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 分节阅读 382
作者:沙漠      更新:2023-06-21 03:50      字数:4768
  d”齐宁却已经笑着打断道:“陈大人是不是杞人忧天了天香公主未嫁到大楚之前,确实是东齐人,可是一旦嫁过来,不但是她,就是她带来的那些仆从,也都将是我大楚人。天香公主如果成了我大楚的皇后,当然是以我大楚的利益为重,陈大人是担心天香公主近身行刺皇上不成”陈兰庭正色道:“东齐人诡诈,不可不防。”淮南王淡淡道:“东齐国小人薄,我大楚迎娶天香公主,乃是给他们天大的颜面。若非与北汉对峙,我大楚举兵东征,数月之内便可尽灭东齐国,东齐国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安敢伤害皇上一根头发”隆泰道:“陈爱卿,你有此担心,也是为朕的安危着想。只是朕如果连一个女人都无法应付,又如何应付强大的北汉”他此言一出,群臣更是确定,这小皇帝心里明显已经认定要往东齐求亲了。镇国公终于道:“皇上,若是往东齐求亲,却不知该派何人为使臣”瞧了淮南王一眼,道:“皇上欲要和东齐结亲,互为联盟,这也是利国利民之好事。既是如此,我大楚派出使臣,当然也要表示出足够的诚意,定要马到功成。”隆泰本还以为镇国公不会如此轻易妥协,却不想他竟是答应,心下微喜,群臣之中有人听镇国公这般说,心想今日淮南王、锦衣候和武乡侯联手,而且又是小皇帝的意思,看来镇国公也知道不易应付,是以这才妥协。“镇国公,向东齐求亲,自然是要备下足够的厚礼。”隆泰看向窦馗:“窦爱卿,此事你定要好生办妥。”窦馗立刻道:“臣便是砸锅卖铁,也定会备下求亲重礼。”“皇上,备下厚礼不是最重要。”镇国公道:“此番派出的使臣是何人,才是最为重要。”看了礼部袁老尚书一眼,道:“袁老尚书掌理礼部,若是由他出使,倒也合适,可是袁老尚书年逾古稀,一路跋山涉水,只怕袁老尚书也难以坚持。”袁老尚书立刻道:“跋山涉水,老臣倒是能够撑下去,可是老臣岁数已高,反应时有迟钝,若是去往东齐,一时老糊涂,失了礼数,或是应付不当,坏了大事,那老臣就是万死不能赎罪了。”群臣心想袁老尚书这话倒也没错,去往东齐国都,山高路远,这七十多岁的老家伙要长途奔波,这把老骨头还真是未必能坚持得住。隆泰道:“老尚书年事已高,确实不好远行。”微一沉吟,问道:“镇国公,你可有合适人选”“臣以为,若要表达我大楚求亲之诚意,这使臣自然不能马虎,不但要为人睿智,处事干练精明,而且还要身份尊贵,臣以为,王爷是最为合适的人选。”镇国公道:“王爷乃是皇家血脉,高瞻远瞩,睿智非凡,如果是王爷前往东齐,必能让东齐人感受到我大楚的诚意,这门亲事也就马到功成。”第五四一章使臣淮南王听镇国公要让自己作为使臣前往东齐,眉头微紧,但只是一瞬间,便即笑道:“皇上,让臣去往东齐,倒也算得上是合适。”隆泰立刻问道:“王叔愿意去往东齐”“为国效命,岂敢不从”淮南王笑道:“只是臣却觉得,臣此去东齐,只怕会给我大楚带来极大的后患。”“后患”淮南王解释道:“皇上,向东齐求亲,表达我大楚的诚意,这自然是不会有错,可是,皇上可否想过,臣毕竟是大楚的王爷,如果臣去往东齐,自然是给足了东齐国的面子,可如此一来,却可能养大了东齐人的胃口。”“此话怎讲”淮南王道:“皇上,前番东齐国立储大典,皇上当时还是太子,前往参加,那已经是破了例,给了东齐天大的脸面。自我大楚立国以来,与东齐国虽然颇有往来,但至今为止,东齐派出的最高官员,也不过是他们的大礼官。虽说我大楚要与东齐结盟,可是结盟之后,谁为主,谁为次,打一开始就要搞清楚。”隆泰微微颔首,淮南王继续道:“这次求亲,我若前往,那么以后与东齐人交往,凡事都必将要以最高的规格去应付,而且一旦结盟,事涉甚多,若从一开始就养大了他们的胃口,那以后许多事情我大楚反倒是处于被动。”“王叔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去了东齐,他们就会生出自满之心,以后与我大楚交往,会提出更多的苛刻条件”隆泰若有所思。淮南王点头道:“不错,皇上,东齐与我大楚相比,只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区区小国,此番求亲,我们既要表示出诚意,却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是出于何等地位,以免日后交往,会给两国带来太大的麻烦。”镇国公含笑道:“王爷,却不知除了王爷,还有谁更为合适”淮南王道:“本王自然是不好前往,但我大楚四大世袭候,任何一个作为使臣前往,既可以表示出诚意,又可以让他们不至于太过自满。”瞧了金刀候一眼,见金刀候岿然不动,宛若一块古老的石雕,笑道:“金刀老侯爷年事已高,自然不可能担任使臣,如此一来,适合担任使臣的,只有三位,锦衣候,武乡侯和忠义候司马常慎。”武乡侯苏禎急忙道:“启禀皇上,前方京城疫毒蔓延,臣受到感染,至今还在吃药调理,这长途跋涉,臣臣唯恐力不能逮”群臣心下好笑,暗想你武乡侯倒不必太过担心,你才干平庸,朝廷也不可能派你前往东齐担任如此重大的差事。果然,隆泰已经道:“武乡侯既然身体欠佳,就留在京城调养,不必远行。”苏禎这才松了口气,谢了皇恩。“若是如此”淮南王微微一笑,道:“忠义候司马常慎倒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忠义候文武双全,做事稳重,为人机敏,而且是老国公亲手调教出来,以忠义候为使臣前往东齐,可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司马常慎却已经出列道:“皇上,若是钦命派臣为使臣,臣必当”话没说完,却听得咳嗽声响,镇国公却是轻咳两声,拱手向隆泰道:“启禀皇上,司马常慎决不能去往东齐。”司马常慎微皱眉头。虽说淮南王举荐他为使臣去往东齐,似乎不怀好心,但司马常慎却是想着,如果这次当真担任使臣去往东齐,顺利完成求亲重任,便是大功一件,司马岚威名远播,司马常慎却是一直处于父亲的威名之下,除了朝中人物,真正知道这位的却并不多。他刚刚承袭忠义候爵位,心下倒也想找个机会建功立业,树立自己的威望。虽说去往东齐求亲,未必是什么美差,但有此良机,司马常慎倒还真是不想错过,只是他却想不到,自己话还没有说完,镇国公便已经出言阻止,而且语气干脆果断,心下顿时大大失望。“镇国公,忠义候为何不能去往东齐”隆泰凝视镇国公问道:“王叔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四大世袭后之中,忠义候还真是最为适合的人选。”镇国公直接道:“皇上,老臣对司马常慎很是了解,他最大的长处,便是踏实忠厚,而他最大的短处,便是缺乏辩才,而且容易冲动,这两点却恰恰都是担任使臣的最大忌讳。去往求亲,便是以辩才为重,而且遇事不惊,应对自若,司马常慎无此能耐,若是以他为使,此番求亲,必然失败。”司马常慎脸上微红,张了张嘴,似乎想要申辩,但这是自己父亲所言,有哪里敢当朝反对。“老国公,若是连忠义候都无法胜任,可就只剩下锦衣候了。”淮南王看向齐宁,叹道:“以锦衣候为使臣,这年纪是否太轻”镇国公摇头笑道:“王爷,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抬手道:“锦衣候虽然年轻,却是仪表堂堂,有着与他岁数不相符的成熟稳重,王爷刚才也说过,向东齐求亲,达到结盟的目的,锦衣候是满朝第一个提出来,可见锦衣候才思之敏捷,思虑之周详,如此人物,正是我大楚的栋梁之才。”赵兰庭不失时机道:“不错,锦衣候出使西川,在黑莲教生死存亡之际,侯爷能够力挽狂澜,由此亦可见锦衣候完全能够独当一面。能够说服那帮江湖草莽撤退,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锦衣候善辩之才,实在是让人钦佩。”见得镇国公要将锦衣候推出去到东齐,虽然许多官员一时不明白镇国公心思,但依附在其下的官员们立时赞颂不绝,纷纷夸赞锦衣候锐智非凡,勇无可挡,片刻之间,从他们口中说出来的锦衣候,倒似乎已经是上天下地无所不能,出使东齐区区小事,那更是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齐宁面不改色,淡定自若。他当然知道,镇国公将自己拉出来,固然是为了不让司马常慎去往东齐,定还藏有其它的心思。若是齐景在世,镇国公未必敢将这把火烧过来,可是如今的齐宁和当初的齐宁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无论威望还是在朝野的势力,都不可同日而语。隆泰若有所思,终是看向了齐宁,目光之中有着询问之色。齐宁叹了口气,淮南王找出理由,那已经是确定不可能由他出使东齐,四大侯爵之中,金刀候自不必提,隆泰也已经允诺武乡侯苏禎不必出使,剩下的人选,只有司马常慎和自己,而镇国公力主司马常慎不得前往,那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选。他若当真不想去,自然也可以找出诸般理由,可是他瞧见隆泰的目光,知道小皇帝对此事的看重。小皇帝向东齐求亲,所谓的联盟只是借口,就算当真将东齐公主娶过来,东齐也未必会因为嫁来一个公主,就对南楚俯首听命,东齐的国策本就是南北平衡,绝不可能因为任何人而改变这事关国运的国策。隆泰的目的,无非还是希望以此为由,让司马家再多一位皇后的如意算盘破灭。齐宁并无太多犹豫,拱手道:“皇上,若是皇上当真下旨由臣去往东齐求亲,臣自然是奉旨前往,尽力而为。”隆泰眸中显出感激之色,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金刀候澹台煌,问道:“金刀候,依你之见,可否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其实大局已定,齐宁知道隆泰这般问,无非是给澹台煌那张老脸一个面子而已,这老侯爷上朝之后,自始至终不发一言,就如同朝堂上的透明人一般,皇帝垂询几句,也算是对他的尊重。金刀候看似闭着眼睛睡着,皇帝询问,这才微微动了动身子,颤巍巍起身来,隆泰立刻道:“老侯爷不必起身,坐着回话就好。”澹台煌却还是站起来,颤巍巍拱手道:“回禀圣上,老臣老眼昏花,脑子糊涂,国家大事,老臣不敢胡言,请皇上定夺便是。”隆泰知道这澹台煌也不可能说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微微颔首,这才看向齐宁,道:“锦衣候,你忠君体国,朕很是欣慰,此番出使东齐,朕朕就交给你。”“臣遵旨”镇国公笑道:“锦衣候年少英才,此番出使东齐,若能展现才干,必让东齐人心中钦佩,侯爷小小年纪便才干出众,东齐也将会因此对我大楚更是敬畏,皇上令锦衣候出使东齐,实在是上上人选,皇上英明”满朝文武顿时齐声道:“皇上英明”齐宁心中冷笑,高声道:“皇上,臣有一事恳求,还请皇上答应。”“何事”隆泰立刻问道,他当然知道齐宁答应出使,完全是因为和自己的情谊,这时候可不管齐宁有什么要求,只要提出来,自然竭力满足:“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来。”“皇上下旨重建黑鳞营,臣已经开始令人在练兵之中。”齐宁朗声道:“可是到现在为止,黑鳞营不但缺乏应有的战马,而且到现如今连一两饷银也不曾见到。”瞥了户部窦馗一眼,道:“将士们为国精忠,这是他们的本分,可是当兵吃粮,若是迟迟没有军饷拨下去,臣实在不知该如何向他们交代。”第五四二章一箭数雕隆泰脸色微变,看向兵部侍郎卢宵,沉声道:“卢宵,可有此事”卢宵忙出列道:“回禀皇上,臣也想将军饷拨下去,可是臣手中无银,想拨也拨不了。”窦馗立刻道:“卢大人,上个月户部可是将饷银拨付给了兵部,这事可怨不得我户部。”“窦大人,你上个月确实向兵部拨付了银两,可是那点银子,远不足以让所有兵马都领到军饷。”卢宵道:“前线的秦淮军团自然是不能延误军饷,东海水师那头,自然也是拖欠不得,此外如今已经快到夏季,总还要让他们更换兵服。秦淮军团和东海水师的军械添置已经是拖了很久,不能不解决了。”窦馗道:“卢大人,户部有多少家底,你可别说你一点儿也不知道,这边缩衣节食,削减各项开支,每年往你兵部拨付的银子是最大的开支,现如今户部已经是捉襟见肘,各部衙门每天往户部催讨银子,我都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卢宵道:“窦大人,下官只管拿银子办事,至若你户部有多少银子,下官是兵部侍郎,还管不到你户部。有多少银子,下管办多少事,而且只能从最紧急的事情开始办。”转向隆泰,恭敬道:“皇上,黑鳞营的军饷,臣一直都记挂在心里,也是三天两头派人往户部催要,可是哎,户部或许真的也有难处,此事也只能从长计议。”“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