纷入宫向她求官。这在姜姬的预料之中。世家女们天生的眼界与学识替她们明目,家族地位也令她们有更多的思考和更积极的性格。换句话说,就是野心家更多。她们立刻发现了徐青焰给她们带了一个好头!更加发现姜姬为帝对她们来说是何等的优势!世家女蜂拥而至,让世家措手不及。他们开始是找上徐家,希望徐公或白哥能“管束”徐青焰,让她辞官回家。因为其势不可挡,他们既不能明着去对付陛下——陛下的手段可不怎么软弱;更不可能跟几百个、上千个世家女为敌。哪怕按下自家的,别人家的也不可能都按下来啊。索性找上源头:徐青焰。只要徐青焰这个陛下竖起的标杆退下,陛下这场变革就会无疾而终。但徐公和白哥都严正的拒绝了。徐青焰为求安全,也暂时住进了凤凰台。姜姬也快刀斩乱麻,先逼着黄公送上自家女眷,又问毛昭家中可有姐妹,再找上花万里:他倒是没有姐妹,但有个妻子。等这些凤凰台本地著姓家中女眷一个个位列朝堂之后,她再选拔其他女子入朝就轻松多了。朝中甚至还有一件趣事,一个年约四旬的官员听说妻子回娘家去了,一直没回来,结果有一天,他竟然在朝上看见了他妻子!妻子身着绫罗,头戴钗环,浓妆艳饰,手执玉笏,就离他三尺之远而已。男人:“……”妻子:“夫君安好?”男人:“……”由于妻子已经选官成功了!也说什么都不肯辞职!男人万般无奈,只好自己辞职——他不辞职就每天都要面对别人的嘻笑与质问。结果辞职后发现嘲笑他的人和质问他的人能追到家里来!白哥派人一日三问:病好了吗?什么时候回来?我们搬家了,新的官舍特别安静!保证你一个闲人都碰不到!……于是又销假回来上班了。第793章 有妇如此,夫复何求?“我们到了!”晋王宣迫不及待的跳下车,还把车上他最小的儿子也抱了下来。他的小儿子在车上早就对眼前的市场好奇得不得了, 但真下车了, 反而躲在了晋王的身后。晋王大笑起来, 转头对马上的阿陀说:“阿陀, 孤想去市场里逛一逛,不知可否?”阿陀:“舅舅自便。”这个不请自来的“舅舅”在见识过郑国的惨状后就趁国中臣民没注意就带着妻小跑到魏国寻他庇护。阿陀虽然见识过不少了, 但晋王还是让他有耳目一新之感。等回到凤凰台,陛下一定会想听他说晋王的故事的。那天晋王对他说要交国, 他尚在疑心此言真假, 晋王就亲热的认了舅甥,还哭了一通他无缘再见的“王姐”。说起来, 晋王还真是头一个不但认识他的母后,还记得音容笑貌的人了。虽然晋王说他的母后在晋国王宫中一向深居简出,身边总是有一群世家女眷教导陪伴,平时也很少出来与众兄弟姐妹游戏, 所以这两姐弟估计说过的话都不会超过一百句。但阿陀还是听得如饥似渴。他以前一直对着陛下想像母后的模样, 不过听晋王说过之后,他发觉母后与陛下是完全不同的。母后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阿陀听到晋王对母后的评价时, 不由得陷入了沉默。结果第二日, 晋王说要出宫一趟, 回来就把他的妻儿给带回来了!阿陀目瞪口呆。他才知道晋王听说郑国被大军围困就立刻决定带着妻儿出逃,逃到半路就听说郑国国都已经被破。所以他说交国, 是真心实意的不想再当晋王了。阿陀与晋王几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 不得不承认, 这世上什么样的大王都不缺。此时鲁国那里也有信到,道姜温会来魏国。他就等姜温来了以后,听了陛下的指示后,才与晋王结伴前往凤凰台。姜温还要再去一趟赵国。赵国。姜温孤身一人,坐在阶下,上首的赵王听了“恶讯”后只是一开始震惊了一下,之后就一直偷偷观察旁边陈相的神色。陈相倒是一直都很平静,哪怕姜温说赵太子一到凤凰台就因感念陛下神威而交国了,陛下因此特意封赵太子为王,留其居住在凤凰台。姜温是来通知赵国的。陈相冷笑:“好个先斩后奏。”台上的赵王连忙缓和道:“陈相休怒,休怒,我儿……肯定也是一心为赵啊!”不出片刻,姜温就看出来了。这个赵王只是个傀儡,赵国真正当家作主的是陈相。所以从王宫离开后,姜温就前往陈府拜访。陈相非常冷淡,但也依礼设下酒宴款待贵客。酒刚端上来,姜温举杯遥祝远方的陛下安康,陈相端着酒不动。姜温于是也不动。二人就这么僵持着。陈相:“君为何而来?”姜温放下酒杯:“我为赵而来。”陈相步步紧逼:“为取赵而来?”姜温柔声道:“为赵国臣民的太平而来。”陈相掷杯,长身而立,怒道:“莫非我王若不应,你那陛下的大军会冲进赵国?我倒要看看,我赵国男儿是不是没有一敌之力!”姜温没有接话,两人之间沉默了下来。片刻后,姜温点点头:“如果陈相当真做如是想,那赵国生灵涂炭的一日不远了。”陈醒目眦欲裂。对面的姜温却是一脸平静,反问他:“莫非陈相以为,陛下无此雄心?天下十分,陛下已得九分。赵国若不肯降,陛下自然没有放纵的道理。难道陈相不懂?”——如果陛下放过赵国,那已经归降的其他诸侯国就会反抗。只有全部收服,才能得来真正的太平。姜温:“若以赵国一国之民换天下九分之地……又有何不可?”陈醒心神俱颤,耳鸣眼晃,一屁股跌坐了下去。半晌,他恶狠狠道:“你在我府中这么说,竟不顾惜你自己的性命?”姜温自斟自饮,泰然自若:“若我在陈府殒命,陛下自当以赵为我送葬。”姜温自此在陈府住了下来。陈醒不见他,他也不在乎,每日在陈府中悠闲自在。倒是赵王,过了几日,终于鼓起勇气向陈相问起姜温。陈相早知这个赵王无用,但仍刻意试探赵王心性。赵王一边小心翼翼看着陈相的脸色,一边字斟句酌地说:“孤以为……不论如何……既以登基……我等……还是应该……”陈醒闭上眼睛。姜温又等了几日,陈醒才再次见他。“大王已失雄心。”陈醒道。姜温点点头。因为这对赵王来说并不难选择——他要是有雄心,早跟陈相这个权臣斗起来了。他既能伏就在权臣之下,也早就没有为王的自尊心了。这一点上,陈相其实不应该责怪赵王。姜温听说这个赵王也是陈相自己选的。他选一个懦弱的人当大王,现在又盼着他有几分骨气。这怎么可能呢?想得也太美了。陈醒似乎已经失去了全部的精气神。诚然,他可以不顾赵王的意愿,一心一意令赵国顽抗。但结果只能是螳臂挡卒。有郑国在前,他丝毫不怀疑凤凰台的新帝也会如法炮制赵国。何况赵国根本也就没有一敌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