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作者:长乐思央      更新:2023-06-23 20:25      字数:4128
  毕竟王氏也不管政事,她虽然是个有远见有手腕的妇人,对这些事情不敏感也不了解,只要简单说两句,汇报一下他是如何势如破竹地攻下京都,她老人家就能放心。她目前最为操心的,关于他替生父报仇雪恨的事情,他也是简单提了两句,这也就够了。徐元嘉的信要难写的多,魏宁提笔罗里吧嗦写了一大堆,写的非常详尽,足足写了三大张信纸才停笔。谁让徐元嘉是个心眼比筛子都多的人,他不把情况说的明明白白,万一有心人在其中煽动,徐元嘉又来个胡思乱想,会错了他的意,让外人得逞就不好了。对王氏,他报喜不报忧。对徐元嘉,魏宁把要命的几个点都说了,包括他在现场只抓到代王,而没有抓到越王的事情。最后,他还关心了一番徐元嘉最近的近况,当然也没有忘了提醒他,一定加强防范,不要因为他这边打了胜仗便掉以轻心,毕竟这会越王他还没有抓到呢,对方很可能老早就逃离出了京城,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越王一开始就没有在京城当中,一直是代王在代替他。毕竟两兄弟长了一模一样的面孔,只要稍微用心模仿一下对方的样子,很容易就会被麻痹过去。他在远处的时候,也仅仅能够通过对方穿着打扮来判断谁是姜珞,谁是姜恪,只要真正走近了才能分辨这两个人。就像当时在城墙上,第一天的时候,太皇太后和小皇帝脸露在外头,他还能确认一下是不是本人,等到后面几日,这两个人经过风吹雨淋,显得又黑又憔悴。再到后面,披头散发的,从远处看,只能看过相似度很高的轮廓,直到他君临臣下,才发现被砍头的那两个是身形相似,模样有几分相像的假货。作为一个从小就能分辨这两兄弟的人,他都如此,更何况他人。把信写完之后,他特地用火漆封好,安排了一支他信得过的队伍,通过尚未被荒废的驿站给徐元嘉送信。信的内容,他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的笔写的,如果落到其他人手里,只能看到一片空白,只有徐元嘉知道怎么阅读这上面的信,所以魏宁也不是很担心泄露出去。好在一路上都十分顺利,八百里加急,信夜里送出去,隔了一日的清晨,徐元嘉便收到了魏宁的来信。他拆开信封,发现里面厚厚几张纸,雪白雪白的,只在信纸的末尾处,每张都留了魏宁那龙飞凤舞的签名。这的确是魏宁的手笔没错了,他确认过后,把纸张在特制的汁液里浸泡,又在火上烤了一遍,等到纸张干涸,上面密密麻麻的的字便出现在他的眼前。徐元嘉看书的时候,一向是一目十行。这里头的内容这么多,他却看得非常的慢。毕竟这是魏宁写的东西,也是近期内含有他气息最丰富的物品了。他想着,稍微看得慢那么一点,这样的话,就好像不会那么快就把来自魏宁的寄语看完。刚开始看的时候,他觉得魏宁真是絮絮叨叨的,简直像个老妈子,好些地方重复了好几遍,像是生怕他眼瘸漏掉一样。嘴上这么抱怨着,徐元嘉还是看得非常细致。太皇太后和小皇帝不足为惧,这部分的人名,被他用沾了黑色墨汁的毛笔划掉,他把越王和代王两兄弟的名字用朱笔圈了起来,重要的地方还标上了备注。他就这么看下去,然而无论他看得怎么个慢法,这信纸就薄薄的几张而已,他还是很快就看完了。等到落款的时候,他把魏宁的名字部分剪了下来,然后开始执笔写回信。他想了许久,没有用那种特别的墨。来自徐元嘉的这封回信,并没有顺利送到魏宁手上,而是到了越王手里。事实上,魏宁的白字家书,也是在越王手上过了一遭,只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重新被送了回去。等到拆开徐元嘉这封信的时候,越王终于松了口气,总算不是什么无字天书了,这回信份量也不轻,而且密密麻麻的都是字。可是他迅速地把信的内容扫完,不仅不觉得高兴,反而像是大吃了一斤粪便,脸色臭得不行。徐元嘉的这封回信,一点有用的内容都没有,居然全部都是肉麻的话,最过分的是,对方还把魏宁的名字剪了下来,还剪了不知道哪里来的魏宁手写的爱字,然后他自己还跟着在后面写了句,我也爱你。两个不要脸的臭男人,越王恼怒非常,恨不得把这封虐狗的信件扔到火盆里烧了。头一回,姜珞为自己把魏宁和徐元嘉视作必须扳倒的强敌这个行为,感到了耻辱。第138章气愤归气愤, 姜珞倒也没有把徐元嘉写的回信扣下多久。一个是徐元嘉的字迹并不好模仿,魏宁同徐元嘉朝夕相处, 肯定能看出自己妻子的字迹, 另外一个是时间紧迫, 要是耽搁的时间过长, 送到魏宁手里也不过是一张废纸, 还平白暴露了他的存在。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姜珞还是没看出什么异常,倒把自己怄得不得了。正因如此,徐元嘉的信准时准点地成功地送到了魏宁的手里。魏宁注意到特制的信封被人动过了,虽然痕迹很微小,但对他这个十分了解徐元嘉习惯的人来说, 不可能发现不了这一点。从燕地送信到此处, 一共跑断了四匹马,换了三个人。中途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使者不够仔细,要么就是人被收买了。但有一点很确定, 最后这一段距离是从城郊到宫城内。这期间没有人换过信件,所以事情发生的地点肯定是在京城之外。果然越王早就离开了京城,而且从徐元嘉到他这边, 其中还有内贼。他拆开信件之后,又略松了口气,里头大概有四五张信纸,上头密密麻麻都是字, 按照落款的时间来算,应该是徐元嘉连夜赶出来的。难得时间这么紧迫,徐元嘉的字写的这么好,真不愧是他的燕王妃。不对,以后应该叫燕皇后才是,如果他能顺利登基的话,做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把徐元嘉的册封仪式办完。之前他登基的时候,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徐元嘉倒是悠哉悠哉,就是在台子上念了几句。封后大典的话,他一定要往隆重的方办,绝对搞得风风光光。魏宁迅速地阅览徐元嘉写给他的信,比起他之前写过去的“无字天书”,徐元嘉的回信内容看起来实在不够丰富。主要内容有,花式夸他,夸他,还是夸他。夸得他面上流水,自己都忍不住怀疑自我。他知道自己很好啦,不过真的有徐元嘉说的这么好吗,没想到他在徐元嘉眼里居然是这种形象……诸如此类的问题他想了一大堆,唯独没有想徐元嘉写这些东西是不是过分了些。实际上也不过分,他们是合法夫妻,合法夫妻的秀恩爱那能叫秀恩爱吗?他们相隔两地,见不到彼此,只能靠书信来寄托情丝。而且他们这是互相写的,之外彼此间传递,又没妨碍到其他人。魏宁还好,不过他觉得自己的燕王妃可能因为思念他日渐消瘦。魏宁看完正文之后,并没有得到哪怕是一条有用的消息。他在想,到底是情报被人偷走了,还是另有隐情。这个时候,他撇了一眼徐元嘉的落款,然后就发现,对方居然把他之前的信件上的落款剪下来贴。徐元嘉的时间那么紧迫了,还能做出这咋,肯定是别有用意。他仔细琢磨,总算是摸清楚了徐元嘉想要让他看的东西。从回信里得到了重要信息。大致就两句话:徐已经大致摸清楚了越王所在,不敢妄动,就等着他归去,不然敌我悬殊,无异于以卵击石。敌我悬殊这个词用的真是,魏宁当初打仗的时候,带走了十万精兵,但这几年,他在燕地训练出来的人可不止十万。他出来征战,人带走了一半,剩下的都留给了徐元嘉,兵符在徐元嘉手里攥着,没有他魏宁在,燕地也乱不了。不过徐元嘉说不行就不行吧,横竖他未来的大本营是燕地,迟早都要回去,早几天晚几天没有多少差别。魏宁把信纸折叠好,重新塞入信封里,清点了一下从齐国国库搜刮到的东西,准备开始返程。齐国的皇宫里好东西多了去了,虽然因为战乱损坏了不少,不过底蕴摆在那里,留下来的更多。魏宁花了大概三日,指挥着那些齐国原本的宫人拆宫殿。御花园里的名贵花草,挖!什么一丈高的血珊瑚,搬!各处搜集来的名人书画,卷起来,通通带走!像之前魏宁叛离,荣国公府好多东西都没有能够带走,全部被抄家,充入了国库。这种比较珍贵又价值连城的东西,在逃难的时候是烫手山芋,因为逃犯守不住,不好变现,还特别容易暴露行踪。但现在好了,魏宁没有这个顾虑了,他几乎搬空了整座国库,满满当当堆了好多车子一些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成了不值钱的大白菜。被魏宁打劫的对象,当然不只是齐国国库。太皇太后攀咬出来的那些人,家里几乎都被抄了。真凭借着实力坐到高位的,其实没有谁能干干净净的。除了魏宁生父的事情,还有其他损害百姓权益的蛀虫。很多齐朝的官员,魏宁是没打算用了,他就是这么小心眼,也不怕百姓在私下里议论什么。一夜之间,魏宁就从一个身无长物的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富有的君主。找不到什么前朝宝藏没有关系,眼前这座皇宫,不就是一座奢华的宝藏么。离开这座古老却繁华的都城前,魏宁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砍头。他避免夜长梦多,那些个犯了大事的全部于午门斩首。游街的时候,他特定找了嗓音洪亮的人,就在旁边不停地讲这些官员做过的龌龊事。百姓们其实管不了这么多,但不知道是谁忘这些什么高贵的囚徒身上扔了一半烂菜叶,扔了之后,关键是没人管。一下子,围观群众就沸腾起来,像是开启了什么奇妙的机关,打通了他们的任督二脉,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商量着怎么整这些往日的天之骄子,高不可攀的大人们。百姓倒不一定和这些人多大仇恨,只是以前他们作为平民百姓,多多少少都吃过官员的亏,见这些人跌落神坛,他自然无所顾忌,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当然了,那种作奸犯科的事情,魏宁是不允许的,他这个人还是比较仁慈,虽然不乐意这些囚犯又什么好下场,可也不想有人借机生乱。魏宁有几次站午门周边酒楼向下望,看着这些人无比狼狈的样子,他心头算是出了一口气。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死去的父亲,当然,也有报昔日他颠沛流离的苦。他就是这么记仇,一点也不大度。横竖都是要报仇的,就是可惜,徐元嘉不在,不然他亲爱的燕王妃要是在的话,肯定能想出更多的花样来。大概就这样,魏宁到底还是在京城耽搁了半个月,该杀的人都杀了,该拿的东西都拿了,浩浩荡荡一只队伍,朝着燕地的方向离去。魏宁这才来多少天,京城的百姓就有好些舍不得的,居然到城门的时候,还有百姓来送我,说是舍不得他走。魏宁其实也挺想留下来的,不过徐元嘉还在燕地等着他呢,晚一日回去,就多一点变动。这些百姓再多,可是那么多个分量加起来,在他心里也比不过一个徐元嘉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