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
作者:南山有台      更新:2023-06-21 10:58      字数:6186
  目前形势不容乐观,可暂时还未到危急的地步。蛮族师出无名,主君就算手握兵书,却找不到堂堂正正可以大举进攻的理由,容易失去子民的拥戴,而且就算是有兵书在手,与大周交战,蛮族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占得上风。毕竟大周幅员辽阔,兵马强盛,比草原上的部落不知富庶多少,根本不惧打仗。可蛮族却不能输,一旦输,就意味要用进贡换取生存,现在距离入冬不过短短几月的事,在这个节骨眼上将牛羊马匹进献,无疑是逼自己走上绝路。蛮族的主君不傻,在没有绝对胜利优势的情况下,他不敢轻易跟大周开战。可即便如此,傅成璧按不住内心的不安。现下的形势,文宣帝应当看得最为明白,他将傅谨之急召入京,应当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傅谨之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年轻将领,无论是在排兵布阵还是在运筹帷幄上,都比之寻常将士要杰出很多。这也是在傅镇书死后,皇上将傅谨之召回朝中继续重用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如此,傅成璧才担心。如若双方开战,皇上势必会将傅谨之派往前线。可傅谨之平生所学的兵法都是父亲传授,而父亲将所悟兵法都集书于《北疆兵略》之中。现在此书大有可能已经落入蛮族之手,一旦开战,他们率先东西傅谨之的行军策略,到时谁胜谁负就难说了。思及此,傅成璧一路都惴惴不安,等回到段宅已是日暮时分,她从马车上下来,肚子猛地一阵痉挛,疼得她半弯着腰,连连抽冷气。段崇惊慌失措,一边将傅成璧稳稳抱起,一边大唤着人去请张妙手前来。帷帐中,傅成璧紧闭着眼,额上浸出一层薄汗,雪白的腕子搭在脉枕上。张妙手搭着脉诊了须臾,给傅成璧施了一针,又调了安胎药上的几味,这才扛着药箱起身。身后,段崇着急的目光几乎都在他背上烧了个洞,张妙手稳住一口气,说:“正常,没甚么大碍,让郡主多注意休息,别劳心忧神就好。你也别一惊一乍的,老朽给快被你吓出一身毛病了。”段崇浑身绷紧了好一阵儿,听说无事,这才松开拳头,压下心惊肉跳,向张妙手点头致谢也致歉。天色大暗,傅谨之从宫中回到老宅,得士兵回禀,段崇已经亲自去大佛寺将傅成璧接回了府。他忿然不乐,可现下夜浓,再去段府已不是好时辰,只能待明日再做计较。傅成璧也就疼了那一下,却将段崇吓得不轻,疾言厉色地勒令她不许再下床,也不许再胡思乱想。从前段崇万事顺着她的心意,言听计从,这一回突然霸道起来,傅成璧也只有乖巧的份儿。她闷了,段崇翻箱倒柜地寻来志异传奇一类的闲杂书籍,让她看着解闷;又将傅谨之送来的小玩意儿找出来,拿着逗乐。不多时,杨世忠来到府上,拜望过傅成璧,才与段崇到院中谈话。他按照段崇的吩咐去过一趟黑市,找“神通侯”打探消息。好在这珊瑚腰佩的工艺精致又繁琐,一般工匠不大能做得出来,于是神通侯让自己的眼线找了几个圈子中手艺精湛的工匠一问,短短几个时辰,就找到了这人。这工匠姓乌,乌师傅,就是在京城靠手艺吃饭的巧匠。他在打造首饰佩饰上很有一手,因为工艺做得精致细腻,开得价也高,唯有京城的达官贵人或者富贾商人才会找他打造佩饰。据乌师傅所说,他并未见到买主的庐山真面目。大概是在半年前,买主手底下的人给他送来了一颗上等的珊瑚珠,附上图纸,重金请他将这颗珊瑚珠按照图纸上的模样,打造成腰佩。红珊瑚珍贵无匹,非常难得。乌师傅一眼就看得出,这颗珊瑚珠应当是从坠子上摘下来,他当时还纳闷,这珊瑚珠做成项链坠子已是最好,现下如果再打磨成腰佩,反倒失了它原有的价值,怎么说,也不是个划算的买卖。可买主就这般要求的,乌师傅哪里有不赚钱的道理?于是一口应下,大概半个月的工夫就交了工。能从黑市打探到的,也只有这些。买主从头到尾没有露面,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找到这个人。杨世忠说:“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个人是京城中人,能得到上品的红珊瑚,又能重金聘请工匠,定然是个非富即贵的人物。”段崇点头,与他的推测不谋而合。手上还捏着一方图纸,图纸上朱红墨笔勾勒的珊瑚鲜艳刺目。送走杨世忠后,段崇一边折叠着图纸,一边回到房中。傅成璧见他将甚么东西搁到怀里,一时好奇,问他:“你藏了甚么东西,这样神神秘秘的?”“没甚么。”傅成璧无奈地瞥了他一眼,“今日问哥哥可曾刁难你,你不说;现下问你藏甚么,也不肯说。从前是如何答应我的?不许再躲着,更不许甚么事都闷在心里。”段崇拢起眉,默然半晌,迟钝地将图纸掏出来递给了傅成璧。傅成璧接过来,好奇地打量,却在目及珊瑚腰佩之时,蓦然一惊。“怎么可能……”她不可置信,喃喃出声。段崇疑然道:“怎么?你认得?”这枚珊瑚腰佩,乃是她嫁给李元钧后的第二年,送给他的生辰礼物。那时候李元钧因为出身不祥,不得先帝器重宠爱,为此受尽冷落。他二十岁那年行成人礼,柯宗山不在京城,宫中其他人没有一个记得他的生辰,当然也不会有人按照习俗,送他一枚蕴含吉兆的腰佩。寻常公子都有的东西,李元钧却没有。傅成璧心思细腻,常日与他同床共枕,很快就注意到这件事。傅成璧将母亲生前所予她的珊瑚坠子拆了,取出珊瑚珠,再由人指导着画了个腰佩样式,请工匠师傅将珊瑚珠打造成腰佩,在生辰那日送给了他做礼物。李元钧当时面无表情,看不出喜乐。傅成璧还以为他不喜欢,后来才发现他一直贴身佩戴,才晓得他是珍视的。可今世,傅成璧没有嫁给李元钧,自然也没有送给他珊瑚腰佩。可这件东西现在却出现在了她面前,一模一样,除了李元钧,绝不会再有旁人。“是李元钧的东西……”段崇眉头拧了起来,“你怎么知道?”傅成璧语塞,不知该如何解释。她乌瞳闪烁地望了一眼段崇,对上他灼灼的目光,竟有些心虚,慌张地移开视线,胡诌道:“当初为忍冬夫人的案子去过睿王府,曾无意中见到过……”段崇皱眉皱得更深,半年前才打出来的腰佩,傅成璧如何在两年前见过?“撒谎?”他声音略沉,石头一样砸在傅成璧的心潭中,激起千层浪。傅成璧捏紧被角,咬住了下唇,说不回来话。段崇见她不答,拢起了手。他最不愿做逼迫她的事,于是倾身上前,用手指拨开那瓣咬住的唇,轻叹道:“不想说,我就不问。但是明月,你别骗我。”“寄愁……”段崇微微笑起来,摸了摸傅成璧的发,“确定是李元钧的?”傅成璧犹疑片刻,最终重重地点了下头。“好。”段崇起身,道,“你先休息,我去六扇门一趟,很快回来。”傅成璧与他对视一刹,想要再说甚么,唇咕哝了几下,到底没发出声音,任由段崇拿起鹤氅离开了房间。段崇脚步飒沓地踏出门槛,手却紧紧攥着,隔了方鹤氅衣角,掌心中都掐出了疼意。他压下烦躁,抬头望向初升的明月,还是不快,闷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他不问,何以一枚属于李元钧的内腰佩,傅成璧却能见到。第158章 负伤星子漫天, 白光落满了六扇门。段崇匆匆而来, 将珊瑚腰佩属于李元钧一事告诉了裴、杨二人。杨世忠纳闷道:“这么快就查到了?”裴云英探究地看了段崇一眼,问道:“可是从郡主那里探听的消息么?”段崇摇头否认,说:“现在还不确定。顺着李元钧的线去反证,看这腰佩是不是出自睿王府。”“交给我。”杨世忠说。裴云英沉吟片刻,继续问道:“若此物倘若真是睿王的,那么屠杀虞家庄上下的人就是他, 而并非单九震。可他为甚么要这样做?为了掩护单九震出关吗?还是有甚么其他的目的……”杨世忠附和道:“是啊!虞家灭门,能对他有甚么好处?”“如果真凶是李元钧, 那么就证明引导江湖人士去追杀单九震的那个告密者在说谎。”段崇眯起眼睛说道。裴云英恍然大悟道:“你是说, 告密的人其实就是李元钧, 是他杀了虞家上下,却栽赃到单九震的头上。……可是这有点矛盾。李元钧对虞家下手,无非是想让你分心,给单九震足够的时间逃往蛮族;但现在又栽赃给单九震, 岂不是将她送出了狼窝, 又推入了虎穴?”段崇思索了一会儿, 压得声音发闷道:“唯一的解释就是,李元钧要挑起蛮族和大周的战事。”裴云英暗暗惊了片刻,喃喃道:“他怎么敢……?”可李元钧有何不敢?文宣帝派李元钧出京,实际上是受柯宗山临死前的遗言影响, 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李元钧调离出权力中心, 让他在新皇即位的变局前,毫无干涉皇位的可能。文宣帝打得名号就是让李元钧去追回遗失的兵书和行军图。可李元钧非甘于平庸之辈, 他一定要为自己回京找到一个理由。散播凶手是单九震的消息,拿捏住这点价值,趁机与江湖各方帮派游交,让江湖侠士成为自己手上握着的利刃,为他所用,那么李元钧就能够光明正大地回来了。事情果然不出段崇所料,李元钧一行人马很快就回到京城复命。没有想象中的风光无限、车马煊赫,一行人风尘仆仆回京,尽显疲态。李元钧握着缰绳,所骑黑马呼吸粗重,嘴鼻冒着白沫,一步一步拖着步子走在长街上。他眸子如古井深潭,令人捉摸不透,牢牢地凝视着宫门的方向。眼是黑轮,唇却是苍白,勉强挺直背脊,清爽的秋风都吹不去他额上冷汗。入宫后,文宣帝病容病身,立于金碧辉煌的殿门前,望着李元钧一步一步踉跄走近。待他行于跟前,文宣帝轻咳了几声道:“你……回来了?”“幸不辱使命。”李元钧单膝跪在他的面前,抬起的眼眸里略微有些颤抖,唤了声,“哥……”恍然间,文宣帝好像听见一声冰裂开缝隙的声音,轻微又刺耳。他抿住唇,威严凝眉,正要开口,李元钧身影晃了几晃,紧接着就一头倒在他的面前不省人事。“王爷——!”侍守的宫人惊喊道。连文宣帝都惊了一跳,当即传喝道:“还不快宣太医!”……“水!”“剪刀!”太医脸色惨白,握剪子的手抖个不停,定了定神,将李元钧背上已经粘连上皮肉的衣裳剪开,背上狰狞裂开一道伤口,宽且深,从右肩头一下斜横到左腰,太过惊心动魄,文宣帝别开眼睛,退到了屏风外。伤口先前缝合过,还上过药草,可是缝合得手法不好,已经全部裂开,药草也并非甚么好药材,未能阻止伤口化脓。太医取了棉线来,浸过药酒,将伤口上残留的药渣和血痂刮去,将伤口再次缝合。这却还不算完,包扎前的最后一步需得上药,药粉性烈,洒到伤口上疼痛难忍。李元钧已疼得眼神涣散,太医恐冒犯,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轻声请示道:“王爷,要上药了。”他递了一方药根给李元钧咬着,药根有醒脑的效用,防止他因过痛而咬住舌头抑或着昏迷不醒。李元钧点头,衔住药根。药粉从瓶口中倾倒而出,李元钧浑身一颤,面色由红涨紫,额角的青筋暴起,已然疼至目眦欲裂。这一过程无异于油煎火熬,将他仅剩的意志力摧散,终了痛闷出声。文宣帝负手而立,右拳紧握,身影倒射在屏风上,折得愈发佝偻。不多时,太医背着药箱出来。“怎么样?”太医下跪回道:“回禀皇上,已经处理过伤口。只要不发热的话,捱过今夜,王爷应该就会平安无事了。”文宣帝长舒了一口气,失神片刻,才点点头,挥手将人屏退。他绕过屏风走进去,李元钧伏趴在枕上,浑身都是汗,背部被白布缠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过才一会儿的工夫,已经有些许轻红渗出来。文宣帝坐下,听李元钧大口喘着粗气,浑身肌肉都疼痛得抽搐、蜷缩。听跟随他的侍卫回禀,这一刀乃是与千机门交手时,为单九震所使的骨刀所伤,深可见骨,再深一毫就能让他命丧黄泉,当时所遇凶险可想而知。负伤后,他就跟丢了单九震和夜罗刹等人。不过他未敢懈怠,撑着病伤去游说各大江湖帮派,联合江湖势力去追查单九震的行踪。现如今已经得知单九震逃往蛮族疆域,因涉及两国,李元钧才回了京,准备向皇兄请示进一步怎么做。这一路上,他的伤就没好过,只是在无穷地恶化……想起李元钧昏迷前的那一声“哥”,文宣帝于心不忍,手往他左肩上轻拍了一下,喊道:“衔凰。”李元钧眼睛里空茫茫的,声音极轻:“皇兄好久没有如此唤过臣弟了。”“衔凰,你辛苦了。”“为皇兄分忧,是臣弟的本分。”文宣帝哑然,默不作声。李元钧声线变得深长悠远,似乎想起往事,莫名伤怀:“臣弟生来不祥,无人愿意亲近,母妃疯癫之后更不得圣宠,父皇厌恶母妃,更厌恶臣弟……当年若无皇兄念及手足之情,多加照拂,我早就死了。”“……”“皇兄若还为柯贼死前所说的话担心,臣弟养好伤后,就自行领下封地,从此以后,非诏再不入京。……臣弟唯有一愿,希望皇兄还能对我存有一分信任,这样哪怕到了九泉之下,臣弟还算有个真正的亲人。”“亲人”二字入心,就犹如小石入潭,漾起轻浅的涟漪。文宣帝喉咙哽了一下。他到了油尽灯枯之际,也要撑着日益疲怠的精气神去操持天下,并非再是因贪恋权势,而是这皇位在长久岁月中渐而化成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他的肩头。他必须对李氏宗室、对天下百姓负责。调离李元钧出京,实属无奈之举。他何尝不想有个亲人?何尝不想再无阋墙之争?看到李元钧这副模样,又何尝不想一了百了,将从前恩怨猜忌一笔勾销……文宣帝掩下苍老眉角的动容,低声说:“你先好好休息,朕会派人请倚竹进宫照顾你。”“多谢皇兄。”很快,寝殿中就安静了下来。李元钧枕着胳膊,唯露出一双清澈温和的双眼,眼角渐渐起了笑影,笑意渐冷,冷得眼眸浮了一层薄冰,尽是阴鸷。黄昏时,霞漫天。向倚竹受命慌忙入宫,惴惴不安地守在李元钧身侧。她一字不漏地记下太医的嘱托,知道李元钧背部受了很重的刀伤,晚上有发热的危险,晚上一刻都不敢成寐,时不时就要探一探李元钧的额头。没想到夜一深,他果真发起了高烧。向倚竹急忙唤宫人去请值守的太医来,又取了个冰袋给他敷上。李元钧只能侧躺,高烧烧得不省人事,许是因为难受,一直轻蹙着眉头,容色难得有了几分脆弱。他文俊的脸庞一向温清却也不近人情,明明是枕边人,向倚竹却从未觉得自己真正亲近过他,这会儿却没由来地觉得他是在依靠自己……削葱手指轻抚过他的轮廓,沉醉似的唤了声:“王爷。”不想李元钧好像是听到了她的声音,朦胧中一下捉住了她的手腕,攥得很紧很紧。向倚竹觉得腕骨快要被捏碎了,挣也挣不开,着急间又低喊道:“疼。”他松了些力道,只是让她不疼,却没让她离开。“青雀!”向倚竹一下僵了全身。手教他捉着,按贴到发烫的脸颊上,向倚竹掌心一片濡热,一时生出了错觉,分不清这是汗还是泪。“不许离开……别背叛我……”他有些神志不清了,胡言乱语又执着地想要说些甚么。向倚竹愣了,好久才发呆似的问:“谁,谁是青雀?”“朕待你不好吗?为甚么不愿给朕生个孩子……他?他不配,他怎么配!”向倚竹有些听不清他含混的话,俯下身贴近了耳朵。原本握着腕子的手一下顺势环住了她的腰,他像只渴极了的幼兽,寻求着甘甜的水,不住地在她脸颊上深浅亲吻。向倚竹从未亲过他,尽管自己早已不是少女的年纪,可还是抑制不住怦怦的心跳。两人轻促的喘息声混作一处,纠缠不息。“不是说喜欢朕的吗?怎么能反悔了?朕的青雀……朕的……”“成璧……”向倚竹如当头泼浇下一盆冷水,从头寒彻到脚,惊愕、屈辱、委屈、怨恨、恶心,五味交缠在肺腑当中,纠集成惊雷炸开白茫茫一片,最终甚么都没有剩下。门外太医低声请见,向倚竹她紧紧攥着手指,掌心的疼痛迫使她回过神来,为防止李元钧再胡言乱语,她端起一旁的参汤给他轻喂下几口。李元钧一时安静许多。几个太医鱼贯而入,摘了药箱来为他诊治。向倚竹立在床边,目光轻寒,就这样凝望着李元钧沉睡的容颜,指甲险些掐出血来。她唯有一个念头,不能再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她是向家的女儿,是李元钧唯一的侧王妃,身份尊贵,受尽钦羡,绝不该受这样的耻辱,他夫君的清名也绝不该毁在一个女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