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
作者:六月      更新:2023-06-22 13:42      字数:3988
  第三个坏消息,是南国年底上缴朝廷的赋税被抢,消息在过年之后才传回京中。每年的赋税,都是由朝廷派人到各地运送,而这一次,朝廷派出去的人,全部都死了,赋税抢劫一空,这可是南国一年的赋税。“查查查!”慕容桀连下了几道命令,火都大了。这刚派了人下去,又得到蓟县的消息,说蓟县地方的屯粮被抢劫一空。蓟县的屯粮,是供给给边境战士的,本来年后就运送过去,没想到,却在运送前,被抢劫一空。而且,放置棉衣的仓库也被一把火烧了。虽然蓟县的官府马上开始筹措粮食,但是也得需要时间,这意味着,边境的战士,要出现缺粮的危机了。如今天气寒冷,棉衣短缺,这棉衣是年前赶制起来的,是要和粮草一同送过去,如今,也都没了,短时间内,哪里能赶制起这么多棉衣?如果北漠再度入侵,战事便一触即发,没有军粮,战士们喝西北风吗?慕容桀下令蓟县附近的州县帮忙筹措粮食,不惜高价购买百姓的存粮,这意味着又是一笔大开销。慕容桀忙得团团转,子安也没有消停,皇太后和皇帝的病情都很严重,她压根没时间出宫了,晚上都得在皇太后那边侍疾。皇太后那边没办法找出病因,还是不断地消瘦下去。子安隐隐感觉到,大周要陷入新一轮的危机中去了。慕容桀也自然感知到,所以,即便南怀王想留在京中成亲,他也不许,下令让他马上启程回南国。可就在南怀王要启程前的一天,皇太后忽然吐血,吐出了一堆的黑血,子安当时刚好在熹微宫,赶到的时候,皇太后已经奄奄一息了。子安下了针,皇太后勉强转醒,却已经不行了,她拉住子安的手,用尽全身的力气对子安道:“令贵太妃!”这话,恨之入骨。子安心中咯噔一声,看向地上的黑血,黑血中似乎有些虫子在蠕动,她知道皇太后是中了蛊毒,难怪一直都查不出来病因。但是,皇太后是什么时候中毒的?孙芳儿除了前几个月入宫说要为皇上医治之外,都没有入过宫,是如何下蛊毒的?子安恨得是牙痒痒,过年的时候,他们放松警惕,但是,敌人没有,敌人一直都在等着他们松懈。正月十六,皇太后薨!这刚过正月十五,皇太后便出事了,这对皇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皇帝也是。皇太后薨逝的时候,身边除了子安和孙公公以及贴身伺候的宫女之外,无人在场,可以说是没有子息送终。贵太妃得知消息,跌跌撞撞地入宫,趴在皇太后的尸体上,哭得是撕心裂肺。治丧之事,由梅妃宜妃办理,各宫一片哀愁。第四百六十二章 夺嫡的残忍皇太后颇得民心,她薨逝,民间也是一片哀声。子安没办法调查皇太后的蛊毒。因为,皇太后的尸体不可能让她动刀子。不过,她知道就算找到是蛊毒,也没办法查到贵太妃身上。因为,贵太妃不懂得下蛊毒,而孙芳儿这么久以来一直没有入过宫。这事儿。只能先搁下,日后再查。南怀王没有启程。披麻戴孝进宫磕头,在百官的面前和贵太妃一样哭得撕心裂肺,哭着哭着。一头撞在了皇太后的灵堂前,没死,但是晕了过去。百官见南怀王如此悲痛,不知内情的官员便觉得他孝顺。纷纷点赞转发……在民间传颂。皇太后薨逝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不能瞒着皇帝的。皇帝哀痛之下,病情越发严重。皇太后出殡之后,这日。皇帝传召了诸位亲王和慕容桀入宫。商议太子的人选。南怀王虽被分封出去,但因在皇太后灵前表现的那一幕,许多大臣都上书,让南怀王在京中守孝。所以,皇帝传召皇室宗亲入宫商议的时候,他也来了。粤东王资格老,首先说出举荐的人选,他推荐梁王。此举,得安亲王礼亲王的附议。南怀王和北玄王则举荐宜妃的儿子七皇子。两派对抗,争持不下,皇帝看向慕容桀,“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大家都看着慕容桀,其实大家都知道,慕容桀和梁王感情好,这段日子他也不断提拔梁王起来,所以,大家都觉得,他会举荐梁王。然而,没想到他却说了一句,“梅妃的三皇子慕容严年少聪慧,臣举荐他。”此举换来大家的哄笑,就连礼亲王都说:“他便算了,他去年去书房之前,便已经请了师傅专门教导文学和骑射,但是每一位师傅都说他顽劣,不听教导,后来去了书房,李学士说他虽有小聪明,但是却不遵循正道,歪心思多,难成大器啊。之前已经错过一次了,可不能再错第二次。”慕容桀看着礼亲王,“昔日老祖宗也说三哥朽木不可雕也,最后不也成材了吗?”礼亲王一怔,“老祖宗什么时候说过这话?怎么本王不知道?你胡说。”“没胡说,所有人都知道的。”慕容桀道。安亲王皱起眉头,“不对吧,老祖宗说他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不,”夜王吊儿郎当地道:“老祖宗说他打小就是小老头。”礼亲王老脸都绿了,“她说本王少年稳重,以后准成材。”“是啊,成蠢材!”皇帝也笑了,想起年少的岁月,可真是好啊,什么事都有老祖宗担着,老祖宗在,天便不会塌下来。说了一会儿话,子安便过来了,“明日再议吧,皇上该休息了。”一则,是皇帝的身体确实不好,二则,今日也说了好一会儿话了,大家都近距离看皇帝,很容易看出端倪的。慕容桀道:“是啊,都先散了吧,明日再议。”诸位王爷都散去,粤东王没走,他还坐着不动。“王爷,您还有事吗?”子安问道。“皇上,”粤东王看着皇帝,“本王今日想倚老卖老跟你说几句话,甭管你听得进去听不进去,这话本王都得说。”皇帝摆摆手,“皇叔,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想说小姑姑和萧枭的婚事,是吗?”子安和慕容桀对望了一眼,终于有人提了。粤东王严肃地道:“本王老了,也没什么在乎的东西,唯独放不下这个小妹妹,往日有你母后看着她,本王多少放心点,可如今,皇太后走了,她眼前都是小辈,她的婚事,也唯有本王能做主,如今萧枭在寒山治伤,且有望痊愈,若他好起来,这婚事希望皇上能恩准,若皇上忌惮萧家,可让壮壮夫妇去我粤东,由本王看着他们,皇上总不至于不相信本王吧?本王也是慕容家的人,谁若威胁慕容家的江山,本王不管是谁,也定不会心慈手软。”皇帝虚弱一笑,“皇叔,事到如今,朕也不会阻止了,便让她和萧枭成亲吧。”粤东王一怔,本以为皇帝还得说些什么江山家国的混账道理,没想到就这么顺遂答应了?子安和慕容桀的心也安了一些,至少,皇上表态了,而且是赞同的态度。送走粤东王,子安连忙为皇帝施针,“近日皇上劳心劳力,身体吃不消,必须要多休息。”皇帝笑了笑,“不碍事,以后有朕睡的时候,身后之事若不处理好,朕便是走也走得不安心啊!”这话,若是从七老八十的人口中说出,子安不会觉得心里难受,可皇帝正值盛年,说这些夕阳哀伤的话,不免叫人心酸。子安施针之后,退了出去,留下慕容桀与皇帝在这里单独说话。“说吧,为什么是严儿!”皇帝垂下眸子,淡淡地问道。“臣弟认为,他会成为一代明君。”慕容桀道。“朕对他的事情,有所耳闻,教过他的老师,多摇头叹息,说他以后会成为老九这样的人,朕不能把江山托付在他的手中。”皇帝严肃地道。“皇上,耳闻不如亲见,等您的身子好一些,臣弟带你到书房里去看看。”慕容桀微笑道,“之前臣弟也听说他顽劣,特意让子安观察他,子安看过之后,对他评价很高,臣弟也特意去观察过,他的性子,让臣弟想到了一个人。”“谁?”皇帝眸色一闪,问道。“皇上。”“朕?”皇帝一怔,随即笑骂道:“绕着圈子骂朕呢?朕可不像他,当年朕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老师们对朕是赞誉有加的。”“那是因为,当年的你,已经被封为太子,且你又是母后嫡出的。”皇帝看着他,“你的意思,是老师们欺负他的出身?他的出身不低啊,他母妃也是妃位了。”“是妃位,他也是皇子,身份确实尊贵,但是,到底不是未来的天子,这看似没有是分别,其实,是有天壤之别的。皇兄,您应该是最明白的,当年的您是太子,所以您提出和老师相反的意见,是破旧立新,有主见,但是,严儿像您一样的时候,老师说他叛逆不听教导。”皇帝想了一下,“听你这样说,朕也想亲自考考这个小子,改日等朕精神好些,你便带他过来。”“好,等您精神好些,臣弟便带他过来。”慕容桀笑着,忧愁却笼上了眉心,他的精神,还能再好些吗?经历了母后的事情,他确实一下子差了许多,连子安都没办法给个准话。尤其今日议论太子人选,他可以预想到,多事之秋,马上就到了。夺嫡,是皇家最残忍的事情。第四百六十三章 送礼的风波正如慕容桀所料,议过太子之位之后,朝中的人果然便开始纷纷看风选主人了。暂时的局势分三派。梁王一派,但是被拥护的梁王却没什么心思做皇帝。对诸位大臣的明示暗示的靠拢一律装傻充楞,但是,反而让他得到更多的支持。因为,他高深莫测。但凡成大事的人,都高深莫测。若什么心思都表现出来,这人还不能追随。没心机。而且,选择梁王的人呢,也是有所考量的。因为,梁王和梁国郡主懿儿的事情,朝中的人几乎都知道,人梁王日后可是梁国的女婿啊。有姻亲关系。这女婿有什么事,做老丈人的能坐视不管吗?第二派,是宜妃的儿子七皇子。这几乎是毫无疑问为什么会选七皇子。因为支持他的人可是南怀王啊。南怀王本身就有势力,他就想参与夺嫡,经营多年,筹谋多年,胜算很高,且背后还有贵太妃呢,如今皇太后薨逝了,贵太妃便是位分最高的,只要她愿意,便可入宫主持后宫之事。选七皇子,便是选南怀王。最不济的就是三皇子了,一则,梅妃娘家确实不得力,且梅妃这些年虽然一直为儿子的前程奔走,可就连当初夏槐钧都没帮过她半点,不拿正眼看她,谁会看好她呢?再说,连老师都说三皇子顽劣,不堪成才。不过,也有些心思拐弯的人认为,慕容桀支持他,只是障眼法,其实是为了自己可以继续控制朝政,日后难保慕容桀自己会当皇帝,因此,三皇子也有追随者了。这选太子也就等同选皇后了,宜妃和梅妃如今一同协理后宫之事,宫中没有贵妃,皇帝的女人中位分最高的便是妃位,选好太子,怕就选定了皇后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