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郑森和陈永华
作者:任国成      更新:2023-06-22 02:43      字数:2080
  南澳港湾地形复杂,王寅不愿冒着船只搁浅的风险入湾剿杀,遂命令船队远远的逼着海湾放炮。红衣大炮射程多达十里,正是海战的利器,可是郑军船队躲在连环的岛屿之后,想打中并非易事。天色渐晚,王寅遂下令船队撤离,在距离南澳十多里的东山岛驻扎。他手中虽然有三万人,可却都是水师,训练善于操舟的士兵不易,特别是盖伦船这种西式战舰,不愿用在登陆夺岛肉搏之中。所以,王寅需要等到金声桓带着步兵前来,然后以船队运载步兵上岛。南澳岛,郑森坐在椅子上,脸上愁云惨淡。惨败,接连的惨败,让这支刚举兵不久的靖难之师士气低落,再无一开始夺金门、占厦门,攻下泉州数府时的那种士气高昂而作为大军的首领,郑森也从刚开始的意气风发,到现在愁容惨淡。鞑虏入侵,流民遍地,山河震荡,大明的局势是那样危若累卵,面对这种局势,郑森少年进学之时便立下大志,要效仿先贤,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然而就在大明最危急的关头,齐王陈越横空出世,救出皇帝崇祯,击败试图篡位的福王,使得危若累卵的大明局势稳定下来。而当时身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郑森对陈越是何等的艳羡,简直把陈越奉为心中的偶像。故在后来的满鞑南下,一支八旗渡江攻到南京城下时,郑森挺身而出重整溃败的郑家勤王军,并在守卫南京的战斗中立下了功绩。而郑森也因此而步入仕途,先后担任监军道巡抚这样的要职。在接下来的数年,郑森带兵鏖战在湖广浙江,战西贼,打顺贼,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陈越带兵北伐,郑森奉命带兵守襄阳,威胁关中的顺贼。终于陈越北伐成功,把满鞑赶出了关内。那个时候,郑森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为大明能够再次中兴而发自内心的高兴。然而谁知道就北伐胜利之后,突然传来福建兵乱的消息,然后郑芝龙败亡的消息传到了在襄阳的郑森军中。而郑芝龙战死背后的凶手直指齐王陈越,因为艾能奇叛军的背后有着太明显的东番军影子。听到这种噩耗,郑森不敢相信却又不能不信。因为他知道自家和齐王一系的矛盾。不管是两家海上之争,还是郑家曾经试图支持唐王为嗣,齐王暗中对付郑家都不是不可能。杀父之仇破家之恨,都决定了郑森不得不和陈越势不两立。郑森自认才能不在陈越之下,缺乏的只是机遇罢了,当时的他手掌数万军队,奉崇祯的圣旨和堵胤锡一起剿灭叛军,当时的郑森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凭着手中数万军队,必然能够平灭叛军,他发誓要好好的和陈越掰一掰手腕。而崇祯赐他国姓更让郑森感恩戴德。然而九江一战,面对数万江西暴军,郑森数万大军被打了个落花流水。那一刻他几乎心灰意冷,根本不愿回到堵胤锡军中,而是带着少数心腹潜回了福建老家。回到福建老家,却又听到崇祯和陈越和解召陈越回京的消息。郑森知道陈越掌握朝廷大权已经成定局,这意味着想靠朝廷压制陈越已经不可能。郑森心中何等的不甘,所以才有了举兵靖难之事。为了报仇,为了心中的宏图大志,郑森甘愿背负叛逆的名声。然而靖难举兵就如同一个笑话,陈越并未调用其所向无敌的北伐军,仅仅是王寅率领的水师,就已经把他打了个落花流水。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郑森却喝止了下人点灯的举动,坐在椅子上看着漆黑的天空,郑森在苦思着破局之法。形势如此险恶,自己该何去何从金门厦门丢失,便是现在所在的南澳也危若累卵。虽然手中有着数万军队,郑森却没有守住南澳岛的信心,毕竟他的军队和明军相比差距实在太大。有脚步声传来,然后便是守在外面亲卫的喝止声。从谈话郑森知道,来的人是陈永华,对这个睿智的少年,郑森一直心中充满了好感。“是陈参军吧,让他进来”郑森收拾心情,沉声喝道。仆从点亮了蜡烛,趁着这个时间郑森把挫败收敛起来调整好情绪,身为一军之主的他知道,绝不能在属下面前露出软弱。“总制”陈永华向着郑森抱拳行礼。“陈参军,这么晚来找本帅可有事情”郑森问道。晚吗陈永华看了看天色,也刚刚擦黑而已。“总制,局面已经很紧急,属下问问总制您有何打算”“有何打算”郑森重复着,反问道:“不知陈参军你有什么想法”现在的郑森颇有些六神无主,一时半会儿如何拿得出主意,但他知道陈永华之所以漏夜来此,肯定有什么见解。陈永华道:“总制,眼前的局面已经很是危险。现在齐王他已经坐稳了朝堂,其强劲的武力逼得大明几乎没人敢与之作对。这些天来,属下手里的天地会在各地的组织接连被锦衣卫破获,很多兄弟死在朝廷鹰爪之手。原本各地士绅支持咱们的甚多,可最近这段时日来,在锦衣卫的淫威下,敢和咱们联系的士绅已经寥寥无几,陆上的支援几乎断绝。总制,若是局面持续下去,王寅也不需要前来攻岛,困也把咱们困死了。南澳岛虽大,想供应这么多军队却根本不可能“随着陈永华的话,郑森的眉头皱的更深了,陈永华的话他何尝不知。数万大军连同家属,岛上的人数近十万人,想靠南澳岛供养这么多人谈何容易“总制,既然南澳不可守,外面也没有援军,咱们应该当断则断,必须有所舍弃。理应趁着更多的明军到达之前撤离南澳”陈永华脸上露出了坚定之色。“撤,往哪撤”郑森轻轻问道,他何尝不知南澳守不住,可是想撤哪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