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 分节阅读 237
作者:上林春      更新:2023-06-20 22:05      字数:4707
  d当京官的,最差都是举人,而举人老爷是免税的,自然会有乡民带地投佃。无非是京城物价高企,官员之间的迎来送往又特别频繁,很多人不堪重负,但是回到家乡,生活成本大幅下降,田地产出足以过上舒适的日子。三人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不过李信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下诏说,既然领了为朱熹平反的差使,就得继续干下去,否则是对朱熹的不敬。三人悔恨不己,可是没几日,南京又传来了让他们更为心惊的消息,南京检察院以聚众暴动、行贿、勒索、纵火罪、过失杀人罪等诸多罪名缺席起诉复社创始人张溥,候方域、陈贞慧等作为控方证人自愿出堂作证,另有钱谦益和周延儒提供了书面证词,以及苦主后代数十人出庭作证。这简直是颠覆了当时人的世界观啊这是要对复社下手吗偏偏复社内部的候方域、陈贞慧、冒襄等名人已经摆明车马投靠李信了,很多人已经看到了复社被取缔解散的结果。而更令人心惊的是,纵观张溥的罪名,通篇没有谋反作乱之类的词眼,全部都是大明律里摘抄出来的实打实的罪证,要知道,谁的屁股上不沾着几两屎这才是最让人害怕的,如果李信以谋反作乱等政治罪名给张溥扣帽子,会有很多人站出来为张溥辩护,因为这种大帽子一来让人同仇敌忾,二来使得人人自危,明末风气开放,政治宽松,哪个没点擦边球行为谁都不想落到第二个张溥。但是南京检察院对张溥的起诉,全都是来自于大明律,言之有据,这就让人无话可说了,同时也让人更清晰的了解到了李信的手段。搞一个人,就堂堂正正的搞,不扣帽子,就事论事,让人挑不出刺。这实际上就是现代司法系统的最基本准则,以维护司法的权威和神圣。不过李信并没有解散复社的想法,毕竟今天能解散复社,明天还会再出一个,而且复社本身就是松散组织,强行把他解散,反会激起逆反心理,指不定哪天就出来一个强凝聚力的组织。他更多的,还是想对复社作个引指,剔除毒瘤,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既然是公诉,做戏就要做全套,也为普及法律意识,不仅法院审判的进程缓慢,每一项证据都要核实,明报还择要点进行报导释疑,真正要宣判,还要有一段时间。这日,史可法正把拟定的年终奖方案向李信呈报,曹化淳突然来报:“摄政王爷,捉到满洲奸细一名,此人指名道姓要见您。”在以往的大明朝,一名俘虏指名道姓要见皇帝,这可能么别说李信,就连史可法都见不到,最大的概率是被锦衣卫或东厂狠狠炮制一番,送到李信案头的,只剩下供词。不过李信明显是现代人的作风,雷厉风行,快速反应,尤其是外交方面的事务,他更加重视,因此直接到了他的手上。“带上来”李信唤道。“遵旨”曹化淳施礼离去,不片刻,带上来一个头戴斗笠的黄皮中年汉子。那汉子扑通一声跪下,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函呈上道:“小人受我家老爷差使,有信送与明国摄政王爷,倘若摄政王爷应允,请写一封回函由小人带回,若是不允,斩下小人的头颅便是”史可法问道:“你家老爷是何人”史可法坐李信下首,也是一身红袍,那人认不出,只是恭恭敬敬道:“小人老爷乃是清国辅政亲王济尔哈朗。”“哦”史可法沉吟道:“摄政王,济尔哈朗胸无大志,以往多尔衮势大之时,垂首伏底,甘心做小,以太平王爷自居,今次居然是济尔哈朗给摄政王送信,难道是说多尔衮已经失势”李信摆摆手道:“失势不大可能,多尔衮三兄弟仍手握兵权,况且多尔衮此人性情阴毒,决不会轻易放权,无非是他眼下处境困难,才让济尔哈朗有了出头之日,且先看看他的信里有什么。”曹化淳接过信件,先拆开,验了验有没有夹带,才摊在李信案头。信是济尔哈朗的求和信,但是并未直接求和,而是希望能与李信约定时期,他可以亲自来北京会见李信。这是非常必要的一道程序,因为李信曾经斩过清军使者,如果不讲清楚的话,他担心冒然前来,话还没说上,就被李信斩了,死的不要太冤。“嘿,满清多半是撑不下去了”史可法嘿的一笑。李信点点头道:“见一见也好,拿纸笔来,我给他回一封信。”曹化淳奉上纸笔,李信当场写书,约济尔哈朗年后来通州,地点并未定在北京,不过他额外又提了个要求,把豪格带上。信用火漆封好,交给那汉子,那汉子如释重负,施礼告退。“什么豪格”多尔衮拿到信,大声道:“前次豪格抢回洪承畴承家人尸体便有蹊跷,今次再让豪格过去,指不定又有什么,绝不能让豪格出使。”多尔衮始终保持着警惕,他最担心的,还是豪格立了功回沈阳,清查皇太极之死。布木布泰也有同感,哼道:“南朝不怀好意,意图挑起我大清内哄,不用豪格前去。”济尔哈朗暗感不快,这都什么时候了,两个人还在打压豪格,他可不知道皇太极之死的内情,于是拱了拱手:“太后,摄政王爷,那李信指名要豪格随行,怕是难以婉拒啊,如今我大清势弱,还是莫要为些许小事与南朝争执为好。”“诶”多尔衮挥挥手道:“一个小小的王爷,有何重要之处,辅政王爷亲去即可。”济尔哈朗生性软弱,无奈退下。年后,他带上十余人离了沈阳,出山海关去往通州,但李信拒绝与他会面,言明豪格不来不见面,济尔哈朗无法,只得写信回沈阳催促,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多尔衮也顶不住,最终同意豪格出山海关,去往通州。第四三零章 与清交易谢谢好友浪得y虚名的月票这日,李信正在接见朝鲜代表团。还是原班人马,以金堉为首的数十人,持有朝鲜国王李倧的国书,表示原意交还汉江以北的土地给大明,并以济州岛作为大明庇护朝鲜的报酬。朝鲜权贵也是被逼的无路可走了,清军勒索汉城,让他们感到了恐惧,大清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熬,去年冬天还能克制住,仅是勒索,再往后两年,恐怕就会直接打破城门,进城劫杀了。面对外敌的寇掠,对方又不接受投降,换在别的地方,肯定是上下一心,绝对死战,但是朝鲜不同,朝鲜上下隔阂分明,底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的认同,亡了国,国王和权贵被抢被杀,举双手双脚欢呼还来不及呢,哪肯为之拼命再退一步说,朝鲜也没有足够的钱粮召兵。满朝文武纷纷上书,重提与大明的盟约,原本嗷嗷叫要给大明点厉害尝尝的儒生们改为支持向大明割地称臣,这也是没办法啊,不涉及到自己的时候,可以吼两嗓子,但是满清已经明显威胁到了他们,什么国家大义,气节,全都顾不上了。继续过人上人的生活,世世代代权贵才是最重要的,与之相比,割让一半的土地又不算什么,只要朝鲜仍在,大明总有再次衰落的一天,仍是有机会收回失地的。因此,才有了金堉此行。金堉眼巴巴的看着李信,他的身上,承载着汉城权贵富户的希望,他就怕李信加码,好在李信略一沉吟,点点头道:“贵国看来还不算糊涂,好,此事我可以同意,你先下去,过几日你和我回北京,正式签署盟约。”金堉松了口气,拱手道:“那下臣就先告退了。“说完,转身而去。李信是在通州运河驿站接见的朝鲜使团,本身面积不大,金堉还没迈出大门,就见着几名满洲人在亲卫的引领下走来。这行人,正是以济尔哈朗和豪格为首的满洲人,见着朝鲜人,心里均是一惊。朝鲜人出现在这里,摆明了是向李信求援的,如果荡寇军出现在清朝边境,那对于大清,真是四面合围了。一时之间,均是眼里现出了不善之色。而且世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自己刚来,就见着一名朝鲜人离去,分明是安排好的。金堉也是一怔。对于满洲人,他既有畏惧,又有痛恨,本来好好的做大明属国,一不纳税,二不进贡,遇上麻烦了,还有大明前来主动解决,多好可这天杀的满洲人,趁着大明衰落之机,逼迫朝鲜投降,要说降就降了,可那满洲人就是程咬金三板斧啊,使完就被打回了原形,这不是害人么而且还一次次的入境寇掠,逼迫朝鲜向那黑心贼李信割地称臣这份恨意,真是倾尽三江之水也难以洗尽,今日见着满洲人虽然有些意外,但金堉立刻就意识到,肯定是来向李信求和的,顿时挺起脊背,冷哼一声:“呦,这是谁家的王爷,听说荡寇军专割尔等的辫子,来来来,让我看看,辫子还在不在”“你找死”豪格性情暴躁,大怒。济尔哈朗也是气的不行,不过他老成持成,按住豪格,冷声道:“朝鲜人,首鼠两端,当心族灭国亡”“哈”金堉哈的一笑,伸手指道:“这话本官怎么就听不懂尔等还是多操心自家罢,我朝鲜再怎么说,也是中华数百年的属国,纵然犯了些错,教训一顿就好,犯不着打打杀杀,而尔等与大明有血海深仇,尔等今日既来,未必就能活着出去”“哈哈哈哈”金堉哈哈狂笑着,负手而去。别说性格暴躁的豪格,就连老好人似的济尔哈朗都被金堉一口一个尔等给气的浑身颤抖。换了去年,朝鲜人安敢如此狂妄“走”济尔哈朗恨恨瞪了眼金堉,猛一甩袖子。既然来了大明,自然要入乡随俗,满洲人都换上了大明的服饰,头上戴个帽子,把辫子盘起来塞进去,那时的辫子是金钱鼠尾辫,很少的一小撮,塞帽子里完全没问题。很快的,一行人来到驿站大堂,随从被拦在外面,只放了济尔哈朗和豪格进去。看着站在面前,那负手而立的年青人,济尔哈朗与豪格的眼里都有一丝仇恨闪过,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私心里还是有些敬畏的。满清素来是没有气节的,看看1840年后就知道,什么卖国条约都往死里签,反正不是他家的东西,只要能保住地位都无所谓,他们屈服于强者。此时的李信,在他们眼里就是强者,再一想到这几年来大清的困境,心里又都充满了苦涩,都觉得天道不仅仅无常,还残忍无比。当年努尔哈赤看到大明在走下坡路,悍然起兵,果然,萨尔浒大战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再后的皇太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为入关攻打北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就在这时,李信来了,改变了一切。“哎”济尔哈朗叹了口气,拱手道:“大清国和硕郑亲王见过明国摄政王爷”豪格也拱手道:“大清国肃亲王豪格见过明国摄政王爷。”“两位请坐”李信点了点头,伸手示道。分宾主落坐之后,有侍上奉上茗茶,李信面带微笑,与之东拉西扯,既不询问二人的目地,也不探听辽东的情况,完全是闲聊。这刻的李信,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二人完全摸不着头脑。最终,济尔哈朗忍不住道:“摄政王爷,我等此行”李信挥手打断道:“不必多说,本王可以暂时开个交易的口子,用一百万石粮食,交换清国的人参和貂皮,具体如何换,由下面人商定。”貂皮除了现代可以人工大量饲养水貂,在哪个时代都是奢侈品,但人参在明朝的时候不值钱,是后来清朝入关,内务府垄断了人参贸易,有意炒作上来的,借此敛取了大量钱财,一直到现代,人参价格居高不下都是受此影响。不过人参的效用不假,治病是非常有用的。李信也想效法大清内务府,把人参贸易掌握在国家手上,渐渐地把价格炒上去,为朝廷开辟一条稳定的财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最基本的,是政府手头有钱“哦”济尔哈朗与豪格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目中看到了难以置信,济尔哈朗不由道:“摄政王爷仁厚,我代我大清国皇上与百万民众表示感谢,不过,本王此来,还是为真诚道歉,并愿尽力向大明赔偿。”李信摆摆手道:“这事以后再说,先把今年的难关渡了”第四三一章 势同水火谢谢好友咸菜18888的月票李信并未多留济尔哈朗与豪格,对这二人,他是发自内心的厌恶,谈完了正事,赶紧让他们走人,去找下面人计算大米换人参和貂皮的比例。出得正堂,豪格不解道:“皇叔,这姓李的是什么意思怎会如此好心”济尔哈朗眉头紧锁,一幕幕往事在心里流淌而过,一条条线索被理顺出来,突然大叫一声:“不好”“皇叔,何事”豪格问道。济尔哈朗神色复杂的看着豪格,叹了口气:“此趟回去,你还是留在山海卫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