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 分节阅读 233
作者:上林春      更新:2023-06-20 22:05      字数:4738
  d五十步与百步之差,摄政王早于数年前,就着人教小孩子免费读书识字,那些书我特意看了下,不见圣人纶音,尽是奇技淫巧,故而今日强令移出朱子像岂是无因将来的朝堂,圣人之学将无立锥之地,我等也将成无用之人啊”这才是重点,李信的所作所为让人恐惧,当理学不再成为治国依据,甚至考试都不考理学,他们这些沉浸于理学大半辈子的人又有什么用处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他们的知识过时了,又没法更新,只能被时代的大潮淘汰。正如民国时期,无数教四书五经的教书先生失业,这些人五体不勤,心气颇高,不愿干体力活,无力养家,很多人选择了自杀。孔乙己就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杨廷麟、路振飞与沈迅默然,好一会儿,杨廷麟道:“各部堂官侍郎,自然会好生使用,而咱们这些人,免不了回家种田,事已至此,再提又有何用”“并非无计可使,三位听我细细道来”叶有声向左右看了看,便凑过去,小声说了起来。“嗯”三人眼前一亮第四二二章 李信的应对谢谢好友frb9898与好友夏末、秋至。的月票这两日来,北京街头一则传言迅速散播,大意是明年的科举不再从五经中出题,也不考八股文,而是考李信编撰的那些奇技淫巧小册子,还要把朱子像从文庙中移出。顿时,北京的士子圈炸锅了他们可是从小就在五经中打转啊,不考五经,还考个屁啊“摄政王走了邪路,欲以奇技淫巧治国,岂非国将不国”“不错,摄政王自以为得了天下,膨胀了,还要移走朱子像,我等岂能坐视诸君可敢与我去文庙捍卫朱子”“有何不敢”“走,让摄政王见识下咱们士子的力量”陆续有士子向文庙汇聚。文庙又称孔庙,位于国子监内,所谓的士子也以国子监监生为主,监生的来源大致有三类,一是贡监,以秀才为主,二是荫监,凭父辈做官成为监生,三是例监,即捐纳银钱成为监生。这部分人有个共同特点,均是对李信推行的免费教育不满,因为免费教育的受众主要是泥腿子和小商贾的后代,这都是低等人,哪来的受教育权利,读了书,识了字,将来不就能抢他们的饭碗么而且他们进国子监都花了多少不一的银子,是有偿学习,凭什么泥腿子的后代就能免费学心里不平衡啊这次的事件,正好给他们送来了渲泻点。朱嘉像位于孔庙的第三进院落崇圣殿的西配殿中,崇圣殿的东西配殿,奉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和朱熹六位先儒。当士子们涌进西配殿的时候,正看到有警察在指挥雇工给朱子像套上绳索,几个老夫子站一边,急的满头是汗,却又不敢动作。“住手”“放肆”“尔敢”士子们大喝,一脸的正义,纷纷围住了朱熹像,以身作盾。雇工是拿钱干活的,立刻退缩下来,看向了警察。一名士子振臂大呼:“摄政王离经叛道,我等怎能向他屈腰为保卫朱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朱子自元代起,就于孔庙安身,几百年来,从无意外,尔等若是敢行大不韪之事,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像在人在,像去人亡”“对”“说的好”“像在人在,像去人亡”士子们义愤填膺,高举起胳膊,厉声怒吼“这”不得不说,这份声势还是挺浩大的,警察们心里也打起了鼓。“要不要调集人手来,强行冲一冲”“嘿,我们不是有辣椒水么,抬过来,泼过去,看他们能撒野到几时”“别,万历年间的苏州矿税事件难道忘了么,这事搞不好,又是件大事啊,到时候朝廷顶不住文官的压力,追究起责任来,掉脑袋的还不是咱们不可乱来啊”“是啊,还是往上报吧,看上面怎么处理。”士子们刚开始听说要喷辣椒水,还有些紧张呢,可是警察们越商量越怂,又令他们的胆气壮了起来,口号喊的越来越响亮,甚至有不少人跑到外面,向过往群众哭诉着李信的专横拨戾,期望获得舆论的支持。事件迅速扩大,吴孟明也因为万历抗税事件,不敢动用武力,唯恐文官集团反攻,将来被推出来当替罪羊,于是火速上报给他的顶头上司骆养性。骆养性心里都骂娘了,吴孟明平时争权夺利的时候不甘人后,现在遇上了麻烦,往自己头上推,自己有那么蠢么,他也是明朝锦衣卫出生,见风驶舵一把好手,平时的治安案件,可以公事公办,可这事涉及到士绅阶层,他还真没有拍板的魄力,当即上报李信。“此事必然有人在背后推动,当严查”孙荻正好在场,哼了声。“查是要查,但不急于一时,将来秋后,留待慢慢算帐”李信摆了摆手,就向骆养性道:“对于士子闹事,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士子都是些什么人,是国子监的监生,是我们自己人,这次事件,是我们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如采用暴力手段镇压,会改变冲突的性质,将监生推到我们的对立面。虽然我不惮于使用武力平息事件,但武力是最下而等之的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伤人又伤己,不到万不得己,不得轻动,民众内部矛盾冲突,还是尽量以内部手段化解为好,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上,你态度谨慎,没有将事态扩大化,很不错”骆养性本以为要挨批,没想到竟得到了李信的夸讲,顿时心中一喜,连忙道:“摄政王爷,可是置之不理又会损伤到朝廷的威仪啊,倘若今次让监生们得逞,只会得寸进尺,下次再遇到同类事件,必然变本加厉呐”李信点点头道:“你说的对,这事绝不能姑息,首先我们要肯定,监生闹事的主因是由一小撮别有用心份子在背后使坏所致,绝大多数的监生,是被蒙敝的,人云亦云,不明真相,因此注定了我们不能使用太激烈的手段,民众内部的矛盾,还是由民众自己解决才好,我们暂时保持着高度警惕与恰当的引导,防止事态扩大化,来人”黄海上前。李信道:“从山东、河北与江北火速征召数千学生进京,他们与监生是站在对立面的,我们没必要替他们强出头,他们未来的成就还要靠自己去争取,北京警察系统所要做的,就是避免发生恶性冲突事件。”“得令”黄海拱手施礼。骆养性心领神色,暗道一声妙。李信所谓的学生,是这些年来,通过免费教育培养出的贫苦人家与小商贾的孩子,学的是数理化与经济金融知识,五经只是作为识字与写文章的范本,对于经文义理不作深入的要求,也不鼓励,可以说,他们掌握着新知识,天然就站在士子的对面立上,召来京城,就是让士子们擦亮眼睛看清,天下离了士子,只会更好,转动的更顺溜。从李信攻占高邮的当年开始设立学校,即崇祯十四年,到今年崇祯二十一年,已经有了七年,山东河北要迟一些,但也有了三四年。那些孩子,从六七岁到十来岁不等,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青少年了,正是当用之时。李信看了眼慧英,又道:“明报也要配合宣传,做足舆论攻势,向民众说明真相,大力弘扬科普,为科学正名,这样罢,你和慧梅筹备个专栏,历数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及其成就,告诉民众,他们都做出了哪些贡献,比如春秋时期的甘石星经、张衡的浑天仪与地动仪、祖冲之的指南车与圆周率等等诸如此类。”“嗯”慧英点头道:“我明白了,而且宋明之世,尤其是大明自立国以来,能于典籍中留名的科研发明远不及汉唐,这是否与社会风气有关呢,我觉得可以与理学联系起来,大力批叛理学。”李信赞道:“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不过结论不应由我们下,我们只起引导作用,由读者自行得出结论,刊文发表,你是报社的创办者,应该知道怎么做”“我明白的”慧英嘴角微微一撇,报社可是有好几个特约御用枪手呢,最有名的,便是钱谦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钱谦益当真是被李信剥皮抽筋,充分榨取价值。李信似是想到了什么,又道:“北京的国子监不成气候,士子的大本营还在东南,尤其是南京,告诉高名衡,对于南京国子监的动静,一定要严加留意,但凡出现苗头,必须参照北京模式立刻处理,我不希望为此事专门跑一趟南京”李信身后,李香君与顾横波奋笔疾书,替李信草拟着政令,不片刻,李信接着道:“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告诉南京警察局,搜集复社创始人张溥冲击官衙、挟制高官、阴谋暴动的罪证,一俟落实,向南京检察院提请公诉,虽人已死,也要由法院作出公正判决,借此深挖复社的违法违规行为,此案列为本年度大案要案,由中央警察部督办”“得令”骆养性拱手应下第四二三章 荷兰来使接下来的几天,监生们轮流守护国子监的朱熹像,警察局虽然时刻派警察盯视,却不敢强行扒像,双方对恃相持,明报则从次日开始,连篇累椟的刊载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各项成就,发动民众,踊跃投稿,并有钱谦益、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流轮刊文,为科学正名。除此之外,朝廷并无大的动作,局势相对平静。这让监生们大受鼓舞,以为李信不敢拿他们如何,胜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甚至有传言,东南复社将派出夏允彝、陈子龙等重要人物北上,指导监生们如何合理合法的扩大胜果,创造声势,逼迫朝廷放弃对理学的打压。对于这一切,骆养性了如指掌,自从接受了督办的任务之后,他有种回到了锦衣卫时代的错觉,但是李信和崇祯不同,并不过多干涉他,充他放权。他又振奋,又激动,紧锣密鼓的布置着,他心里清楚,这既是一个重大任务,也是一次站队。自打锦衣卫被收编以来,并没有表达忠心的机会,这次,一定要把握住,让李信看到,整个警察系统坚决服从李信的命令。事实上,锦衣卫是变革的受益者,以前的锦衣卫人见人恨,如今却是社会治安的保护者,受人尊重,没人愿意再回到过去,因此也是磨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只是李信的作风并不是一味的以暴力手段镇压,作为现代人,他更加注重于把对手搞到身败名裂,不仅仅是从物质上消灭,还要从精神上打死,手段就显得温和了很多,还要讲究多方配合,多管联动。暂时警察系统按兵不动,等待致命一击的时刻到来。李信把事情放手交待下去,目光就重新转向了海外,他派遣鸿胪寺卿出访日本江户,会见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要求全面放开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不得人为阻挡。他清楚德川幕府是不会同意的,中国人向来讲究先礼后兵,只要有了借口,他才能以坚船利炮打开日本的国门,迫使对外开放。这日,李信忙里偷闲,在家带着孩子。高桂英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因年岁渐高,又伤了元气,已经不再外出了,专门在家带小孩,李信曾和红娘子笑言,让高桂英老了当老妈子,此时看着高桂英带着一群小孩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几分老妈子的风范。不过李信在床上可不把高桂英当老妈子,高桂英虽然三十好几,明年又将升级为外婆,但身材保持的非常标致,对李信仍具备着相当的吸引力,这也是高桂英引以为傲之处。“桂英姐,冬季严寒,差不多了,把孩子们送回屋吧”李信最喜欢做的,就是躺高桂英怀里面,让高桂英给他修剪胡子,本来做为一个现代人,是不习惯留胡子的,可是剃的光光,又很容易被人误会为太监,因此李信只留了一撇浅浅的八字胡,下颌等处的胡碴由于没有剃须刀,需要人专门替他修理。出门在外,是由柳如是或者窦美仪操刀,这二女手上没什么力量,把握不好轻重力道,而高桂英有功夫在身,一刀就是一刀,刮的又干净又舒服。“好啦,马上就好”高桂英也很欢喜这份信任,要知道,让别人拿把刀在自己脖子上晃来晃去可不是开玩笑的,不是最信任的人,谁敢这么做很快的,把孩子们依次哄回屋,交给彩衣与彩裳,高桂英匆匆回来,让李信舒服躺自己怀里,再拿把刮刀,仔细的刮了起来。想着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再到开花结果,连李兰芝也终生有托,高桂英的心里,充满着甜蜜。她觉得人生就该如此,自己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直至渐渐老去,与前夫的女儿又得到了善待,自己与李信之间说成如胶似漆显然过了些,却也是心心相印,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正当她的嘴角浮现出了一抹满足的笑容的时候,柳如是走了过来,唤道:“李公子,有荷兰人求见,自称是东印度公司驻福摩萨总督欧沃德。”“哦荷兰人”李信睁开了眼睛。高桂英推了推李信道:“有事你先去忙吧。”“不急,让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