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作者:不是风动      更新:2023-06-24 05:36      字数:4977
  “还有力气请假,看样子没什么大问题。”玉旻道, “他在宫外养病,能养出什么好来?这个人就是娇气,一年四季小病不断的。事情便交给你去办, 让他进宫养病。”卜瑜一本正经地道:“可是明大人的假不是他亲自请的, 是他哥哥来请的……臣上回替明大人接他,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他告诉我说明大人病得连笔都拿不动,病得只知道要哥哥,故而亲自来找请假。臣也建议过,说让明大人进宫养病更好,但霍冰大人推辞掉了,说自己的弟弟只有自己能照顾好。”玉旻的脸色微微变了。卜瑜补充一句:“霍冰此人满口胡言, 信口雌黄的本事大,大约明大人当真不碍事, 只不过是被您当庭训斥了一通,有些难过……神官大人还说前些天收到了明大人补交的罚款,想来的确是不碍事,陛下不必忧心。假以时日,明大人定然可以病愈上朝。”玉旻点点头。卜瑜等了一会儿,见到玉旻神色莫测,于是道:“那臣先告退?”“去罢。”玉旻看着卜瑜俯身告退,忽而又叫住了他:“你等等。”卜瑜便停下来等他说。玉旻脸上没什么表情:“你是他的同门与上司,理应过去看望一下。你告诉他,什么时候想明白,便什么时候回来,他要同朕闹脾气尽管闹,朕不会心疼。”话音刚落,门边突然响起一声稚嫩的童声:“皇兄,你不心疼我心疼!你什么时候能把嫂子哄回来啊!”卜瑜一看,是玉玟裹得厚厚的窜了进来,瞪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玉旻的脸色顿时变得更差了,这兄妹俩常年吵来吵去,卜瑜已经见惯不惊,赶紧告退了。*第二天,卜瑜传来消息,说他已经去明府走了一趟,正逢明慎出去抓药看病,并未留在府中,所以没有见到人。末尾又稍微提了提,说明慎去看病的那家郎中向来是坐诊,不出诊,药铺和医馆坐落在望月楼一带,是京中最繁华富丽的……花柳巷子。简言之,玉旻就此知悉,明慎生病是真,但是还有力气出门,有力气逛窑子也是真。执意请假不来上朝,不肯入宫见他……也是真的。第十天,明慎仍然没有来。玉旻冷笑着道:“反了他了,真是越来越有出息,我看他是不想当这个官了。”礼官友情提醒:“明大人当不当似乎……也没什么分别,总之他是皇后,陛下您说是罢?要我说,陛下,这种事上还是得有人退一步的好。前朝高统帝后也曾闹过矛盾,皇后去娘家省亲,一去就是五年,最后病逝了……高统帝在皇后坟前痛哭流涕,那叫一个惨……”玉旻道:“胡说八道,自己出去领板子。”神官赶紧道:“臣知错了!臣的意思是与其各退一步,不如主动出击,陛下为何不把明大人逮回来,任他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不放人,一来二去地就软化了,这个软化的手段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绑起来在床上这样那样……”玉旻打断他:“出去领板子。”神官哭了,企图抓住最后的机会:“我知道!我知道明大人一般什么时候出门,陛下您不方便直接上门,但微服私访,等在路上也是可以的!臣这就去联系卜瑜大人商议此事!”说完一阵风似的就跑了。下午,卜瑜再次进了宫,这次是和礼官一起,认真严肃地阐述了“将明大人抓捕回宫的必要性”,理由分列如下:“身为皇后,需要明大人坐镇后宫,以免后院起火,失却公信。”虽然后宫只有明慎一人。还有什么“明大人身为在朝官员,出入花街柳巷,实在有损朝廷颜面,于情于理,应当抓回来责罚”等等。理由都冠冕堂皇,玉旻都不置可否。还是神官最后一句话抓住了精髓:“明大人与您分别十天之久,一定想您想得抓心挠肺,所以才缠绵病榻始终好不全,虽说您二位在互相置气,但是嘛,您是帝王,也是明大人的丈夫,丈夫给心上人一个台阶下,又有什么不好呢?明大人一定!非常非常思念您。”玉旻于是拍板了:“知道了。”一群人头碰头的钻研了一下午,最终决定:在明天正午,明慎看完病回来的某个偏僻巷口将人一把带走,先送到卜瑜那里做心理工作,若是明慎服软,那么用软布轿子接他回宫;若是不服软,那么就绑着用软布轿子接他回宫。从上到下一致认为,这个计划十分完美。*明慎在家里闷了十多天,终于觉得这样颓废的生活不太好,打算择吉日回去上班。霍冰则劝说他:“狗皇帝还没来负荆请罪,慎慎,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他。”明慎挠头:“可是旻哥哥的性子就跟倔驴一样,要他过来哄我是不太可能的啦,以前我和他吵架了,都是我先去认错。而且都这么久了,我也不是很生他的气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快要没钱了,我要赶在发俸禄前回御史台,能拿一点是一点。”霍冰于是也做出了一点让步:“那你把病养全了再回去,明日再去抓一剂药,赶在月底之前就好。”明慎乖乖答应。结果第二天,明慎自己因为熬夜看画册,差点起不来床。霍冰打点整齐后过来找他,发觉他连眼睛都还没睁,于是道:“算了,你先睡着罢。今日我便一个人前去,正好少你一个拖油瓶,我能多空出些时间去见见莺儿姑娘。”明慎感到很幸福:“哥,那你再帮我去望月楼底下卖珠玉碎花的摊子那儿挑几朵干琼花带回来,要红的。莺儿姑娘若是有什么珠花要补,也可以带回来让我补,我可以给她打折。”他最近还接了点私活赚钱,帮花楼的姑娘们修补簪子、花钗之类的小东西。他父亲精于此道,做面具、易容、刺绣和修补珠玉之类的都很拿手。明慎小时候跟着看,也学会了几手简单的,一支珠花补好了,能换半吊钱和一小盒由姑娘精心制作的糕点,明慎觉得很划算。霍冰道:“好。”明慎就安心地接着睡了。霍冰简单收拾了一下,让家丁备好轿子出门。轿子摇摇晃晃,轿帘禁闭,也看不清里头有几个人。正逢今日去医馆的人多,前来接引的药僮干脆就让他们吧轿子停在馆口,自己跑进去抓了霍冰要的几味药送给他。霍冰掂量了一下药,钱货两讫,转头又让人把轿子转向花楼。拐过一个巷口时,他往外丢橘子皮,偏头过去时,视线扫到了巷尾一行人影,突然怔了怔,开口道:“等等。”抬轿的家丁停了轿子,探帘子进来问他道:“怎么了,少爷?”霍冰道:“你看到街角的那群人没有?”家丁望了半天,看是看到了,但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霍冰唇边勾起一丝笑意:“打扮是普通,混在人堆里不易察觉,但他们身量笔挺,胸膛宽厚,还有人习惯性的将手搭在腰扣上——这是宫中羽林尉,来抓人来了。大约是想来个瓮中捉鳖。”家丁立刻惊恐起来:“是要打杀人了么?少爷,咱们还是赶快回去罢?”“不急不急。”霍冰挥手让人去医馆接了纸笔,当下写了一封口信封好,请人顺路带回明家,“咱们的小鳖不在这里,该怎样就怎样。一会儿照常走那条巷子回去,有什么变故不用管我,你们回家便是,我给你们放几天假——无须惊动阿慎。”家丁一头雾水,唯唯诺诺地应了下来。*明慎睡了个好觉。醒来后,他吃了饭,还有功夫雕了个水萝卜,预备做成鸡汁萝卜等霍冰下午回来后吃,而后自己坐去庭院中晒太阳。晒了一半时,街坊邻居带了信件过来,一同带回来的还有他们俩的药材。明慎一看,是霍冰的亲笔信:“宝贝慎慎,哥哥今天留宿莺儿姑娘这里,不必等我。哥哥明天带好吃好玩的给你。空巢阿慎不要太想我,乖。”明慎小脸一红,暗骂他哥不正经,但还是叹了口气,认命了。霍冰没回来,鸡汁萝卜还是要吃的。明慎自己晚饭吃了一道萝卜、几小片肉,而后回房中赶工,补完了他手头剩下的几串珠花。做完这一切后,他沐浴洗漱,上床睡觉。对于明慎来说,今天也是风平浪静的一天。*对卜瑜来说,今天是相当不平静的一天。他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被裹成一个麻袋还能睡得直流哈喇子的人,冷静地上前拍了拍他的脸:“霍冰。”容颜绝色的人睁开了他狭长的凤眼,似还有些迷蒙:“怎么了?我怎么在这里?”卜瑜额角青筋直冒:“我还想问你,你怎么在这里??”“我怎么知道。”霍冰懒洋洋地道,“我怎么知道是不是你看中我的美色,想跟我搞断袖呢?若是真想,你便去躺好,我不喜欢床伴摆一张臭脸给我,卜大人。”“还有,你别想着动不了阿慎,还能收拾我。”霍冰自信地笑着,“我,国舅爷,你敢动我一下试试?”*第二天。“抓错了人是什么意思?”玉旻皱眉问道。“呃……具体的臣也不是很清楚。”礼官紧张回答,“目前的消息是明大人昨天没出门,反而是今天才出去了……”“去了哪里,朕去找他。”玉旻道,“皇后已经耗尽了朕所有的耐心,把玉玟也带过去,省得她一天到晚在朕耳边嚎着要嫂子。”礼官擦了擦汗:“目前的消息是,往窑,窑子去了。”第24章霍冰一夜未归, 直到第二天晌午也没回来。明慎有点迷惑不解。按照霍冰那个比他还要讲究娇惯的脾气,早晨不吃到他们家门外现做的把子肉饼,不喝到磨得细细滑嫩的新鲜豆浆, 他会一整天打不起精神来。以前出去玩得再疯, 最终也还是会在天亮之前赶回家的。虽说美人有约,值得理解。但明慎仍然觉得有点奇怪, 于是揣了点吊钱,又收拾了一个包裹,将花楼姑娘们修补好的珠玉翡翠装进去,预计过会儿去找霍冰, 顺便交货。他没来得及吃饭,出门后就晃晃悠悠地往望月楼那条街走过去,顺着阔大的长安街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他看见城墙墩子底下张贴了许多算命先生的摊子布告, 忽而灵机一动, 拐弯找了一家纸铺,花半吊钱买来五十张麻纸,获赠了一小桶浆糊。提着这么多东西,明慎身上的钱也不够买一碗面,或者一个把子肉饼了,他只有去买了一个烧饼,然后蹲在烧饼摊的凳子边,用找店家借来的毛笔一张一张地写:“首饰修补, 簪花翡翠,请找长安街角明家小师傅, 十文一支,童叟无欺。”他写了好大一会儿才将这五十张写完不足一半,也不急着全部张贴出去,而是看见哪个地段好,人多,就走过去涮上浆糊,啪叽一声贴上。就这么一路走一路贴,明慎终于被长安城管发现了——一个虎背熊腰的监市远远地喝道:“诶!你!那个小子,你给我站住!”明慎追溯着声源看过去,终于发现了那是个监市,立刻反应了过来:“啊,是不是京城不准私贴布告?我忘了,我以为是在江南,大哥,我这就去撕下来。”那监市准备上前来找他,却被他身边的人拉住了——拉住他的那人的监市服是暗红色的,看起来是个头头,咬耳朵说了一些什么话,那大汉立刻换了一副表情迎上来,热情地询问明慎道:“这位小公子,是来张贴寻人启事的么?哦不是啊,这是什么,我来看看……首饰修补,没问题!这儿不是主城门,看的人不如主城门多,小兄弟,我跟您推荐个地方,一个是主城门,另一个是望月楼底下,还有几条街外的桥墩子底下……这里也不错,要我帮忙贴吗?我瞧着您仿佛还不够高……”南方来的小矮子明慎摸了摸自己的头,有点警惕:“我,我自己来就好了。”监市很热情:“哎哟,你这孩子害什么羞,来来来,我为您贴在这儿。”明慎摸不着头脑,手里的的纸张全部都被抢过去了,他叫道:“哎,那个,我还有一大半没写,就不劳烦——”监市回眸一笑,摆摆手:“不碍事不碍事,我来写……首饰修补,明家小师傅,没问题!大哥帮你写,还能帮你画个小像在上面,我之前在大理寺当过学徒,专画悬赏的,就是那种通缉犯,你知道吧?”明慎:“……知道。”他看着这人从袖子里掏出了炭笔,刷刷几下就给他画了一个粗制滥造的小像,再给他誊抄了一遍广告词,得意洋洋地过来邀功:“您看怎么样?”明慎过来瞅了一眼。别说,这小像画得还挺有模有样的,他还在迟疑,那监市又大手一挥,热情洋溢地道:“您别管了!剩下的咱们帮您写,保管贴满京城每一个角落……哎哟哟别给钱别给钱,受不起受不起,我也是闲得无聊罢了,还不是看您特别顺眼好看?还这么早,后生辈还没吃饭罢?顺着这条街右拐第二家面摊,今儿他们老板大喜,分量足,折扣大,快去瞅瞅罢。”明慎坚持要给他三文钱的辛苦费,但监市坚持不收,明慎也只好作罢。隔了老远,一个低调而奢华的轿子在城楼拐下停下,一个小女孩探出个头,又被身后的兄长拉了回去。没人注意到,这条街附近已经被虎背熊腰的佩刀大汉挤满了,警惕地盯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玉家兄妹俩作平常人打扮,程一多则化妆成一位老迈的家丁。玉玟感叹道:“皇兄,你真的对嫂子太不好了,嫂子恐怕是史上最穷的一位皇后了,居然还要修补珠花来贴补家用,连广告纸都只能买得起麻纸,你还扣了他三年的工资,嫂子当了你的皇后,真是太惨了。”玉旻给她一记眼刀,玉玟没理他,跑出去管那个监市要了一张明慎的广告,带回来给玉旻看:“咦,画得还挺好,把嫂子的气韵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