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分节阅读 21
作者:星辰玖      更新:2023-06-21 00:17      字数:4787
  d成,必须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让此人在他离任之后监督着,把事情继续办完。让谁来监督,这也是个问题。县衙官吏肯定不行,因为他们也有可能会调走。赵穆貌似也不怎么靠谱,自己还在这里呢,他对做善事都不怎么积极,等自己一走,那就更不用指望了。至于徐辉,他不欺压乡民就算不错了,让他做善事,想都不用想。想来想去,张斌决定,还是把这事交给汤显来做,因为他是平阳最有威望的乡绅,而且出了名的爱做善事,交给他准错不了。不过,张斌跟他并不是很熟,而且以汤显的声望,老是把他呼来喝去的,貌似有点不妥,上次募捐那是没办法,这次,张斌决定亲自去汤府拜访,郑重的将事情托付给他。这古代拜访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是老朋友倒还罢了,什么时候去都没关系,如果两人不是很熟,你要去拜访,那可不能想去就去。首先,必须得投拜帖,告诉人家具体什么时候去,让人家有个准备,或者说人家不想你去的话,直接就会在回执中告诉你,没空。然后,还得准备礼物,这礼物倒不用太贵重,按古礼,送只鸡就行了,冬天送活的,其他时候则送熏干的。为了以示郑重,张斌亲笔写了张拜帖,附带自己的名刺,装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面,让师爷吴士琦捧着,去汤府投了拜帖,言明自己明日辰时将到汤府拜访。县令大人要来拜访,汤显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拒绝,他亲笔写了个回执,言明自己将恭候大驾。这拜帖一投,拜访的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第二天升完早堂,差不多离辰时还有一刻钟,张斌便召集一帮衙役,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坐着官轿,赶往汤府。他一般很少摆这么大的排场,但是,正式拜访这个排场却必须摆,不然就是不给汤显面子。此时,汤府已经敞开大门,两边整整齐齐站着两排家丁,汤显也亲自站在门口,对着县衙方向,做翘首企盼状。差不多辰时左右,一堆衙役护着官轿来到汤府大门外。张斌刚一下轿,汤显便迎上去拱手道:“县令大人,怎能让您屈尊而来,昨日吴师爷转达了您的意思,小人正准备去拜访您呢,县令大人请先回县衙,小人这就去拜访您。”这是客套话,也是拜访的套路之一,张斌要真转头就走,那就傻bi了。他拱手还礼道:“怎敢让汤老员外屈尊,本官冒昧来访,还请海涵。”两人相互谦让了一阵,汤显终于做出了个请的姿势,请张斌入府。张斌暗自吐了口气,接过张差手中的熏鸡,跟着汤显往里走去。这汤府比徐府还略小,但里面却是相当的雅致,更有几株大树参天而立,那树龄怕是百年都不止。这环境倒是真不错,张斌不由一通夸赞,汤显则是谦逊不已,两人客套了一路,走了大约一盏茶时间,终于来到了汤府后院大堂。这个时候,就该送礼了,张斌郑重双手捧起熏鸡,恭敬的递给汤显。汤显双手接过,连番道谢,随后交给下人,请张斌坐下来,然后吩咐下人上茶,这一套拜访的礼节才算是完成了。待下人上完茶,恭敬的退下去,汤显这才拱手道:“县令大人大驾光临寒舍,不知所为何事。”张斌拱手回了一礼,直截了当的道:“本官这次冒昧前来,实有一事相求。”汤显暗自皱了下眉头,他以为这县令大人是来感谢他带头捐款的呢,搞半天还有事相求啊他虽然心中有些不喜,表面上却是客气道:“县令大人请讲。”张斌闻言,郑重的将自己的想法详细说了一遍,然后便满脸期待的看着汤显。汤显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事倒没什么,不过,县令大人这想法貌似有点不妥啊。他想了想,还是委婉的道:“县令大人,这平民百姓出行可是要路引的,要是下一位大人不愿意开怎么办毕竟路引开出去,如果出了什么事,可是要担责任的。想要人一次开出上千张路引,难啊。”张斌闻言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考虑过,要下一任县令不配合,这事很有可能要黄了。他不由皱眉道:“作为一县父母,不至于这点责任都不想担吧”汤显闻言,摇了摇头,苦笑道:“这县令大人小人都见过不下十位了,像大人您一心为民的还真不多,小人斗胆,建议县令大人略微调整一下方略,在这一年之内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这一时半会张斌那里想得出更好的办法,不过,看汤显那样子,貌似有点想法,他干脆请教道:“还请汤员外指教。”汤显连忙谦虚道:“指教不敢当,小人都胆问一句,现在这土豆价格几何,红薯价格又是几何。”张斌坦诚道:“由于种植不得法,福建那边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其实并不高,每亩也就五百斤左右,只比稻米产量高上一点点,所以,这价格也只比稻米便宜一点,大致就是五文左右一斤。”汤显闻言,微笑道:“这就好办了,既然价格这么高,县令大人又能保证亩产两千斤,那么直接卖生的差不多就能解决老百姓的温饱了,县令大人还不如将所有银子拿去进种子,能进多少进多少,尽量给每个农户都配上一亩地的种子,一亩地两千斤,十两银子,差不多了。”张斌想了想,继续请教道:“那这销路问题怎么解决”汤显自信的道:“这个县令大人可以放心,温州府的大商贩小人还是认识几个的,只要让附近州县的人都知道土豆和红薯又便宜又好吃,让他们去销应该不是问题。”张斌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一个全新的计划在他脑海里形成。第四十一章 书成平阳县这会儿总共有十多万人,一万多户,除去乡绅、里正、甲首,剩下九千余户基本都在温饱线下挣扎,也就是说,要解决他们的温饱,起码要买九十万斤土豆和红薯种子。九十万斤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收购到的,张斌一和汤显商议完,立马拨付了四千五百两银子,让人送去大金所,请他父亲张成德代为购买土豆和红薯种子,买到一批就送一批,以免到时候要播种了还没种子。紧接着,他又订购了二十个烤炉和二十辆平板车,让那些铁匠和木匠先做着,至于剩下的两百两,则是留着印书的。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张斌基本是县衙和东门山两头跑。如果有什么政务要处理,他就留在县衙,处理下政务,顺带看看兵书。如果没什么政务要处理,他就跑去东门山,看看土豆和红薯的涨势,顺带练练绘画。看兵书自然是为以后领兵打仗做准备,至于这画画,主要是他想在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里面加上插图。毕竟看这书的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能认得字就算是不错了,要完全领会整篇文章的意思,怕是没几个做的到。如果能配上插图,用图画的形势描述整个种植过程,那么理解就不会出现什么偏差了。还有,他现在是没空研究明朝的工业和武器,以后肯定是要着手研究一下的,这会儿可没电脑,只能通过手法,学好绘画,同样有助于以后的研究。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所必需掌握的技能,经常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画画,原来的县令张斌自然是学过的,不过,他却画的不怎么滴,只能算是有点功底,离形神兼备还有差得远。吴士琦画倒是画的不错,正好可以教教张斌,这几个月练习下来,张斌的画技可以说突飞猛进,画出来的画基本可以称得上是形象生动了,而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上的插图他也画的差不多了。时值六月,正是土豆和红薯都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张斌又来到了东门山,在地里转了一圈之后,他便回到陈盈盈家中开始练习绘画。这个时候,他的绘画技能已经差不多赶上吴士琦了,吴士琦很识趣的和谢正刚他们待在外面闲聊,没有打搅他练习,房中,只有陈盈盈在陪着,又是给他磨墨,又是给他煽风,那样子又是崇拜又是爱慕,满脸幸福。张斌现在也想开了,他不沉迷女色,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费心思去克制,也不胡思乱想,缘分注定的他不会拒绝,无缘无份的他不会强求,一切顺其自然。此刻他正在临摹一副花草画,这幅画画的是一根葫芦藤,有花、有果、有叶,那花有点像土豆花,那叶有点像红薯叶,临摹起来,正有助于他画土豆和红薯的植株。自从他画技达到形似的程度之后,吴士琦便专门去了趟温州府,为他选了一些花草画,上面画的大多都是这种外形与土豆和红薯植株有点相类似的花草。临摹了将近一个时辰,他终于将这个葫芦藤临摹完了,两相对比,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他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放下毛笔,伸了个懒腰。陈盈盈乖巧的靠上来,柔声道:“大人,差不多了吧,别太累了,吴先生也说过,绘画不是一两年就能练成的。”张斌轻轻的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温香软玉,深吸了两口清香,这才微笑道:“恩,今天就练到这里,你先去做饭吧,我把书稿核对一下。”陈盈盈闻言,娇羞的从他怀中站起来,连蹦带跳的去了,张斌则拿起桌上的一堆书稿核对起来。其实,这会儿地里的土豆和红薯都差不多成熟了,张斌之所以没让人收获,主要是让它们再在土地吸收点水分和营养,增加点产量。核对了一遍书稿之后,他舒了口气,基本上差不多了,就剩下最后的收获了。其实文字部分他已经完成了,只有两幅最终成熟的插图还没有画出来,他的画技还没达到凭空想象就能画的生动形象的程度,这会儿他还必须对着实物画。他想了想,还是决定下午就去挖一株土豆和一株红薯,一是为了画出最后的插图,同时也可以单独称一下,预估一下产量。吃完中饭,他便带着陈志等人来到屋后的试验田里,让他们先将一株红薯旁边的土挖松,随后连根带茎一起扯出来,紧接着又把一株土豆整个全挖出来。新挖出来的土豆和红薯已经比原来的种子要大一圈,但是,还没有达到后世那么大,张斌让人称了一下,随后又根据植株数量大致计算了一下,得出的结论,亩产两千斤应该是不成问题。随后,他便带着挖出来的这株红薯和土豆来到房间中,认真的画起来。整整画了一下午,他终于将土豆和红薯成熟后的插图画完了,这就意味着,他辛辛苦苦记录整理了两个月的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终于完成了。第二天一早,升完早堂,他便招来了平阳仅有的四个印户,拿着底稿与他们商量了一阵,最后定下来价格是五分银子一本,两百两银子,正好印四百本。这个价格有点高,主要还是因为他是第一次印刷,而且还有很多插图,还要刻制很多的木版。二百两银子,对四个印户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接印过新书了,要是老书,他们一本最多也就赚个几十文,根本不能新书比,更何况这一次还是四百本。这会儿大家都没什么钱,连老书都很少有人订购,他们的日子也过的相当的艰难。可以说,光是这一次,就差不多够他们吃一年了。所以,他们相当的积极,在他们的分工协作之下,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不到十天时间就印出来了。拿着新印出来的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张斌不由爱不释手的翻阅起来。越翻,他就越是激动。我竟然出书了,我竟然出书了,我竟然在明朝写了本书,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啊。他不知道,他这本书比他想象的还要了不起,因为,这本书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第四十二章 丰收六月中旬,正是早稻成熟之时,正当老百姓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平阳县所有里正突然接到县令大人命令:六月十五巳时,带上指定的农户,到东门山集合。县令大人指定的农户都是两个,一个是里甲里面最穷的佃农,一个是里甲里面最穷的平农。县令大人这是要干嘛呢,难道是催人交税虽然心中疑惑,所有里正还是带着两个指定的农户,按时前往东门山,不为别的,就因为传达县令大人命令的是他们各自头顶的乡绅。县令大人的命令有时候还能含糊一下,毕竟山高皇帝远,县令大人也不可能为点小事专门跑来收拾你,再说县令任期也就三年,三年过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就算他记仇都没用。他们头上的乡绅可就不一样,乡绅可是乡里最有威望的人,而且人家也不会离开,得罪了,绝对弄得你欲仙欲死。所以,没有哪个里正敢不来,再远他们也不敢迟到。这天东门山可就热闹的,一百多个里正,没人带两个农户代表,总共差不多有四百来人,这么一大堆人站一起,光是说话声都能把屋顶都掀翻了。当然,张斌叫他们来并不是坐哪个屋里开会,东门山也没这么大房子,这些人一来到村口就会被人领到后山指定的地方,爱站着就站着,想坐就坐地上,凳子是没有的。这地方就是八亩试验田四周的山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