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 分节阅读 235
作者:上林春      更新:2023-06-20 22:05      字数:4705
  d的都是中国瓷器,当然了,其中一部分是贴着日本牌与巴达维亚牌的品质较差瓷器。听着李信娓娓道来,柳如是拧着眉道:“这不就是奸商么,难怪会如此不要脸呢”李信无语的看着柳如是,要是按这标准划分,后世的绝大多数营销行为都可划归为奸商之列,其实从本心来说,李信对荷兰人的商业头脑还是很欣赏的,这也是他愿意在松江划出一块地盘租给荷兰人交易的根本原因。与欧洲人做生意,只要你的实力比他强,他就会和你老老实实做生意,一旦他的实力超过了你,那对不起,开抢,抢劫比做生意更简单直接。沈阳永福宫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分坐在布木布泰的左右,不知不觉间,又是一个冬天,这个冬天比以往更加难熬,如今满汉之间,私底下械斗不断,这两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汉人死了近十万,满人也死了好几千,都是被割了头,偷跑出关,换取大明的赦免。满汉间的仇恨已经压不住了。而且科尔沁蒙古也开始偷偷与荡寇军接触,愿意重投大明,在粮食危机下,人心浮动,几百万人,十来万匹战马嗷嗷待哺,换了谁也扛不住啊不久前,阿济格再一次寇掠朝鲜。朝鲜北部,赤地千里,很多朝鲜人抛弃土地逃亡,要么逃往南部,要么渡海逃向日本,清军在朝鲜北部几乎没找到一粒粮食,而朝鲜南部土地贫瘠,每年还要遭好几次台风与暴雨灾祸,收成可怜巴巴。阿济格在汉江以南,只搜罗到数十万石粮食,最终他迫不得己,威胁要攻打汉城,逼迫汉城富户、官僚、贵族与皇室拿了五十万石粮食出来,好歹弄了一百万石粮食回沈阳。不过谁都清楚,勒索汉城的后果极其严重,朝鲜在本质上,是农奴制国家,阶层间泾渭分明,皇室和贵族是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的。正如现代北南二韩,北韩为何是抗日的主力因为以金家为首的政权是贵族势力的代表,日本并吞朝鲜,首先损害的是他们的利益,所以抵抗也最坚决。南韩则被戏称为韩奸政权,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平民政权,日占时期,投靠日本的,很多都是平民,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对朝鲜缺乏认同感,说句不中听的话,被日本占领,生活还变好了些,有鉴于此,日本索性在朝鲜大量征兵,事实也证明,朝鲜兵忠心耿耿,比日军更加凶残。以往清军抢劫朝鲜普通贫民,只要不动权贵,抢就抢了,今次逼着汉城富户出血,很可能会迫使汉城靠向大明,可是不抢朝鲜,今年冬天过不去啊。虽然今年荡寇军没来烧粮,但是气候异常干燥,收成不及往年的六成。“咳咳”多尔衮以袖掩口,咳了几声嗽,这倒不是他想说话,而是真的病了,他的压力很大,大清落到这般田地,都是由他的冒进引起的。北京一战,损失折将,毫无所得,汉军旗还几乎被打残,虽然汉军是仆从军,但汉军多是火器部队,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之后,多尔衮急于扳本,去打李自成,哪曾想李自成也不是软柿子,两败俱伤,随后被荡寇军袭取觉华岛,清军反扑,受寒冷天气影响,大败亏输,再后连宁远都失去。如果说李自成北京一战被打回了原形,那么清军与顺军就是难兄难弟,甚至大清的处境更恶劣,因为李信对于大顺并没有赶尽杀绝之心,而是非常仁义的把大顺集体流放去马六甲。马六甲在哪里大清并不是聋子,也曾和西班牙人有过来往,大概清楚马六甲在什么位置,这显然是个非常好的结果了。李信对大清显然不会这样,年复一年的封锁,蒙古也在逐渐离心,哪怕姻亲都没用,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大清势强,这水还能成为联结双方的河流,但是大清明显日薄西山,蒙古王公再蠢再贪,也不会看不清形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清正处在亡国灭种的边缘。而这一切,都被归疚到了多尔衮身上多尔衮本就身体不好,加上无处不在的指责与郁结的心情,让他仿如风中残烛,迅速衰老,才三十多岁的他,鬃角已经染上了白霜,脸色也腊黄无光泽,更重要的是,他的脊背竟有些挺不直了。布木布泰又心疼,又恼恨,心疼的是多尔衮依然强撑着,很难说其中没有她们母子的因素,恼恨的,则是多尔衮空有其名,才具不足,以致大清落到这般地步。“两位王爷,我大清既便撑得过今年,怕是也难以撑过明年,该何去何从,还是速拿个主意罢。”布木布泰暗暗叹了口气,问道。自皇太极死后,她就梦想住北京的紫禁城,可谁能料到,局势再这样发展下去,恐怕连沈阳的永福宫都住不下去了。“这”二人相视一眼。多尔衮又连咳了几声,掏出手绢呼噜一下,吐了口浓痰出来,包好塞进了衣袋,这可是把布木布泰看的恶心不己啊,她难以想象,自己当初怎会对这样恶心的男人动了情。不过她不会表现出来,只是看着多尔衮。多尔衮道:“太后,明朝已经摆明了不给我大清活路,倒不如拼死一搏,我八旗健儿尚有十万,再挟汉军之势,未必不能大胜一场,振作军心士气,既便有所不逮,也可弃下汉军,回赫图阿拉,大不了从头开始便是。”赫图阿拉位于山谷中,易守难攻,还能退入背后的茫茫大山,这不失为一条出路,可是现在的满洲,已经不是当初的女真了,回到山里,能过得下去么布木布泰心里犹豫,把目光投向了济尔哈朗。第四二六章 求和之议“不妥”济尔哈朗不带犹豫道:“如今我大清,满汉矛盾已无可调和,倘若大军出征,留于后方的汉人必起祸乱,摄政王爷不可不防。”“辅政王爷,那你说该当如何”多尔衮问道。济尔哈朗略一迟疑,便道:“打又打不了,再被围困下去,早晚要出大乱子,不如,试一试向大明求和”“什么”多尔衮大怒道:“好你个济尔哈朗,这种话也能说的出口,我大清自太祖皇帝起兵以来,历经多少苦难,岂能因一时挫折向南面称臣”济尔哈朗冷声道:“那依摄政王爷的意思,就是鱼死网破喽既然如此,不妨召集各大臣议事,看看大家伙儿是怎么说。”他也是豁出去了,原本只想当个太平王爷,享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却是碰上了灭国这种醃渣事,对于罪魁祸首多尔衮,能不怨恨么多尔衮也是浑身微震,因他的连续失败,他在朝中的威望骤降,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一部分人,不满于他强行打压豪格。现在沈阳时常有种声音,那就是豪格当皇帝会如何如何,会不会落到如今这般国灭族亡的处境没发生的事情,自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要不是多尔衮三兄弟尚能齐心,布木布泰在两黄旗中又有着重大影响力,恐怕豪格就要带兵杀回沈阳了。在这样的局面下,多尔衮轻易不敢召群臣议事,以免局势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摄政王爷,辅政王爷的意思你可以考虑下。”布木布泰美眸中隐现不满,瞥向多尔衮,她已经不奢望去住紫禁城了,只想着维持现状,能在沈阳好好的过下去,可这多尔衮,明显的看不清形势啊。若许是觉得语气过重,布木布泰叹了口气,又道:“摄政王爷,我大清真的经不起折腾啦,如果没有汉人,还能放手一搏,败了就如摄政王爷所说,退回赫图阿拉,可是我大清有三百万汉人哪,难道还能全部杀光不成,若真是自相残杀,恐怕咱们满人也剩不下几个了。虽然求和会让太祖太宗两代皇帝的开拓之功毁于一旦,可是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几百年前大金国被灭,不还是挺过来了么”多尔衮脸面一阵青白变幻,他心里清楚的很,如果求和,自己很可能被推出去当替罪羊,但是连圣母皇太后都表达了求和的意思,他的权威也不复往日,又能如何呢。“哎”多尔衮叹了口气,拱手道:“那李信欲将我大清斩尽杀绝,又占据大好局面,怕是必须肯啊”济尔哈朗道:“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实在不行,再与南朝一决死战便是”多尔衮道:“那李信就算肯答应求和,也必提出苛刻的条件,咱们不妨先合计下,哪些能答应,哪些不能答应,再议定由谁出使南朝最为合适。”“嗯,今日就得定下来”布木布泰点了点头。北京接连数日,监生们都守着朱熹像,半步不敢离开,但是李信始终没有动静,警察也没来抓人,多少会有些松懈,甚至有乐观情绪开始冒头,纷纷猜测李信见识到了士子的力量,心知不可抵抗,他正在考虑的,是如何体面的收场。杨廷麟、路振飞等人也相视一笑,到底是嫩啊,下不了台了吧可就在众人以为事态将渐渐平息的时候,这日,国子监里突然涌来了上千名年轻人,年龄普遍在十五六岁到二十岁之间,与士子们相比,穿着较为破烂,面容较为朴素,这正是受李信之召赶来的学生。他们接受的是近现代知识,渴盼学以致用,既报答李信的恩情,为国效力,也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因此听说有监生阻拦开考新题,其代表就是朱熹像的时候,愤怒了,根本就不用太多的唆使,在有专人提供了进京的食宿之后,纷纷向京城赶来。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没有人愿意放过。“什么人”“哪来的野小子”“警察呢,警察怎么不拦住”士子们一看冲进来一大群人,顿时叫嚷起来。警察们早得到了授意,他们的任务,是防止双方冲突激烈,弄出人命。“你们要干什么”又有人喝问。一名青年人道:“我们是来砸朱熹像的,此人祸国殃民,不配受香火供奉”“大胆”“放肆”“一群泥腿子也敢口吐狂言”士子们怒了,厉声喝骂。“砸”那群学生根本不理会,抄起家伙,一涌而上。冲突瞬间爆发。士子们胡乱挥舞着手臂,面对着一双双打来的拳头,护住头脸不停后退,他们平素养尊处优,手无缚鸡之力,哪里是学生的对手这些学生都是苦惯了,既要学习,又要干农活,个个身体强壮,就听到哎唷哎唷声直叫,一群群的给推攮出去,有的身体实在太弱,一屁股跌倒在地。仅一个交锋,士子们就全面溃败,朱熹像前,围满了学生。“砸”又一声呼喝。数名身强力壮的学生,解下背上的铁锤,抡起来,一下下的砸在朱熹像上面,每砸一下,士子们都是怒骂不己,可是没人敢于上阻止,就是哭骂着。“砰”随着最后一记铁锤落下,朱熹像化为了一地碎泥。“那是张栻的像,要不要砸掉”“不要砸,张栻虽然研习理学,与朱熹同名,但此人在南宋南渡,人心惶惶之时,毅然接过主讲岳麓书院的重担,并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人才作为办学指导方针,培养出了一批经世之才,为稳定东南局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栻是有功的”“二程的像要不要砸”“这二人虽然私德无亏,却是理学的奠基人,对理学禁锢也要承担部分责任,把他俩的像移走,不用砸烂,扔杂物间吧。”有学生上前,拿绳子系住二程像,齐声发力,把像拖倒,扔到了殿外的花园里。“住手,住手”“我的天哪”“哎呀,我的圣人啊”无数士子捶胸顿足,失声痛哭,朱熹与二程像被推倒,仿佛也推倒了他们的信仰。整个国子监中,朱嘉与二程像不止这一处,学生们扫荡过去,每走一路,只要看到有朱熹和二程的塑像或者画像,或砸或撕或搬走,留下身后哭了一地的士子们。“摄政王爷来了”突然,不知是谁一声惊呼,国子监内瞬间安静下来,学生们不再打砸雕像,监生们也不哭闹了。“速去讲堂,摄政王爷在讲堂接见你们”有警察奔来唤道。第四二七章 大灌鸡汤讲堂位于国子监的中心位置,是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国子监的核心,李信让人搬来几个椅子到讲堂外面的广场,与各人分别坐下,耐心等候着士子们的到来。一批批士子前来,还有李信通过免费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双方明显不同。士子有的面带不安,有的满脸怒容,学生却是认为自己是李信的弟子,因为他们的教科书,都是出自于李信之手,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陆陆续续,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直至再无人到来,吴孟明才凑上脑袋,小声道:“摄政王爷,人到齐了。”“嗯”李信站了起来,双手一压:“诸位,我就是大明摄政王暨荡寇军总司令李信,我知道,大家对我有些怨念,出于我的个人本意,我也不愿如此,但时易事变,大明的溃烂,已经充分说明朱嘉那套,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