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男儿 分节阅读 266
作者:我是路口      更新:2023-06-21 02:14      字数:4911
  d方被驱赶来的像难民一样的百姓,他们本来就在这些城市中过得很不开心,一听说张顺军对已经来了,立刻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而元军的主将们和他们本来是就是天生对立的一般,他们从心底就不相信那些汉人百姓,也不相信那些底层的汉人军官,对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人才值得相信,可问题是这个时候自己人实在太少了。要是说现在把所有的老百姓都杀光那是绝不可能的,恐怕还没有等他们开始动手,自己的命就先丢了。把那些人都赶出城去也是开玩笑谁的身边都有少则几百多则以前的亲兵,可也就是这些人而已,想要凭着这么点人守城,还是别闹这种没头脑的事情最好。可是什么也不做就能混的过去么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李富已经开始在私下里面活动起来。李富曾经做过怯薛军,那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当年在这里他也有一群跟着混饭吃的弟兄,而这么多年过去之后,那些人也都成了地方上的军官,这帮人有的本来就是他的弟兄对他言听计从,有的至少也要给他一些面子,所以现在李富的活动立刻就成了另外一个诱因。于是乎那些乱七八糟的传闻很快就传遍了山东各个城池的大街小巷,老百姓也好,元人也罢都在恐怖中生活着,他们都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钢刀就会落下。汉人害怕元人会对他们来个血流成河,毕竟他们手里可没有武器,而武器则都掌握在元人手里;而元人则担心汉人对他们来个斩草除根,毕竟人家的数量实在太多了,是他们的好几十倍之多,别看他们掌握了武器,可是那些人就算全都蹲在地上任由他们杀,他们也杀不完啊。这就是一种说不出来但却非常奇怪的平衡,双方都害怕也就都变得小心翼翼,因为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点燃这一场燎原大火。但只要张顺的军队出现在城下,那么这场大火也就直接点燃了,因为双方谁都担心自己成为对方的目标,于是都立刻想到了先下手为强,于是乎那些百姓全都拿出了自己早就藏好的各种武器冲上街头,跟那些站在元军那边的人打在一起,结果基本上都是大家势均力敌,然后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张顺军进城,张顺军负责的也不过只是打上几炮,轰掉目标之后也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戏码就像是被人复制了一样,不停地在山东各处爆发着。而此时张顺的回信也到了,他对于徐宁的决定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并且告诉他一边继续这样对山东进行攻略,一边在山东直接开始征兵,既然他们已经醒过来了,那么就好好利用一下吧,而后续的干部和物资将会立刻起运,马上就对这里展开一场全新的改造。既然有了张顺的全力支持,徐宁自然马上就有了底,他之前也不敢推进得太快,就是因为后方不能马上稳定,可是现在却大大不同了,因为随着信件一起来的还有一百多名官员,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从襄阳各个部门调出来的,他们都有不错的经验,现在进入山东之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而这么一来也终于让徐宁可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战斗上面,他可以全速推进了。第三十六章 济南上有了张顺的全力支持,徐宁干的更加起劲,在登州简单的休整了一下之后,他就开始加速进攻的速度。接下来的战斗很是轻松,大部分城市根本就不需要战斗便可以拿下来,所以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很轻松就把元军打得屁滚尿流,接二连三的不停地撤兵,简直就是兵败如山倒,到了后来那些军队基本上就不再和张顺军队进行接触,直接就把城市扔了,全都跑到了济南去,好歹在那里他们好像还有点防御的能力。而徐宁的进军路线也是非常有目的性的,他首先进攻泰安兵不血刃将此处拿下,而有趣的是竟然有将近三千多名士兵慌不择路跑上了泰山,并且在那里准备继续抵抗。徐宁并没有马上命令进攻泰山,而是命令军队将泰山包围,此时他的士兵数量已经再次超过了十万,谁也没想到山东大汉们对于当兵还是很有兴趣的,大量的士兵全都表示愿意跟随徐宁,而他们现在虽然武器和正规军并不相同,但作为辅助兵种还是很不错的。十万大军包围了泰山,只用了不到五天,上面的人就已经受不了了,要知道这座山上没有足够的水源更没有可吃的粮食,几千人马在山上刚开始还行,很快就受不了了,他们最终把主将五花大绑送下了泰山,就此徐宁完全掌握了泰山。攻陷泰山之后徐宁并没有立刻出兵,而是在此处摆下了祭坛,祭奠泰山这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不少功高盖世的皇帝才敢到此处祭天地,所以这座山也是被历朝历代封赏最多的一座。徐宁在此处祭天的意义很明显,就是通过某一种方式告诉天下,大宋的反击已经开始了,而很明显这件事做的非常漂亮,这个消息很快就传的天下皆知了。光复泰山之后,徐宁继续命军队进攻,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曲阜,这里可是孔圣人的故乡。由于这里陷入敌手已经时间太久了,所以这一代的衍圣公并不是大宋册封的,反而接受了辽金元三个朝代的册封,于是徐宁只认孔庙,不认衍圣公,他命人将孔氏全家都赶出家门,但是却在孔庙进行了隆重的祭奠。孔家人自然气的七窍生烟,他们马上着手组织人到处去闹,但徐宁对于他们却一反常态的不认可,他甚至都不愿意见这些人,只是让人带话给他们“你们是谁的衍圣公有当今朝廷的册封么孔老夫子一代文圣,他的言行对后人就是圣人教化,不过你们这些所谓的后代根本就没有一点脸皮可言,随随便便就能叛国投敌,你们这种行为怎么配得上孔圣人后代这个称呼呢你们就算是立刻全都死了,也没有脸去地下见你们家的列祖列宗呀不过我们也不是土匪军队,我们都是正规的朝廷的军队,所以对你们还是网开一面,那你们当普通人家处理了,只要吧当汉奸的时候侵占别人的土地交出来,把那些被你们欺负的人赔偿金钱之后,也就没有别的事了,要不然把你们全都当成大汉奸处理,一律杀头”话是这么说的,事情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将孔家的所有财产全部充公,将那些一直都养尊处优的家伙都赶到街上,甚至连多余的衣服都没有让他们带上。这一下可真的得罪了不少孔家的门徒,但他们也真的没有办法,因为还没等这些人反应过来,一条鞭法的工作小组就已经到了曲阜对这里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说到这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一场阴谋了,作为世家的代表孔家,张顺也跟就没有打算放过,不过他用的办法是将孔子推到更高的位置,但是却将孔家直接踩进了泥里。孔家的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立刻联系了一些比较有名望的人准备去襄阳告御状,至于到底在那里能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也就没有人知道了。徐宁在这里呆了几天之后,再次开拔,这一次他的目标就是济南城了,而他也知道这将是山东攻略最重要的一环,也将是最难打的一环。济南城历史悠久,传说这里就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也就是舜的故乡,这里有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的隋代大佛,从古至今差不多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有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刺诗大东,这也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济南属齐国,济南为齐国之泺邑。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其时著名的齐晋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一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那个时候济南属于济北郡,称历下邑。汉代的时候改称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之南而得名。西汉文帝十六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景帝三年济南王刘辟光谋反被诛,国除为郡。西晋永嘉中移治历城县。东汉再次成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晋永嘉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南朝宋元嘉九年于济南郡侨治冀州,北魏皇兴元年复名齐郡。隋朝开皇三年废郡,改济南郡为齐州,辖历城等十县,治所仍在历城。大业初复置齐郡。唐武德元年改齐郡为齐州,次年置总管府。贞观元年撤总管府,贞观七年又置总督府。天宝年间先后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宋代至道三年分中国为十五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徽宋政和六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五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被称为“文学之国”、“富饶之地”,为中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后来金仍置济南府仍属山东东路,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七县。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十七章 济南下济南有如此的历史,自然在这个时候也就成为了北方的重镇,就算是元人并不怎么在乎北方人,他们也对于这里高看一眼。正是由于这个地方重要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所以元人对这里的防守也是颇费心思,木华黎的后人安童被委任为济南的守将。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玄孙,在当年也做过怯薛,不过他这个人比较喜欢儒学,时仅十三岁的时候忽必烈就曾经称赞他虽然年少而有辅国之才,因为他常与大人讨论国事。中统四年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获其党千余人,欲尽杀之,以问安童,对曰:“两主争国,彼安知有陛下且甫定神器,不推旷荡之恩,顾奋私憾杀无罪人,何以安反恻“当时世祖与阿里不哥争位,都是拖雷嫡子、宪宗亲弟,本无所谓正统、叛逆之分,对方将卒在法理上并无罪过,而且阿里不哥尚未归降,正需要以宽待政策招抚其支持者,因此忽必烈很赞赏他的意见,对他才十六岁就有如此老成的见识感到惊异。十八岁的时候安童就出任中书右丞相。当时史天泽从中统二年起一直任右相,但在李璮叛乱后,忽必烈对汉人世侯权重当有疑忌。这一年他巡幸上都时,召安童推荐的谋士崔斌征询“为治大体,今当何先“,斌答以“任相“,并举安童、史天泽可为相。世祖默思间,崔斌又奏“陛下岂以臣猥鄙,所举未允公议,有所惑与今近臣咸在,乞采舆言,陛下裁之。“遂立马扬言曰:“有旨问安童为相,可否“哪知道,当时听到这句话的人全都欢呼万岁,于是忽必烈就下决心重用安童。但是接下来的岁月中,安童并没有平步青云一帆风顺,而是遇到了他一生的死对头阿合马。当时忽必烈急于财用,自王文统被诛,即委阿合马掌管财赋,后超拜中书平章政事,兼领制国用使司,而阿合马对于金钱的政策就是从汉人手中掠夺为主,这也和安童一贯推行的政策完全相左,于是很快就爆发了争斗,而忽必烈虽然对他们两个人都比较看重,但还是比较偏向阿合马,这也造成了安童最终败北,他曾经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全部被推翻了。在另外那个历史中,失势的安童被派遣到了西北在那里辅佐北平王那木罕,正好赶上了窝阔台后王大名王禾忽叛乱,所以他起兵进行清剿,但因分配给养不公,引起诸王不满。后来从那木罕戍边的宪宗子昔里吉发动叛乱,劫持了那木罕和安童,将安童送到海都处拘禁。海都对拖雷家族的内争采取观望态度,所以颇优待安童并授以官职,直到至元二十年才遣还,直到那个时候他才重新回到元廷,回去之后阿合马已经被赐死,于是安童再次掌权,第二次成为了右相。后来再次推进行了他的想法和政策,不过在八年之后他再次卷入了政治斗争,忽必烈对他的政策再次不满,所以又被罢黜,最终忧郁的死在了大都。安童两度出任首相,能荐用和亲厚儒臣,崇尚汉法,政刑宽平,多次制止滥用死刑,故有贤相之誉。但在任期间,前有阿合马、后有桑哥以理财受到忽必烈的信任,使他难以完全贯彻以儒治国的方针。可这个时代中,他却没有了这样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的大元因为外敌的存在而空前团结,所以他并没有机会去西北,而是被直接派到了济南,这也让他在这里有了施展的空间。安童在济南大力的推行他的一系列政策,所以在这里他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济南方圆之内,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个很好很好的官员,甚至不亚于那些传说中的青天大老爷。而他对于世家、财阀什么的都一向关照有加,这也让不少人都站在了他这一边,毕竟张顺那边对这些人实在有点太次了,所以让不少人其实一直都找不到一个好的落脚之地。之前徐宁在曲阜对孔家做的事情,也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十分担心自己以后也是这个命运,所以全都纷纷逃进了济南,在这里成为了安童的铁杆拥护者。忽必烈虽然对安童并不满意,但是他还是给安童配置了一支战斗力比较强大的军队,这支部队里面不但有一万纯正的蒙古骑兵,还有三万多战斗力比较高的由阿速人、色目人和金人等组成的部队,再加上济南本地本来就有的将近七万多原有军队已经相当可观了,而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的山东各地不愿意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