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男儿 分节阅读 249
作者:我是路口      更新:2023-06-21 02:13      字数:4883
  d们到现在为止还是觉得自己的骑射是不可战胜的,但说实话,他们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我们已经推进倒了热兵器时代,而他们还想着凭借弓箭打仗,那么就随他们好了,他们很快就能看到自己到底有么大的差距,自己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打击。”“那么阿里海牙怎么处理也送回去么”“他可不行。”张顺冷笑起来“临安的事情要有人负责,他就是最好的一个。再说了,以后要是这样的人层出不穷,那么我们怎么办以后每一次打仗,他们都来这一招怎么办所以他必须死,而且和吕文焕一样,必须千刀万剐才行,这一点是我们底线,不可能改变的。”“明白了,武勇公,属下知道该怎么做了。”范文虎微笑着说道,说到这里他也有点得意忘形了,对张顺恭维道“这一次鞑子吃了大亏阿朮虽然已经退了,但是这一次他在扬州扔下了至少两万人,基本上还都是精锐,这一次可真是伤筋动骨了,我们接下来不管是打还是谈都是可以的了。”张顺忽然想到了什么似地问道“就你看来,元人当中还有什么特别厉害的部队么”范文虎想了一下,然后才说道“当初山东的部队都挺能打的,他们也都已经被元人控制很久了,现在基本上也属于元军战斗序列中比较能打的不对了。还有几个色目人的军队都挺厉害的,特别是大食人,这些人对元人非常忠诚,他们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视,再就是元人自己的蒙古人了,说起来他们还是很强的,但问题是人数不多。”张顺满意的点点头“很好啊,这些人存在我们就不无聊了。不过我的目标还不是他们,而是另外一边,破虏那边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和元人的战争应该推得更远一些,也许是五年之后吧,给他们这个机会吧,既然他们想要。你去和他们说,可以签合约了。”同在临安的皇家在此时却是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滋味,临安终于被夺了回来,但是此时的大宋皇家却处于风雨飘摇的地位。之前张顺并不在乎朝廷的时候,他们还总是希望自己可以摆脱张顺的控制,但是现在这种控制已经深入骨髓了,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改变现在的一切了,这不是很可笑么太后并没有惊动其他人,而是自己在临时当坐太庙的行宫里面祈祷着,她不敢和任何人说自己的心里话,这么一个环境之下她谁也不敢相信。在她面前是当初从临安带出来的祖宗灵牌,不过跪在下面的太后心里却并没有想着要把喜讯告诉自己的祖先们,说什么呢自己这孤儿寡母过的还不错还是说因为自己太信任那些言过其实的家伙,所以现在落到了这个地步她也不知道能说什么了。皇帝还是太小了,还不知道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反而和张顺很亲热,只要张顺来了,他就一定会喜笑颜开的,但这样其实也是好事,毕竟这样的日子过下去,就算是真的有一天张顺黄袍加身,他也不会把自己还有陛下怎么样,也许做个富家翁就是最好的事情了,就像是自己的家族曾经善待柴家人一样,而这不就是最好的结果么投降元人也许也能活下去,而且说不定活的不错,但那也只是权宜之计罢了,张顺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他总有一天会挥师进攻元人,向曾经的故国故地发出征战的命令,而到了那个时候自己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元人这么厉害都挡不住张顺,自己又能如何再说了按照张顺的一贯行事风格,他是绝对不会原谅那些投降的人,看看那些投降元军的官员现在全家老小都在矿山挖矿就知道了,他根本就不在意什么情有可原,也决不会原谅什么迫不得已,在他的眼中所有人都只应该死战。张世杰、陆秀夫都完了,战死的战死、淹死的淹死,当初自己还曾经有过幻想,可现在仔细一想也觉很可笑,这些人连元军都打不过,怎么可能斗得过张顺战斗打到这个样子,该死的都已经死了,留下的就应该好好活着了。当太后站起来的时候,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的神色,此时此刻她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对于曾经的一切都不闻不问,只有这样才能换取张顺更好的态度,才能换取血脉的连接。可张顺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呢为什么到了现在他还不做好准备,为什么到现在他还是站在这个位置却不对朝廷有任何的要求,难道说他真的是下不去手么不会的,看来他只是在等一个时机而已,但时机又是什么呢第162章 合约临安失守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大都,和这个消息一起来的还有一份草签的协议,这一份协议就是伯颜和范文虎初步商定的东西。范文虎这个人别看他打仗只会逃跑,平时又是一副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的样子,但实际上却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正像张顺说的那样,能在这么个乱世中活得那么潇洒自如的那有什么傻瓜,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才,而这一次谈判中,范文虎把自己这个技能明确的表现出来了。之前董胖子的谈判经常会因为一个问题继续不下去而全部停滞,从头再开始谈,这也导致了整个谈判的过程非常缓慢,可现在范文虎玩的这一套却是只要有过不去的坎就停下来,然后跳到下一个议题去,等那些可以谈明白的东西一一谈好之后,再转回来重头开始这些谈不下去的,这么一来大大的加快了速度,这也让伯颜有点招架不住了,在连续三个月的纠缠之后他们终于拿出了一份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草案出来,本来按照范文虎的意思,大家可以签约了,因为伯颜来这里就已经算是忽必烈的全权代表,但是伯颜面对这个东西却并不敢签约,因为他知道只要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那一切可以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言了,所以他还是派出了八百里加急,将这些东西送回大都,交给忽必烈。忽必烈也是算作是一代雄主,他的能力并不比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差多少,甚至还要隐隐高出一些,但即便是这样,当他看到这份协议的时候还是直接发了疯,将刚刚送进来的食物全都摔了,这也真的不能怪他,因为这份协议实在有点不像话了。赔偿所有军费、损失共一亿两白银,分三十年偿还,期间元朝开放五大口岸给大宋作为通商只用,税务有大宋负责收取直到三十年之后还款期结束。从此之后元朝和大宋为兄弟之国,元人皇帝称大宋皇帝为兄,每年自愿奉上战马五千匹、皮毛、肉类和矿石若干。元人可以用汉族百姓换战俘,每十个换一个,换着用城池来交换战俘或者偿还债务,具体价格有具体城市来定。忽必烈只是看到这里就已经快要昏过去了,这哪里是什么和平协议,根本就是要趴在大元身上吸干大元的鲜血。元人对于生产的水平天下皆知,要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汉人那样可以熟练的完成各种职业,那么他们何必还出去抢呢你真的以为每一次抢劫都不死人呀这一方面的确是因为元人好战,但另外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元人实在太穷,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东西,只要一开启通商口岸,那么大宋的那些好东西就会像潮水一样涌进大元的境内,然后元人本来就薄弱的手工业和制造业就会直接被冲垮,在之后他们就会走上越来越穷的道路,最后穷到只能再出去抢劫。大宋那边是不能再去抢劫了,那么只能继续向北,可问题是北面的那些人生活也没好到哪里呀他们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的,实在也没有多少可抢的东西。再说了那个距离那么远,当初元人是可以的,可是现在元人已经没有当初那个劲头了,再要他们像过去一样基本上没有戏了。要是这的再来那么一次,忽必烈相信,好不容易才聚到一起的蒙古诸部会立刻分崩离析的,到时候就别说什么大元了,能留在草原都是好的。还说什么三十年,十年也坚持不了,更何况一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大元所有的财富在加一起也没有这个零头啊,只要把这个数字报出去,那些王公贵族就会立刻跳起来咬人了,说不定还会把自己直接推翻了。两个国家互为兄弟,这个说法忽必烈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自己这么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要叫一个八岁不到的小孩大哥,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你这个岁数还没有老子的孙子大呢。等以后老子死了,我的儿子不就成了你的侄子,等我儿子死了,你他么的还在的话,你们大宋不成了我们的爷爷么娘的,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了。还说什么战马,老子连根毛也不会给你们,你们缺马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你当老子是三岁小孩么骗老子有趣么你们没有战马都这么不讲理,要是有了战马,那还不上天么到时候我们可就真的连草原都没有了。先辈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才终于把产马之地都据为己有,你们现在想这么轻松的拿回去,真的是做梦了。至于老百姓换士兵,忽必烈倒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的大元的确缺乏精锐军队,而阿里海牙用一个人的性命换回来七万大军绝对不能扔在外面,这是一代人的心血,绝不能看着他们去矿山当苦力。可是百姓的事情却真的有点困难了,到这个时候忽必烈才开始后悔自己以前随意屠杀的汉人有点多了,要是在那时候就想到今天,那也不会有这么为难了,可是不管怎么为难都要把这些人带回来才行。至于城市的事情,忽必烈倒是有点惊讶,张顺并没有要求任何一个城市,他仿佛忘记了元军已经占领了一些地方,甚至连大都都是据为己有的,不过这一次他跟提都没有提过一次,看这个样子,他们倒是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不过忽必烈认为这也只是张顺做好人而已,他现在恐怕自己那边还一堆事情没有处理完呢,要更多的地方也没有用处,所以干脆就不要了,可是自己这么想对么“陛下不必为此发怒,老臣觉得这件事对我们还是有利的。我们现在不是要名声的时候,我们需要的还是时间,只要给我们充分的时间,我们就有信心追上他们,最终打败他们。”“你说的倒轻松,可是”“没有可是了陛下,阿朮大帅前几日送回来的火枪您也看了,那东西实在太过于惊艳,要是我们能仿制出来,那么在日后我们还是有一战之力的。”第163章 送别“没有可是了陛下,阿朮大帅前几日送回来的火枪您也看了,那东西实在太过于惊艳,要是我们能仿制出来,那么在日后我们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大臣们纷纷跳出来启奏,这个时候这些汉奸也好,元人也罢,倒还是比较客观冷静的,他们对于大元现在的状况也看得比较清楚。忽必烈看着他们也是一阵苦笑,没想到自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怎么这么一切变化的这么快呢他沉吟了好一会,才终于缓缓的说道“诸位爱卿,不是寡人不愿意签署这份协议,而是这份东西要是签署了,那么我们大元恐怕即刻就分崩离析了。这么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宵小之徒在死死的盯着我们,我们能走到现在实在太不容易了。而这份合约只要拿出来,让他们看到上面的数字,他们就会立刻造反了,一亿两白银,这是个什么概念,三十年还请这又是个什么概念,简直就是趴在我们身上喝血呀。不过你们说的也对,这一次谈判也只是权宜之计,所以朕不管了,全权交给伯颜丞相吧。不过带句话给他,无论如何,那七万战士都要带回来,给他七十万汉狗又能如何”下面的大臣一听这话全都面面相视,有些和伯颜关系好的也都暗自神伤起来,看来伯颜注定要被起这个黑锅了,而这个黑锅的重量实在太沉,伯颜背不动,等待他的结果只能是死亡了。当这个消息传回襄阳的时候,已经过了正月十五,伯颜接到消息之后只是慨然长叹,却一字不发。有趣的是这一次和忽必烈口信一起来的还有元朝的右相户利铁花,这个人也是黄金家族的一员,他是来接替伯颜位置的,而且他也带来了第一次赔款三百万两银子和两万汉民,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忽必烈已捏着鼻子认了。可就算是这样,伯颜还是亲自签订了这份协议,这一天正好是正月的最后一天,史称正月协议。签订协议的第二天清晨,伯颜就轻车简从离开了襄阳,他希望自己可以悄悄地离开,这倒不是因为什么,只是不想闹得太过张扬,他希望可以可以做到无声无息。不过刚刚走出襄阳十里外,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因为他看到了这里已经被成群的士兵包围起来,看这些人的甲胄和状态,就知道他们都是张顺保卫营的人马,在这里出现这样的部队,也就意味着张顺就在这里。“丞相不够意思啊,怎么不告而别呢我家公爷再次背了一点薄酒,算是给丞相送行,还请丞相赏脸啊。”范文虎话说的虽然很是自谦,但是却透着一股子不能拒绝的意思,这样伯颜也是一阵难过,曾几何时自己已经到了这么一个地步但是张顺在这里,他还是想见一下的。刚到襄阳的时候他和张顺还见过几次,但是后来张顺也就不理他了,这一次双方再次见面也不知道这个人又想说什么呢十里亭本就是送别的地方,所以亭子中本来就有石桌石凳,此事上面摆着的就是一壶酒,三个杯子,而酒一直都是被下面的暖炉煮着的,香气四溢,一闻就知道是张顺做出来的好酒。张顺一身白衣,身上披了一件白色的狐裘,显得很有点读书人的风范,此时看到伯颜走进来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