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
作者:壹月      更新:2023-06-20 21:49      字数:1518
  马车驶入太平道。陈锦掀开车帘子,太平道上的马车依旧多如鲫鱼,各府的长随侍卫沉默稳妥地驾着马车,目不斜视地在众车中穿行而过。大家都不苟言笑,更遑论停下来打个招呼。在这一众马车中,陈锦认出了平凉侯府的家徽。前世平凉侯府是先帝的拥趸,当年元修执意帝位,第一个杀的便是平凉侯,那时侯爷的小儿子宁滔还未成亲,见父亲血溅宫墙,深知自己已无力回天,回府后自缢而亡。宁滔那时还十分年轻。陈锦见过他。所以那日在宝华寺,她才能一眼便认出他来。平凉侯府的小侯爷,天生富贵,衔着金汤匙出生都不夸张。却是那样温润的性子,怕唐突佳人,对谁都很好。陈锦放下帘子,缓缓闭上了眼睛。快到午时,马车停在望月山下的望月楼门前。身穿印花衫子的大供奉如上次那般,恭敬地候在楼前,他似乎仍未忘记上回的不愉快,见着了陈锦,脸上稍显尴尬,“二姑娘安好。”陈锦看了他一眼,笑道:“大供奉安好。”大供奉忙把头垂得更低,“二姑娘莫要折煞了在下。”陈锦笑了笑,随着大供奉往楼里走。想起上回陪老夫人来此,竟仿若隔世,那时哪能想到,不过是寻常的来上个香,竟出了这么多事情。陈锦闭了闭眼睛,压住愈发凌乱的思绪。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多谢大朝奉不动声色地看着她,见她突然睁开眼睛望过来,一双秋水般的剪瞳冷静得如同猎获了动物的鹰。大朝奉避无可避,只能道:“二姑娘想吃些什么?在下让厨房去做。”陈锦略略勾唇,“大朝奉跟着阿爹该有些年头了吧?”大朝奉躬身道:“粗粗算来,在下跟着老爷已近三十年了。”“大朝奉乃阿爹的左膀右臂,有你坐镇望月楼,难怪这楼里的生意是一日日的红火,从未有冷清的时候。”陈锦道,“西府有大朝奉这样的人才,亦是西府之幸。”这话由一个十几岁的丫头口中说来,该会显得矫情的。但陈锦说得极其认真严肃,倒叫人笑话不出来。加之大朝奉从未敢小看此女,这时听她这样说,不由提起心神来应付,生怕一不留神说错话,开罪了她。“二姑娘谬赞,这都是在下的本分。”陈锦听罢,只笑了笑,没再说话。在望月楼用了饭,大朝奉亲自带着陈锦去后院厢房,陈锦在厢房里歇了些时候,便带着音夏继续上山。陈路将马车留在望月楼里,跟着陈锦徒步上山。望月山本就不高,上去倒没费多少时间。到了上回的小道,陈锦没有犹豫,直接拐了进去。那小道仍是先前模样,音夏来过一回倒没觉得什么,她后身跟着的陈路心里虽然惊讶,但也没有表露出来。主仆三人沉默地延着小路上了山,路的尽头,仍是后院大门,仍是那玄衣小和尚。小和尚朝着陈锦见礼,脆声道:“师傅知道姑娘今日要来,特命小僧来此等候。”“师傅可在?”小和尚说:“师傅云游去了。”陈锦问:“那我的疑惑,小师傅可能解?”小和尚睁着一双透亮的眼,定定地望着她,“师傅让小僧带话给姑娘。”说罢自袖中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来,双手呈上。陈锦接过,却并不展开,朝小和尚还礼,“多谢小师傅。”小和尚双手合十,躬身道:“阿弥陀佛。”告别了小和尚,陈锦径直朝前殿去。她此次上山的两个目的,一是找那老和尚,一是为祖母求灯。如今既老和尚不在,她得那一纸真言倒也算完成了一桩事。今日不是初一,寺里很是安静。路过的殿中,各路菩萨宝相庄严的立于其中,显出几分肃杀之气。音夏和陈路坠在陈锦身后,很快便到了长生殿。殿里的和尚识得陈锦,知道她便是前些时日在寺中过世老夫人的孙女,双手合十道:“姑娘安好。”陈锦亦双手合十,低声道:“见过师傅。”“不知姑娘此时上山所谓何事?”“我来为祖母求一盏长明灯。”和尚听罢,“姑娘有心,姑娘可有寄语置于灯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