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作者:夏天的绿      更新:2023-06-24 17:41      字数:9023
  宝茹是从这些货物的包装上看出的,如果是些扬州特产,那都是手工艺品之类,不说值多少钱,至少不可能如宝茹今日见到的,好多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赵四哥见宝茹注意到了这些,便笑着小声道:“这一回可是赚着了,回程时在镇江那边遇到一个小盐商,家里惹上了一桩大官司,在扬州是混不下去了,于是便变卖家财了事。这样的境况大家都是竞相压价的,啧!好多好东西,虽说只是个小盐商,但是在扬州,只要沾了‘盐’字,又有几个是寻常的。”赞叹了一声,赵四哥这才接着道:“咱们本是外地人,这样的好事并没有咱们什么事。只不过白老大有手段,原来与他家做过生意,虽没与他家主人搭上话,但是于他家那管家却奉承得极好。这一回也是老门路了,好处银子并不吝惜,好歹让咱们也入了场。别的东西没轮上,盐倒是带了一些回来。”宝茹听到‘盐’字就已经瞪大了眼睛,这世道最赚钱的几样,也不过盐、茶、丝、布几样。倒不是说这些东西单价如何骇人,只因这些都是人人日日都要的,所以要的多。这世间,若是金子无人问津,那么也赚不到什么钱。若是人人都要,哪怕是一张纸一根线,数量多也能教人赚的盆满钵满。于是宝茹瞪大了眼睛问道:“到底带回来多少盐,我眼见得倒是不像把船填满的样子。”赵四哥道:“小姐的眼力好!确实是这般,咱们这船是四百料沙船改的,满载就是二十多万斤,咱们也难得装满呢!这一回一是没那许多本钱,二是那管家也是在指头缝露出来的,只有两万斤的盐并盐引。前后包括打点的使费在内,当时是把这一趟的本钱和赚头全放了进去,一共是四千两出头呢,这才拿下这两万斤盐。”“至于其他货物,要么是给东家家里带的特产,要么就是一些没来得及抛售的货物了。做成了这一笔生意,大家哪里还在镇江呆得下去,反正船上尽是空着的干脆一并带了回来。”宝茹听了赵四哥的话赶紧在心里暗自盘算起来,如今的盐价平准是三钱银子一斤。就这就是六千两了——赚头足够大。而且现在临近年关,正是盐价飞涨供不应求的时候——腌制腊货和冬日咸菜最是消耗这些,而且由于冬日日头差,海边盐场晒盐量是最低的。这时候的盐价到底是多少宝茹也说不清,毕竟有好多具体情况要论。而且她家只有一个百货铺子,这能销售多少盐,自然还是要销售给各大盐店和各个铺子。批发与零售的价是不同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一趟确实是赶上好运,捞了一笔大的。赵四哥脸上的喜悦也就很好解释了,伙计们也是要拿抽成的,姚家赚的多,就是他赚的多么。这一趟抵得过他过去几年了,他如何不欢喜,毕竟选了出门闯荡,而不是在百货铺子里头稳稳当当过日子,不就是为了这个么!带着家里赚了一笔这样的好心情,宝茹觉得等待郑卓似乎也不是那样不可忍受了。于是宝茹也不回家了,在铺子里看了看自家的货物,除了这些盐以外倒是还有些别的东西,只是不多罢了。看过后便乘马车在外头吃饭,要了香喷喷的羊肉锅子,别的涮菜也要了许多,就和小吉祥两个人吃了个过瘾——家里花婆子的手艺不错,锅子也很有功夫,只是到底不如外头一些名楼的手艺。平常宝茹自然难得专门为了一道羊肉锅子出门,今日又是高兴,又是为了消磨时间这才遇上了。之后又去茶楼听了一回说书,去老城隍庙街逛了一回小玩意,这才估摸着差不多了,家中要吃晚饭了,往纸札巷子家里而去。冬日里天黑得格外早,时辰明明还早的很,家家户户门外却点起了灯笼,大都是红通通的,倒是很有腊月期间喜庆的气氛。宝茹就在这灯火里到了家——和她预料的郑卓还没回来不同,其实他先她一步已经到了。不过也没什么,只是前后脚的功夫罢了,宝茹下车时他也才进门。两人隔着门遥遥看了一眼,只是郑卓在仪门里头,宝茹在仪门外,这倒是反过来了。宝茹倚着门看她,抿着嘴的样子似乎是要笑的,只不过忍住了——这是她欢喜的心情。明明才几个月不见而已,她却觉得郑卓有好些不同了。一夕之间少年似乎就蜕变成了青年,他的神色依旧是有些冷淡沉默的,但是他看向宝茹的眼睛却泄露他是一个多柔软的人。那是一双情人的眼睛——因为我爱的人是这世间的人,于是我看这世界都亮了。所以我愿温柔对待这世界。郑卓的嘴唇掀动了几下,似乎要说什么,但到底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望着她。宝茹则是被他眼中绵密的情意弄得不得动弹了——手脚不是自己的,不然怎会不知所措;眼睛不是自己的,不然怎会无处安放;大脑不是自己的,不然怎会神思不属;心也不是自己的了,不然怎会心如擂鼓。佛家说‘刹那’就是壮士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那么两人刚才目光交汇之中理解并明白了对方——感受到血液奔涌而过,冲刷到四肢百骸,连身体也变得绵软,再不能反抗任何。说来应该是个很长很长的心理过程,但是用时间来衡量的话,应该把‘刹那’再分成六十份,取其中一份就是了。喜欢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啊,她能让永恒变成瞬间,白头偕老似乎也是倏忽而过。她也能让瞬间变成永恒,明明只是两人相顾未曾停留的一次交错,但是在其中的人却能像过了一生那样长久。两人也不过是目光交错了一次,除了已经知道内情的小吉祥,再没一人看出有什么不同。宝茹微微弯起了嘴角,低下头没人看得出她此时的神情——而郑卓也收回了目光,目不斜视地捧着账册,似乎如先前一般只是跟着姚员外去书房。可是两人隐秘地知道了对方的心意,知道了他们将在一起,永远在一起。宝茹轻松地哼唱着曲子往自己的东厢房而去,丝毫不再有之前急迫的模样。连小吉祥也疑惑了,自家姐儿不是早就想见郑少爷了么,怎得郑少爷回来了反而不再有动作,竟然没事人一般就回房了。宝茹是不会与小吉祥解释的,事实上也解释不清楚。这世间情人就是这般,既可以‘一日不见,思之如狂’,也可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宝茹根本说不清刚刚目光交错的一瞬间她得到了什么,以至于她的状态迅速地从前者转变到了后者。这本就是没有道理的事情,何必又要用道理来说清楚呢。至于郑卓,他如今的感触又和宝茹不同了。他的人生几乎和她是相反的,她是甜,他就是苦;她是动,他就是静;她是得过且过,他就是全力以赴。在刚刚一瞬间,宝茹从汹涌变得平静,那么他就是从平静变得汹涌。他想起宝茹的种种,想起那一日湖州码头,她红艳艳的样子来与他送行,也是不发一言——明明这应该是他记忆中最看不清她的时候,但是这一刻再也没有更清晰的了。那一丛火焰一样的红艳艳,早已点燃了他。至于不动声色,那不过是他在装模作样罢了——他不是因为没有不在乎,没有忘乎所以,没有难以自持,才能满不在乎。而是因为他是如此的在乎,如此地忘乎所以,如此地难以自持,才能装作满不在乎。这个从少年蜕变成青年的男子就是这般的人。是的,他是真诚的,但是他又是沉默的。他喜欢一个人不常常会说出来,可是存在就是存在,他喜欢宝茹,于是之前的思念会在看到她的一眼之中再也无处安放。故作平静,其实心中早已汹涌成了一片湖泽。第79章 情意绵绵“这一回倒是你们辛苦了, 今日事忙, 暂且就这般随便应付, 等到明日我再正经到酒楼为你们接风。”姚员外吩咐花婆子遣人提着食盒去后头罩房,这时候正是晚饭时候, 一日劳累, 白老大他们自然是回了后院。晚饭没得着落, 但又懒得出门了,对于这几个功臣姚员外自然记得好生照顾, 自家吃饭也不忘嘱咐厨下多做一份往他们那儿送去。姚员外吩咐完这些才上桌与家人吃饭, 对郑卓道:“这一回做得很好!卓哥儿倒是福星了, 上一回我也是带着你生意做得顺畅,这一回又是有你,就能遇到这般巧宗, 可不是有福气的!”郑卓哪里会承受这功劳,立刻郑重道:“并不是我的功劳, 还是白老大机变, 原本的关系也是他的, 正经的大家都仰仗他才做成了这一回。”姚员外哪里不知这一趟白老大劳苦功高,只不过自家孩子有什么值得说的总是忍不住夸一夸么。只是他忘了郑卓性子多么老成,哪里能体会他这句话的含义。姚员外只得匆匆转换话题道:“你方才与我看的账簿子我瞟了一眼,进出倒是分开做了,一笔是一笔,这个很好,清楚的很。只是不够规整, 而且这个字还是太马虎了!这怎么可以,做账第一要明晰呢!”郑卓一下就有些脸红,这可正点到他的死穴上——这账是有一本原账的,是白老大做的,都是些零零碎碎的,虽然齐全但毫无章法。郑卓就给整理了一番,只不过他的水准其实和白老大半斤八两,都不是账房里的人才,他说是去监督账目的,但是心里清楚,他只不过就是摆设。还好白老大等人也没什么做假账的能力,不然他又哪里能看出来。至于字迹,正如宝茹感叹的,说是工整还嫌火候不够喱!并不是他不用心,只因这几年他又在铺子里干活,又要学字,练字便没什么时间了,能真的学完三百千还算他用功了。正当姚员外还要与郑卓说些什么时,姚太太少见地插嘴道:“这些生意上的事儿我不懂,只是卓哥儿才回来,你且让他歇一口气再说。这时候吃饭,有什么难道不能明日再谈?”姚员外晓得这一回是自己心急了,于是乐呵呵地笑了笑,不再开口说这些,转而说起家里准备过年的事。这本就是姚太太在打理,心里有一本账,乐得在丈夫面前表功,于是两人商量了起来。倒是郑卓和宝茹两个小的安静了,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夹菜吃。直到宝茹吃完饭,搁下箸儿才漫不经心地道:“爹,那账目看着倒是费眼,不若让郑哥哥先给我看一看,我又没事,且替你理一理罢!”姚员外哪里会多想,这种事宝茹不知替他做了多少回了,于是他也随口道:“你不说我也这般打算,人老了眼睛就花了,这样的账目密密麻麻更是越发不中用!你先拿去,也不用着急,年前做出来,不耽误分红就是了,也别太劳累自己——记住,不许点着灯做这个!”宝茹心头一暖,抱着姚员外的手臂格外殷勤道:“我哪里是个勤快的,就是做活我也从不晚间点灯细做。上一回娘的佛经,明明就差一点,第二日娘就要上香用得着,但我还不是依旧没晚上紧着做,非得第二日临出门前才收针!为这娘还说我对佛祖不尊敬喱!”姚员外点了点宝茹的额头道:“可别拿这个搪塞我!你是从来不点灯做那些女红的活计,但是这账簿却不是第一回点灯熬油了,可别当我什么都不知。”按着宝茹的想头,女红算什么,都是外头男子穷极无聊的规矩。穷人家还算有些用,至于他们这样的殷实人家,如今谁正经看重这个。要么有外头的裁缝铺子,要么有家里的丫鬟婆子——家里的钱赚来可不就是为了花出去。又是一番小儿女撒娇,姚员外与姚太太回了卧房休息。宝茹则是得偿所愿,带着后头捧了一叠账页的郑卓光明正大地往自己房里去了。小吉祥在心里偷笑,手上也捧着一只大大的包袱,说是郑卓给宝茹带的各地特产,她便帮忙拿着了。只是她还要装作什么都不知的样子,清了清嗓子与木樨道:“你去把小客厅高几上的茶具拿下来,泡一壶又浓又滚的普洱来。”见木樨应声而去,又与菡萏道:“你看着时辰,等一会儿去厨房去拿姐儿的烫滚了的羊奶,又给拿一些点心来,不拘是什么,只要不是太甜的,郑少爷不爱那些!”刚刚吃完晚饭两人自然不急着吃点心来着,要等一等再上——说完这些,小吉祥也就不再磨蹭而是抱着包袱进了东厢房的书房,把那包袱放在了书案上。然后就很有眼色地退了出来,装作做活儿的样子守在外头,却始终不再进去,反而是木樨菡萏每每进去送茶水点心,她都会大声问出来以做提示。宝茹和郑卓在书房互相看着对方,明明是为了账册来的,但两人都不提起已经堆在桌子上零散的账页,而是看着对方动也不动。忽然宝茹扑哧一笑,郑卓没得应对,只是默默拉着宝茹坐下——这一回不是面对面坐着,而是互相挨着坐了。郑卓有些迟疑,但最后在桌子底下,桌布的掩饰下他还是坚定地握住了宝茹的手。不同于一般男女,是男子火力壮,女子的手会更寒凉,他们是反过来了。宝茹一直是个不怕冷的,冬日里她本身就是个小暖炉,郑卓却因为儿时经历,一遇到冰雪霜冻天气就是满身寒气。所以郑卓握住宝茹的手,便是软软的暖暖的,立刻似乎心也熨平起来。宝茹的感受不同,青年男子的骨节坚硬,立刻就让人觉得是可以托付的,这是一种和女子完全不同的力量。手掌上还有粗粝的纹路,伴随着那一点暖不热的凉气——宝茹倒觉得这感觉和他很像了,坚硬沉默,但其实又是世间少有的柔软脆弱,只要一点点温暖,他便会消融成涓涓细流。宝茹想到此处不由得心中一动,头一偏,笑眯眯地靠到了郑卓的肩膀上。郑卓感受肩膀上一沉,侧了侧头便只能看到宝茹发丝浓密的头顶,光洁的额头,以及像两只翩跹蝴蝶一样的睫毛。这样轻轻的一只小脑袋,并不会有什么分量,但郑卓却觉得这是压在了自己的心上,稳稳地,有种让自己安心的分量。他忍不住抽出一只手,抚了抚宝茹的头顶,宝茹察觉到了什么,蹭地一下仰起了头。两人眼睛就这样对视了,宝茹的眼睛最是黑白分明,这时候这样的动作又有一种稚气在里头,一时之间郑卓也被迷住了。在这样粘稠的空气中两人越靠越近,似乎就要有更亲密的举止了,只是外头传来小吉祥的声音。“木樨,茶泡好了么!送进去罢!”在木樨稳稳的脚步声里,两人很快分开了——宝茹还装模作样地把账页拢在了自己面前。郑卓也匆忙起身,去拿书案上的包袱。木樨进来时就看到的是宝茹和郑卓互相不搭理的样子,她还奇怪来着,因为宝茹之前与郑卓关系很好,这一回怎得这样生疏?还暗自猜度是不是这一回郑卓出门太久,两人一时竟不能熟悉了。木樨把茶盘端到桌上,又给宝茹和郑卓各倒了一杯热茶,白色的热气蒸腾起来——然后木樨就慢吞吞地退出了书房。宝茹自己在书房时不爱有人在一旁伺候是都知道的,她们早就习惯要在书房外等着了。木樨出去了,宝茹立刻松了一口气,两人之前那种暧昧的气氛也就当然无存了。宝茹看向郑卓笑着道:“你跑那么远做什么!我可没有你那么害怕喱!”郑卓无奈而温和地笑了笑,他不会说的——他确实是被惊着了,但不是被木樨,而是被宝茹的快速反应。似乎在小吉祥出声的一瞬间,她就完成了从抽出小手,端正坐好,铺展开账册,拿起炭笔等多个举动。以至于郑卓也下意识地立刻找点什么来做——郑卓不知宝茹是怎么训练出来这一套的,他哪里知道一个上课不专心的学生会有怎样机警的反应,并且被顽强地练成了条件反射。即使过去许多年,宝茹依旧一模一样地反应了出来。郑卓讪讪不能语,便干脆不再说话,而是把那包袱拿到了桌子上与她看。宝茹对这些特产还是有兴趣的,打开细看,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但是都有精巧有趣之处。连着看了七八样,都是一样的套路。但是剩下最后一样放在包袱最底下却很不同,拿一个透雕红木首饰盒装着,一下便与其他不同了。宝茹好奇地打开,里头静静地躺着两枚‘花团锦簇’样纽扣,核心是一颗粉色珍珠,周遭是用或大或小的白珍珠拼出花瓣,底下是银子打的底托儿。这样一对纽扣,既华贵又内敛,美轮美奂——自然的,它的价格也一定很美,宝茹很快从美丽首饰的魅力中脱离出来,合上盒盖生气道:“怎么给我这个!你的钱多的没地儿花么!我又不缺这样的纽扣,买来这个我不过多几个摆设罢了。有这个你还不如多替你自己想想。”想也知道,郑卓这一回跑商的分红还未到手,那就自然只能是以前做伙计的积蓄了,他自己万事省俭,多少有了些做生意的本钱,但是却这般一股脑地与她花掉了,她如何能开心!女人从来就是这样可爱的动物,当你坐拥千万家财,以为她只会疯狂地买买买——但这样其实也没能满足她。这时候你以为她们的物欲有多强烈。但是当你一文不名时,你主动与她多花钱,她反而不会乐意。男人总是很难知道,什么对于她们来说是最重要的。郑卓却不说什么只是眼睛里带着笑意看着她,随便她来责问。宝茹生气了一会儿,只是当事人这样油盐不进的样子,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只能瞪了他一眼,认真道:“还好你买的是这些珠玉首饰之类,这些只要保存得宜总不会折多少本,这纽扣就先算你存在我这儿的,等什么时候你要花钱了,你再来找我拿去,知不知道!”最后几个字‘知不知道’宝茹说的大声,郑卓揉了揉耳朵好脾气道:“知道的呀。”宝茹才不管这时候他的示弱呢!自顾自地打算把东西收起来,只是手一错,忽然发现这首饰盒里竟然还垫着一张花笺,一时间睁大眼睛。郑卓也发现宝茹看见了这个他之前的布置——他的本意可不是要宝茹这时候发现,他是打算宝茹在他不在时看到。宝茹看郑卓难得慌张起来的样子,还有什么不知的。只是他这样难为情,她就越发好奇了,偏偏就要当着他的面来看。于是抽出那张花笺,打开来看,上头就像这时候流行的传情信一样只写了一句诗,‘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宝茹这时候惊讶了,郑卓就是看完了‘三百千’的水准,写这些花笺,最多就是能有一些戏词里的话。那么这一句他从哪里来?而且还偏偏是这一句,明明之前她还因这一句想起他,而他就给她带来这一句词。是真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是缘分使然,又或是仅仅就是一个巧合。想到此处宝茹忍不住莞尔微笑,她没有去向郑卓追究其中种种,因为任何一种可能都足够让一个热恋中的女孩子觉得浪漫——而其中真正的缘故,重要么?已经不重要了。之后的几日宝茹每日倒是充实,都是在处理那乱七八糟的账册,她忍不住想要不要下一回郑卓出门之前与他画一个账簿格子出来,各项就只往空格里填补就是了,也不至于这样凌乱。至于郑卓,他也不算闲着,跟着姚员外四处寻访买家,要把那些扬州来的白花花的盐换成同样白花花的银子。本来以为要费多少功夫,要各家杂货铺子一一联系,却没想到才跑了几家就有大主顾亲自上门了。这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大约二十出头,可是却管着有名的南北货铺子‘日昌隆’在湖州的所有生意——说来宝茹家在秀水街的铺子就挨着一间‘日昌隆’呢!当初正是他家把‘日昌隆’开到了秀水街,宝茹才敢咬死了肯定‘秀水街’一定大有前景。这一位这般年轻就能在‘日昌隆’这样全国各地都有分店的南北货铺子里掌管一个州府的生意,而且还是湖州这样重要的州府,可见其能力超群——当然还与他姓吴不无关系。‘日昌隆’的东家正是太仓吴家么,想来这位吴少爷就算不是太仓吴家的嫡枝正系,也算是近脉了。他亲自上门也是为了那一批盐,这其中缘故倒是不用多说,只是这一回他是势在必得的。姚员外虽然是长辈,但是对着‘日昌隆’一州府的掌柜也不会拿乔,而是亲自把这吴少爷迎进了自家铺子,又引进了后头的一间只有他自己用的屋子。两人分主宾而坐,郑卓就在一旁照顾着,偶尔上茶水之类。只听吴少爷道:“我倒听说姚老板本是行伍出身,最是爽快,我今日就开门见山一回。我听说这一回老板家的船到港了,带回的是一批盐引俱全的盐货,这几日正在寻买家,咱们不多说,一口气我家全吃下,请老板开个价儿罢!”姚员外心中盘算情形,但是表面上并没有迟疑,笑着道:“既然吴掌柜的少年豪爽,我也就不推脱了。这一回只有两万斤盐货,吴家家大业大,不嫌弃少的话,就只管全部带走。至于价钱也不用多说咱们就随行就市,外头盐商给咱们这些铺子什么价,吴掌柜就出什么价就是了。”吴少爷这时候倒是有些吃惊了,他本以为姚员外会狮子大开口的,这也没法子——他家本家在太仓,一直想进入盐业,只是这些年来都只是小打小闹,没成什么气候。今岁好容易加大了规模,想要一举成功,却没想到被盐商倒逼,现在各处掌柜都是焦头烂额为本家筹措盐货,好度过危机。这时候被‘日昌隆’主动求上门来,就是傻子也知道要狠狠宰上一刀了。别说随行就市,就是真用外头小铺子的卖价给‘日昌隆’货,这时候吴家也要谢谢人家高义,肯在这时候拉一把。吴少爷不由有些迟疑道:“若真是这般‘日昌隆’自然是对姚老板感激不尽,只是不知姚老板有无其他条件,只要是‘日昌隆’力所能及的,都可以商量!”姚员外摇了摇头道:“吴掌柜不要多心,做这事不过是同行之谊!咱们这些做百货的本来就要从别的行当里抢饭吃,若不是像‘日昌隆’一般的大商号一直在前开拓,咱们这些小号如何能有如今的渠道?若真有什么可求的话,也不过是与贵号结个善缘罢了,咱们这些小铺子说到底还是仰仗你们吃饭!”吴少爷心中暗赞姚员外是个有远见的,若是放在平日里,两万斤的盐货如何能打动‘日昌隆’吴家,就是做敲门砖也不能够啊。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现下姚员外这般爽快干脆,话也说得漂亮,比一般奉承的话还让他觉得妥帖。晓得人家的真实心意以后吴少爷就不再迟疑,反而是很有太仓吴家风范道:“既如此,那我也不再多说,今日我就派人过来取货。这时候又是年关,咱们就不用像惯例一般挂在账上了,直接给姚老板开销就是!”姚员外拱拱手道:“那就谢谢吴掌柜的照顾了!”虽说按着逢年节开销的规矩,吴家也不过就是与姚员外提前几日结账罢了,但是这也是了不得的好处了。且不说多少商家能把年前的账目拖到年后,就说提前这几日,若是用这些日子来放高利贷也是一笔好大的收入。当日下午‘日昌隆’便派人过来押运这一批盐货,并不是往‘日昌隆’库房去,竟是直接运到码头,路上不停留,直接往太仓而去。那一位上午亲自来的吴少爷这一回倒是没来,是他手下一个管事来了。姚员外心知‘日昌隆’这一回的确是栽了一个大跟头,不过按着吴家的体量却不至于伤筋动骨,各处铺子相互调遣,总归还是如原先一样看起来依旧是个庞然大物。说起来吴家这样大的家业,或者每年赚的钱比不上新近暴富的一批海商,但是却能够稳如泰山,若是海商经过一遭海难之类,搞不好就是全副身家付诸流水,从此一蹶不振,可是这等积累多年的大家却能轻松化解,确实让姚员外这种中等商贾格外羡慕其中的气魄——偶尔也会想一想姚家要积累多少年头才能有这般气候。不过只是想一想就是了,毕竟这是不知几代之功——他绝对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然真能见到!等送走了‘日昌隆’的伙计管事,姚员外才教导郑卓道:“咱们做商人的,自然是利润为先。那些说以诚信为先,以品质为先的都是伪饰罢了!只因足够诚信,足够品质才能有更多客人罢了,而只有客人越多,咱们的利润也就越高!这才是生意。”郑卓很少见姚员外教导他这些,虽然初听虽然是赤.裸裸的利润,但却觉得分外有道理,只是不知为何姚员外怎得突然说起这个,难道和刚才与‘日昌隆’的交易有关?不得不说郑卓猜对了。姚员外进一步道:“商场之上,有时候钱多钱少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却又是最不重要的。而人情有时是最不重要的,有时又是最重要。譬如刚才那一笔生意,我就觉得钱倒是不重要了,而人情才算最大的一笔赚头。”至于这人情什么时候能有作用,变成真金白银,这时候的姚员外并不知道,郑卓自然更不重要。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份人情后来变成了多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