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臣是攻啊》TXT全集下载_18
作者:安西沉      更新:2023-06-22 01:21      字数:9693
  他暗叹了口气,只觉得自己这遭输的一败涂地。众人商议间,萧胤就坐在一侧,他的目光偶尔看向李承欢,见李承欢只是一直坐在那里,手中提了一直毛笔,在铺开的纸上写写画画,应当是在记录众人的提议与治水方略。似乎根本没有察觉到他的目光。但萧胤却十分清楚李承欢的敏锐程度,需要淡淡扫一眼,也难逃脱李承欢的察觉。他毫无回应,只能说明,他并不想回应。萧胤无奈,只好将全部心神都投注在众人的议论之中。黄昏时,众人都散了,各自回府用晚膳,李承欢走出大门时,便看到不远处停了辆黑色的马车,马车的车帘掀开小小的一角,李承欢只是扫了一眼,便知道里头是谁。他眸光闪了闪,抱着一卷文书朝另一边走去。陆迁走到马车边,躬身行了一礼。“你跟着他吧,下次见了我,不必特意前来行礼。”萧胤,放下了车帘,吩咐车夫回府。陆迁看看驶离的马车,又看了看李承欢的背影,砸了咂嘴,有些莫名其妙。咋了呢这是?前几日不还蜜里调油,天天腻在一块儿呢。陆迁搞不明白,只好匆匆赶上李承欢。“大人,你怎的不坐殿下的马车回去?走路多累呀。”陆迁明知故问。李承欢瞟了他一眼,拢了拢怀中的文书,叹了口气,说道:“我见过真正的殿下了。”陆迁一僵,顿时明白了前因后果。难怪了!他咳了一嗓子,挽救道:“大人这话说的,殿下无论是怎样的殿下,可对大人总是没的说儿的,殿下待大人温柔体贴,难道不好吗?”李承欢脚步一顿,突然转头看陆迁,“你怕殿下吗?”陆迁一怂,点了点头。又立马解释道:“卑下那是敬畏殿下,哪能说怕呢?殿下英明神武,我等皆愿誓死追随,自然敬重殿下。”李承欢点点头,觉得萧胤果然御下有术。“大人,当真不理殿下了?”陆迁试探的问道。李承欢苦笑,为何所有人都觉得是他辜负了萧胤?“下官岂敢?”李承欢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便不理陆迁了,径直往自己的住处行去。周同将江南路的大小事宜都写了份章程,寄往京都,尤其着重提到了李承欢的作为,江南路的情况已然大好,重现往日繁华不过是时间问题。淮州经过此次的洗礼,已然蜕变成江南首屈一指的繁荣州县,无论是民生还是建筑,经过改造之后,都显出了蓬勃向上之态,李承欢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虽然已经不可动摇,许从文也较之以往更受爱戴。皇帝收到周同的上奏后,很快便拟定了赏罚。周同因此次救灾造福天下生民,被加封少傅衔,李承欢功勋卓著,在此次水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江南路的救灾事宜能以如此快而有效的方式推进,李承欢功不可没。被破格擢升,填补了兵部郎中的空缺。其他诸官各有封赏。自然有赏便有罚,那些临难私逃的官员皆被撤职流放三千里,江南路布政使曹阔因为身居高位却没能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往后又无所建树,任由受灾百姓流离失所,暴起民变,也被撤职停用,等候后续发落。李承欢与周同打算一同回京述职,这段时日以来,这一老一少,已然成了忘年之交。周同欣赏李承欢的才能,李承欢敬重周同的爱民之心,二人一拍即合,就差没拜把子了。正当举国欢庆之时,北方却突然传来噩耗。战厉南战死了!在上一次的冲突中,战厉南带伤上阵,与北凉的三王子在战阵中冲杀数个回合后,最终因伤势复发,被挑落马下,后被马蹄踩踏致死,死状极惨。据说尸体被运回境内时,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面貌了。唯有他身上的令牌,代表着他生前的赫赫威名。李承欢得知此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萧胤,他去寻人时,却已得知,萧胤已经快马率领三千黑甲尉紧急回京。“什么时候走的?你为何没有与殿下同去?”李承欢攥了陆迁的衣襟,既急切又暴躁。陆迁无奈的摊开手,“大人,殿下昨日夜里得到消息,便立刻启程回京了,原本是想和大人告别来着,可是又怕大人不愿见他,便自己悄悄走了,将卑下留在大人身边,保护大人呐。”“我需要你保护什么?殿下……是不是要去北境?”李承欢有些着急,战厉南是什么人,那是大齐的战神啊,他竟然就这样死在了北境?“这,恐怕是要去的,连战厉南战将军都陨落了,整个大齐,若说还有人可以顶替战将军撑起北边的战况,整个朝野,也就是咱们殿下和黑甲尉有这个威望了。”陆迁其实也想去啊,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哪个热血男儿不愿前往,不过殿下有吩咐啊,要随时护卫李大人的人生安全啊,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走,回京。”李承欢没有多想,立刻让人收拾了行囊,牵了匹快马就要上路。“啊?大人不与周大人同行了?”陆迁朝着李承欢的背影喊道。“替我去与周大人打声招呼,就说本官有急事,赶着回京,此行便先走一步了。”李承欢扬了扬手,快步冲进了自己院子里。陆迁反应过来,突然扬唇一笑,有些得意,小李大人还是很在乎咱们殿下的嘛,殿下没白疼你。李承欢与李成贤打了个招呼,便匆匆牵了马,带着轻检的行囊,准备与陆迁一行快马回京。李成贤幽怨的看着自家弟弟,犹豫半天还是十分委屈的恳求道:“承欢呐,你就跟殿下吹吹枕边风,让他睁只眼闭只眼呗?咱也不做什么丧尽天良的坏事,就是喜欢挣银子,我有错吗?”“你再胡说八道,我就让父亲命人把你绑回去。”李承欢利落的翻身上马,回头瞪了一眼李成贤。李成贤便苦着脸,从手下伙计手里拿过一把通体黝黑的长剑,剑鞘与剑柄处镶刻着金色的暗纹,他将剑递给李承欢,说道:“诺,你之前不是写信让我遍寻天下名剑,给你弄一柄来嘛!这剑名为龙渊,据说乃是上古神剑,削铁如泥,足足花了我八万两黄金呐!这剑可比金子贵多了!给你了,你一定要为你大哥说说好话!知道了吗?”龙渊?李承欢狐疑的接过剑,只是稍稍拔出了一段剑身,便隐约听到了一丝微弱的龙吟之声,骇了一跳,他震惊的看了一眼李成贤,没想到这个一身铜臭的大哥,竟然真能弄来这传世名剑?他不客气的将剑收了,敷衍的应了句:“好了好了,知道了,我会说好话的。”李成贤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李承欢这么急匆匆的是去干嘛,他当然知道了,还不是去追睿亲王嘛!瞧这模样,是想通了?那可真是太好了!殿下看在自家弟弟的面子上,应该不至于找他麻烦吧?李成贤略略松了口气,觉得这柄剑没白买。然后就被一阵马蹄扬起的灰尘扑了一脑门的灰。“咳咳……呸呸呸!”李成贤眯眼呛了几声,立刻往外吐嘴里的沙子。刚想抬头骂两句,李承欢一行早已绝尘而去,没了踪影。第49章春日里万物复苏,草木生长,官道旁的密林里尽是冒了春芽的嫩枝。一行人马飞快的奔驰在官道上,留下一长串的灰尘。人影没了踪影,那扬的高高的灰尘才开始缓缓落下,若是有人瞧见了,必定惊讶于这一行的速度。李承欢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回头问陆迁:“还有多久能到?”陆迁眯眼,瞅了瞅前路,估算了下时间,“最多两日便能到京都了。”“殿下竟不曾停歇吗?我们日夜奔袭,始终未曾见到殿下的踪影。”李承欢已经有些疲惫了,连续五六日不眠不休的奔袭,实在太耗费精力,即便以他的功力,也有些吃不消,他看了一眼跟随在他身后的诸人,都是一脸疲惫,却都咬牙没有吭声。“休息一下吧,殿下到了京都,恐怕也要等陛下旨意的,调拨军马粮草也需时日,迟一两日也不打紧。”李承欢一路想了很多,也觉得自己过于急切了。只是他为何会如此紧张呢?担心萧胤去了北境会有危险吗?陆迁吐了口气,心说还不是您一路着急要追上殿下,否则咱们就是优哉游哉的坐马车回京也没事儿啊。众人闻言都停下马来,寻了个空地整装休息,喝水的喝水,吃干粮的吃干粮。“大人,您说的对,迟一两日真不打紧,殿下急着回京,是要做布防的,他需要时间召集旧部,不敢耽搁,可是咱们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回去了也只是干瞪眼啊。”陆迁用衣袖扇了扇风,透一透一身的汗意。李承欢灌了口水,眯眼看了看天上的日头,突然笑了起来。陆迁正打算喝水呢,见李承欢突然笑了起来,纳闷的问道:“大人,何以发笑?”“我在想啊,殿下是故意的吧。”李承欢捂着脸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消瘦的肩膀轻轻震颤着。陆迁撇撇嘴,心道,大人您才知道啊?您不早都知道殿下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还被他唬的团团转。“殿下果然好算计,知道我知晓此事后,必定心忧他安危,主动去追他。”李承欢渐渐不笑了,眼里有些落寞,他又灌了口水,只觉得的这清冽的甘泉也有些烈酒烧喉的意味。“大人,其实殿下……”陆迁一直观察李承欢的神色,见他从方才的大笑中归于平静,这平静里有隐隐蕴含着一丝难以言表的情绪,只等爆发时,不知是个什么模样。“怎么?”李承欢回眸看他。“其实殿下他待大人真的好的,大人若是愿意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件事情,就会知道,殿下的良苦用心。”陆迁终于知道为什么殿下偏偏将他安在李承欢身边了!这事儿若是给柳长风和储禁,真是没法想象这俩人是怎么昧着良心说这些鬼话的。李承欢疑惑:“怎么说?”陆迁就将萧胤如何隐藏自己,将自己塑造成李承欢喜欢的模样,一点一点亲近李承欢,将这个过程形容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别提多心酸多悲情了。李承欢木然的看着陆迁滔滔不绝,嘴巴动了动,终究是没有打断他的话。其实他心里清楚,哪里是陆迁说的那样,萧胤明显不是这样的人,他或许刚开始是对自己的身份感兴趣,在了解到他的性情后,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了适合与他交往的样子。这是萧胤的处事之道,根本无需刻意伪装,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便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可以是属下面前威严睿智的将领,可以是皇帝面前谦卑谨慎的臣子,可以是兄弟面前疏离冷漠的对手,可以是百官面前手腕通天极具魄力的皇子,当然,也可以是李承欢面前温柔体贴的情人,他手到擒来,根本无需刻意做些什么。而这些,分明从之前的种种迹象里都可以看出来的,只是他当时被迷的晕头转向,根本没去注意这些细节,而萧胤也根本没有刻意隐藏什么,一切都是那样理所当然,毫无违和感,所以他从不曾怀疑。可是,一旦真相浮出水面,就越发显得萧胤此人,心机深沉,不可捉摸。让人如临深渊。正是因此,李承欢才会如此抗拒,如此谨慎,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是萧胤的对手。若是继续沉沦下去,他只会成为萧胤掌间的玩物,不能抗拒他的任何意志。他不愿意变成那样,他承认他始终喜欢萧胤,可他绝不愿意因此失去自我。陆迁感受到了李承欢的平静,知道自己的话没能影响到李承欢的判断,便不再继续了。谁也不是傻子,李承欢更不是,这位可是名动京师的才子。众人休息片刻后,又开始启程上路。虽说不急于一时,可是李承欢依然是急切的。如今的北境,看来凶险万分,他要想办法随军出征才行。只要一想到萧胤一身的伤疤,他就担心的无法入眠。萧胤提前了两日,连夜赶回京都,一入城,便立刻进宫面圣。皇帝已经在等他。萧胤进入御书房的时候,皇帝正披着衣裳,坐在榻上看奏疏,见他来了,才拍拍一旁的矮塌,缓声道:“来啦?过来陪朕坐坐。”萧胤恭谨的侧身坐在一旁,静静的等着皇帝发话。战厉南已死,北疆暂时群龙无首,实在凶险,若是不能尽早派人过去抵挡北凉,一旦境线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你想去北疆?”皇帝看完一本奏疏,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目光难得的柔和,却显出一分衰微的疲态。萧胤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他是如今朝中最合适的人选,无论朝内争斗如何激烈,一旦外敌当前,那所有内斗都可以先放下,不先攘外,如何安内?萧胤看的十分明白,若是齐国都没了,那争来一个破落江山,又有何用?“你可想过,此次北凉战意汹汹,乘胜而来,乃是一头一往无前的雄狮。若是败了,你是要埋骨于北疆的。”皇帝徐徐说道,声音没有太大起伏,却将北疆的危险说的明白。萧胤依然点头,“儿臣明白,只是儿臣认为,若终有一死,不若战死。”皇帝抬眸看了萧胤一眼,见他神情平静,并不如何慷慨激昂,但是话里的豪情,却让他一下子想到了十数年前的自己,他隐晦的笑了一下,突然转了话头,说道:“此次江南之行,你做的不错。”萧胤不敢居功,平静说道:“儿臣只是护卫在侧,赈灾方略与施行皆是周大人与李大人等人在不辞辛劳日以继夜的操劳,才换来如今的太平局面,儿臣不敢居功。”“听周同说,李承欢那小子做的很不错,受灾众州县中,唯有他治下的淮州无一人伤亡?”皇帝看着萧胤的神情,淡淡说道。萧胤眉头舒展,抿嘴笑了一下,“是,李大人是国之栋梁,他施行仁政,为百姓所爱戴,因此才能在危机之时,一呼百应,将全州百姓聚集高处,逃过了洪水的侵袭。”“看来,你很喜欢他。”皇帝说道。萧胤一惊,顿时抬眸看皇帝,只见皇帝神情未变,依然只是淡淡的看着他。萧胤便垂眸不语。“既然如此,你去北疆作战,将他带上吧。”皇帝继续说道。萧胤闻言,顿时起身,单膝跪倒:“父皇,万万不可,战场凶险,李大人一介文臣,怎可涉险?”“你堂堂亲王之尊,都可上战场涉险,他为何不可?”皇帝似乎有些不悦。“儿臣久经战阵,自然上得战场,可李大人从未经历过战事,贸然去北疆,恐怕不妥。”萧胤十分坚决。他虽然很想和李承欢在一起,但是战场上还是太凶险了,他宁可见不到李承欢,但能知道他在安全的京都里待着,也能安心许多。“哼,妇人之仁。”皇帝淡淡哼了一声,不知道是恼怒还是什么别的情绪,让萧胤顿时浑身僵住,身体又伏下了一些,又听头顶上方,皇帝继续说道:“你要明白,此次出征与以往不同,若是能有李承欢在你身侧,李郸会不遗余力的支持你,盛元也会跟着站在你这边,如此,你才能尽去后顾之忧。”“可是……”萧胤还想再说点什么,最终没有说下去。所以,才会将李承欢调去兵部吗?既然皇帝心意已决,那他说什么也都没有意义了。“老二啊,莫要让朕失望。”皇帝淡淡说道,起身将萧胤扶起来,拍了拍他的手臂。“回去准备吧。”“是,父皇。”萧胤应了一声,便告退出宫,出宫前,他回眸看了一眼皇城橘黄色的灯火,隐隐觉得皇帝大概已经察觉到了什么。理智上说,皇帝的安排,对他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他不该拒绝。拒绝也于事无补。皇帝是在试探他么?萧胤目光一凝,浑身的凶煞之气一闪即没,他最后看了一眼皇城,便快步离去。第50章东方既白,一行人马穿过刚刚开启的京都城门,马不停蹄,掠过重重街巷。终于回到了京都,李承欢匆匆环顾了一眼熟悉的街景,便直接策马回到了李府。此时天时尚早,李郸尚未出门,正在堂屋吃早饭。李承欢提着衣摆匆匆赶到李郸吃饭的堂屋,刚进屋就双膝及地,拜了下去。“父亲,我回来了。”李郸吃了一惊,连忙用帕子擦了擦嘴,嗔道:“你这是做什么?早春寒凉,快快起来。”李承欢却没有起,依旧跪在地上,抬眸看着李郸,眼里蓄着水雾,“父亲,是孩儿不孝。”李郸见他如此,微微前倾的身子,又缓缓靠了回去。他知道李承欢说的是什么,自然也明白李承欢此时下跪是为了什么。他从前就对李承欢抱有极大的期待,他实在是个极为聪明伶俐的孩子,学什么都是又快又好,别人费尽心思的,他总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他曾一度认为他们李家恐怕要出个了不得的人物了。因此从小尤其宠爱他,而李承欢也从未让他失望过。只是,世事难料,他也没想到,李承欢的仕途中,会突然横插一位皇子。若是那时李承欢没有中毒将死,将他打的措手不及,他恐怕会失望,会震怒,会强迫李承欢断绝与萧胤的往来。只是看着奄奄一息的李承欢时,他一下就心软了,那个时候,他心中唯一的期望就是能将人救回来,只要人能活着,一切都好商量。而与萧胤的交谈之后,他选择了对此事保持沉默。半晌,李郸叹息一声,缓声道:“你且先起来吧。”李承欢知道了李郸的态度,便顺从的起身,心中百感交集,只觉得更是愧疚。却听李郸又道:“北凉之事,陛下已有了决断。”李承欢闻言,瞳孔骤然一紧,他抿了抿嘴,低声问道:“殿下要去北境了吗?”“战事紧急,睿亲王三日之后便要率三军驰援北境,是昨日下的旨意。”李郸端了茶,浅浅抿了一口,又道:“你回来的早,旨意恐怕还未到你手中,江南路之事,陛下十分高兴,将你升调去了兵部职方司。”“这调令之事,我已知道。”李承欢有些不解,还有其他旨意?李郸斜眼看了他一眼,只觉得口中的茶又涩了几分,“你可是想随睿亲王去北境的?”李承欢呼吸一滞,半晌还是垮下了肩膀,轻轻点了点头,“北凉的三王子看来非同一般,是个极厉害的角色,竟连战厉南都栽在了他的手中,殿下仓促前往北境应战,我实在是放心不下。父亲,可有办法帮我?”李郸无奈的叹了口气,捏了捏有些发紧的眉心,这才徐徐道:“你也不必求为父了,陛下已经下了旨意,派你随军督战。”“什么?陛下派我随军督战?真的?”李承欢诧异,有些没明白过来,亲王亲征派他一个小小兵部职方司郎中督战……陛下在想什么?仿佛是看出了李承欢心中的疑问,李郸道:“自然是真的,此次与北凉之战非同小可,若是再次败北,我齐国北境边线必然会被迫往南退避,若是失了北边的草场,必定有损我国骑兵的后续战力,若是失了骑兵的机动力,往后北凉再犯,我们便只能一退再退,后果不堪设想。”李承欢点点头,道理他都懂,可是这和派他随军督战有什么关系?“陛下想要此战万无一失,这才同意派睿亲王亲征,可是朝中百官中,少有睿亲王的亲信部下,能够毫无保留的辅佐殿下,而你,是个例外。”李郸道。李承欢将其中关节略一思忖,便领会了其中的意思,他不禁有些惶恐,“陛下他,难道已经知道我与殿下……”“现在知道怕了?”李郸轻轻哼了一声,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那,陛下的意思是?”李承欢心中惊惧万分,不知道皇帝这样的安排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利用他辅佐萧胤打赢这场仗,还是想借此了结他与萧胤的关系?若是皇帝真的知道了,或许他不会将萧胤如何,可是他李承欢又算得了什么?若真是如此,此次北境之行,恐怕他真的有去无回了。李郸见李承欢倏然变得苍白的脸,这才缓声道:“陛下自然是希望借你的身份,将为父与盛大人绑上睿亲王的船,助他一臂之力,挡住后方的一切暗箭,好好打这场仗。此战若是败了,一切皆休,可若是胜了,此战之后,你却要小心些了,陛下,看来是有意扶持睿亲王的,如何会允许你留在他身边?”“我,自然明白。”李承欢有些颓败的垂下了眼皮,想到李郸,又有些忧虑:“那父亲您呢?”“公是公,私是私,陛下是大气魄者,不会因为小儿女的私情,随意处置朝廷重臣的。况且为父对如今的朝廷,还是有些用处的。你只需管好你自己便可。”李郸说着,又低头抿了口茶,顿了顿才说道:“你与他究竟到哪一步了?还能回头吗?”李承欢听到前面的话,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心说如果能自己一力承担这个罪责,也能叫他少些愧疚。可听到后面半句,又些有茫然起来。还能回头吗?若是在了解真实的萧胤之前,他觉得他是断不可能回头的。可是如今,他却有些看不懂了。他甚至不敢直接面对现在的萧胤,更遑论今后携手共进,一同走下去。李郸瞧出了他的犹豫,察觉出了他与萧胤之间似乎出了什么问题,不禁追问,“你们,出事了?”李郸不禁有些期待起来,若是能就此止步,也算是个好兆头啊。年轻人嘛,想一出是一出,总是冲动的。热头过了,也就过去了。只是前几日遇着萧胤,似乎并没有觉出不妥啊,若是两少年闹了矛盾,为何萧胤对他依旧如往日般亲和守礼,仿若晚辈?若说这是萧胤笼络大臣的手段,可也不曾见他对旁的大臣如此啊。李承欢支支吾吾了半晌,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事儿确实不太好解释。在李郸的眼神压迫下,只好说道:“没什么事儿,只是我们之间毕竟不妥,孩儿之前实在鲁莽,现在想来,终归有些失了分寸。”李郸闻言,眉头都舒展了一些,“咳,是该好好思虑一番。你们毕竟还年轻,少年人嘛,容易被感情左右。只是这样大的事情,是该好好思量思量的。”“是。”李承欢抿了抿嘴,没有接话。李郸觉得此事有戏,不免心情畅快了一些,想到自己另外一个不省心的儿子,又问:“听说你大哥去淮州找你了?”“是,大哥听闻江南路遭了水灾,筹措了大批粮食物资援助江南路百姓。”李承欢如实相告。李郸欣慰的点点头,“他还是有心的,他可有说几时回来?”李承欢摇头,“若是父亲不招他回来,恐怕一时半会儿他是回不来的。”说道这里,李承欢犹豫了一下,又道:“有件事,须让父亲知晓。”“何事?”“大哥经商的事情,殿下知道了。”李郸捏着胡子的手一顿,回头看李承欢:“被查了?”“是大哥自己跑去与殿下说的。”李承欢无言以对。李郸差点没把胡子给扯下来,他长长吸了口气,捶了锤胸口,觉得脑袋有些抽痛。这得亏睿亲王看着没有翻脸的意思,否则,这会儿,李家估计就糟糕了。万幸当年没有硬逼着老大入仕途啊。老半晌,李郸才缓过劲儿来,哀声长叹:“这是造了什么孽……”李承欢心虚垂下了头。李承欢既已回京,按理说是要立即入宫面圣述职的。便趁着晨光与李郸一同坐了官轿去往皇城。在侧殿等候入朝时,他看到了一身黑色绣金蟒亲王朝服的萧胤,冷峻肃杀,仪态端方,又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家贵胄,一如当初的宫廷夜宴时见到的模样。萧胤并没有多看他一眼,只是与身边攀谈的大臣闲话,从容练达。李承欢蓦然想起萧胤当初孤身一人入京时的情景,门庭冷落,满朝皆敌,周围连只苍蝇都不肯靠近。而如今,不过半年多的时间,萧胤已然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睿亲王。反观曾经意气风发雍容显达的太子,如今却是收了爪牙的老虎,被压得几乎没了脾气。如今战厉南一死,曹阔又被撤了职,一时之间痛失双臂,太子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好过。李承欢不禁有些唏嘘,再看向萧胤的目光,便更加的闪烁不定起来。一路走来,萧胤如有神助,一路开江拓海,不可阻挡。而太子却连战连败,几无还手之力。最初时,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仅仅半年时间后,京都朝局就天翻地覆,成了如今的模样。这些真的是天意么?李承欢突然抬手轻轻抚了抚自己的手臂,觉得有些冷。而此时,钟声响起,要上早朝了。第51章百官入朝,太极殿一片庄严肃穆,皇帝高高坐在上首,苍老的眼眸耷着眼皮,淡漠的看着殿中众人。百官高呼万岁,李承欢随着众人拜倒,心中却是紧张惶恐。皇帝冷漠的目光,好似一柄利剑,直直刺入了他的胸口。让他本就心虚不安的内心,更加的纷乱无章起来。皇帝命百官平身后,他又随百官起身,站起身时,他忍不住看了一眼前列那道肃立静默的背影,稳若泰山。哎!果然只有他李承欢一人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啊。殿下应当没有将他的事放在太重要的位置上,或许在殿下心中,这样的小小儿女私情,是登不上台面的,自然无法影响到他。李承欢有些落寞的想着。正此时,突然听到上首苍老威严的声音提及他的名字。他惊愕抬头,便听皇帝徐徐道:“江南路淮州同知李承欢,此次江南水灾中做的不错,所定方略,可圈可点,实为安民良策。”皇帝一句话,便定了李承欢在江南的功绩。殿中百官纷纷侧目看向李承欢,眼里不乏艳羡与欣赏。这位小李大人年纪轻轻,便得了陛下如此青睐,未来可期。李郸却是不动声色,抱着手站在班列中,垂眸看着地砖。他自觉已经猜到了皇帝的用意,自然不觉得欣喜。李承欢刚刚在江南立了这样大的功劳,却立刻被派往前线督军,说心里没点不痛快是假的。虽说他知道李承欢的本事,去了也未必会有多大危险,但那毕竟是战场,稍有不慎,便是性命攸关的。况且即便李承欢不去北境,为了大齐的江山稳固,他也会倾尽全力支持睿亲王,皇帝却偏要用他的儿子来压他,实在让他有些不是滋味。皇帝又夸赞了李承欢几句,便提到了让他随军督战之事。其实前几日廷议之时,这事儿已然定下了,只是当时正主不在,今日皇帝又点了出来,看来是极为重视此事。百官接受到了皇帝放出的讯号,纷纷赞叹陛下英明,小李大人乃是国之栋梁,正该担起国之重任云云。李承欢余光扫过殿中诸人,只觉得心中发苦。从前皇帝也赏识他,但那时他觉得是荣耀,洋洋自得。可是现如今的圣眷,却让他心头发紧,只觉得皇帝是看他不顺眼,要想方设法处置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