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作者:长乐思央      更新:2023-06-23 20:22      字数:4235
  “如果,我是说如果,上辈子你被人害死了,结果下辈子,你发现你和间接害死你的仇人,成了结发夫妻,你会有什么想法?”徐元嘉拿眼神睨他:“你不要告诉我,你方才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想得浑身冒黑气,就是在想这种没影子的事情?”魏宁这种傻了吧唧的人,幻想的时候,难道不是想自己突然发财升官,然后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么,怎么突然阴暗负面了起来。魏宁再三强调:“我是说如果,如果,还有一个先提条件,这个间接害死你的人,又把直接害死你的人也弄死了,替你报了仇,你如果是他,你会怎么想?”“没有如果的事情。”徐元嘉真是搞不懂魏宁这个脑袋瓜都是在想些什么东西。他对魏宁说:“我不会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想法,我根本不会做这样的蠢事。”魏宁感觉自己的心口中了一箭,他试图挣扎一下:“这怎么能叫蠢事呢”徐元嘉见他如此,勉为其难地说了几句:“我只会做那个把他们两个都干掉的人,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徐元嘉真是个自信的男人,但偏偏……他还真是那个被老天爷眷顾的对象。魏宁捂着胸口,一脸受伤。徐元嘉开始宽慰自己的傻子夫君:“不过你说的对,倒也不一定是蠢事,兴许他们上辈子就两情相悦,只是彼此不自知罢了。”“这不可能!”开什么玩笑,上辈子的徐元嘉是绝对不可能喜欢他的,他当然也对徐元嘉没有任何非分之想。至于第一次见面他脱口而出的想法,可能是因为记忆不完全,只觉得徐元嘉很重要从而导致判断错误。覆水难收,他现在也没有办法后悔了。徐元嘉拿他没办法:“好吧,依你而言,既然不是蠢事,那应该就是那个人想要报恩。”魏宁一愣:“报恩,怎么个说法?”他还以为徐元嘉会说,那个人是想要复仇,相互折磨。徐元嘉便说:“你方才不是说,那个人还弄死了直接害死他的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替他报了仇,算是他的恩人。救命之恩,应当以身相许。”魏宁一拍大腿,总算释怀,他就说,肯定是这样,才不是他蠢,就是他太正直善良,当初想着报恩,才会说出那句话。徐元嘉不知道自己的话又戳到了魏宁的哪一点,但他看魏宁总算是心情好了起来,他的唇角也终于有了那么点上翘的弧度。他怒摸魏宁狗头:“以后不要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要是受了欺负,我都替你记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朝一日总能报复回来的。”他徐元嘉可一直都是个记仇的人。作者有话要说:魏宁:突然发现我娶了个很厉害的老婆徐元嘉:你现在才发现,太晚了第77章得了徐元嘉的保证, 魏宁心情舒坦不少。上一世越王上了位又如何,还不是做皇帝没几年也没了性命, 当然, 把控朝政的徐元嘉后半辈子能不能安坐朝堂, 顺利笑到最后, 魏宁也不清楚。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一世徐元嘉不会和越王搅和在一起,最大的助力站在了他的对面,那得老天如何垂怜越王才能荣登大宝。不,这一世,就算是这些皇子都死光了, 只剩越王一个, 魏宁也不会再让魏家上辈子的悲剧重复。头发都被徐元嘉弄得乱糟糟的,魏宁捉住对方的手:“就会说大话,你现在还是一介白身,能够害到我的人, 也就那么几个,说什么报仇不报仇的傻话。”徐元嘉纠正他:“什么一介白身,我现在已经有举人功名好不好。”对哦, 他差点忘了,徐元嘉已经考过了乡试,已经是解元大老爷了。“对对对,你不仅是举人, 还有个三品的诰命夫人。”徐元嘉瞥他一眼:“过了春日之后,不就就是会试,用不了半年,我就能成为子规的同僚,倒是你,怕是几年之后也给我挣不回个一品诰命回来。”魏宁看他这样子,忍不住捏了一把徐元嘉的脸蛋,明明是个心硬的男人,脸颊两旁的肉却像是棉花似的,软乎乎的。“听你这话说的,一品诰命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这能一样么,官位越大,越是难以晋升,况且他如今不过二十三,不,准确的说,过了这个春节,他现在已经二十四了。更何况,今年是他的本命年,本命年犯太岁,大年初一就碰到上辈子的情人,搞得一身晦气,他能平平安安的就不错,还是不要奢求太多了。同徐元嘉闹了这一通,魏宁倒是十分顺利地把林妍的事情抛之脑后。上一世林妍是他的妻子,但这一世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他不会主动去害她。但要让魏宁完全释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会安排人时刻关注着林妍同越王,若是对方有半点危及荣国公府的迹象,他不介意在背后把对方往死路推一把。至于代王那边,在背后害自己的那个人,兴许不是代王,可作为越王的双生兄弟,在越王和自己的之间,代王无疑是选择自己的兄弟。或许知道自己死了,代王不是不内疚,但这点内疚,比起他的性命,比起荣国公府而言,压根就不算什么。代王于自己而言,同徐元嘉是不一样的。他同徐元嘉本没有过多的接触,就像是一个陌生的门客一样,他为自己的主子出谋划策,不过是各司其职,即便曾经交恶,但关系改变的时候,他也能顺利接受对方释放的善意。而代王,是同他有情谊的,而且他还为这份自认为十分浓厚的情谊付出许多,被代王背叛,在魏宁看来,是他根本不可能原谅的。无论自己重生多少次,也不能改变越王姜珞在姜恪心中的位置。或许他重生到小时候,煞费苦心,以情动人,也不是不可能。但即便如此,魏宁也不愿意去做那样的尝试。在代王选择放弃他的时候,他们之间那么点微薄的兄弟情谊,就被魏宁给彻底抛却干净,找不回来了。春日的假期一共七日,似乎是眨眼的功夫,魏宁的年假就结束了。因为初一不吉利,魏宁接下来哪儿也没去,整日待在家里头,黏着徐元嘉蹭一蹭福气。圣人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徐元嘉十多年前吃了那么多苦,之后就否极泰来,完完全全的天之骄子。那龙椅上所谓深受上天眷顾的真龙天子最后都能被徐元嘉给干掉,这世上还有谁能比他更有福气的。冬去春来,又是一个十分折腾人的九天七夜,徐元嘉完成了殿试之前的最后一次考试。考生们整日在担心自己的成绩,而徐元嘉想的却是准备魏宁的生辰礼物。他以前是在镇上,在礼法风俗方面略有欠缺,这段时间念了很多书,把不足之处都补了上来,自然也就知道,本命年犯太岁,需要用红色的东西压一压,驱赶凶兽。好歹是第一次的生辰礼物,过年那会,魏宁送了他手刻的金珠子,虽然很寒酸,可也是魏宁亲手做的,费了心血。徐元嘉想着还礼,便去了名下的一家布庄,裁了最好的红布,从魏宁的贴身侍女问来了魏宁腰身的尺寸,自己参考了一些成衣的样式,在魏宁不在的时候,自己关在小屋子里做手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里不算富裕,爹娘又要大的照顾小的,徐元嘉会的东西其实很多,因为在徐家,要照顾徐大宝,徐大宝没有比他小几岁,对方是个婴儿的时候,他还小,不至于让他做这些洗尿布的事情。但等他懂事之后,他就要替家中浆洗衣物,缝缝补补,也是因为要替徐大宝把尿,徐元嘉早慧,不需要外人在他面前说什么闲话,自己用一双眼睛看,也能察觉到父母偏心眼。他尝试过扭转这两个人对他的态度,但在无意间知道自己并不是徐家的孩子,而且养父母也不打算对他多好,他就怀了离开这个家的决心,并且更加努力学那些可以生存的活计就更为尽心。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多新衣服给他穿的,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下来,所以缝补活他也学的很好。徐元嘉看了眼自己的双手,被卖的那段时间,那些人就嫌弃他的皮肤太粗糙,硬生生的用药水洗掉了他那双手上厚厚的茧子。这一年多来,在荣国公府,他拿的最伤手的东西,就是纸笔。针线活对现在的他而言,并无存在的必要。不过为了那个傻了吧唧的魏宁,偶尔费些心思也不是不可以。他亲手为魏宁缝制了一身红通通的亵衣,还在内侧不起眼的地方绣了名字,当然,还有一个红通通的特别可爱的肚兜,等他金榜题名的那一日,一定逮着魏宁穿给他看。在京城之外的魏宁连着打了几个喷嚏,跟在他身边的燕十二问他:“少爷可是昨晚着凉了,要不要去药方拿点驱寒的药来吃。”魏宁摇了摇头:“没事,应当是教柳絮迷了眼。”他对眼前十分殷勤的掌柜道:“这些,这些,还有这些,都给我包起来,包得好看一点。”难得出趟远门,又是去的江南,自然得给徐元嘉带些礼物回去。因为自家夫人也参与了会试,又是先前的京城乡试头名,为了避嫌,他主动向皇帝请缨出城,为皇帝办一些难办琐碎的私事。这次仍然是要出远门,在题目正式拟定下来之前就走,考完差不多回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半点不沾此次科举之事。他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做,但本能告诉他,这次的事情,能撇开多远撇多远。待到大局已定,试考完了,成绩下来了,今日早朝回来,连家都没回,直接奔赴京城,正好能赶上放榜。他先是见了皇帝,把这段时间的事情汇报完了,便往尚书省东南方向的礼部南院走。虽说问礼部官员来的更快,也更清静,但去礼部南院,那边能看到许多举子,说不定还能看到他的世子夫人。在人海茫茫中找了许久,他找到了荣国公府的小厮穿的衣衫,走过去一看,果然看到了徐元嘉。他本来想走过去,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官服,怕被举子团团围住,只叫了个人过来,替他把人喊来。“我今儿个早上回来,一来就到这边来了,没能挤进去,你考了什么名次?”徐元嘉的脸色有点儿难看,魏宁心里一咯噔,跟着徐元嘉出来的侍从说:“大人是第二名。”进士第二名,那也很好啊。乡试只是京城举子,而会试则是全国各地的人才。魏宁安抚他说:“没事,名次有波动是正常的事情,你这个成绩,已经很好了,入殿之后,前三甲肯定十分稳妥。”徐元嘉还是笑容勉强,魏宁随口问了一句:“头名是谁?”这次回答他的是徐元嘉:“张珂。”张珂,那不是御史中丞的儿子……魏宁总算记起来哪儿不对劲了。在天佑十五年,出了场科举舞弊大案,他当时远在边疆,没关注这些,回来之后,才知道流放了许多人。明明是个草包,结果却成了那个会试第一的,好像就是叫张珂。考试恰逢科举舞弊,本命年果然犯太岁。魏宁看了眼徐元嘉,忧心忡忡的想,他过年蹭了徐元嘉不少福气,可千万不要是他的霉气把徐元嘉带衰了。作者有话要说:徐元嘉:居然不是头名,不高兴魏宁:头名还是你的,因为第一名作弊第78章徐元嘉看魏宁神情, 略显不满地道:“你在想什么?”魏宁不关注他,倒是听了头名的名字之后更为动容, 不过是只差了一个名次, 魏宁态度至于如此明显么。魏宁回过神来:“没想什么, 你先回去, 待我下朝之后, 有些事情和你说。”他顿了顿:“家里先别着急办庆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