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6
作者:木落花未眠      更新:2023-06-23 14:48      字数:4816
  落尘埃。好在十皇子也不是笨人,不知走了什么门路,投在了太子麾下,太后自然不会再咄咄逼人,其他落井下石的,也要看看狗的主人。太子当然不是多在意这个要什么没有什么的弟弟,但是总要做出个千金买骨的样子,给观望的人吃个定心丸。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夏侯松是太子,名正言顺的储君,又有独孤家的高贵血脉,再有兄弟臣子们拥护,何愁大事不成?只是后来皇帝病愈,太子牵扯进了贾婕妤和吴御女谋害皇帝的大事里,虽然因为事情太不体面,章和帝按下不提,可太后也清楚皇帝此时绝对相当不待见独孤家的人。她自己更是要避免皇帝认为她这个太后和太子里应外合,一起对付皇帝,自然聪明地立刻假借身体不舍,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了皇后。并且,亲口提了,着皇后接见外命妇。姜皇后是章和二十一年冬继位,可惜当年众皇子府上接连出事,她这个新皇后别说召见外命妇立威了,那是差点儿后位都没保住。虽然之后因玉德妃上表,皇后当机立断给每个皇子都安排了一个“娘”,本来就有的也给升了位,好歹是平息了纷争。只是当年的宫务,却是贵妃和淑妃共同处理,太后还免了外命妇的觐见。也因为太后不办千秋节,姜皇后的生辰也只能草草了事。可以说,直到今年,姜皇后才算是真正站稳了脚根,可以掌握一国之母的权柄。如此,姜宣文自然是全力以赴,生怕再出什么纰漏。可是,她不愿意的,自然是许多人愿意的。太后虽然碍于皇帝的观感,不得不暂时放弃打压皇后,却并不意味着她老人家不希望看到皇后跌得灰头土脸。到时候,就是皇后自己无能,或是无福,可就不干她这个养病的老太太什么事儿了。第九十六章 锦屏金泥凤除夕夜,章和帝与姜皇后携手举办了家宴。因先帝那一辈,并无长寿者,章和帝这一代,硕果仅存的顺王也把自己给作死了,使得堂堂大汤上国的大年夜,居然没有真正的皇家宗室参与。这既使得一些人忧心大汤皇室人丁不盛,香火不继的问题,却也让章和帝的公主们,势力大增——她们的驸马和子女,算起来和正统皇室隔了一层,少了许多尊荣,却也正因为这样,倒是显得比较超然。在宗亲这一势力名存实亡的章和朝,公主府势力虽然因为其辈分和立场问题,不能完全替代宗室的作用,到底也是在各方需要周旋、评理等事情时的首选了。有地位不一定有话语权,有话语权却一定有地位。因太后身体不适,并没有出席除夕晚宴,众人垂首竖立许久,才等到皇帝和皇后并肩款款而出。众人皆跪地而拜。帝后落座,内命妇、外命妇、公主、驸马、皇子以及第三代依次而坐,再拜。章和帝照例将玉德妃召到身边同坐,皇后神色如常,甚至关怀了玉德妃几句,其余诸人也少有变色的。实在是玉德妃这宠妃的位子坐得太牢固,本以为这次终于栽了,却不想不过一月就复起,荣宠更盛。之后,贵妃、珍淑妃和玉德妃并立,身后是一众妃嫔——因章和帝后宫空虚,姜皇后特特恩准凡有分位的嫔妃,这次皆可列席——妃嫔们拜过帝后,也得了许多吉祥又体面的赏赐,默默落座。说来,章和帝的后宫也是不像样。不说人数的问题,他老人家年纪渐大,他自愿不祸害天下美人,朝臣们和平民只有赞颂的。但是,除皇后以下,三位“夫人”却难以分出尊卑上下。若说阶位,自然是贵妃最重,可珍淑妃却有封号,便不能说差她什么,何况珍淑妃还是太子生母。但要是贵妃和珍淑妃平起平坐,玉德妃可是同样有封号!虽然皇帝曾说过“按资历,玉德妃还要称四妃一声姐姐的”,可是到底没有明言,“德妃”之位,不在“夫人”中。况且,他也曾金口玉言“为女子者,淑德为重“,更有前朝时,德妃之位比淑妃更尊贵些,让人难免迷惘。最重要,虽然一开始玉德妃的位分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这几年过来了,章和帝在任何场合都要给她做面子,到现在,大家反倒是觉得,“德妃”本来就比其他位分更荣耀些。且,贵妃要坚持自己的尊贵,珍淑妃要给太子做脸,玉德妃身为皇帝的心尖尖,也是有些脾气的。如此,左右平衡下,三位妃子只能平起平坐了。接着,太子领着一众男丁跪拜帝后,且对三妃俯身行礼。长华大公主带头,一溜儿七位公主,在司宾地指引下,行跪拜大礼,同样俯身拜过三妃,又对众皇子福礼。除开小凤凰实在拉低了众公主的身高线,章和帝的这些女儿,也当得起“七仙女”三个字了。这一番作,酒菜早就冷了。帝后举杯,众人再拜,歌舞既起。今夜乃是除夕,皇帝自然是留宿长春宫。是以,一回到永和宫,青青就一叠声儿地吩咐宫人准备热水、寝衣等物,让绮年几个麻利地将自己满头珠翠、遍身环佩给弄下来。踢掉又高又重的镶了无数宝石的高帮厚底鞋,青青终于吐出一口气,抱着儿女狠狠亲了两口。永和宫好一阵儿兵荒马乱,终于再次平静下来。今儿是年关,任儿和小凤凰都是稚儿,青青自然是不敢让他俩跟着奶娘睡得——这宫里魑魅魍魉、冤魂野鬼可多得很呢,青青才不愿意自己一双儿女被冲撞了。大床上,沐浴过后香喷喷的母子三人挤成一团。小凤凰看着冷心冷面的,实际上粘人又霸道,仗着青青宠她,小小一个人儿倒是把娘亲的胸口都给霸住,埋在软乎乎、白嫩嫩的两坨中间,好不惬意。夏侯任今夜却有些沉静,默默被母亲左手揽着,不怎么言语。“任儿不开心么?”青青自然要问了。夏侯任抬头看着青青,道:“母妃,翻过年,儿子就六岁(虚岁)了。”青青皱眉,懂了夏侯任的言下之意。所谓男女七岁不同席,其实并不是单单指男女之防,更多的,是男女有别。夏侯任既然已经算是长大了,即使曲青青装作不知道,太后、皇后甚至是皇帝,也不可能同意一个皇子长在妇人身边。他快要被移到东六所去了吧。青青有些惆怅。她不是做不到把儿子毫无隐患的留在身边,可是,别看夏侯任现在为此依依不舍,情绪低落,要是青青真的提出让他跟着自己住,第一个不答应的,就会是夏侯任自己。他虽然是曲青青的儿子,却也是大汤皇族的一员,今后更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古代贵族,甚至是古代皇帝。他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原则,那是青青一己之力不能,也不愿意强行改变的。因为,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族群,“不合群”的,总是太过痛苦,青青一个当娘的,如何舍得。特别是,她经历两世,长在现代文明社会最和谐也最阴暗的角落,挤进人性沦丧的世界末日的社会顶层,又带着太过强大的金手指来到这个封建时代——连曲青青自己,其实也早已说不清自己的价值观和性格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自己,怎么敢贸然用自己很可能一点儿不合时宜的理念去影响一个注定生活在古代皇室的孩子?她曲青青是有万能的系统君时刻顶着,便是任性妄为也无所谓,夏侯任的学习机可没有那么强大!于是,青青也只是将儿子搂在怀里,轻轻拍哄,温声说着日后自己会怎么做,夏侯任可以怎么做。儿子总是会长大的,就像是小凤凰很快就会离开。为人父母,不能陪伴儿女一辈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虽然各怀心思,除夕夜玉德妃母子三人还是睡得挺好的。第二天一大早,永和宫的尚宫大人就亲自将玉德妃唤醒。这大年初一,对所有人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考验。皇帝寅正之前,就要到奉先殿拜祭过先祖,并随同皇后给太后请安。之后,皇帝就要到宣政殿和同样早早起身的大臣们度过非常庄严、充实,也就是说极其劳累的一整天。崇文帝曾经说过,“正旦朝会仪,与登极略相仿”、“众人当行礼如仪”,可见这一天仪式之繁琐庄重。重点是——昨儿可是除夕,许多人都是四更天才歇下,这下,几乎可以算是一夜不没睡了。与此同时,皇后也要在长春宫接见前来觐见的嫔妃和外命妇,其繁琐和丝毫不能疏忽之处,并不比前朝差什么。而且,从这一刻开始,每逢元日、先蚕、立夏、立秋、冬至日,外命妇当进宫朝见皇后,一国之母的威仪,由此而显。当然,本来是还有千秋节的,不过章和朝的千秋节实在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实,不提也罢。卯初,青青带着女儿到了长春宫外排队等候,夏侯任却是跟着众兄弟去了前边儿。大礼而拜,众人依次进了长春宫,再拜,或落座,或站立,皆寂静无声。这点儿古代女人真的相当厉害——想一想,若现代人身上带着钥匙串儿,可能走得袅袅婷婷、默默无声?她们现在头上、身上、鞋上穿的戴的,可比钥匙容易出声许多,可是这么多人,竟然真的连呼吸声儿都几不可闻。人类果然很可怕。接着,是外命妇长达一个时辰的繁琐拜礼,又有皇后一个时辰的妇德训话。之后,五品一下诰命便会被宫人带着到另一处偏殿干等——真的是干等,别说点心茶水了,连个座儿都不会有,绝对的体能精神双重考验。皇后又把除了各皇子的生母外的所有嫔妃都挥退了,剩下的,自然是身份比较贵重的女人们。这倒是比前朝的男人们幸福许多。他们现在还在绞尽脑汁尽显才华地大唱祝词、贺文,女人们却只要张口皆是吉祥话便无伤大雅。而且——男人们现在除了章和帝,可都是还跪着或站着呢,现在长春宫里的女人们,却都是安安稳稳坐着,还有各色点心茶水什么的。青青品一口茶,符合皇后几句,心里十分得意。因这一日忌讳太多,人人都要佛口慈心,实际的事物其实反倒是不好商量。女人们也都只会提一提小辈的婚事,便是不小心踩了皇后或者哪位贵人的雷,大家也只会当作没听到,绝对不会发作起来。基本上,皇后都会玉成好事,让各家得了体面。只是成国公夫人提到大选之事,让皇后皱了皱眉。她当然不是吃醋什么的,只是章和帝提过,不想再选秀。问题是皇帝一开口,背黑锅的却是她这个皇后了。要是姜皇后“任期”内,皇帝没选美人充实后宫,大臣们对皇帝和曲青青都不会过于苛责,但是对她这个皇后,就会是极其可恶的面孔了。夫人们见皇后皱眉,连忙将话题岔了开去,只是心里不由嘀咕——看不出来啊,皇后竟然是个妒妇?回去得跟当家的好好说道说道……第九十七章 闹红深处楼望春初放。今年天气回暖的很快,正月还没走完,春天的气息就已经很浓厚了。永和宫最美的时候,其实是秋天——因玉德妃娘娘性喜农事,每到那时节,总是果香满园,在春天,就比宫里其他地方少了许多热闹了。所以,前几年的新鲜感渐渐推色,年纪渐大,喜欢鲜艳热闹的章和帝,近来便不大喜欢到永和宫去了。只是玉德妃娘娘盛宠不衰,性子又有些执拗,皇帝无奈之下,便只好常常拐了玉德妃、晋王一起到御花园游玩。只长宸公主素来喜静,不是请了苏相到崇文馆研习佛法,就是自个儿待在寝宫静室里冥想。若是一般富贵人家,断断是容不得自家子弟小小年纪移了性情,入了空门,偏偏她生在皇家,天下最重规矩也最没规矩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肯劝说这个孩子。最近这后宫里,除了玉德妃娘娘独领风骚,便是一位苏采女崭露头角了。只是她却不是博得了皇帝的宠爱,竟然是偶然投了玉德妃的眼缘。开始的时候,宫里上下都觉得这女子是个没眼力见儿的。的确,一般情况下,后宫里除了讨好皇帝以晋身,更多的却是讨好高位、得宠的娘娘们。只是玉德妃可不能按常理来推断!宫里谁不知道,这位是个不同俗务的,还有几分直肠子,你不明明白白说了自己想要什么好处,等她自己想到,花儿都谢了!虽然玉德妃为人很善良,可以称得上,常有助人之举,让许多人心怀感激——可是,在宫里,感激又不能当饭吃!最要紧的是,就算你舍下脸面说了,不定哪句话就戳到玉德妃的逆鳞,人家是个清高的,最看不上汲汲营营的人,往往下一刻就翻脸赶人,再不相见什么的。所以,宫里低级宫人们是很喜欢到玉德妃面前卖乖的,不说永和宫的打赏永远是做大方的,而且,只要混个脸熟,遇上难事儿,她一般都会出手相助。可是,想要晋位的妃嫔和女官太监之类,就不大愿意“做白工”了。他们要的是前途远大,而不是什么微不足道的打赏,没有利益,谁愿意去讨好一个被皇帝宠爱得兀自清高的傻女人呢?不是戳自己的心么!嫔妃们最爱放在嘴边的,就是林宝林。现在基本上人人都知道林宝林是玉德妃的人,虽然两方从来不肯在明面儿上承认这一点,可是,后宫里的人都觉得,林宝林也算是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