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
作者:木落花未眠      更新:2023-06-23 14:46      字数:4893
  自己也要注意着!”太后将皇帝招到自己身边,拉着他的手淳淳慈教,皇帝温和回话,母慈子孝,十分相得。章和帝微微揽着青青,时不时俯身低语,万般疼宠,惹人嫉妒。婉仪忽然带着笑意说道:“也是玉修仪精通佛法,才能一语中的,让皇上由一句’铁围山外莲花国’想出青苗法这样惠及大汤百姓的好点子,实在让妾感佩不已。”钱惠仪用锦帕捂嘴,低低笑了一阵,说道:“可不是精通佛法?典故里有佛祖、迦叶尊者拈花一笑,咱们玉修仪也在小小年纪,就让打一出生起就入了佛门的无机禅师凡心大动,送上珍稀兰花表白心意——当年好多女眷亲眼所见,流传甚广。妾也是最近才知道那个绿裙帷帽的小女孩就是玉修仪呢。传说中的人物竟然就在身边,妾也觉得很是新奇。”婉仪接着说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事!那昨儿采女曲氏问的话,指的就是此事?还真是巧了!两小无猜,确实令人会心一笑,”又转头问曲青青,“不知道再见昔日总角小儿,玉修仪心里作何感想?当年小儿,如今芝兰玉树,玉修仪……”“够了!”章和帝将手中茶盏摔在地上,清脆的声音让众人吓了好大一跳,纷纷捂住嘴巴或胸口,神色惊慌,默默不言。却有隐晦的眼神瞄向曲青青,满含恶意。青青神色自若,和章和帝相视一笑,似有无限默契与情谊。皇后等人对视一眼,心中觉得不妙。丽妃微微松了一口气,缓缓放开扶手,整理皱得厉害的锦帕。太后扫一眼众人的表情,冷哼一声,觉得这宫里永远是这样,明争暗夺,好生无趣。又见青青神色,此时和那人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心中百味陈杂,最终浮上怅然与寂寥。她抚了抚下裳,冷声对皇后说:“这宫里也该好好整顿整顿,你身在其位,万不可疏忽怠慢、过分宽和。自己名声倒是好听了,却要哀家一个老婆子不得安宁,也让皇帝不能静心。”皇后脸色一白,这话说得有些重了。太后又口气温和地对青青道:“哀家整日无聊,心中寂寞,玉修仪秀外慧中,闲时可多往太和宫来,为哀家略遣寂寥。”“能到娘娘身边尽孝,实是青青的荣幸。”章和帝爱怜地拍拍曲青青的头,又关怀地和太后说了些体己话,见太后似有疲惫之意,贴心地提出告退。于是,章和帝牵着青青,带着浩浩荡荡的人群离开了太和宫——从三品以上后妃倒是不多,可架不住之前皇后把所有有品级的嫔妃都招来了,她们难得有机会见到章和帝,一听说他过来了,自然在不远处徘徊不去,现在倒是可以跟在皇帝身后一起离开。可惜,章和帝怜惜青青昨儿熬了一夜,现在又被皇后等人刁难,折腾的小脸惨白,两人共乘御辇,往永和宫去了,那千娇百媚、万般作态,都枉用心机。“这些女人!她们不知道,无机还不曾进宫,青青你就和朕说过,幼时有过一面之缘,还害得小灵僧受了罚。这些女人心中龌龊,就以为别人都不坦荡,千方百计请了无机进宫,又挖空心思,什么拈花一笑,把两个小小孩童之间的趣事传成了这般情-色之言——实在可恶!无机禅师佛法高深,自然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侍奉他的小僧弥些,却未必不会暗地里嘲笑皇家……”青青轻轻拍一下章和帝胸口,说道:“这样揣度出家人,实在是……而且,青青听皇上话中的意思——怎么,若青青早前没有将此事告诉皇上,皇上竟然会猜疑青青么?若真是如此,她们行事也算不上无稽荒谬,竟是青青运气好罢了,真是没意思得很……”章和帝见青青情绪低落,知道她和别的女子不同,分外高洁不流于世俗,心中怜爱,忙说道:“这是怎么的!朕还没吃醋,你倒是作起来!一想到窈窕绿裙小女孩,不知怎样姿容绝丽,竟然让一心向佛的无机凡心大动,甚至如今都不能勘破,朕也不是真的全不在意。”章和帝搂着青青,接着道:“你小小的时候,该是怎样可爱呢?之前听你说和父兄的相处,朕就心中猜度,略有遗憾。如今听闻曾有外男领略过,可真是很是酸涩……而且,无机自小容貌出众,气质不凡,青青小小的时候见到了——拈花一笑的美态,怕是也此生难忘吧?”青青喟叹:“无机禅师也许真是天生佛子,昨日惊鸿一瞥,青青确实恐怕是今生难忘。只是当年,他却和一般小儿仿佛,傻乎乎的,若不是名头大,青青怕是早就忘了。再说了,皇上对青青幼年之事耿耿于怀,岂不知青青也遗憾不曾得见皇上少年时征战沙场,青年时坐拥天下的英姿。甚至,那民间流传的无数美人投怀、君王相怜的风流故事……生不逢时,为之奈何!”章和帝大笑出声,捏了捏青青的脸颊,道:“好个醋大的女子,且多喝些茶吧!”两人笑闹一阵,御辇停在了永和宫前。因为昨日一夜没睡,章和帝因为政事上的顺利还精神得很,倒是青青一个弱质女流,此时十分疲惫,歪在皇帝怀里,昏昏欲睡。章和帝怜爱非常,抱着青青回了寝殿。章和帝轻抚青青的秀发,道:“那几个女人真是其心可诛。先不说针对青青你的险恶布局,就说今天之事,怎么,在她们心中,朕就是那样的昏君,为女色耽误朝政?朕在这边劳心劳力、为国为民,经她们口中,倒成了……还惊动太后,也不知日后会传出什么流言蜚语!还以为是当年,仗着出身,就和朕……”青青睡得迷迷糊糊,根本听不清皇帝说了些什么,恩恩啊啊的胡乱答着,将自己更深地往章和帝怀里埋去。章和帝看得好笑,轻吻她的额发,心中柔软。她是这样坦荡的女子,却不知人心险恶。虽然深爱她,但若是之前没有恰好说道无机的事,自己贸贸然听到流言,哪怕当时不会立刻冷落她,心里也会有疙瘩。青青在宫里全无依仗,失了自己的信任爱重,该怎么过活?所以,那些人的伎俩实在可恶至极!只是,这样的绝色,别说当年佛心还不够坚定的无机,哪怕是佛祖,也会忍不住拈花一笑吧?自己,何曾有幸!咸安宫中,贤妃卸了钗环,空对菱镜。到底忍不住,对那人动了手。果然,如预言里说的,曲青青就是章和帝的心头宝,谁动她都讨不了好。虽然打定主意,更多的是算计皇后,却偏偏将十二公主卷了进去,得罪定远侯府,打乱了弘儿的计划……多大年纪了,竟然还争风吃醋,自己也是可笑得很。一滴泪划过,自己终究是个女人,说是放下了,有哪里真的能放下?讲经七日后,无机禅师出宫回寺,四皇子亲送。青青望着被框起来的天空,幽幽叹了一口气。有系统在,她分明看到,无机走前,将一枚平安符捏在手中,反反复复,最终却原样带出了宫廷。她又看到当年那个十二岁的男孩,眉目如画,对视时,有种奇异的和谐,仿佛前世今生。他手持兰花,玉白手指也作兰花,朝自己伸手,像是佛陀拈花一笑,圣洁而诱惑。可惜,自己已经太老,始终不曾接过。章和十八年四月,定远侯于金銮殿跪请退婚,十二公主扬名京城。章和帝震怒,一边安抚定远侯府,一边问责后宫。朱贵妃和淑妃早在之前就被太后授权,查清此事。最后的结果,贤妃教养不当,公主罔顾礼法,行为失当,罚俸三年。公主由太后教养,禁闭三年。事实上,此事最大的后果,是皇后失权,后位不稳。贵妃和淑妃查出,公主的教养嬷嬷曾数次在公主耳边提起无机禅师,又有小宫女说些淫词艳曲、风流故事,公主这才移了性情。偏偏,这些人背后,都有皇后的手笔。虽然一心想要搬倒皇后,但是打了一辈子交道,贵妃和淑妃也不相信皇后竟然会有这样粗糙的手段,一时间不敢动手,就怕涉足泥潭,误入阴谋。但她们当然也不会帮皇后掩饰,直接上报太后。太后也需要避嫌,事情最后还是交给了皇帝,结果,章和帝查出,自己众多儿女,即使是老三老四这样生母得意非常位高权重的,身边也有皇后的钉子——甚至,他自己,堂堂大汤皇帝,身边也多是皇后的耳目。章和帝简直是雷霆之怒!当年,千方百计娶了这女人为正妃,就是为了平衡独孤家和朱家的势力,之后花了多少心力维护她皇后的权威?可是,武家不但没有全力支持自己这个皇帝,反而和各世家眉来眼去,墙头草一般每每增加自己的实力。章和帝早有不满,却碍于武家明面上还是皇帝的忠实拥趸,在平衡上有大用,只好隐忍。如今,章和帝无异于发现自己养的狗居然悄悄长成了财狼,潜伏在暗处,时时准备咬他这个主人一口,其中后怕、愤怒,无法言喻。只是事关国母,又攸关公主名节、后宫阴私,自然不可能大肆问罪皇后。章和帝也只能借“养病”的名义,将皇后禁足长春宫,宫务交由四妃共同处理。武家老夫人当月求见皇后,却因皇后病重而未成。太后亲自接见,亲切交谈,出得皇宫,老夫人脚下一软,当夜病重。虽然事情隐蔽,前庭到底闻听风声,一时间大臣们走动频繁,女眷也忙碌起来。贵妃、淑妃、贤妃和丽妃都清楚□□,丽妃还罢了,没儿子、资历也有限,其他三个女人却心潮起伏。再怎么清楚,章和帝对皇后这个位子心中不待见,身为女人,却永远无法抵抗正位中宫的诱惑。贵妃还算清醒,为了最后的荣耀,强行压抑行中的渴望,淑妃和贤妃却直接撕破了脸,争斗的相当激烈。问谁翻云覆雨手,拨弄人心,算计性命,不堪前世回眸。作者有话要说:唉……说好的八点……亲们要排楼么……我真在桌前枯坐了几个小时,但是卡在佛经和政策那儿,实在是……嘤嘤嘤……皇帝让女主喝茶,是笑她爱吃味儿,取自不肯吃茶,宁肯喝毒药,结果毒药是醋,吃醋由来,大唐悍妇~~~所以,其实所谓阴谋,就是皇后和贤妃为首,贤妃设计,让老皇帝以为,是皇后设计,把女主和无机小时候暧昧的往事给翻出来。又有“拈花一笑”这样和佛家相关的故事,会很好流传。女主和别的后妃不同,她全无家世,靠的只有皇帝的宠爱,所以最是怕皇帝心中有芥蒂。其实,像是两小无猜什么的,有时候比实实在在的暧昧还让男人嫉妒哦……初恋情结和怪蜀黍龌龊的小萝莉情节吧?至于女主,当然早早打了预防针,顺便利用十二公主,阴了皇后一把,而且也给其他三妃挖了坑……可惜我男神……以后还会出场哦~~~第五十八章 天灾*凑进入四月,天气渐渐炎热起来。虽然今年春天时,气候雨水都和煦得让人心生期待,清明一过,老天爷却显出他喜怒无常地残酷。气温陡然上升,雨水再不见踪影,河渠断流,土地干裂。正是要“麦秀齐”、“高粱华”、“油菜熟”、“水稻栽”的关键时候,偏偏天公不作美,除了棉花长得好些,其他都让人担忧,眼见着有经验的农事官和老农都愁白了头。章和帝自清明淫雨霏霏,且立夏那日,钦天监不曾求得吉雨,就知道不好,是以更加大力推行青苗法,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灾情。从这点看,青青觉得章和帝其实算是很有远见卓识,也关心民生农事的好皇帝了,可惜,青苗法,在青青那个时空,当年生产力更加发达的宋朝,王安石变法,就不曾有好结果。此时大汤,表面海晏河清,暗地里却矛盾重重,加之年节不好,可以预见,章和帝要受些挫折。果然,民间渐渐有传言,之所以气候反常,皆是皇后失德之故。又有各大世家借着青苗法的名头,巧立名目苛捐杂税;且利用百姓大多不懂算学,生生将一项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仁政,弄成了人人喊打喊骂的苛政。本来,世家们这一举措,可以实打实地在章和帝的名声上抹黑,从而动摇他的统治,给世家营造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可惜,皇帝得天庇佑,生了个好儿子、有一个好臣子。八皇子精通算学,或者,从现代眼光看,他有极高的商业天赋,在章和帝一拿出青苗法讨论时,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政策的好处。而且,因为他十分亲民,常年混迹市井,也立刻察觉到,青苗法在实行过程中,可能被世家豪族利用,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激起民怨。虽然当了二十多年的光头皇子,被前头几个生下来就金尊玉贵的哥哥比得庶人不如,八皇子却是个胸中有大志的。隐忍多年,在这两年清楚看到大皇子、三皇子等人尊贵已极、盛宠压人背后,父皇的猜忌,不声不响渐渐冒出头来。此时,观察了章和帝十多年,可说极其了解此人的八皇子,自然也不会在章和帝兴头上泼冷水,更不会触怒所有世家豪族,直言弊病。他甚至不打算独自领功,也独自背负所有压力,而是联络了九、十一、十二和十五皇子,一起向章和帝请求为钦差巡游各处。章和帝见到一向不怎么答理的儿子们也长大出息了,并不比老大几个差什么,可见所谓“子凭母贵”,都是世家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言论,事实上,只要是他夏侯启的种,都是龙子,都不同庶人。大喜之下,章和帝一挥手,直接将除了闭门守孝的七皇子、天生有疾的五皇子和体弱多病的十皇子外,从一到十二,九位龙子都派往各郡县,代天巡视,取真龙九子之意,十分吉利。章和帝此次真是一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