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
作者:木落花未眠      更新:2023-06-23 14:48      字数:4843
  奇。那山茶花主,浅语姑娘,才华出众,她读过的书,比许多颇有才名的贵女还多出几屋子——毕竟,一个是闲来无事的消遣,一个是凭其傍身的资本,目的不同,努力程度自然不同。于是她趁章和帝心情放松的时候,渐渐把话题引向“史书”,大加赞颂一些帝王的仁德贤明、爱民如子。又仿若不经意地提到,“诸如我大汤许多律法,颇有不近人情处,但当今圣上依托民情,对许多事一笑置之,这才有了我等可怜人的一席谋生地。可见仁德爱民,实是圣明天子之共性。”琼姑姑自然没猜到这位“伯爷”竟然是当今圣上,但是她本来针对年老上位者的做法却比想象的还要恰如其分。章和帝闻言,也是大受触动。他登基以来,文武皆治,功盖千秋,可是因性情严肃,难免失之宽和,百姓不言,官员却常有悲愤之语。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史书上可能会有明晃晃的“刻薄寡恩”四个字,一应将自己的功劳苦劳全给盖过去,章和帝就觉得不寒而栗。他最是爱惜羽毛,如何能忍?青青见章和帝今日心情烦闷,郁结难消,就知道章和帝原本的打算多半是要作废了。后来又有程元珍略略提过,黄大人面见皇帝,痛言京城吏治败坏,只说宵禁一事,便可牵连数十位朝中重臣,百姓更是习以为常,早忘了圣上金口玉言,大汤祖宗法典。他本是破釜沉舟,担着莫大的风险,想着捞个大大的功劳,从佞臣转为贤相。只是他溜须拍马当然是娴熟通达,人不能及,要干实事儿,就难免眼高手低,不通圣意。他这说得,小小一宵禁,竟然会牵连如此多的重臣,更别说要查封多少秦楼楚馆,致使无数身世可怜的弱女子流离失所。如此,他章和帝会得个什么名声?百姓是否会怨声载道?臣子是否会冷眼旁观?只为些许小事,真的值得?本来事情到此就算有了结果,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琼姑姑和曲青青都漏算了一个杜鹃艳醉。她一个身怀武艺的,知道忘尘楼有难,本该立刻脱身而去,另寻他处。却不知这位是怎么想的,月黑风高夜,竟然偷偷潜入官邸,暗杀了黄大人。发生这样的事,章和帝这样的性格,自然起了逆反心思,也怀疑浅语等人消息过于灵通,言有所指。于是,当天就下了新的决定。此事被章和帝按下,现在只极少的人知晓,青青因为心里有些盘算,并没有找系统君查询,于是也漏了这样的大消息,导致估算有误。这画蛇添的足,大概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吧。好在这些事本来和她不相干,虽然之前的许多计划泡汤,也说不上什么损失。何况,这次众皇子清查吏治,就是她不动手,也可以想见的会是最大受益人。青青亲手捧了自己下厨煲的汤,送到章和帝案边,目光满是爱意。章和帝接手,嘘一口气,将青青抱到膝上,心里也松快许多。表情还是那么无可挑剔,其实曲青青心里也有些复杂。本来一直是不把老皇帝当回事儿的,却不想他竟然也有如此心胸,倒是她肤浅了。虽然事情并不是简单的黑白,但是不管怎么样,章和帝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是把大汤的利益放在了他自己最看重的名声前面,不说皇帝,就是现代的国家领导人,有几个能如此呢?当然,就这样了老皇帝还不忘算计自己儿子一把,也算是个奇葩了。作者有话要说:最后一段,可以看出女主心里有了转变——但是当然,不可能喜欢上老皇帝(想一想他的年龄、渣长相,女主没那么重口)写这个,除了稍微洗白一下老皇帝,毕竟蠢作者本来也没打算设计一个一无是处的男人。相反,蠢作者一直想塑造一个表面上算得上无可挑剔(除了年龄)的古代皇帝,这样,在各种宠溺下见出渣,才是我心目中无cp的真意。另外,女主一直飘在这个时代上空,但是这是不正常的。她需要落地。第一百零五章 处处皆静好众皇子们出京的出京、巡夜的巡夜,看着都一副沉稳干练的样子,让许多大臣们心里苦笑——皇帝现在还真不缺干事的人,他们之前的算盘是白打了。趁着东风扬鞭驰马或杨帆而下的皇子们,暂且不去说,二皇子等人还不及到吏部和刑部查阅卷宗,就被章和帝密信中提到的一件秘事给惊住了——三品大员,中书令黄秉实大人,日前被人在家中暗害,死状凄惨。虽然说实在的,在京城中,黄秉实这样没什么实权的三品官也是只有受气的份儿,但再怎么说也是当朝三品,天子脚下,竟然被人暗害,一旦传扬开去,后果不堪设想。大汤强盛富庶,官老爷们也比前朝更有十分脸面些,这种事情,真是碰到了所有仕宦的禁忌,必须尽快破案。可是,这样的手法,明显是江湖人的手笔,捕快们也是只能挠头的,何况养尊处优的皇子们?章和帝为人强硬,他治下,江湖势微,已经多年不曾有这样明目张胆挑衅朝廷的事情出现了,现在出了这样不讲“规矩”的人,章和帝自然万分愤怒,实际办事儿的二皇子等人却是心中叫苦。其实,如果章和帝把事情原原本本地给二皇子等人交代了,他们自然能迅速锁定“忘尘楼”这一重要线索,按图索骥,要破案并不很为难。偏偏章和帝不可能说,甚至,为了保住名声,他还手脚极快地扫清了相关痕迹,给办事儿的人留下迷雾重重……案件扑朔迷离,二皇子等人只能从头清查。偏偏黄秉实最爱钻营,人际关系极其复杂,其中不乏三教九流之辈。好在大汤国力强盛,并不像前朝那样遇到江湖事就要避讳三分,管他什么武林世家、江湖前辈,只要有嫌疑的,都可以直接监视、看管甚至软禁起来。且,京兆尹已经被下了大狱,皇子们无人制肘,行事但凭心意,倒是比平时做事爽快许多。手中大事都有孩儿们操心,章和帝忙碌了几日,便闲了下来,想起允了三儿子婚事,心情还不错的皇帝老子就打算关心一二。朱家毕竟不同凡响,即使三皇子现在看起来前途堪忧,又是娶的继室,并且还有那样不好的名声,朱贵妃拟出的人选也足以让其他好些皇子羡慕嫉妒恨了。章和帝久不至咸福宫,听得宫人通报,朱贵妃愣了好一会儿才急忙迎驾。章和帝心情不错,也愿意表现出几分温情,和颜悦色地牵了朱贵妃的手,说笑着到侧殿炕上坐了。朱贵妃心里泛起些许难言的思绪,又很快地按下去,带上温婉慈和地笑容,又有无法掩饰的感激,对章和帝道:“全赖陛下您一片慈父心肠,毅儿才有改过的机会……吴氏是个好的,原是毅儿对她不起,也是臣妾素日不经心,以致缘分浅薄……”章和帝拍拍贵妃的手,叹口气,当真一副慈父的口气,道:“孩子哪能不犯错?我们为人父母,却不必平常百姓家对子女事事关心,也只能事后诸葛亮。朕看老三也是悔恨不已,想来是知错了,这次爱妃也不必有顾虑,当给老三挑个好的。”朱贵妃拭去眼角的湿润,声音带了喜气,道:“人说,为人父母的,最是偏心不过。臣妾以前觉得这话以偏概全,也不觉得自己会‘帮亲不帮理’,临到事了,才发现自己也只是凡人。本来毅儿这样的,哪个好人家的闺女儿给他都称得上是‘暴殄天物’,臣妾这个做母亲的,却是厚颜无耻,百般挑剔,非要寻个好的。也幸好毅儿生是陛下的儿子,不然事情可没这么好办……”章和帝笑了,兴致勃勃地拿过贵妃之前放在案几上的名单,略扫了眼,就说:“果然是个偏心的,朕瞧着这上面的女孩儿个个都是不错的。”朱贵妃察觉出章和帝并没有不满,松了口气,更是笑意盈盈、凑趣卖乖地要讨章和帝的主意。倒不是她真摇摆不定,而是,若章和帝开了金口,指了女子,日后新的楚王妃在妯娌间走动,也不会处处因身为继室而矮别人一头。那样,这两三年都不好高调的三皇子,也有了不错的联络外人的途径。也是皇帝确实心情相当不错,默认了朱贵妃的想头,略踌躇了半响,便指了石家大女儿,算起来还是曾经大皇子嫡妻的侄女儿。说来,石家嫡出女儿为三皇子继室,便是不考虑他之前和原楚王妃闹得不像不像的,名声臭得很了,也算得上是三皇子高攀了。但是也要想到,毕竟大皇子的事情,虽然皇帝看着没有追究的意思,石家也是受了牵累。虽然,这种牵累是政治上的,和女眷不太想干,反而,因为原秦王妃不肯和离,甘与成为庶人还被圈禁的夏侯弘同甘共苦,石家女儿的名声其实是更好了许多倍。只是近两年不能高嫁,等大皇子的事平息下去,那石家女儿的身价是会大涨的。若按一般世家的做法,那是宁愿自家女儿不嫁——出家或是“病逝”,也不会随意低嫁,熬过几年,就是胜利。但是偏偏石家多生男儿,这两代,也就原秦王妃和这位小石氏两个女孩,家中向来是如珠似宝地宠着,如何肯委屈她呢?这般,朱贵妃着人试探了,名单上才有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女子。只是她之前还真不敢直接定下这位。没有任何不满意,只是这位太好,朱贵妃担心章和帝对夏侯毅怒气未消,若贸然选得太好,怕是会弄巧成拙。现在章和帝自己指了这位,朱贵妃自然喜不自禁,连连谢恩。章和帝似乎只是来关心一下自己新的三儿媳妇儿,指了人,没坐一会儿,就走了。恭送了章和帝,朱贵妃高兴之余,忽然想到——皇帝是真的心情不错,来关心下三儿子娶妻的事儿,然后因自己的请求,指了最好的?还是……冷汗冒出。朱贵妃捏着名单,枯坐半响,最后苦笑。想明白,又能怎样呢?自己,或是老三,能舍得这样一个好姻亲么?从咸福宫出来,章和帝想了想,摆驾去了长春宫。姜皇后近日身体不适,玉德妃和她素来交好,自然亲身侍疾。忽宫人来报,章和帝圣驾快到了,圣上体恤皇后身子,不让她前去迎驾,但好好儿的玉德妃自然不能躲懒。在自己的永和宫里,曲青青现在是基本不讲什么规矩,只按自己高兴来便好,在外面却还是一如既往的一板一眼,从不轻慢逾矩。当下便放下手中的汤蛊,略行个礼,提着裙子急匆匆去迎皇帝了。这边皇后虽不用起身相迎,到底也要略略整理衣衫妆容,又让宫人扶着坐起,床帐等物也要归置好。着急忙慌的,等章和帝携着玉德妃的手进了寝殿,宫人们才突兀地停下各种忙乱,消无声息地退下了。章和帝今儿也不知道是搭错了哪根儿弦,不说在朱贵妃面前温言细语,到了一向没甚话说的姜皇后这里,居然也温柔地执手相看,轻声关怀。玉德妃是被宠坏了的,许是看不惯皇帝对别的女人如此温情脉脉,随意找了个不尴不尬的理由,自个儿走了,倒是让一些忠心皇后的宫人暗自腹诽这位气量狭小,白费了皇后一贯的疼爱。青青离了长春宫,慢悠悠走着,半天没想到接下来该做什么,于是招了鸾驾,径自去了苏相给长宸公主授课的学舍。姜皇后病中气短,凡事都多出十分不耐烦,更是懒得配合皇帝演戏。见宫人都出去了,抽出被章和帝握住的手,声音略微嘶哑地道:“皇上今儿兴致可好!有什么事儿直管吩咐,臣妾身子不适,精神不济,恐冲撞圣驾。”那意思,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老娘病了,没心情和你瞎掰扯。章和帝显然听懂了皇后的言下之意,嘴唇抽动了一下。无奈姜皇后这位子本就是章和帝出于种种考虑一力扶持的,贵妃、珍淑妃,甚至是玉德妃都比皇后显得贵重些,若不想这招棋废掉,皇帝还真不能给皇后什么脸色看。于是章和帝也不动怒,直言道:“贵妃已经给老三选好了妻子,只是你也知道这事儿有些尴尬,你是做嫡母的,看着合适也要帮一把手。”姜皇后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三皇子那样刻薄寡恩、冷心绝情之人的厌恶,虽然一点儿不推脱地应下了,却也要刺上两句——“臣妾自然要精心着,还不知道咱们三皇子要休几次妻呢,可不得把这操持得熟练些?”章和帝也不好和病人置气,但心里也确实不喜欢别人这样处处挑自己儿子的毛病——他骂儿子,骂得再狠,也是一番慈父管教,皇后这样的,却可见其心性刻薄,无慈母之心了。程元珍一向是章和帝肚子里的蛔虫,一下子就发现了皇帝对皇后的不满,好容易皇帝心情不错,他这个忠心的奴才自然不肯让人坏了主子的心情。当然,若是他程家的独苗苗没在玉德妃手中,他还会不会为了避免明显同玉德妃一边儿的皇后吃瓜落而这般用心,就不好细究了。“皇上,”程元珍声音里透出为难:“皇上和皇后鹣鲽情深,奴才不敢打扰。只是皇上乃天下之主,必须保重自身,这,皇上已经待了许久,不好过了病气。若是太后知道了,奴才怕是要挨板子的……”章和帝闻言,笑骂了句老奴才,却也不反驳,又温声嘱咐了几句,便起驾去了永和宫。皇帝銮驾看不见了,宫人们又轻手轻脚地回到寝殿。一个皇后娘家新送来的宫女细心地扶着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