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 分节阅读 228
作者:沙漠      更新:2023-06-21 03:41      字数:4817
  d马的武官,最少的麾下也有几百号兵士,他们在此之前就已经暗暗留心,在自己麾下的兵士中精心选人,仅在场这几名武将,就足可以带来一百多号完全符合黑鳞营选人条件的兵士。按照段沧海所言,黑鳞营剩下来的几十号人,大部分都可以回来效命,每人各自报上几个名字,交给齐宁,再由齐宁从兵部要人,这实在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毕竟齐宁身为锦衣候,奉旨练兵,从各支兵马中抽调出一些兵士来,并不也不敢因此而得罪齐宁甚至是抗旨。齐宁十分清楚,一个好的将领,并不是如何的会做事,而是能够人尽其用,既然这帮人对黑鳞营的点点滴滴了若指掌,齐宁便令段沧海主持黑鳞营的初建工作,其他诸将从旁协助,但凡遇上什么问题,再由自己亲自出面。有一点齐宁心知肚明,小皇帝让自己重建黑鳞营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能有一支能够随时被皇帝调遣的兵马,在当前的形势下,利用第一武勋世家锦衣候的名头去做这件事情,自然是最好不过。皇帝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心思,就能够左右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小皇帝眼下虽然还没有乾纲独断的能耐,但是他这个心思,却还是让齐宁有了机会实质性地进入军方,拥有了立足于朝堂的根基。齐宁当然知道,自己无法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并不要紧,毕竟段沧海这帮黑鳞老将完全有能力练出这样一支精兵来,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将这支兵马死死地控制在手中。段沧海对齐家忠心耿耿,将黑鳞营重建的实质任务交给此人,不但会让此人对自己更加心存感激,而且确确实实可以起到完全控制黑鳞营的目的。在段沧海等人看来,小侯爷能够从朝中争取到重建黑鳞营的任务,已经是居功至伟,但小侯爷毕竟年轻,而且从未在军中待过半天,练兵毕竟是实打实的苦差事,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练出精兵来,所以众人心里其实都还有些忐忑,最担心的就是齐宁年轻没有定性,耐不住性子受不得艰苦,而且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一个字都不敢显露出来的念头,那便是担心外行干预内行。可是齐宁十分果断地将黑鳞营的练兵任务交到段沧海手中,着实让众人吃惊之余,更是钦佩齐宁的心胸。到了初九一大早,有人送来了帖子,齐宁打开之后看过一遍,才晓得是卓青阳派人送过来的京华书会邀请函。齐宁这才想起,正月十五,还有大楚的一场文坛盛会。邀请函虽然是卓青阳派人送过来,但却并非卓青阳所书,而是盖有礼部的官印,齐宁便知道这是卓青阳直接让人将礼部的邀请函送过来。齐宁从小瑶口中对京华书会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这京华书会每年一度,日子是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京中八大书院加上琼林女子书院,共是九大书院比斗文采,算得上是京城每年里文坛最大的盛事。只是历年以来,琼林书院虽然参加京华书会,却也只是一个陪衬而已,一直以来,真正的较量还是在八大书院之中,而且八大书院对京华书会极为重视。夺得魁首,非但名声大振,可以得到皇帝的御批,而且朝廷还能从中挑选英才入朝历练为官。齐宁对于琴棋书画的拼斗倒是兴趣不算很大,只是他和江随云前番立下了赌约,却要在书会之上兑现。齐宁当初声称没有翅膀亦可飞上天空,江随云立刻抓住把柄,与齐宁定下了赌约,而且故作大方,给齐宁留出两个月的时间,要在书院大赛一见高低。齐宁当时只以为所谓的书院大赛只是琼林书院内部比赛,此后才知道,所谓的书院大赛,便是九大书院参加的京华书会。京华书会文人墨客云集,参加书会之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江随云故意将日子定在那一天,明显是要让所有人当众看笑话。这一次的京华书会,将举办地设在了龙池书院。齐宁专门抽时间往小瑶那边去探望了一番,小瑶这阵子其实也一直都在准备书会,从小瑶口中齐宁得知,京城九大书院之中,这龙池书院的名气仅次于云山书院。云山书院乃是京城最大书院,早年的京华书会,云山书院连续夺冠,独占鳌头,从云山书院之中走出的官员也不在少数,不过龙池书院在前些年异军突起,连续夺了三年的桂冠,声名显赫,从龙池书院走出的官员,自成一派,与云山派的官员互相都是瞧不顺眼。按理来说,若是为了保证公平,京华书会该当轮流在九大书院举行,只是每年的京华书会,不但有九大书院的学子们参赛,而且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的文人墨客观看大赛,书院太小,根本无法容纳那么多人,九大书院之中,也唯有云山书院和龙池书院有大片的场地能够容纳,所以一直以来,京华书会就在这两家书院轮流举行。各家书院参赛,力争桂冠自然是终极目标,毕竟一旦夺魁,按照历来的规矩,朝廷都会从中挑选数人下放官职历练,这也成了俗规,不过若是无法争夺桂冠,书院学子才情出众,能够在大赛之上惊艳四座,却也很有机会被朝廷看重并加以任用。这种情况虽然并不多见,但却并非没有发生过,从京华书会举行至今,亦有八九人虽然所属书院未能夺冠,但是自身发挥异常出色,因此被朝廷提拔任用。其实赶到京城前来观看赛事的文人墨客还真不在少数,因为举行的地点是在龙池书院,所以还没到正月十五,龙池书院附近的客栈便已经爆满,一到夜里,秦淮河上的生意也更加的火热起来,当真是繁荣娼盛。龙池书院附近的几条街以及秦淮河两岸,来来往往的都是各色才子,有的是住了好些天的,有的则是刚刚昼夜兼程赶到,不是地响起旧友相见的惊诧声,兄台贤弟,之乎者也,言谈必论诗句,笑语定评书画。正月十五说到就到,天刚蒙蒙亮,龙池书院周围的客栈就已经是灯火通明,从各地赶来的文人才子们早早地爬起身来,纷纷往龙池书院过去,在龙池书院的正门派队,这其中许多人都是观看过几届赛事的常客,对于这里的规矩了若指掌。龙池书院作为京城第二大书院,书院的规模确实不小,而且为了准备此次书会,龙池书院上上下下也着实下了一番大功夫,大赛会场设在了龙池书院的东院,这边地势开阔,面积甚大,容纳千八百人也不显得有多拥挤,四角各有一座假山,绕着院墙边上则是一圈竹子,景致倒也是不差。前来观战的许多人都知道,如果能够排在前面,及早进入书院之内,便能够占据一些有利的地方观看。齐宁事先已经和琼林书院那边说好,会直接到龙池书院汇合,等他到了龙池书院这边,书院正门已经打开,派对的文人士子们已经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往书院里面去,速度倒也不慢。看到前面排队的已经只有六七十号人,而且进入的速度很快,齐宁栓好马后,干脆也不直接进门,跟在队伍后面,到了书院门前,瞧见三人坐在一张长形桌子后面,桌边摆了一个大木箱子,看见前面排队的人进门之前,都是往那木箱子里丢一块银子,然后从桌边领过一张纸,不由奇怪,等轮到齐宁时,齐宁也不多看,正要直接进门,便听到一人叫道:“回来回来回来,干什么呢懂不懂规矩”“规矩”齐宁往那木箱子里看了一眼,银光耀眼,都是碎银子,皱眉道:“你该不是说,进去要拿银子吧”“胡说。”坐在桌边那人一瞪眼,“什么银子不银子,这是食座捐,你进书院,难道不要号牌中午还要不要吃饭喝水”伸手从边上那人手里结果一张四四方方的纸,上面写着六七九,向齐宁道:“这是号牌,你用是不用”第三二二章 八大书院齐宁叹道:“如果我不要,是不是就不能进去”那人还没说话,后面有人催促道:“你不要我要,京华书会,乃是我大楚第一文坛盛会,可不是谁人都能进的。”很潇洒地往木箱子里丢了一块碎银子,伸手接过了那号牌,快步往书院进去。齐宁忍不住道:“我瞧这些碎银子,最小的也有个二两,你们书院的午餐难不成是山珍海味”“我说你这人怎么这么啰嗦。”桌边那人没好气道:“这里总共只有七百张号牌,号牌发完,你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进不去。”挥手道:“你先站一边去,别挡住其他人的路。”齐宁微皱眉头,便在此时,却听到一个声音道:“咦,侯爷,你怎么在这里”一人翩翩而来,齐宁抬头瞧过去,看清来人,笑道:“袁大公子来得早啊。”却发现来人竟豁然是礼部尚书府的袁荣袁大公子。齐宁最近一阵时日事情繁多,倒颇有些日子没有和袁荣相见。倒是坐在桌后那三人看到袁荣,立刻都起身来,纷纷拱手作揖道:“袁公子”袁荣是个极聪明的人,看到齐宁站在边上,立刻明白什么,皱眉道:“是你们拦着侯爷不让进去”“侯爷”不但是那三人,便是后边还没有进书院的文人士子们也都是一愣。袁荣冷笑道:“你们还真是有眼无珠,这是锦衣候爷,你们怎敢将侯爷拦在门外”上前拉住齐宁手臂,笑道:“先进去再说。”众人面面相觑,目瞪口呆。“你这是要微服私访”进到书院之内,袁荣倒是轻车熟路,似乎对龙池书院十分熟悉,瞧着齐宁笑道:“你怎么也有雅兴来参加书会”齐宁今日前来,自然不好锦衣玉带穿着,他是代表琼林书院,所以穿着就普通的多,也不回答,问道:“方才那只木箱子你可瞧见”“你是说食座捐”袁荣笑道:“你以前不参加这些事儿,难怪不知道,这食座捐好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堂堂书院,教圣贤书的地方,进书院还要交银子,你不觉得别扭”齐宁淡淡问道。袁荣笑道:“你有所不知,每年书会最后,八大书院都会各自出三道题,这些不属于八大书院的文人们,谁要是能够答上哪家书院出的考题,便可以直接进入八大书院读书,进入八大书院的好处,你应该知道吧”齐宁摇摇头,袁荣解释道:“进了八大书院,就有机会参加京华书会,只要才能出众,便可以直接入朝为官。除此之外,八大书院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考,由礼部主持,从中选取一部分优秀者列入官员候补之列,最终都能成为朝廷官员。这八大书院中的学生,都是从各地甄选出来,那是我大楚各地书院的佼佼者,每年的名额都有限的很,要进入八大书院,难上艰难,每年的京华书会,八大书院加起来可以提供二十四个名额,你说这帮人会不会抢”齐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帮人积极跑来,倒也不是因为真的有多想看到书会大赛,而是抢夺八大书院的名额。想来这也是八大书院为了提高影响力别出心裁想出的办法。“进门就要银子买号牌,如果有些人身负才学,却无银入门,岂不是就失去了机会”袁荣叹道:“这也没法子,真要是才高八斗,地方上的书院自然会将之举荐到八大书院,你也瞧见了,这龙池书院虽然不小,却也容纳不了太多人,能够进入的人有限,若是不设个规矩,这书院岂不要被撑破。”齐宁也不像对此事太过纠结,问道:“八大书院唔,九大书院的人是否都到了”“九大书院”袁荣一怔,随即笑道:“你是说琼林书院”“不错,八大书院加上琼林书院,不就是九大书院。”袁荣哈哈笑道:“琼林书院只是过来凑热闹,卓青阳卓先生是一代大儒,京华书会邀请琼林书院,只是看在卓先生的面子上。”“照你这样说,琼林书院没有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学生”齐宁背负双手,淡淡问道。袁荣笑道:“你既然知道琼林书院,自然也知道琼林书院都是一帮姑娘家,在她们手里放根针,刺刺绣,缝缝衣裳倒是可以,你给她们手里拿支笔,当真能够写出什么绝妙文章秦淮河上也有不少才女,无非是无病呻吟,不是吟风便是怜月。”他说笑之间,多少还是对女子有些轻视。齐宁听他说起秦淮河,一时间倒是想起了卓仙儿,也不知道那让人怦然心动的女子是否已经回到画舫上,不过袁荣语气虽然带着轻视之意,齐宁却知道这本就是他真实的心境,正如卓青阳所言,虽然琼林书院已经建下多年,可是直到今时今日,依然不被文人墨客所代表的知识阶层所真正接受。说话之间,两人已经到了龙池书院东院,一进院子,齐宁才知道书会为何会在这里举办,这院内果然是极其空阔,宛若一处露天广场,场地中间摆设了桌椅,靠南边是一张长形桌子,似乎是几张桌子拼凑起来,铺有绢布,桌后共有五张椅子。齐宁瞧一眼,便知道这张长形桌子类似于主席台,到时候应该是评委就座。在长桌左右,与主席台呈九十度角,每边各摆有依次各摆有四张小案,小案后面则是摆有九张蒲团。不用袁荣解释,齐宁也知道那定然是八大书院就坐地方,却不明白为何一家书院只摆有九张蒲团。袁荣显然看出齐宁疑问,含笑解释道:“八大书院,位居首位的云山书院上上下下加起来有三百多人,人数最少的白门书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