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手 分节阅读 127
作者:可大可小      更新:2023-06-20 22:59      字数:4767
  d约出来,三人找了个路边面摊,轻声商量着。张晓儒说:“办家杂货铺,不仅能解决你们的生计,也能解决其他师兄弟的生计。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杂货铺哪怕不赚钱,能解决你们的生计也值了。”苏昭说道:“你们都是行家,怎么会不赚钱呢”听到张晓儒的介绍,他早就心动了。唐双成一看就是那种忠厚老实的,杂货铺的学徒出身,如果敢偷奸耍滑,早就被收拾了。唐双成担忧地说:“如果亏了怎么办如果地痞流氓来闹事怎么办”张晓儒说:“与外面打交道的事,交给苏兄弟就是。我在太原认识宪兵队的日本宪兵,他们一个是特高课的,一个是经济巡回班的,如果有紧俏的商品进不到货,还可以找他们帮忙。另外,还有个叫段质夫的警察小队长,跟我关系也很好。上下关系都打点好,谁敢来闹事”苏昭马上说:“有了这些关系,谁也不敢来闹事。”他没想到张晓儒的活动能力这么强,这才到太原几天啊,又是宪兵队,又是警察局的。相比之下,他觉得很惭愧。唐双成最担心的,是街面上的地痞流氓,既然张晓儒有这层关系,他自然不再担心。而且,张晓儒也说过,就算亏本,也不会怪他,还会给他照样发薪水。能当大掌柜,这可是他一辈子的梦想啊。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实现了。第二天,唐双成就辞了五金店的活,与苏昭一起找门面。最终,两人在东缉虎营街找到一个门面。这是苏昭极力推荐的,无他,东缉虎营街四号是太原宪兵队的驻地,把杂货铺开在这里,不但安全方面不用考虑,还可以结交宪兵队的人,从而获取其他情报。唐双成虽然觉得门面租金贵了点,但请示张晓儒后,他并没反对。张晓儒说:“我在太原待的时间不长,以后,杂货铺的事情,大师兄主内,苏兄弟主外,任何事情我都不管的。”接下来几天,张晓儒把苏昭介绍给了段质夫,同时,又把他们两人,都介绍给了高桥三郎和岸纯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原兵工厂唐双成和苏昭的效率很高,唐双成对如何办杂货铺很熟悉,苏昭有了张晓儒介绍的人脉,很快行动起来,迅速疏通各方面的关系。在太原,只要跟日本人有了关系,什么事都好办了。张晓儒在培训结束前几天,杂货铺就正式开业了,张晓儒白天没去,他每天都训练,据说结业时,北平的日军高级官员会来观看。晚上,他才去了趟城南街的杂货铺。唐双成和苏昭,早早就在等着他,还置办了一桌上等酒席。张晓儒看着一桌子好菜,心里一阵肉痛:“我说,这就没必要了吧得花多少钱啊。”苏昭解释道:“今天不是正式开业么大家庆祝一下。”张晓儒摇了摇头,感慨地说:“下不为例啊。这花的可是咱们的钱,一桌酒席能换多少粮食每人发一袋白面,回去蒸馒头吃不香吗”苏昭应道:“下次不会了。”他原本以为张晓儒是个汉奸特务,花钱如流水,只会嫌饭菜差,哪想到张晓儒却是这样的想法看来,张晓儒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张晓儒说道:“师兄,把其他人都叫来吧,大家一起喝一杯。虽然叫了,就不要浪费。”张晓儒的大师兄和二师兄都到了,还有两个小师弟,两年不见,大家虽是一脸菜色,但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掌柜的掌柜、伙计的伙计,这家杂货铺没有学徒,暂时也没打算收学徒。张晓儒举起杯,诚恳地说:“诸位,杂货铺虽由我出资,但杂货铺的事情,我一点也不管。杂货铺的大掌柜是唐师兄,苏先生负责采购,店里的事情,就要辛苦各位师兄弟。”唐双成诚恳地说:“承蒙师弟看得起,我们师兄弟,一定会把杂货铺经营得红红火火。”张晓儒笑着说:“好,只要年底赚了钱,每个人都有大红包。”回东仓巷一号前,张晓儒单独找唐双成谈了话。对杂货铺的苏村,他得叮嘱几句。张晓儒沉吟道:“大师兄,苏昭对杂货铺的事情,可能不是很懂。但他对外联络应该没问题,也见过世面。有事你们商量着来,对他的所作所为呢,也不要过于干涉。”唐双成点了点头:“好,苏先生虽然不懂这方面的事,但其实为人很好,与跟师弟们很谈得来。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认可他呢。”张晓儒说:“那就好。”让苏昭到杂货铺,只是给苏昭一个掩护的身份,让他负责采购,也是为了让他能多与外界接触。唐双成突然说:“还有件事。晓儒,五金店有两个学徒,得知我在这边当了大掌柜后,想跟过来,哪怕不当伙计先当学徒也行。”张晓儒诧异地说:“他们为什么不在五金店干了”唐双成说:“他们听说了我的事,知道你仁义,跟着你这样的东家,肯定有出头之日。他们跟我一样,也是半路出家,就算熬成伙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当二掌柜。”张晓儒随口问:“他们多大年纪原来在哪里做事的”一家杂货铺,有五个人差不多了,再多的话,等于拿钱养闲人。张晓儒虽想给苏昭创造条件,但他只想帮党内的同志,以他的能力,还不可能解救所有劳苦大众。唐双成说:“他们跟我差不多大,二十五六吧,是原来西北农工机器厂的工人。他们一个手断了两根手指,一个只有一条腿,所以没跟着去晋西南。”西北农工机器厂就是原来的壬申第二厂,也就是原太原兵工厂的炮弹和炸弹两厂合并后,新成立的工厂。而西北农工机器厂,也划归西北实业公司管辖,其实还是太原兵工厂的一个分厂,只是换了个名字罢了。张晓儒眼睛一亮:“西北农工机器厂”他当然知道,这个所谓的西北农工机器厂,就是原来太原兵工厂的一个分厂。太原兵工厂的工人,竟然沦落到了当学徒的地步“七七”事变前,太原兵工厂的18个分厂,共有职工7000多人。日军进犯山西后,频繁轰炸,各厂无法生产。阎老西想把工厂设备抢运到后方川陕等地,但直到日军占领太原前,只运走小型机床1000余部和动力电机200余部,仅占西北制造厂18个分厂全部财产的2,其余设备悉数落入敌手。日军将其中较好的设备4000余部和西北炼钢厂炼焦部提炼汽油的设备,及设在左云县的育才炼油厂设备拆卸装箱,运往日本的东京、大坂和满洲的沈阳、大连。利用这些设备组织生产军火和军用物资,以战养战。抗战爆发以后太原兵工厂迁往陕、川,共迁走机床1000多台,原料3万吨,加上部分人员迁往晋西南,接收当地原有的的一些小型工厂和设备,陕、川、晋三地共有大小分厂7个,但员工只有2500多人,设备也才700多台。7000多工人,只剩下2500多人,其他四千多工人,就得另谋出路。像这种身有残疾的,只能自谋出路。唐双成叹息着说:“他们在五金店,其实做着很重要的事。我们的扳手、钳子、螺纹管都是他们用小机床生产的。可老板却只给他们学徒的待遇,一天只给两顿饭,饿不死罢了。”身有残疾之人,想找一份正当的工作实在很难。在店铺做事,都得从学徒干起。只有在张晓儒的杂货铺里,才没有学徒,直接让他们当伙计。张晓儒问:“他们以前是技术工人”唐双成说:“对啊,其中有一个还是专门生产冲锋枪的呢。”张晓儒难掩心里的激动:“明天晚上,你把他们叫出来,我见见他们。”让生产枪炮、炸药、炸弹的工人当学徒,亏那个五金店老板能干得出来。唐双成微笑着说:“不用等明天晚上,今天晚上就能见到他们。”张晓儒说:“赶紧走,对了,是不是找个地方请他们吃点东西不,我们不剩了点酒菜么,给他们包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修械所虽然是剩菜残羹,但对常振东和苏宗才来说,绝对是美味佳肴。他们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吃过带油星的菜的,更不要还有烤鸡。两人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抓着块烤鸡,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吞进肚里。两人努力想表现得矜持,但面对美食的诱惑,他们都投降了。张晓儒拦着唐双成,不让他说话。他很理解,饥饿之人,面对美食,什么都会抛之脑后。张晓儒带的东西其实不少,半只烧鸡,还有吃剩的炒豆腐和鸡蛋,外加三斤馒头和炒饼。这样的分量,四个人都未必吃得完,可现在,被他们两人就解决了。常振东打了个饱嗝,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上的油渍,谦卑地笑着说:“让张先生见笑了。”难得吃顿饱饭,哪怕撑死,他也乐意。张晓儒笑了笑:“有什么好见笑的,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你们吃饱了,咱们才好谈事。”常振东双手抱拳,恭敬地说:“在下常振东,因为操作机床失误,丢了两根手指。这位是苏宗才,研制炸药把自己的腿给炸没了。”张晓儒好奇地问:“两位都是大才,能造枪、做炸弹,怎么没跟着去西北制造厂呢”苏宗才叹了口气,自嘲地说:“我们是什么大才两个废物罢了。”能跟着去当工人的,必须是身体健康,他们技术虽然不错,但比他们技术好的,也不是没有。人家凭什么放着身体健康的人不要,却要收留他们两个残疾呢张晓儒诚恳地说:“你们可不是废物。”苏宗才虽只有一条腿,但他借着拐杖,却站得笔直,郑重其事地说:“张先生如果怜悯咱们,能否让我们在你的杂货铺讨碗饭吃放心,我们保证拼命干活,前三年只要管吃住,可以不要工钱”张晓儒缓缓地说:“让你们在杂货铺,实在是太委屈了。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跟我回双棠县,我想办家修械所。”常振东惊诧地说:“修械所这倒是我们的专长,顺便还能给你造点枪和手榴弹,如果有原材料的话。只是,非得去双棠县吗”苏宗才突然问:“张先生,你们有些什么设备”他已经看出,张晓儒来见他们,不是让他们进杂货铺,而是要搞修械所。想让张晓儒赏口饭吃,只有干修械所这一条路。张晓儒伸出三根手指头:“一无设备,二无人员,三无原材料。”常建有与苏宗才对视了一眼,感觉被张晓儒戏弄了:“那怎么搞呢”张晓儒笑着说:“得靠你们啊,西北制造厂留下了很多设备,好的设备被运走了,就拿次一点的嘛。原料不够,把规模搞小一点嘛,至于人员,你们不就是么”常振东担忧地说:“要在太原找点车床、铣床、磨床、钻床、冲床,还是挺容易的。只是,能运回去吗”这些设备,可都是管控的,在太原购买都得小心翼翼,如果运到外地,被日本人查到,那是要当成抗日分子处理的。张晓儒沉声说:“运输不成问题,你们帮我去找设备,价格合格,设备能用就行。另外,能搞到原料更好。我的要求不高,能修枪、做炸弹就行。”此时的张晓儒,并没有意识到,他今天的举动,将对二区,不,对军分区,甚至整个太岳军区,有多大的帮助。苏宗才缓缓地说:“那就不成问题了,我们尽快给张先生把设备和原料买好。”张晓儒高兴地说:“拜托两位了。”常振东和苏宗才,虽然身有残疾,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军工技能,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愿意跟自己去双棠县。换成其他人,未必会离开太原。新民会省总会事务部训练处的训练结束后,张晓儒没有马上回去,他多待了两天。表面上他借着这两天,与太原和周边的同学相聚,毕竟这次的学员,都是真正的汉奸。与他们搞好关系,对杂货铺也有好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等常振东、苏宗才购买设备和原料,直到他们采购齐全后,才一起回了双棠县。他们先动身,设备隔了一天才到印塘火车站,所有的设备全部送到三塘镇淘沙村,常振东和苏宗才,也直接去了淘沙村,住进了张家大院。此时他们才知道,这个修械所,是张晓儒的私人产业,甚至修械所对外还得保密。在得知常振东和苏宗才的职业后,张晓儒就在考虑,要把他们放在哪里。放到县城肯定不行,那里是敌人控制的中心地点。放到根据地也不行,先不说山路崎岖,设备和原料难以运输,就算是能运进山区,以后面临敌人频繁扫荡怎么办淘沙村是个很好的地方,我党已经深深地扎下根,群众基础特别好。淘沙村现在是日本人认定的模范放心心,轻易不会进村。就算进了村,有群众的掩护,也不用担心。张晓儒让人把村自卫团的那几条烂枪拿来,试试他们的技术水平。没想到,常振东拿到枪后,都没用机器,只是用了把锤子和钳子,就把枪给修好了。常振东说:“张先生,我们带来的机器,可以修大多数的枪。你们这些枪,都是些小问题。”对他来说,修这几条打不响的枪,简单得跟喝碗粥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