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
作者:八月薇妮      更新:2023-06-21 15:23      字数:3557
  而他一点点,小心翼翼地给她将眼角的泪渍吮去,在她耳畔说:“执子之手,平安喜乐。”他细致温存地吻遍她的全身,无所不用地入骨缠绵。——“执子之手,平安喜乐。”锦宜的眼前又出现十五岁生日那天晚上,天际那璀璨美丽的烟花,像是绽放在眼前,也像是在身体里,在心上。但虽然离开了东极岛,是真正的解开心结,却是在昨夜梦魇醒来之后。***来喜去桓府报信,桓玹多半是不知道的。当时锦宜虽然也有些怀疑,但却不敢低估桓玹的狠绝,也不敢高估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但现在,他果然是不知情的。到底是什么人从中作梗……许是桓家的任何人,桓素舸,桓玹手底下看不惯她的人……甚至……当跟桓玹说起那个他们的孩子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让锦宜开始后悔告诉他真相。也是从那时候起,桓玹开始少言,可虽不说话,却总是紧紧地抱着她,片刻也不肯放手。锦宜却也不知该说什么,便只静静地依偎在他怀中。马车轻轻地颠簸着,她坐在他的膝上,每次颠簸,贴在一起的身体就多一份摩擦,她能感觉到他温热的身体,结实的双臂牢牢地环着她,大手时不时地在她腰间轻轻抚过,这让锦宜觉着奇怪的心安。第一次,两个人不说话,却像是卸下了心里的包袱,真正毫无隔阂的心灵相通。马车在抵达长安的时候停了下来。锦宜不解,桓玹在她发端亲了一下:“咱们换一辆车。”锦宜转头看他:“为什么?”桓玹向她笑了笑:“我的夫人接回来了,总不能悄无声息的就这么回来。”锦宜还有些疑惑,外间有人打开车门,桓玹抱了她,慢慢出了车厢。此刻正是近午,进出明德门的百姓熙熙攘攘,正是人流最密集的时候。阳光炽热地从头顶洒落,锦宜猝不及防地闭了闭眼,睁开的时候才发现,桓府的马车停在城门口上,前后三辆,不偏不倚,前方对马开路,侍从举牌,后有侍从随护,整个车驾足有百人。周围进城出城的百姓们被城门卫拦住,都纷纷地在打听发生了何事。锦宜一惊,本能往他怀中躲了躲,又反应过来,自己该下地。桓玹双手一紧,并没有要放开的意思,锦宜只得作罢。桓玹就这样抱着锦宜,在千万眼睛的注视下,换乘了桓府的七宝香盖大车。前头的随从鸣锣开道,车驾有条不紊地进了城门。锦宜先前羞得不敢抬头,这会儿进了车里,隐约听车外有人道:“原来是桓辅国接了郦家姑娘回来了,先前说是在哪里修道,这已经是功德圆满了么?”“是啊,既然亲自接回来,自是功德圆满,只怕即刻就要成亲了。”纷纷扬扬,果然已经开始议论。锦宜红着脸问道:“你干什么这样张扬?”桓玹道:“自得叫天下人知道,我不是没夫人的孤鬼儿了。”锦宜微怔,眼中又有些湿润,伸手抱住他:“玉山……”桓玹亲了亲她的嘴:“怎么了?”“对不住……”锦宜忍着泪,把脸埋在他怀中,小声道:“其实我知道,先前……我也是太任性了。”桓玹再想不到会听到这一句,眼圈不由微红。“胡说,”他笑了笑:“任性又怎么?难道我宠不起么?”锦宜笑了声,桓玹抚摸着她的头发,心里却也有句话想跟她说,又实在是太重了,竟一时说不出口。马车煊煊赫赫地过朱雀大道,往郦府而去,桓玹虽身份超然,平日却极少用这样张扬的阵仗。今日这一出,这一路不知多少人在打听是出了何事,只怕立刻长安城的人都会知道,桓辅国把未来妻子接了回来了。车驾正将拐弯,就听到迎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车外有人道:“三爷,是郦家大公子到了。”锦宜一听,忙探身掀开帘子,却看不见,这会儿那马蹄声已经到了跟前儿,远远地听见子邈叫道:“哥哥!”子远道:“姐姐呢?”子邈道:“车里!”锦宜这会儿已经开了车门,车驾也慢慢停下来,子远从马上跳下,下的太急,整个人踉跄往前,几乎栽倒。锦宜吓得叫道:“子远小心!”子远抬头看见锦宜,满眼是泪,忙扑到马车旁边,探身将锦宜抱住:“姐姐!”她姐弟两人抱头痛哭,又引了许多人围观,子邈也在旁边跟着流泪,八纪哼道:“没出息!只管哭什么,大喜的日子。”自己偷偷吸了吸鼻子。等锦宜重又上车,眼见将到郦府,锦宜从车窗口看见奶娘跟林嬷嬷在门口,林嬷嬷怀里还抱着个小孩子,而雪松也因得了消息,正快步迎了过来,子远先迎过去同他说话。锦宜按捺不住,便要下车,桓玹突然拉住她:“阿锦。”锦宜回头,桓玹凝视着她,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缓缓说道:“阿锦,那个孩子会再来的。”这一路上他惦记着这件事。原本以为,在他最无望黑暗的日子里给他所有慰藉的,是锦宜跟……她和林清佳的孩子。但纵然如此他也认了。可谁能想到,那是他的……是他的骨血。当时八纪哭这把宫里的事告诉他,他只觉着天晕地转,这段日子被他死死压制的所有绝望跟苦痛,在一瞬间都迸发出来,心仿佛被千刀万剑戳着,想要呕出来才痛快。这会儿知道真相中的真相,更几乎又呕出一口心血。他尚且如此伤心难过,不能禁受,可想而知锦宜所承受的苦痛,更是他无法想象的。目光相对,桓玹道:“这次,他一定会好好的。”锦宜含泪带笑,点了点头。第125章锦宜回到郦府, 上上下下,从最初的错愕中醒转过来后, 便是无尽的喜悦。继而桓府派了人来,帮忙筹备成亲事宜。原来钦天监择了腊月二十三的黄道吉日,时间十分急促。幸而桓府的人手极多,人脉且广,同心协力操办起来,倒也不是难事,只是担心郦家暂时没有女主人, 锦宜又才回来, 很怕她自己操劳,便派了几位可靠老成的嬷嬷们,过来帮着沈奶娘跟林嬷嬷操办。而姜老夫人, 林侍郎夫人等,也都纷纷赶来帮衬照料,原本冷清了大半年的郦府,突然间便热闹非凡起来。自打锦宜去后,雪松回想昔日她种种好处,内心悔责不已, 虽锦宜并非因他而去,但他心里想到那天自己对锦宜的种种, 暗中也悔的狠狠打了自己几个嘴巴。而对桓素舸, 从最初的万般不舍, 到终于想明白, “道不同,不相为谋”。又加上锦宜不知所踪,雪松的心逐渐淡到了极致。之所以拖了数月才和离,却是因为毕竟才生了孩子,不想让小平儿才出生就没了娘,虽然这娘亲并没把他放在心上。原先一想到会跟素舸分开,雪松都觉着心如刀绞无法忍受,然而经历了这几个月的冷静相对,心境早就不同。那天素舸回桓府,雪松亲自送出郦家,淡淡地行礼送别,犹如送别任何一个前来府里的“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这才是“一别两宽”,各自淡然呢。家里越发空旷,雪松也越发想念锦宜,之前父女儿女们厮守贫寒,取笑打诨的种种,更是弥足珍贵,千金难买。因不知她流落何方,是好是歹,好几回想的潸然泪下,情难自禁。本以为会过一个凄凄惶惶的年节,却没想到桓玹亲自把锦宜送了回来,简直就像是迎接了从天而降的宝贝,雪松死而复生似的,满心的感激喜欢,那天父女两个见了,又抱头大哭了一阵,紧紧地攥着锦宜的手,带了回府。又因这大半年来,女儿“修行”不见,夫人和离,郦府跟桓府的关系简直有些“名存实亡”的意思,已升为工部侍郎的雪松,也见识了更多人情冷暖。所以这次锦宜跟桓玹大婚,雪松只写了十数份请帖,相请的都是他冷眼瞧着人品可靠,或素日里跟自己踏实相交,而不是冲着桓府这金字招牌来的同僚们。在锦宜回府的次日,太子妃桓纤秀来见。在桓玹离开长安的这段日子里,纤秀同太子李长乐大婚。纤秀这次登门,却还带着弟弟阿果,那小孩子也长了些个头,见了锦宜,便不声不响地跑过来拉着手,足见亲近。锦宜摸了摸他的头,同纤秀见了礼,彼此落座。纤秀打量着她,还未开口,眼圈先一红,锦宜因自己这次冒失走了,谁也不知内情,且又导致桓玹错过了纤秀的大婚,心里不安。锦宜赔礼道:“按理说,本是我该去拜见太子妃的,倒是劳你先来探望,实在失礼。”纤秀笑着点头:“怎么去静修了这一阵子,却还是没修明白,反更加客套见外起来了?”两人目光相对,各自了然。纤秀并没打听锦宜离开的这段日子去了哪里,好不好之类,只道:“婚期在即,家里人手可足么?”锦宜红着脸一点头:“听说也要派那府里的人过来。”纤秀微笑:“倒是我白操心,这些事三叔自然会斟酌的十分妥当。”锦宜道:“这是你的友爱之情。我心里明白。对了……你一向可好?”在回来的路上,起初游逛闲行的时候,锦宜隐约听人传说北疆有事,后桓玹又接到了急报……这是前世不幸的转折。而当时桓玹去后,也是纤秀来跟自己说破那些话的,纤秀虽看着柔柔弱弱,实则是个格外能洞察先机心思细腻的人,前世锦宜因听说明帝昏迷不醒,那天去太子府同纤秀说想进宫探病,纤秀便立刻明白她的用意,不由分说就带了她去了。听了锦宜敲问,纤秀笑着垂头:“太子性子和善,对我很好。”锦宜见她面上含羞,只是眉宇间似另有心事。果然纤秀又道:“只是……”锦宜问:“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