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作者:夏天的绿      更新:2023-06-24 17:40      字数:9332
  只不过稍稍安慰的是,看形制那船也是载货的,倒不像那些强人用的风帆巨大,船身较轻。但是到底还提着心,怕这是那些人的伪装,这也不是没可能。在众人担忧间船不再靠近,这时候那船上竟有人打出了旗语,王歪头听到底下水手报告,便十分欢喜地寻白老大去了。白老大此时正和郑卓等三个伙计一同商议如何应对,就听王歪头道:“白管事!是好事!那船不是什么海盗水贼的船,要我说咱们是担心太过了,哪家蟊贼敢在泉州港口附近徘徊,这可是圣人圈中的开海之地,早先剿灭海贼不知多少回了,周遭的小岛烧了又烧,地皮都刮去三尺,哪里还能藏下这些贼人!”说完这些他才说到正题:“方才那船上打了旗语,有些信息是咱们湖州水手才用的,那也是湖州船呢!隔着几千里路,水贼哪里能知咱们行会里秘密的旗语,定然是商船,还是咱们同乡!”这时候水手间的旗语只有行当里面的人才明白,而且各个地方还有自己行会内秘密使用的一些,外地贼人就是知道,一般也只能晓得自己本地的。能打出湖州的旗语,基本上就能确定身份了。两船相近这才能细看,果然是一艘商船,甲板上堆积了一些不怕日晒雨淋的货物,船上都是水手伙计,当中还站着几个老板一般的年轻人物。其中为首的一个年轻人隔着船朝郑卓他们这船上众人拱了拱手,大声道:“竟是同乡!他乡相遇实在可喜可贺!鄙人是湖州静县人氏,姓王,单名一个松字。因与伙伴见着贵东家船上悬着的旗子也有咱们湖州徽记,这才遣人打了旗语,也是怕贵东家心中疑虑!”众人听了这年轻人的话,又去看对面船上的旗帜,果然也有湖州徽记,只是旗帜朝着这小湾里头,他们原看不见。白老大也大声道:“原来是王老板,咱们是湖州府人氏!多谢王老板热心,不然真是不敢近前!还要冒着风雨喱!”之后大家又用湖州话说了几句江湖切口,这才真的放下心来,用板桥将两船相连,那王老板和他的伙伴到了郑卓他们船上——这是白老大相邀,要感谢他们这番热心。船上各样不便,但他们到底不是出海的船,经常会上岸补给,所以一桌饭菜还是整治得出的,只是这就不能求多么精细了。只见桌上摆了八.九个碗,就是猪头肉、熏鸡、海鱼、肚、肺、肝、肠几样,然后还有一大盘实心馒头——这就当饭了。至于酒是没有的,毕竟海上行船,还有这一大船货,哪里敢不警醒,不许喝酒是行里的规矩。至多就是一些水手偷着喝酒,他们这些伙计却从不敢犯。几人在桌前吃饭,没得推杯换盏,自然只能多说些闲话。先是互相叙了姓名,又多说了些湖州风物,那王松这才道:“却不想兄弟几个是走了好几趟这一路的了,我和我这些兄弟合伙跑这一回,这却是第一回,也不过是且行且看,战战兢兢的很,若是有什么差错哪里敢回家见老爹。”说到此处他才低声道:“咱们本是行到了前头一处了,那儿倒是有一个正经小港口,名换云桥铺的,本打算今夜泊在那儿。却遇上了一遭儿意外,只能往回行避一避。”白老大几人都被他的话吊起了兴趣,追问道:“却不知是什么事,我们见这泉州附近海面太平的很,总不会是水匪作恶罢!”王松摆摆手道:“唉!比那还不如呢!人说刁民刁民,可见一般百姓若是刁钻起来更是要命!那正是一伙子渔民船,正围住了一只中等大小的商船,船船相撞,趁着风势要那商船船覆罢。只是惭愧,这般场景咱们几个到底顾惜自身,不敢相救,这才退回了这里。”白老大跟着叹了一声道:“虽说可怜,但王老板幸得没有上前,这些本地渔民仗着是坐地户真个不惧咱们这些外地客商!若是你上前了,也是一般下场。这还不算,他们不只是想要翻船谋财,等到船翻后他们再假借救护之名,其实是抢夺财物。自然不会管苦主死活,若是苦主自此没了自然没得后续了。若是苦主侥幸冲到了岸上,去衙门讨公道,那才真叫没得法子,他们那里会承认,只说聚集一处是为了救人,至于财物早就沉了大海了!他们是本地人,做惯了这个,有门路的很,再没有因这个被告倒的。”王松听了白老大的话苦笑着道:“我是家中独子,若不是听说圣人临朝后承太.祖之志广开商路,咱们做买卖的一路不知平顺了多少,绝少谋财害命的——我家二老这才放我出门。却不想还有这许多要命的事。”旁边的罗小官道:“我倒是听我老爹说过他以前做水手时的艰难,一路上再没得放心时候,咱们这时候相比也的确是平顺了!”众人一时无话,郑卓只在一旁默默吃饭,但在心里却把这些话一字一句地记了下来,这都是他们这些有经历才能说出的金石之言。没经过事的不知道,就极容易着了道,他是打算在跑商上好生做的,自然是要用心。两船就在一处躲避风雨,直到第二日天色重又放好,这才结伴上路,这也是有个照应的意思。形单影只的,怕会遇上昨日所见的事。好在行路顺利,倒是顺顺当当的到了泉州港。泉州,古属闽越之地,自古东南名城,只是不如苏杭扬等城池。但自开海以来,与广州尽享开海之便利,倒是颇有后来居上的意思。货船渐渐泊入码头,郑卓随着别人一起到了甲板上——他本来就是泉州人。但是是泉州下辖县城人氏,少年时没见过泉州码头的繁华,直到三年前姚员外把他带去湖州这才见了一遭。但那是他哪有心思看这码头热闹,所以这一回才算是真正见识。只见二十来个港口,船帆密布,旗帜上都是各地徽记,甚至还有好多夷人的船——他们的船风帆更大,样子也是怪模怪样的,好认的很。而靠近港口的陆地上则是商旅辐辏,沿海十数里间,楼台之密,市肆之盛,财货之富,虽不及郑卓之前见过的苏扬二地,但也是天下第一等了。终于平安到达了最终目的地,几人心中都是大舒了一口气。底下的水手也商量着把货交到当地行会仓库后要到何处休息放松。王歪头斜着瞥了一眼手下的一个水手,粗声粗气道:“我说徐六儿,咱们一年至多走几回船?若是走路短的,只怕只能挣个嚼用。好容易这回我搭上姚员外的好处,咱们才能走这一路,一年好有两三回走这泉州。每回十两银子,也好养活你老爹老娘和你妹子,你可别都让行院里不干净的烂货赚去了!”湖州跑商的子弟若是走水路,都是沿河道进入长江,或往西走益州这一路,这一路多是贩纸,也没多少人。更多是往东到太仓,再就去扬州,更远些就沿着运河去了京城。也有他们这样的,在扬州进货,再南下来泉州贩,并带些夷人的宝货回去。不管哪一条都是长途的,都是赚钱的,可比那些就在太湖上打转的营生要赚得多。王歪头是认得姚员外,再有确实是一把好手,才能带上手下这些人上船做事。这徐六儿是他邻舍家子弟,他家只他一个儿子,自然要他养活——正是因着邻舍求到自家这才带上了他来做这生意。毕竟好些从前的朋友听闻他有了这差事都想着要搭伙儿呢!这徐六儿做事还算中规中矩,算不得能干,但到底你说一,他绝不做二,王歪头还愿意继续带着他。只是他有一样不好,就是每到港口总还去寻些妇女作耍。按理说他们这些跑水路出远门的汉子,久旷之身,就是消遣一番他也没甚好说的。只是这徐六儿口袋不严,对着那些粉头格外大方,明明只是个卖力气的水手,偏偏像少爷似的装阔气去打赏。因为这一节,他是难得攒下银钱的,家里人不知还只当他外头花销大呢!王歪头却不好与他老爹老娘说这些,他虽然不知道什么叫‘疏不间亲’,但是也知这话不能由他来说。可是想到,徐家二老和女儿在家吃糠咽菜,而徐六儿却在外头做这些花销,看不过眼,便要说他几句。其他水手听得老大王歪头这般说,都纷纷对徐六儿挤眉弄眼,然后哄然大笑。大家都在背后叫徐六儿做‘徐大头’,大家都是去那等价儿最贱的娼馆里消遣,好多四十岁上下的老妓,偶尔有年轻的也大多生得丑陋。他们也不图如何享受,所以并不挑剔,只是看着便宜罢了。偏这徐六儿‘好大方’,对着那些女的也能多多花钱,可不是‘冤大头’。听见水手这边的动静,几个伙计大多有些不自然。其中罗小官、郑卓年纪还小,且没经过男女之事呢!赵四哥二十岁上下,没成亲,上一回来泉州倒是被水手们撺掇着去过一回——再不肯去了。里头的女人无不是满脸白生生的厚粉,血盆大口一样的嘴巴,竟不是个烟花地,而是个女鬼窟了!他哪里知道,水手们去的都是最低等的地方,自然就是这般了。至于白老大,他已经三十出头了,本应是和水手们一同去的,只不过他已经和如意好了,说定明年为她赎身成亲,现下他眼里看不进别的女人。众水手说说笑笑,就听着白老大的招呼从船上卸货,搬进本地行会的大车里,然后送到仓库,至于其余的,譬如找买家,进货之类再不干他们的事,都散去放松玩乐了。虽说几个伙计都没得要去烟花巷里消遣的意思,但有一点倒是避不开,他们住的地方周遭全是做皮肉营生的。这倒是有缘故的,这泉州因商而兴盛,这些酒楼、娼馆、客栈,全是围着码头而建,客栈在这儿方便商人休息,而谈生意时往往就在酒楼娼馆。所以才会形成客店、娼馆杂处的局面,几人又不能为这住到城里去,于是只能在此处休息了。郑卓跟着白老大从仓库查看货物存放后出来,回住处时已经天色擦黑,一路上的娼馆自然是早早点起灯火,这时候正是她们做生意时。到处是莺声燕语,白老大心无旁骛只管走着,只是有些担心郑卓年纪小,被这些迷住了眼,移了性情。于是告诫他道:“咱们做伙计的最好不要沾染这些,一是没得好处,耗费钱财许多,可是那里面的姐儿能说得甜言蜜语海誓山盟,但却都是假的,没半点真心,还不若攒下钱来,讨一房好老婆,这才是能同你一起吃糠咽菜的。二是东家不喜欢,那等有太多花柳债的,大多性情不稳,而且好色便容易贪财,东家大多不喜欢这种人。听说山西人的伙计掌柜连妾都不许纳就是防着这个呢!”白老大以为他说这些话郑卓能有个应答,没想到他半晌也不说话,他一看,原来郑卓已经被街上的场面羞得话也说不出来——心道:原来还是个不开窍的,倒是白担心了。正当他以为郑卓不会回他的话时,郑卓却是脸红着嘟哝了一句:“我绝不会让她吃糠咽菜的,同甘共苦,只要同甘就好了。”只不过这话太小声,白老大是没听见的,不过郑卓本就是说给自己听的。郑卓跟着白老大渐渐近了投宿的客栈,路也越来越偏僻了。毕竟他们都是做伙计的,不甚讲究,只要能住就行了,实在不需耗费钱财住那些大客店。随着路越来越偏,周遭的娼馆也越来越不像娼馆。白老大倒是晓得,这都是些土娼和不入流的暗娼。有的是前面娼馆下来的人老珠黄的妓.女,有的是一些穷苦人的老婆,总之是只能这样做‘生意’的。郑卓他们投宿的这一间客栈旁就有一间娼馆,说是娼馆那是郑卓不知该如何称呼罢了——就是拿一些薄木板子钉了一排小房子。若是只看房子只以为这是一群穷的住不起房子的没办法了搭的一个房子。实际上也的确是穷的住不起房子的搭的。只是看这外头坐着几个妇女,不住与行人调笑,有时还飞个眼风,而路上也有许多男子已经不住往里头张望,其中微微露出意动的,就被一个妇女半拉半拖地扯进了屋里——这幅情景,郑卓自然是只称娼馆了。其实这有专门的名字,一般叫做‘鸡毛小店’或是‘卖大铺子的’——这样的地方就是拿薄木板搭房子,里头就是一条大通铺,用布帘子、树皮之类隔开成一间一间的,这便是‘做生意’的地方了。这一处‘鸡毛小店’的老板叫贾大刀,大刀是个诨名,他以前是个耍大刀卖艺的,所以有这个名字。攒了几个钱,从别的土娼店里买了几个老妓.女,在这码头边角上搭了这屋子,就算做了这生意。这时候贾大刀就蹲在‘鸡毛小店’对面,一个是防着有人来闹事,再就是看这些妓.女‘做生意’认不认真。见到白老大和郑卓,他眼前一亮——他虽是半路做这行当的,但眼力也练出来了。一眼看出白老大和郑卓的身份,一定是出来跑商的伙计。他们这样的生意,平日客人都是些卖苦力的、脚夫、卖破烂、磨剪子镜子菜刀的男的,这样的男的都是穷的娶不上媳妇才来他们这边。可是水手和伙计,特别是伙计,身上一定有些银子,只不过是离着家里老婆太久了,也要有个消遣地儿的。他们的身份不会去上等地方,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贵客了。只见他满脸堆笑上前道:“两位管事,进来耍罢!”他可不知道两个人是不是管事,但这样称呼总归不会错,伸手不打笑脸人么,可是没想到今日倒是遇到了两个不为所动的。白老大板着脸并不理他抬脚就往客栈里走,他晓得这种人不能搭理,哪怕是摇头摆手,他们都能像牛皮糖一般缠上来。而郑卓则是低着头紧跟在他后头,他不觉得那些冬日里还穿着薄纱衫子露出肌肤的女子有什么吸引力,他只觉得那一处小房子像是一个吃人的魔窟。“啐!”贾大刀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道:“今日倒是走了眼,看着是两个阔人儿,却没想到是两个穷鬼,白耽搁大爷功夫!”在这位眼里,这世上没得不贪花好色的男子,况且两人住在这地界儿,老话说‘既在江边走,必有观景心’,这世上哪来的柳下惠,有的只是没钱的穷光蛋罢了。白老大和郑卓自然不知那贾大刀是如何想自己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他们还要好生休息,明日的生意可是有的忙呢!白老大回房是沾枕头就睡,可是郑卓却是坐到房间里唯一的一张八仙桌旁,拿出行李里头的一本小册子并一根炭笔。他早想着要攒下这一路上的见识与宝茹说,后来觉着心里记下来,怕是记着后头忘了前边。于是每到一处港口停泊,有了平稳地方,就把之前一段中新鲜有趣的大略记下来,这般就不会漏下什么了。郑卓从上一个港口那儿盛产鲜花,人人都做得好花茶写到昨日听王松说的那些险情——到了这儿他住了笔,犹豫了一下,终是划掉了。他不想让她晓得这世上有这样凶恶的事,她只要每日开开心心地喝茶,看诗集,和关系好的同学相邀游玩,这样就可以了。即使他知道她不是那等不知世事的女孩子,但他觉得她少知道一些这样‘不好’的事总是好的。第75章 喜事成双郑卓一行人在泉州自然是各种忙碌, 这又暂且不提。湖州这边日子却依旧不紧不慢地过着, 虽说是波澜不兴, 但其中定然都在发生一些新的不同的事。譬如说这一日,众女孩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大消息惊得说不出话来了!白好娘最是惊诧, 本来就大的眼睛被瞪得又圆又大, 抓住玉英的手道:“怎得这般突然!之前竟连一点风声也没。这又不是小事, 怎么也没与咱们透露一句?到了这时候事情都完了才与咱们提起,还这般轻描淡写, 是不是方才咱们不说起这些事, 你就打算等到成亲那一日才叫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你订亲了!”说完这番话还嫌不够, 又道:“不是说与我最好么!就是不与她们说也该与我说呀!我竟然同她们一起知道的!这是什么道理?”说到此处白好娘既是愤愤不平,又是不可置信。白好娘说话可没避着大家,大家一个个还没从玉英宣布她已经订亲的震惊中缓过神来, 就被这话弄得乐不可支。爱姐就抗议道:“好娘,你这什么道理嘛!什么叫做竟然与咱们一同知道, 难道不该和咱们一同知道?我觉得玉英姐一定时常困扰来着, 你这般常常与她装作很亲的样子, 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呀!”关于好娘和玉英关系好这件事,大家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玉英因为在学里年纪居长,而且又是课长,所以对大家都很照顾,而且为求公平,颇有些‘雨露均沾’的意思。所以一般看不出好娘的特别,甚至因为与好娘关系不同别个, 还经常要先照顾别人。好娘常常表示不满来着——她当然不是真的不满,不过是照例‘撒娇’罢了。但大家总爱拿玉英‘不爱她’了来调侃她。今日也是这般,起因是课间大家闲聊,说起学里还有几个人没订亲。说到玉英,没想到她冷不丁地道:“我家上月已经给我定了一门亲事了!”这事来得突然,事先没有一点预兆,譬如相看之类的更是没得——虽然也不是每家订亲前都会相看。就连好娘也是刚刚和大家一起知道的,她并不先想玉英何时看了人家,也不想那未婚夫是圆是扁,首先脱口而出的就是——为什么我也知道的这般迟!这才有了好娘的那番逼问和爱姐的打趣,只是这些打趣丝毫没有阻止好娘,玉英被她逼问不过,只得冷酷道:“我和你已经没那么亲了!”这句话落音,书厅里先是安静,十分的安静,然后陡然间爆发出一阵笑声。宝茹笑倒在周媺怀里,捂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道:“你,你也有今日?早说你是不成的,这般聒噪,玉,玉英只是被缠得没法子了才不甩开你的,今日可说出真心话了!以后可别再得意洋洋地与咱们炫耀玉英与你最好了,这回可是玉英亲口说的,没得抵赖!”之后其他女孩子也纷纷跟进。“说来我与玉英更合得来么!上一回叉雀牌咱们上下家,把好娘和丽华赢得差点输了裤子!玉英现在不和好娘好了,不如和我好罢!”“还有我呢!玉英姐,我认得你的时候只比好娘晚上几日呢!可你们却常常撇下我,这一回没得好娘碍事了,咱们一起撇下她,好不好!”大家都晓得玉英那一句话不过是说笑而已,只不过玉英说笑与别个不同,常常容易冷场,往往是她凑趣说一句,大家就静默了。但有时她这个‘冷面笑匠’也会有意料之外的神来之笔,就如刚才,让大家笑得不能自已。好娘气得跳脚,但是却没得法子反击,只因为刚才那句话是玉英亲口说的,比大家往常不痛不痒的的调侃——那些她一句‘你们嫉妒我们关系好’就能击倒。实在是杀伤力大太多了。她气得嘴巴一鼓一鼓的,背过身去再不肯看玉英,决心这一次要好好晾一晾玉英——晓得自己也是很有脾气的,谁还不是小公主来着!玉英见事情发展到这儿,也有一点头痛——吐槽一时爽,事后火葬场。说这句话时实在是被好娘烦得够呛,即使她们真的是最好的朋友,而且关键时候好娘也的确很可靠,但平常真的有时候她也会想:她要是能不那么聒噪就好了。但是之后大家跟着的话就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了,这位小姑奶奶这会子闹脾气了,最后不是还是只能自己来哄么!不过现在立刻去哄肯定是不行的,好娘正在最生气的时候,这时候哄她事倍功半,只有等到晚间去她家哄她——陪吃陪喝陪聊陪玩。全套下来,好娘就能高高兴兴了。大家又笑了一番,事情才回了重点,宝茹微笑着推测道:“是哪家的子弟,这般有福气?你们之前可是认得的,竟然省了相看,想必两家是特别熟悉的了,若是世交,你们可曾见过?”宝茹这番推测倒是很有道理,大家都竖起耳朵来听玉英如何说。玉英也不是扭捏羞涩的人——话说她们学里就是羞涩的丽华都已经能说起这些面不改色了。只听玉英不急不忙道:“我爹和他爹是好熟的,只不过都是些生意上的往来,他家又不是湖州的——我没和他见过。只不过他家去岁也搬进湖州了,宅子还是我父亲做的中人介绍的。安宅那一日我倒是去过他家,只不过只是见过他家女眷而已。我父亲似乎在他家见过他,倒是觉得满意,总归后来他家提亲,我父亲也就应了。”玉英说的轻描淡写,她一惯这样口吻,不过这回却是真的心里也是‘轻描淡写’的。难道要有什么波澜么?她继续道:“咱们两家门户相当,也没得谁家高攀了的意思,他家只有他和一个哥哥,虽说他哥哥自然分得大头,但总归只两个儿子,他自然也有一份不少的家业。这般就是他再不争气,我能看着他,总归守成是有余的,一辈子富贵闲人的日子是跑不掉了——这般还有什么不好的。”这话实在让小伙伴们不知道怎么接了,实在是平淡之中见霸气。一句‘我看着他’,就是宝茹这个芯子是现代的女孩子也只能甘拜下风——简而言之就是,不管将来老公是什么样,我总会让她按着我想的样子变成什么样。所以选谁做老公,有什么区别?大家一时之间只能是拜服了。等到晚间放学,宝茹还在想着玉英的话,如果是她的话,郑卓以后要是辜负了她,她会怎么做?像玉英一般管着他,然后掰回来。不,自己和玉英是不同的人,自己应该会离开他罢——不过自己这一条应该用不着吧,那少年这两年以来一直拿真心捂热她,她终于愿意放下那些彷徨犹豫了。等到回了纸札巷子,宝茹才发现今日家里竟是格外热闹,似乎是有客人来。只是进来后她就把这想法否了,因为进来这人她虽不认得,但却看她打扮也知道这是什么身份,这分明是个媒人。姚太太坐在主座,下首就坐着那媒人,只听她道:“太太府上调理的好人儿,哪一个丫鬟拿出去人家不当是体面人家的姐儿呢?一家有女百家求,既然女孩儿长成了,自然有的是好男子来托我上门。”宝茹见姚太太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倒是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能从那媒婆的话里推测——有人要给自家的丫鬟提亲。自家能嫁人的丫鬟只有如意和小吉祥,但小吉祥才十五岁,普通人家的姑娘能嫁人,可是做丫鬟的可没人会在这时候求娶,只因为主家正是能用她的时候你来提亲,一般人家哪里会答应——除非是卖掉,而且是能赚一笔的那种!所以就只能是如意姐姐了,说起来如意姐姐今岁就二十了,确实到了丫鬟也能发嫁的年纪了,只是宝茹记得她是一直和白老大好着呢,倒是没听小吉祥说两人分开。若是今日来提亲的不是白老大请的媒婆,而姚太太答应了,那可怎生是好!想到这一处,宝茹赶紧带着小吉祥进了客厅,进去先给姚太太请安,姚太太原先八风不动的脸上终于带出了一点笑影儿。那媒婆察言观色,晓得这家定是个疼女儿的,于是说起好话来:“原先早就听说太太府上有个还没说人家的姐儿,几个见过的老姐姐都说是如何出色,若是将来能给这位姐儿说成一桩,那也是美事。只是偏我没得运道,竟没见过姐儿,今日见了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我做了这些年的媒,经过多少姐儿,竟没见过更出挑的了!”那媒婆这般嘴甜,一个是宝茹生得出挑,她这般说也没什么不对。然而更重要的就是讨好姚太太,那白老大跑商之前请了一位远房姑妈让她张罗个媒婆,冬日里无论他在不在家都要上门提亲了。白老大家中没什么亲人,可谓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位姑妈也算是唯一能托付的长辈了。白老大姑妈吃了白老大的孝敬自然替他把事情办好,这就请了她家巷子尾巴的于妈妈来上门。于妈妈心道:左右不过是个丫鬟,而且白老大还是姚家铺子里的得力伙计,只要赎身银子到位,有什么不肯的呢。只是没想到姚太太却始终不松口,既没摇头也没点头。她心中有些着急起来,正好这时看到宝茹,想着总归不是拒绝的意思,只是又差了点头一线。说不定只要姚太太一高兴随便也就点头了——说到底还是个丫鬟,能有多上心呢。所以这才奉承起宝茹来,宝茹倒是没什么感觉,就是平常一些太太见着她也是一番夸奖——除非有仇,不然谁会当着面,对一个小姑娘说不好听的呢。不过姚太太却是很受用的样子,这种话她听再多也是心里高兴的很。姚太太脸上笑意加深正要说话,又想到这些不该当着宝茹来说,于是打发她道:“今日晚饭要迟了些,你去看看花婆子如何准备的。天气这样寒冷,就说今日我想吃个锅子,让她准备着!”宝茹很有眼色,晓得接下来的事姚太太是不想让她听的,赖在这儿也是没得用。于是她很识相地就去了厨房,她一点也不怕不知道这事情的始末,只因这宅子里太难有什么秘密了,特别是如意姐姐的亲事这样对于那些婆子妈妈特别有‘意趣’的八卦,她去厨房一样什么都能知道。宝茹带着小吉祥往厨房去,这时候正是忙碌时候,花婆子带着另一个帮厨王婆子正一同造饭。见是宝茹进来,本来准备偷吃的手都停了下来,讪讪的,赶紧擦了擦手。宝茹却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这世上哪有厨子不偷吃的。见她们尴尬,她还特意抽出一双黄杨木的筷子,夹了一块粉蒸排骨尝了尝味儿——味儿倒是正好,只是冬日里放在桌上容易凉了,于是道:“上桌前先搁在蒸笼里罢!”花婆子见宝茹是真的不生气,于是放下心来,讨好地把正煮着的白果猪肚乳鸽汤盛出来,先给宝茹呈上来一碗,笑着道:“姐儿先喝这汤,这汤润肺去燥,正是滋补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