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作者:夏天的绿      更新:2023-06-24 17:41      字数:8592
  宝茹最好奇,先问道:“当初玉英说到订亲的人家也是轻轻带过,几句轻描淡写的,我都不知那是甚样人家。我是个惫懒的,再懒得特意去打听这个,到了如今也只知道,这家人姓吉,做的是蔗糖生意,其余的竟是一概不知。你们谁知道他家如何,这新郎官又如何?”论到亲近,好娘自然和玉英最近,再加上她爱打听的性子,这些事情她自然最清楚。她转过身侧躺着,轻哼一声道:“甚样人家?不过是外地新来湖州的罢了,原来也是做生药铺子的,不然如何能和玉英家有生意往来。原本不过是下头小县城里打混,谁知走了什么运气,有一个亲戚混出来了,如今在杭州做着承接台湾蔗糖的生意,愿意提携他家。”“所以吉家就卖了生药铺子,专门倒卖起蔗糖来,就是赚个差价罢了,这才混到咱们湖州来的。”往下说好娘更是一肚子气,道:“那吉家二小子是什么人?年纪比玉英还小上了一两岁。我是没见过他的,只是听说最是顽劣的一个。虽然没什么大恶名,但是他做的那些事儿,十足的一个纨绔废物。日日和一帮狐朋狗友在街面上游荡,只是吹嘘自家财势,他可不知道外头的小子都当他是冤大头,只要几句奉承话,日日玩耍使费都是他来勾账。”宝茹倒是没听过这些,不由惊讶道:“这样的人家蒋伯父做什么要结亲?”就宝茹看来玉英父亲不是那等不管女儿幸福,只论门当户的父亲,况且他对玉英还有一份愧疚,就更加在婚事上看着玉英本身的意思了。上一回玉英相看人家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两边都看得好好的了,不是就因为男方瞒下一些事儿就作罢了么。这一回的吉家,家世还不如上回相看的人家呢!好娘叹气道:“我也知道不该这样说蒋伯父,但是真觉得伯父是猪油蒙了心了。他亲自见了那吉家二小子,之后就同意了这门亲事。玉英与我说过,蒋伯父和她讲,这吉家二小子看着顽劣不堪,其实本性不坏,更妙的是性子外强中干,看着极有主见,但是若有个厉害人管束,他又说不出什么了。”好娘停了一下,又补充道:“吉家太太也一直盼着有人能管束儿子,知道玉英最是稳重不过,见了一回就认准了这个儿媳妇,总之是保证过,婚后不管玉英如何管着,他们长辈决计是站在玉英一边的。”宝茹听完这些简直瞠目结舌,平复了一下才不可思议道:“这个情形,哪里是嫁了个丈夫,明明是养了个儿子罢!”好娘狠狠地拍了一下枕头,脸埋在枕头里,声音有些瓮声瓮气地道:“谁道不是!”她难得这样简洁,想来真是郁闷到了极点,竟是也不愿多说了。就此一夜无话,直到寅时才有蒋家下人带着她们的丫鬟过来敲门,说是时候到了,请做女傧相的各位小姐去陪伴新娘。到底是睡在别人家,几个女孩子都警醒的很,虽然时候还早得很,但是立刻就翻身起床了。看着这情形,各个丫鬟都赶紧上手为小姐们梳洗打扮。好容易做完这些,五个女孩子便在众人簇拥下去了玉英房中。外头天色依旧是黑不隆冬的,好在蒋家的廊下都点着大红灯笼,大家只管顺着一点光往最灯火辉煌,最热闹的屋子去就是了。她们到的及时,屋子里梳头娘姨正为玉英净面。宝茹总算是看到这一幕了,那娘姨用嘴咬着棉线一头,用手掌着另外两头,一下一下就把玉英脸上的毫毛去的干干净净。这时候玉英婶婶也坐在屋子里陪着,看着s玉英请来做女傧相的同学来了,赶紧让人招呼,又是热茶又是点心,还上了热热米粥,就是慰劳她们早上这样早起来陪着——毕竟她们是女傧相,是娇客。这时候的女傧相和古早时候早就不同了,最早的傧相一般有礼仪主持的责任。如今这活儿自由司仪、礼赞他们去做,这些女傧相往往就是新娘出嫁前陪着新娘,然后拦门时再难为新郎官和男傧相就是了。虽说女傧相如今只是一个空架子了,但是请来做女傧相的往往是新娘的姊妹或者闺中密友,关系不到一定程度,是不会请的,所以这也是一种荣耀。特别是当这些女傧相不是自家女孩子时,更要热心照顾——毕竟人家可是为了你家的事在忙乱!那梳头娘姨在几个女孩子拿点心填肚子时,快手快脚地修完了面,立刻接过旁边一个婆子递过的熟鸡蛋——要用这个滚一滚脸呢!然后就是傅粉施朱,宝茹觉得和她们平常化妆也没甚分别,最多就是粉厚一些,胭脂用的多些。那梳头娘姨还在一旁赞道:“姐儿生的好呢!这样打扮起来正是一个灯人儿!保管姑爷见了就喜欢,从此以后日子和和美美甜甜蜜蜜!”说实在的,宝茹并不觉得玉英化妆后更好看,即使这时候新娘子的样子比宝茹想象的古代新娘要正常些,但怎么看还是平常的玉英要好看些——宝茹不知道是梳头娘姨在说吉祥话,还是审美就真是这样。如果是后者,那宝茹就真是不能接受了。化完妆,这才到梳头娘姨的正头戏。玉英的头发已经全部打散了,教娘姨拿篦子沾了头油通过一回了,这时候再梳自然不会打结不顺——梳头娘姨要唱梳头歌了。“一梳梳到尾;二梳姑娘白发齐眉;三梳姑娘儿孙满地;四梳老爷行好运,出路相逢遇贵人;五梳五子登科来接契,五条银笋百样齐;六梳亲朋来助庆,香闺对镜染胭红;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鹊桥高架互轻平;八梳八仙来贺寿,宝鸭穿莲道外游;九梳九子连环样样有;十梳夫妻两老就到白头。”宝茹听着这歌儿,倒觉得不想是唱曲子,仿佛是一些地方戏的调子,词儿用湖州话唱起,反正宝茹也是要仔细听才知是个什么意思,不然也是不解。这梳头娘姨要是知道宝茹这般想,必然是会气的呕血,她们这行当,梳头歌唱的好不好是顶要紧的,她正是一个出色的。别的不提,就说她唱这歌听着声音不见得大,但却能传到外院去,这一点就足够见功夫了。唱过梳头歌,梳头娘姨便开始手脚利落地绾起发髻来。新娘子的发髻自然是竭尽可能地隆重,这里的隆重倒不一定是梳得多复杂,毕竟这要看女子头发的长度和丰茂程度的。譬如玉英,她的头发梳来就简单地很,只是用桂花露尽可能地润泽以后,就梳了一个一窝丝——就是满头青丝不加编辫,也不绾束,直接盘在头上,形成如圆卷的云朵,一般的,还要用一个发网网住。这就是一窝丝,别名也叫‘缵’,因着是从杭州那边兴起的,又叫杭州一窝丝。那梳头娘姨就是直接把头发理顺后盘绕一周,余发掩于髻下,只用了一支金镶玉簪固定。这样的发型因为会显得蓬松些,比起别的一板一眼的发型更加娇媚,一般都是少妇做家常装扮时的选择。今日玉英是成亲,自然不能只是这样就完了,所以这一窝丝不过是一个开头罢了,余下才是关键。旁边一个媳妇捧来一个金镶宝钿花鸟特髻,说是特髻,其实就是一个冠子,通体用金丝和金底托打造而成,底托上全是宝石珠玉。红宝、蓝宝、绿宝,还有珍珠、白玉、翡翠等,整个冠子简直美轮美奂,流光溢彩。宝茹看得心驰神往,这样的一个冠子就抵得上她们这样人家女儿嫁妆的一半了。后来她才知道,这是当年玉英母亲的嫁妆,她当年就是戴着这个出嫁的。本来玉英父亲为玉英准备了另一个冠子,比不得这个贵重,但是也与他们的家世相称了。但是临到玉英出嫁,他还是从库房里取出了这个——这个男子当然是对结发妻子有一些真情的,不然也不会这些年也没续娶了。这个冠子他一直收着,是很重要的一个念想,本来不打算给哪个儿女的。直到给玉英筹备嫁妆到了最后,看着女儿与先妻越发相似的容貌,心里有了触动,最终拿了出来。有了这样一个冠子,那些头面首饰自然就不用插戴了——玉英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个冠子自然也很重,但是比起那些塞满了假发,插满了珠玉的‘发架子’总归要轻巧的多。而且这样也不容易弄乱,不至于转个头也要小心翼翼,然后一日下来,脖子肩膀就算废了。戴上冠子,所有人松了一口气,趁着穿礼服之前的功夫,有小丫鬟给玉英捧上一些糕饼。玉英只看了一眼就摆摆手,她本不是一个挑剔人,更不要说任性了。只是这糕饼干巴巴的,而她自起床就没沾过一滴水,现在如何啃得下去。旁边的婶婶见玉英不要,也不强求。成亲这一日新娘子本就格外不方便,等到礼服穿上,更是行动做卧也要小心了。所以一般不会让新娘子喝水,就是吃东西也只能是这些干巴巴的小点心。宝茹几个不晓得玉英的苦,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很,不只是吃之前厨房送来的吃食,还把宝茹昨日送给玉英的一盒酥糖找了出来——宝茹除了明面上的贺礼,昨日还私下送了一盒自己做的酥糖。玉英看着稳重,但是却一直爱吃些糖果,宝茹送来这个一个是她爱吃,一个就是取个甜甜蜜蜜好意头。玉英收到这个,也没有让人收起来,直接放在了自己床上的小抽屉里。宝茹几个是看着她放的,这时候找起来也容易,好娘一下就把那盒子翻出来了。因为是做礼物的,宝茹包装的倒是格外用心,拿了一个红木大盒子,里头分作了八格,宝茹也就做了八种不同的酥糖装进去。口味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从最朴素的小方块、小圆饼,到小元宝、小粽子,倒是可爱的很。这时候找出来,众人揭开来看,一下都惊讶了,好娘转身就道:“你不是常常训我少吃些糖么?说是吃多了要坏牙的。但你看看你自个儿,这才一个晚上,这糖盒子就空了一半,你是如何吃的?”说到最后好娘已经有些不可思议了,玉英虽然爱吃糖果,但也不可能没得节制吧!实际上玉英确实没把糖吃掉那许多,她是让她的丫鬟们用荷包装了些,她哪里不知今日吃东西麻烦,干脆让丫鬟把一些酥糖预备着今日抵饿。事情是这般没错,但是已经被成亲折腾得身心俱疲的玉英是懒得和好娘解释了,只是叮嘱道:“少吃些!这难道不是送我作礼的么?”素香笑嘻嘻道:“这可不行呢!咱们也是帮你分担,不然你总不至于带着半盒糖果去夫家吧,不成样子呢!”几个女孩子才不理会玉英的叮嘱,反正她现在行动艰难的很,能拦住谁呢?几个女孩子就拿酥糖配浓茶,吃吃喝喝——不得不说配得很!浓茶提神,而衬托得酥糖甜而不腻,又香又酥。几个人眼见得就能把这盒吃得看见底下垫着的油纸。玉英婶婶就在一旁看着几个女孩子打闹,心里也觉得好笑,知道这是真的关系亲近才能这样不客气,也不会没眼色的去阻止。反而觉得这样很好,至少能缓和一下玉英做新娘子的紧张——虽然她也不确定自己这个一向稳重的侄女儿会不会因着这婚嫁之事无措。之后几人也是坐在玉英一旁,等玉英换好全套的礼服,就担当起女傧相的职责来,陪伴新娘子。她们也知道玉英这时候不好过,浑身沉重,坐卧都是不顺。甚至想转移注意力做点别的都不成——忒不方便了。所以几个女孩子都为这玉英与她说些新鲜的闲话——连笑话也不能说,生怕逗笑了玉英,只要晃一晃,弄不好就要重新梳头。就这样消磨时光,总算盼来了外头递来的信儿。“迎亲的到了巷子口了,老爷让女眷去拦轿门呢!”玉英婶婶立刻坐不住了,要去外头与妯娌小姑等人会和,好去拦轿门。宝茹几个见状也赶忙起身,作为女傧相,她们几个自然是要同去的。拦轿门的事儿自然和别家有什么不同,宝茹也分到了一个小小的荷包,估摸着里头该有两个一两的银锞子。宝茹摸摸荷包,就让菡萏收了起来——心里知道了这吉家确实阔气,也舍得为玉英花钱。这时候外头男傧相拥簇着新郎官进来,宝茹随着众女眷涌到了内房,这是要‘难新浪’。这一回宝茹才算是看清了这个好娘口中的‘吉家二小子’——他本叫吉敏。今日是穿红袍、戴红花的样子,并没有好娘所说的‘纨绔’气,反而显得他年纪更小了。宝茹看着这还带着孩子气的新郎,心里叹了一口气,有些不忿——凭着玉英的容貌才干,这个叫吉敏的哪里配得上。偏偏今日却是非要委屈玉英了,可不是明珠暗投?多想也没什么用,宝茹只站在一边看玉英的几位长辈有限地为难了一回新郎——但也不会做的太过。免得新郎真的生气,最后吃亏的还是玉英。之后还有吃酒席、玉英哭嫁、拜别父母等等事情,宝茹都是见过的,倒没什么好说。最后宝茹和其他女孩子看着玉英的一个堂兄背着玉英上花轿,众人都拥簇在后头。宝茹忽然想起自己与玉英认得的那一日,也是一场婚宴,自己接触到这个女孩子清醒冷静而骄傲的内心时,也正是看着那新娘子的兄长背着新娘子上花轿。事情仿佛成了一个轮回,宝茹忍不住恍惚了一下,回过神来,忍不住在内心真诚地祝福道:一定,一定要过得好好的!虽然俗气,但这的确是她心底里对这个女孩子的最真切的祝福了。第94章 雄心万丈端午刚过, 暑气渐渐升起, 倏忽之间距离二月时那场盛大的婚礼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又是郑卓出门的日子。宝茹看着外头明晃晃的太阳, 叹了一口气——往年郑卓都在他生日之前赶回来了的,今岁却错过了。要不是郑卓已经来信说明, 是中途有一笔大生意耽搁了, 她只怕会更发愁, 怀疑路上有个一二。正在宝茹胡思乱想时,姚员外拿着一沓账页子到了她的小客厅, 直接就对着书房里的宝茹道:“宝姐儿!快快帮我算一下这一回的账单, 我眼看着竟是怎么也对不上, 你来与我看!”“这就来!我先看看!”宝茹赶紧不再想那些事情,这无聊的午后!在不上学后到如今,她已经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套花笺、多少枚书签, 又画了几张扇面、几幅工笔。书房里的书也重新温习了一遍,市面上新出的算学题册子也都买来做完了。她已经无所事事到了极点, 每日练过几张帖儿后, 就只能闲坐着。这时候让她算账可不是什么功课, 反而是消遣了。宝茹接过那沓账页,姚员外就不再费心了,点头道:“紧着些做,明日就要用呢!”宝茹惊讶道:“这似乎是上月进货的单子,怎得催的急?不是都要到年终才开销么?就是入账也只要在月底前做好就是了么!”姚员外打开自己那一把洒金川扇,使劲扇了几下,又接过小吉祥奉上来的茶水, 灌了一大口。这才道:“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是说着了!咱家的糖货一向走的是‘百顺’号的路子买卖,说来他家也是开南北货铺子的,纵使比不上‘日昌隆’之类的大号,但也算是一方豪富了,谁知道说败落就败落了。”原来是‘百顺’号的事儿,这可是这几日湖州城里的大新闻,宝茹也是耳闻过的。这‘百顺’号算不得老店,是从上一辈老太爷时才发迹的,到了儿子手上才变成南北货铺子的规模。就和所有的富商家庭一样,有了钱后就总想着供子弟读书,然后官商结合,互相帮衬。所以到了孙子这一辈就是长子继承家业,后头两个弟弟读书科举。也是他家运气好,两个孙子,一个中了进士,一个中了举人。中了进士的老二,又有家中的钱财开道,自然算得官运亨通。而一直在举人位置上蹉跎的老三终于没再等下去,让家里人花钱,给补了一个实缺,去了山东某县做了一个县令官。本来这也不错了,谁曾想就是这一位做县令的这个老三惹出了大祸——今岁山东境内闹出科举大案,涉嫌县令有十几个之多。此时闻达天听,皇上震怒,朝廷震怒,一道道奏令下达,都是要求山东府台严办的,而且一道比一道口吻严厉。而这位‘百顺’号的三少爷已经确定陷进去了,皇上御笔定下了下场,自然也是救不回的。然而更要命的是,中国古代的刑罚流行‘连坐’,这位少爷犯错,他的家族自然受到牵连,首先他的二哥就被免职了。如今他家就是在在折变各种家财,花钱在京城活动,尽量降低处罚。湖州并不是‘百顺’号的大本营,自然是被最先舍弃的一批,如今湖州分号的掌柜都在各处收账,打算处理完账务好脱手产业。姚员外又感慨了几句,就道:“这事儿交给你了,咱家不赚着昧着良心的外财,算出来,明日就给人结账。”说完话,姚员外还有生意要忙,就甩甩扇子往外走了。宝茹知道姚员外的意思,现在‘百顺’号正是要墙倒众人推呢!大家就是欠着他家的账也要拖着。就想着弄不好他家就没了,自然就能少了一笔账。不这样想的,至少也会讨价还价一番,让本来的债务免掉一部分,借口都是现成的——谁让你家提前收账?手头上可没现银。什么时候做生意都是一样的,不是说你有多少家产就能拿出多少银子,甚至不是说你账目上有多少现银就能真的拿出多少银子。往往是你欠着我,我借着他,账目上互相积欠,只等着年节时才能解开这套儿。这时候‘百顺’好冷不丁地要各家拿钱,各家拿不出来倒也说得过去。姚员外却看不上这样落井下石的,况且姚家不差现银,他自然能从容地让宝茹算账结账。宝茹大概了解了姚员外的意思,也不拖沓,当下就叫菡萏给自己哪些冰酸梅汤来喝——她工作时嘴巴总是空不下来,然后就让木樨捧着那账页,一张张念给她听,她先要把这些收据做成的零散账页汇总一番,才能算账。木樨拿着账页,大声而清晰地道:“四月月初一白糖二百斤,每斤时价六分一厘银子,红糖一百五十斤,每斤时价三分银子,蜂蜜七十斤,每斤时价五分五厘银子。”“四月初五白糖一百二十斤,每斤时价六分银子,红糖一百斤,每斤时价二分八厘,蜂蜜四十斤,每斤时价五分五厘银子,杂拌糖果八十斤,每斤八分银子。”木樨一张张地往下念,很快念完了这些糖货的,宝茹以为这就完了,但是抬头一看才觉察到不对,木樨手上可是还有一沓账单。接着念出来,竟是一些白酒黄酒之类——她立刻意识到是自己想的简单了,虽然姚员外说的是自家糖货是在‘百顺’拿货,但是除此之外还偶尔零散拿些别的货物,这些货物数目不大,但是琐碎起来,才真真要人命。就说只是上月的糖货收据怎会有那样厚的一沓——不过这样的念头宝茹也只是微微闪念,她现在做账正是乐在其中,自然不会怕麻烦。宝茹下笔如飞,这样计算量不大的账目她几乎用不着算盘,只要心算就足够了。若要求稳妥,最后汇总算账时扒拉一遍算盘珠子也就够了。因着账目简单,宝茹便有余力想东想西,忽然心念一动——‘百顺’号这一回要在湖州变卖各种产业,那自然有便宜可占,自家反正有这许多现银,为何不趁机置些产业。这个念头一旦扎根宝茹就再也挥之不去,即使她会自己说服自己——这样一大块肥肉,谁不想来咬一口,湖州有多少豪商大户、达官贵人,哪里轮得着自家。但是她又会一面想到两年前白老大镇江拿到那一批盐货的事儿,这种事情从来是蛇有蛇道,鼠有鼠道,那些大人物走高层路线,那她们家就可以走一些更底层的路线啊。况且自家和‘百顺’号还有生意往来,譬如仓库主管伙计之类的人物总归是认得不少的罢,到时候人家吃肉,自家喝些汤总能够吧。宝茹想的不错,到了晚间说给姚员外一听他就直点头,他到底经的事儿比宝茹多得多,心里盘算立刻就知道该如何运作了。他原先只是没想到那一块儿罢了,这会子宝茹提醒,他自然晓得怎样行动。后续的事儿宝茹就不知道了,按着世人的看法这也不该是宝茹管的。只是等宝茹晓得自家以极低的价格吃进‘百顺’库存的一批百货后,已经是所有事情都妥妥当当的时候了——宝茹知道的方式是姚员外给她买了一件新的金三事,算作她的奖励。宝茹随手就把这金三事丢进了梳妆匣,她这样的玩意儿多,轮着戴还戴不过来呢,并不十分在意。她这时候在意的是另一回事,她上回想的是通过这一回‘百顺’号的事儿能置些产业,事实证明她果然还是异想天开,产业可是各家觊觎的重点,以她家的小身板哪里抢得到,能吃下这些货物都算是虎口夺食了。这次置产虽然没成功,但是却提醒了宝茹——既然没事情做,那就可以搞事情啊!只盼着做些会计的工作怎么行,这个活计又不是没有账房在做,也不太用得着她。既然如此,还不如索性正是经营些产业——那些穿越女性不是都会发家致富么!宝茹以前从没想过要走穿越女性发家致富的路线,其中缘故有很多。一个是她家的情况,富裕殷实,实在不会也用不着一个女孩子出外谋生,这是外部的客观原因。还有主观原因,宝茹在一旁观察,早就知道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世界。她不会有什么主角光环,世界不会围着她来转——周围的人不会为了衬托她而智商下降,科技树不会因为是她而格外好爬。同理,赚钱也不会因为是她而变得格外简单。现代人的优势是观念上的,在经商上他们总能提出超出时代的点子,然而这个世界不是有点子就够了,关键是执行!若是有完美的规划就能成功,那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失败者了。现代人制定了一个很好的商业计划,然而在这个世界实行他就会感到寸步难行——他不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潜规则。他知道这个时候的人真实的购买力吗?知道做生意要打通那些关节吗?知道要如何避开这时候的行业骗局么?懵懵懂懂地开始,能亏得裤子都不剩。不过这样的劣势并不是不可弥补,等到他们了解这个时代后,在遵守这个世界规则的基础上,使用另一个世界的智慧,那么自然是事半功倍。不过要宝茹自己说,想要凭此成为‘全国首富’之类的还是够呛——这个时代也是有自己的‘福布斯’排行榜的。如今全国最有钱的人都是特权阶级,毕竟如今是官本位啊,譬如上一任首辅,他家就有上千万亩的田产。然后就是晋商、徽商这些有名的商帮里的大家族,人家世代经营,积累下巨额财富。至于一个普通的穿越者,成为富人应该不难,甚至不断奋斗,成为某州府有数的大商人也很有希望。但要说成为全国最顶级的那一撮,那就千难万难了。不说宝茹这样的文科生了,就是会制造玻璃、水泥、肥皂的理科生也做不到啊——顺便说一句,这个世界已经有肥皂和玻璃了。原因也很简单,你没有靠山,而又身怀这样的‘秘方’,‘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故事还要多说?怎么可能守得住。不过现在宝茹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做些经营上的事,她并不打算做那些出格显眼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可以担心的隐忧。她甚至压力都不会有,她可没有那些雄心壮志,最开始的出发点还是打发时间呢。不过下定决定的事后她反而找了一些‘崇高’的理由,譬如实现女性经济独立什么的——虽说她已经有了打算了,不过她依旧不打算刺激父母,特别是姚太太的神经。她很清楚地考虑了家里人的接受能力,并不打算拿私房钱专门去创业,只要动用家里的闲钱,幕后操持一些生意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