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
作者:木落花未眠      更新:2023-06-23 14:46      字数:4877
  爱慕无机禅师,千方百计求一相伴而不得,生生吐血而亡,无机禅师却只在女子葬礼时念了一篇超度经文,再不挂在心上。因此,有人说无机禅师心如明镜,哪怕有红尘滚滚来,他也将色相当作菩提树,从不惹尘埃。这次,也是明觉大师亲自应允,无机禅师才愿意入宫的。消息一经传开,宫中女子无不心生向往,连好几位一经嫁为人妇的公主也向章和帝求情,想要在那天进宫,聆听禅师的步道。章和帝哭笑不得,笑言道:“汝等一心向佛,何不禅悟佛偈?但凡言之有物者,自然可进宫听佛,若心思不纯的,还是在家好好反省吧。”结果公主们更是来劲儿,甚至几位得宠得势的郡主也心动了。这些日子,章和帝案头堆满香笺,被青青好一番笑话。但也因此,章和帝心中一些疙瘩倒是缓和了些,不再对后宫阴阳怪气。虽然仍然独宠曲青青,却也肯到其他后妃出探望一二,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因为生在佛诞日,四皇子被章和帝传召进宫,等候无机禅师。值得一提的是,八皇子和十二皇子因为呈上的佛偈和手抄佛经,十分有灵性和诚心,章和帝夸了几句,也得以入宫参与此次传道。三皇子崇尚儒家,对于佛、道神机,一向是敬而远之,这次被几个弟弟抢了所有风头,脸面上很是不好看。是以,对于欺世盗名,凭一张脸蛊惑女眷的无机禅师,非常不满,竟然传出一些不好的流言,惹得许多贵妇甚至公主们相当不快。又因为几位公主对三皇子略有闲话,士林中竟然起了些许波澜。再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因由,士林中开始了对佛家的批判,言道佛门空口白牙,化缘民众,不事生产,藏污纳垢。大汤崇佛抑道,是因为前朝旧事,百姓中其实更崇拜祖先,“有事儿”也更愿意“问道”而不是求佛,因此佛门颇有些“冷高”。又因为服务贵族,占据良田等等,难免有些腌渍事儿。如今士林中起了波澜,偏有好些“能干人”,翻出许多案情来,一时间佛道之争甚嚣尘上,士林中也兴起灭佛的言论。皇子中也分为好几派,为此事争论不休。章和帝查出三皇子在其中活动频繁,当天就给朱贵妃送去一尊观音像,吓得贵妃立刻闭门礼佛。其实到了现在,前朝影响早就渐渐消无,佛门也没了用处。要章和帝说,任何统治者都不希望佛门过于兴盛——老百姓信一信前世后生也就罢了,省了皇帝许多事儿。可大臣们都“□□”了,皇帝就头疼了。所以,章和帝是乐见佛门不那么高高在上的。可如果自己儿子这样“聪明能干”,不管自己想什么就敢搅风搅雨,而且还真的掀起狂风巨浪,他这个老子,就觉得不怎么安稳了——浪太大,老父亲年事已高,怕是坐不稳呢!所以,谣言四起,风起云涌时,无机禅师按照约定进宫了,章和帝命四、八、十二皇子亲自迎接,规格极高,尊重非常。大臣们立刻转了风向,士林里也有了其他话头。蓝衣禅师步步生莲,女子一眼望见,便化身菩提树,为他悟道修行,遮阳垫脚,此生不悔。青青叹一口气,不再看公主痴痴的眼。作者有话要说:蠢作者没有任何宗教态度,文中所言绝对没有指向性。亲们千万要分清视角啊……第五十五章 拈花一笑祸无机禅师将在宫廷讲经七日,章和帝准其住在太和宫东边角上的梵华楼。此为高祖时期亲自督建的九座六品佛楼中排名第三的塔楼,能让非皇族成员住进去,本身就是对无机禅师极大地尊重了,即使是几年前明觉大师入宫,也不过住得这里,足以看出皇家对无机禅师地位的认可。太后笃信佛家,最是推崇明觉大师,也极爱无机禅师俊秀出尘,本来对他入宫讲经一事非常期待,甚至亲率几位公主清扫佛塔,以示恭迎。可后来士林因此事起了波澜,还牵扯到了她的儿孙——哪怕是之前并不怎么喜欢的三皇子,但毕竟是自己儿子的血脉,还是她们内定的……于是,什么信仰之类的,都要靠边站了,事情一出,太后立刻身体不适,不敢秽浊佛事,闭宫不出。但是,紧接着,章和帝出于某种考量,作出更加礼遇的样子,她最爱重的四皇子也由此声望渐甚,老人家心情一好,身体自然能承受诚心向佛的负担,风雨难阻了。虽然大家都知道,齐王日后只能是个被扣押在京城的藩王,可是位高权重、颇有贤名的亲王和委委屈屈,完全看皇帝脸色过活的王爷,身为他的亲人,根本不用犹豫就知道选哪个吧?至于说太后表了态,三皇子恐怕更要难过几分?明知道祖母信这个,还造谣生事的,可见不孝顺,不给个教训,还真当自己坐稳了位子,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太后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也没干涉朝政的雄心,却不能容忍有人压在自己头上。即使,是那个人的妹妹或者侄女。不过,太后看向来陪自己聊天的皇后——听皇帝说,请无机禅师来,是她的意思,如今来卖好劝和的,也是她,难道……因为头上几座大山都表明了态度,后宫众人自然对无机禅师无比热情敬重。再说了,他还长得那么好看呢!这日,英华殿,无机禅师正式开讲。除了殿内最上首的蒲团上盘坐的太后,后一排的皇后、四妃,再后一排的一、二、四、八、十二皇子,排行前五位的公主,外,更是挤满了从三品以上的妃嫔、外命妇。殿外,还依序站着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皇子、公主,品级不够但被恩准听讲的妃嫔和外命妇。连许多不当值的太监宫女,也远远站着,期望听得一两字真言,或者单纯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美男子。“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机禅师以虽然比较艰涩,却最为大家熟悉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开讲。他面容平静,声音清晰却十分柔和,晃一眼看着,似乎和善含笑,细细观之,实际上相当冷淡,可说面无表情,目光冷清。只是他天生鹅蛋脸,眉毛细长浓黑,桃花眼不笑亦有三分情意,肤白而细,当真是貌若好女,望之心生好感。而且,说起来,这位禅师和曲青青的眉眼有五分相似。若不是近几个月青青点亮了“桃花眼”这个奇葩的名器,使得自己的潋滟风情更加引人入胜,无机禅师又太过清冷,两人凑在一起时,当真有种奇特的迤逦情致,让人脸红心跳。无机禅师念完一篇,开始讲一些禅语。因为并不是对着劳苦大众,自然不会讲一般的是非善恶、前世今生、因果报应,主要侧重于比较晦涩难解的佛学理论,听得好些并不好此道的人昏昏欲睡。好在禅师貌美音美,只是欣赏这些,也不至于真的睡过去——刚好,因为要看典籍,或者说不好注视女眷,他微垂双眸,稍稍显出脆弱的神态,惹得女眷们心神动摇,也不怕对上那双冷清的眸子尴尬,许多人的眼神相当灼热。一段讲完,照例是信众提出疑问,禅师解答,引人向佛。突然,殿外一个清脆的声音问道:“小女不通佛法,只大概知道佛门弟子要看破表象,却又听说拈花一笑的故事——□□,婆罗花纵然夺天地造化,也不过归于尘土,为其笑也罢,愁也罢,不都是被外物沾染了么?小女愚钝,请大师指引。”说话的是皇十四女,生母为一舞女,早逝,今年十三岁,正是要引起皇帝注意,好嫁个好婆家的时候。青青微微一笑,看一眼皇后和贤妃,正餐来了。无机禅师并未抬眼看谁人提问,待皇十四女话落,便淡淡开口,也没什么新意,只是将官方的“禅宗立意,法不传六耳,不立文字,惟心领神会而已”的解释深入浅出讲了一通,云里雾里颇有玄机道理。皇十四女也没有纠缠,直言:“虽仍有疑惑,但心境清明不少,多谢大师指教。”无机点头,静坐。此时,一个旁听的采女却出声了——“佛祖拈花因传法,大师呢?妾曲氏曾听长辈说过,大师也曾拈花一笑,还是为了一个女子呢。”大殿里突然寂静无声,所有人朝这两人看去,远处宫人们听得动静,聪明的已经悄悄躲了,年纪还小的,却忍不住稍稍凑近了些,竖起耳朵。青青还认得,这位采女是上个月才进宫的,和曲家有那么几分关系,她的长辈,自然很可能认识自己……而且,某个极爱听墙角的皇帝,已经被人引到附近,正要进来时却听到这话,堪堪停了脚,挥手疏散宫人,悄悄站在了“刚巧”能遮挡住身形的大盆景边上。气氛十分冷肃,无机禅师不知想到了什么,不但不答话,还似乎有些出神的样子,许多人开始担忧,遭遇池鱼之灾。年十五,已经定下定远侯嫡子的十二公主却突然越众而出,朗声道:“小女却觉得,佛祖拈花,未尝不是有感天地造化,凡人自当珍惜,尊者微笑,只是欣赏婆罗花,自然流露。”十五岁的女孩,眉目还有些稚嫩,身姿也甚单薄,但那微红的脸颊,美得令人移不开眼睛。虽然这算不上解围,甚至让大家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但众人还是松了口气。心中还盘算起了事情的起因,预测结果,想着自家会否有牵连,能否捞一把……无机禅师丝毫不觉少女的美丽,他甚至连眼皮都没抬,只淡淡的说:“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女施主既然这样认为,小僧自不会强求。”转头对刚刚的“曲氏”说道:“若女施主所言乃是小僧十二岁那年之事,小僧那时,非拈花,实摘花也。口出妄言,行止不当,即便年岁还小,也不可轻忽,当时师傅已罚了小僧禁闭三月,戒林一年。直至今日,小僧仍然时时引以为戒,虽尚未能勘破,却也不至于再入迷障。”他神色坦然,女眷们大概猜到事情起末,觉得曲氏为难这样一个谪仙般的人儿,实在是很过分。十二岁的小儿,能做什么,已经被重罚,现在还提起,实在居心不良。是以,见她还要说什么,太后直接发话,让人带她下去,还直言道:“若无向佛之心,趁早歇了,何必在这儿苦熬。心思不纯,也不怕天谴神怒!”已经看出今天的事情或许不简单,十二公主眼眶微红,少女的情思碎成一片。但毕竟年纪太小,不知道什么叫做不动声色,也不懂什么叫做放弃,仍然坚持问道:“真的么?你曾摘花?非拈花,是以非佛心,乃凡心?”太后这下是真生气了。四皇子之事才刚刚过去,十二又犯抽——定远侯夫人还在这儿呢!这都是问的什么问题,说的什么混账话!狠狠瞪了贤妃一眼,贤妃连忙将公主半拖半拽地拉走了。贤妃脸色很不好看。十二公主生母只是一个采女,住在储秀宫,但因为合眼缘,自己膝下又太孤单,就求了皇上将她养在自己宫里,算半个女儿。因为她长得可爱,性子活泼,章和帝有几分喜爱,当年也为贤妃拉住了皇帝不少日子。谁知道,在这关键时刻,居然出这样的纰漏——贤妃费了老鼻子劲儿,以皇后的名义请来无机,可不是要来砸自己的脚的!见公主被带下去了,无机缓缓走到太后面前,躬身道:“自小僧受邀入宫起,事多波折,如今更是……佛法无边,小僧实在慧根有限,无力在宫廷传道,恳请太后娘娘恩准小僧返还寺中,愿闭关一年,为太后及皇上祈福跪愿。”太后听他这样说,本来有些不满的心思都消了下去。这孩子还这样年轻,此番也确实遭遇无妄之灾,实在和他不相干。早早回寺中修行,不被红尘耽误,才是上上之策,只是皇帝那边……“都是本宫御下不严,冒犯大师。今日吾等皆受益良多,大师辛苦,暂且休息,一切明日再说。”无机也不辩驳,点点头,对皇后行了一礼,缓缓走了。太后看了皇后一眼,眼神冰冷,让淑妃和贵妃搀扶自己,回了太和宫。一坐下,太后就用力拍了下桌子,淑妃和贵妃都立刻跪地,太后冷哼:“你们这些年是太悠闲了!这件事必须给本宫查得明明白白的,否则,本宫就要考虑是不是让小辈进宫了。皇家,辈分有些差别,也不算大事儿。从小十六看,皇帝还年轻的很!”淑妃和贵妃都变了脸色,连忙保证,心中也很疑惑——看起来皇后和贤妃都脱不了嫌疑,但这是为什么呢?想对付曲青青,结果被自己的蛇咬了手?这手段也太粗糙了,不像是“老朋友”的脾性啊……而且,曲青青和无机,到底是……虽然因为无机进宫的事情,贵妃对淑妃以及太后都有些不满,但现在有了共同的敌人,立刻同心同德起来,联手调查,分外默契。是夜,永和宫中,章和帝与曲青青彻夜畅谈佛经,尚宫数次提醒,未果。好在,第二日章和帝照常上朝,未见疲态。只是曲青青这样行事,无异于媚上之祸,是明晃晃的靶子,虽觉蹊跷,皇后等人也不愿放过这个大好机会,报给太后。太后震怒——孙子、侄女再好,也没有儿子可靠,伤害儿子身体,那是绝壁不能忍啊!遂,命尚宫带玉修仪到太和宫问话。后宫,再起波澜。作者有话要说:1、太后打扫当然就是动一下扫帚,意思到了就是。2、时代来说,这时候好像还没拈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