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 分节阅读 220
作者:上林春      更新:2023-06-20 22:04      字数:4727
  d渐小了下来。德贵叔带着丝疑惑问道:“赵秀才,你这布告从哪来的咱们都不识字,你可别糊弄大家啊”仿佛受了羞侮,赵秀才脸一沉道:“是我在县里捡到的,信不信由你们,我好心来通知乡里乡亲一声,大家路上有个照应,还反倒不落好了你们看看,上面盖有荡寇军司令部与朝廷的印鉴,看清楚”赵秀才把布告摊出,众人涌了上来,在布告的尾款,盖着两个印章。二柱子又问道:“赵秀才,你也要去你在县里能落口饱饭,家里还有婆娘暖床,你不属于单身男人,荡寇军不会发婆娘给你,你干嘛还要跑那么远从陕西到交趾得上万里吧”赵秀才笑而不语,一副神秘莫测样。曹麻子道:“这还用问,交趾需要招蓦三千名官府公务人员,赵秀才识字,他是冲那三千人去的,要是被聘上,以后就是官老爷啊,赵秀才,可别忘了乡里乡亲啊”“怎么会我赵秀才是那种人吗”赵秀才拍着胸脯,仿佛他注定会被聘上一样。又一个人提醒道:“赵秀才,你和咱们不同,咱们过去是种地,不管在大顺朝还是大明朝,都是农民,而你去了,就是反贼,将来闯王杀过去,是要抄家灭族啊”第四零零章 投奔新生活“呵呵”赵秀才很有优越感的轻笑两声:“你们呀,种地种傻了吧对外面的形势一点都不了解,摄政王爷占了从北京到南京的好大一片富庶地带,又得了两广与交趾,辖下人口上亿,拥精兵百万,历大小数十战,从无一败,闯王曾去北京,就是被摄政王爷打回了陕西,你说闯王敢打过去吗说不定这将来的天下都是摄政王爷的”“噢,还是赵秀才见多识广,到底是读书人啊”“光这布告所写,就比闯王强了太多”各种赞叹声纷至沓来赵秀才略有些得意。二柱子问道:“咱们身无分文,从陕西到交趾足有万里之遥,怎么过去”“这才是重点”赵秀才把布告摊在地上,伸手一指:“这里有一幅图,大家看,朝廷在寿县、凤阳府淮远县、临清与安庆设立了接待点,根据图上的标识,只要到了这四处,会有船先把我们送往松江,然后在象山和香港分别换一次船,就能抵达目的地交趾,到了交趾,会有专人安排我们的食宿住行,并依约分配土地和女人。至于我们走的路线,我已经打探清楚了,潼关出不去,我们可以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翻山出太行,再南下到临清上船,大概是一千多里。”众人陷入了沉默,虽然有官府接送,可是自己仍要走一千多里地,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们来说,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而更重要的是,盘缠从哪儿来“怂了”赵秀才冷眼一扫,低喝道:“这千多里地虽然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但走出去,就是新的天地,难道你们愿意一辈子守着黄土地过苦受穷,天天喝稀,连个媳妇都讨不起吗至少我不愿意,无论是生是死,我都要去闯一闯,造反我不敢,可是机会摆在眼前,我不甘心就这样放过,更不甘心糊里糊涂的混一辈子”“赵秀才说的对”曹麻子猛一咬牙:“一天两顿稀,连条象样的裤子都没有,媳妇也讨不上,还得巴结大顺朝的军爷,象俺们这样有什么活头千多里地,一天一百里,也就十来天,我不信老天爷连这十来天都不让我们活,俺跟赵秀才走”二柱子道:“我也去,我们把能吃的都带上,实在没吃了剥树皮吃草根,无论如何也要撑到临清”“拼他娘的一把”“我去”众人纷纷挥起拳头,除了一条烂命,自己还有什么呢,倒不如拿命赌一个美好的明天。“好”赵秀才道:“既然大伙儿都同意,那我们约好,今夜三更在村东头集合,一起走,天黑了都收拾下,只许带粮食,什么锅碗瓢盆,除了讨饭的碗,一律不许带,到了地头荡寇军会给,最后都记着,千万别走露风声,谁要是口风不紧,咱们一起活活揍死他个狗娘养的”“谁敢泄密,我二柱子第一个不放过他”二柱子凶狠的一扫众人“放心吧,咱们都走,谁会和自己过不去”众人连声表示同意。当夜三更,几十个村民偷偷摸摸的汇聚在村东头,还有个别女人和小孩,行色匆匆,都背着个很小的包裹,在清点过人数之后,迅疾隐入了夜色当中。这一幕,在山陕,河南大地上零零星星上演,一群群衣着褴褛的人向着指定的四个地点集合,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迈出这一步,有人知道了没当回事,有人则是瞻前顾后,始终下不定决心,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北方移民转进交趾还需要一段时间,李信可等不了那么久,他把所有的事情移交给徐以显与杨大牛之后,就带着部队退出了镇南关。回到广州,李信下令,调李双喜的第八军进驻韶关,与高一功兵分两路攻打江西,其中李双喜的第八军走外线,经赣州、吉安进军南昌,高一功的第七军走内线,经瑞金、抚州与鹰潭进军南昌。又命黄得功的第五军与吴长功的第九军从广西进军湖南。白广恩的第六军与王强的第十军直接北上,兵逼九江,由此可以看出,李信是打算对张献忠动手了。在张献忠、李自成与满清三方中,李信认国张献忠的实力最弱,形势最不妙。他自己则带着海军陆战队,并下命东海舰队调集部分船只,在南京与他会合,一同去九江,视战果再决定,是否要趁胜进攻两湖。一路乘风破浪,舰队于五月下旬驶入长江口,按计划,护航战舰将返回广州,其余的船只也将在嘉定今上海宝山县的港口停泊一夜,再去南京,李信是打算把女人们丢下,从运河回北京。“咦码头上怎么那么多难民”长平惊讶的向边上一指。码头泊着数艘印有运河航运标识的舰船,一队队形似难民的人排队上岸,孙荻忍不住道:“我知道了,这不会是去交趾安家的北方农民吧,嗯,应该是的,现在的大江南北,很久没看不到穿这么破烂的人了,挺快的嘛。”李信吩咐道:“传令靠岸,我们去了解下情况。”道道旗语打出,码头区清理出了一块空地,舰队缓缓向着码头靠近。这些人的确是移民,由临清中转站送来,巧的是,赵秀才那一帮人也在里面,他们当夜逃离了村落,提心吊胆,生怕被大顺朝通缉,带的粮食在山西大山中吃完了,只能吃树皮草根撑到河北,再一路讨饭,虽然河北已经恢复了安宁,但是经清军数次寇掠,还没战乱中恢复元气,当地的老百姓也不富裕,讨来的极其有限。就这样,赶到临清的时候,每个人都饿的前胸贴后背,好在公告没有欺骗他们,在城外,他们被警察截住,问明情况,带往码头,又等了两天,直到前来的移民有了近三百人,才开船南下,经扬州进长江,今天正好赶到嘉定,将前往浙江象山。虽然窝在狭小的船上让人很不舒服,但总是安定下来了,不用再靠两条腿走路,而且还能吃上饱饭,尤其让人不敢想象的,还是一天三顿饭,除了早饭是馒头稀粥加点咸菜,中饭晚饭都有肉,有时是大块大块的红烧肉,或者是大块大块的红烧鱼要知道,在陕西老家,过年都未必能吃到一根肉丝啊每条船上,配了两三名军医,一方面是检查传染病,另一方面则是给一些常见的小病治疗,在近十天的行程中,很多人面色红润了,力气有了,精神也饱满了,又不用干活,是一生中最为舒畅的时光。甚至闲着无聊,很多人在船上看风景,并听战士们介绍情况,因李信还没开始废漕改海,运河一带是很繁华的,河面忙碌异常,煤炭、大米、丝绸、药材与各种散货把船压的很低,络绎不绝的船只紧密连接着江南与北京的经济往来。那运河两岸的富庶,密密麻麻的庄稼,喧嚣嘈杂的市场,一排排整齐的四合小院,得体精美的服饰,与人们面孔发自内心的笑容,无不让他们深深地羡慕着,羡慕运河老百姓的好福气。而嘉定作为松江府的出海码头,乃至于长江沿线最重要的货物集散与周转码头,给移民的印象与运河沿岸又有天差地别,仅仅是码头就比运河沿岸的码头宽阔了许多,脚下的道路,是平坦的水泥道路,每个人都敢发誓,别说见到,就是想也从来没想过,天底下竟然会有如此平直的道路。沿着江岸,有一溜排数十座港湾型码头,走了一条船,又过来一条,永无止歇,停靠的船只也更大,更气派。每个人都精神利索,甚至还能看到些金发碧眼,形如妖怪的人,搬货的搬货,干活的干活。“这就是江南啊,想不到我二柱子真的来了”如今的二柱子,依然是黑不溜秋,但身形明显壮硕了许多,一双眯眯眼好奇的打量着四周,半天才憋出一句感慨。第四零一章 李信接见谢谢好友空想修心的月票“大家都安静下。”正当众人对着港口指指点点的时候,一名码头管理人员跑了过来,挥着手道:“摄政王爷刚好从广州过来,他要上岸看看大家,都不要慌张,随意就可以了,摄政王爷很和蔼的。”“什么”这已经不止于惊呆,而是石化摄政王,总司令这个名字被船上的战士多次提起,他们知道,这是荡寇军的大当家,总瓢把子,或者用官方文绉绉的话来说,是当今天下实质上的皇帝而自己是什么人是最普通的农民,在北方没有活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才去交趾讨生活,被皇帝接见,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船靠上来了,马上摄政王爷就过来”那名管理人员向江岸看了看,便道:“摄政王爷可能会问一些事情,不要紧张,问什么答什么,而且摄政王爷不喜欢别人给他下跪,只须微微欠身为礼或者拱手就可以,来,现在看好,然后你们自己抓紧时间练习。”说着,就把礼仪演示了一番。虽然官方人员再三提醒不要慌张,可是能不慌张吗移民们有样学样,可那手和腰,怎么看怎么别扭,相比之下,还是磕头来的更自然一些,并有不少人拿眼角余光偷偷瞥向那支正靠上码头的船队。那体型庞大的战舰,雄壮威武,黑漆漆的炮管让人望而生畏,今日在码头的见闻,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他们这才意识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陌生,也如此的精彩。没过多久,一名战士低喝一声:“总司令来了,大家停下。”从船上下来几十个人,出乎移民们的预料,既没有车驾迎接,也没有黄罗伞遮阳,就这么走了过来,他们可是听说,闯王出行,那是前有甲兵,后有扈从,还有专人清道,黄罗伞与牌子遮天敝日。随他们同行的战士则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站的笔直,没有想象中的皇帝巡察,官员军士肃穆相迎,百姓跪接的场面。每个人的腿脚都有些发软,不过没人提示下跪,也不敢跪,都在猜测着谁是摄政王爷,因为来人除了一群美的如仙子般的女子,衣着打扮都差不多。很快的,一名年轻人排众而出,大声道:“我是大明摄政王,也是荡寇军总司令李信,很高兴大家响应号召,去交趾开始新的生活,我代表荡寇军司令部、大明朝廷与交趾布政使司感谢你们。感谢移民的头脑一片空白,在他们的理解中,是李信给了自己新的生活,该是自己谢恩才对啊强烈的不理解让他们怔怔站着,赵秀才却是浑身颤抖起来,他看到李信正朝自己走来,他的身体颤抖也不是激动,而是紧张和害怕皇帝朝一个普通老百姓走来,正常人的第一反应是紧张和害怕“扑通”一声之前的叮嘱,在这一刻全忘的一干二净,赵秀才本能的跪了下来,结结巴巴道:“小小民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有赵秀才起头,李信前方迅速跪成了一片,参差不齐的叫道:“小民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并有不少人不停的磕着头。李信暗暗叹了口气。被山呼万岁是什么感觉同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崇祯能泰然自若,但李信来自于现代,他感觉很不自在,心里还有些悲哀。“起来,都起来,谁让你们跪的”李信脸一沉,将赵秀才提了起来。赵秀才脸都吓绿了,其他人虽然不再磕头,却仍是跪着不动。李信无奈道:“是我说的太重了,我向大家道歉,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皇帝一言决人生死,这不怪你们。但是,我必须要说清楚,人与人之间,身份或许有高低不同,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除了父母恩师,没有谁有资格接受他人的下跪都起来吧,你叫什么,别紧张,我又不会吃了你,只是过来看看大家的情况,了解一下我们还有哪些工作做的不到位,如果不欢迎我,我立刻就走。”都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移民们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可那眼神依然躲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