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作者:夏天的绿      更新:2023-06-24 17:42      字数:9226
  姚家三人正是去了石狮子街看那魏家大宅,不是主人家接待——毕竟人家也是忙人。只是看房子一个管事带着看了一遭。不过姚员外姚太太并不介意, 反正该看的一样不少地都看了一回。三人都满意的很, 刚刚对着那管事没有表露出来, 毕竟是买货,可不能表现得太中意, 不然那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人家抬价么。甚至姚员外价儿都没问, 只说了还要回去考虑一番——这也是故作姿态了。不过这一番故作姿态当真有用, 那管事刚刚送他们出门时就道:“姚老爷,您可看好!如今卖房子的也不是满大街都是,要找到可心的更是千难万难, 您都带着太太小姐亲自来看了,必定也是有些意思的。我就给您兜个底——这宅子要是正常年景出脱少说也要一千五百两以上, 不然没脸开口。但是我家主家有面子, 到手只要一千两就勾了账。您真心想要的话, 给个话儿,多少让我主家有个赚头,就算成了这桩买卖。”姚员外心里有一本账,这所谓的一千两银子入手是有可能,但是其中猫腻也有——遇到这样捡便宜的机会,杀价是格外厉害的,所谓一千两应当是算了中人抽成和谢金。不过这也没什么, 谁会把底儿全露出来?这个管事已经是个实诚人了,虽然他的实诚也是有私心的——能做一个管事,说明在主家身边应该还有几分体面。可是看房子算什么活计,是他们这等人最看不上的,既没得在主家面前露脸的机会,也没得油水。大家都是避之不及的,所以他不愿意这宅子一直耽搁着,只想快些出手,早些丢开这包袱。姚员外满意这价格,只是还要装作再看几家的样子,也好还价,所以这才没说什么就告辞。这会儿到了车上,不需再装样子了,立刻便满面笑容起来。听到姚太太的话,只是笑道:“妇人之见!只看到这些。房子不比其他,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材实料,那些能用几百年的才是家业。我特意看了看各间房子的大梁,和正院里的大柱。喏,有这样粗,实在是好木头!这样的木料只有辽东和西南那边才有,如今中原这边这样粗的木头早就用完了。”宝茹看着姚员外比划,好奇道:“爹,这么说来木头生意倒是一门好买卖啰?”姚员外点头肯定道:“那是自然的,如今去看各码头上,若是谁家船代带来了大木料,也不用去问着要买,这定是早就被人定下的,要木头的话只能下单预定。只是木料沉重,再如何价格翻番,这木料的赚头也比不上别的货物,大多数客商只是愿意用它来压舱这才贩运一些。所以木料的价格在那儿是一个样子,可真用这价去收木料往往是没什么收获的。”宝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明白这就是‘有价无市’了。知道道理后就不再多问了,只与姚员外姚太太兴高采烈地商议起这魏家大宅如何如何合适,买来后要如何整饬一番,其中有多少耗费——以及过两日就要去买下这宅子。毕竟只是为了压价装作不在意,若真是被别人买去了,岂不是无可奈何?正在一家人议论房子的事儿的时候,纸札巷子里也有人在议论房子——这原是纸札巷子大户唐家的一份家业。他们家除了巷子底的大宅以外,在巷子里还有两处小小房产,都不大,只是一进小院。就是唐家分家出去的爷们也不会住在这儿。所以都是租出去的。前些日子,一处一进小院的人家搬出去了,唐家自然就去了牙行招租。后来说是有人租了下来,但没见着人,只看到一个婆子来督促几个泥瓦匠做工,整饬这房子。这不,直到今日才有人家搬进来。宝茹一家人到家是就遇到了这个场面——巷子口停了几辆大车,车上许多箱笼、桌、凳、家伙。四五个车夫脚夫正在肩扛手拿往姚家斜对面的屋子里搬,这正是唐家的那一处出租的屋子。这几辆大车并没有横着停靠,所以倒不算把巷子口堵了,姚家的马车应该是进得来的。只是这时候好些巷子里的人家出来看热闹,倒是拦住了姚家的马车。宝茹并不在意,这时候娱乐活动不多,周遭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谁家都晓得,谁家也都要议论。巷子里搬来了新人家自然是是个新鲜事,大家出来看看有什么的。至于堵着的人,都是街坊邻里,见着姚家的马车要进来自然会让一让。但是宝茹不知道,这么多人出来看热闹可不是为了看看新鲜。她家马车顺利回家,第二日早间就有巷子里张家太太上门拜访,她是个与姚太太相交的,这会儿闲来无事拜访,就是为了说明些闲话——很快就说到了新搬来的人家。张太太神神秘秘道:“你道这事儿古怪不古怪!昨日搬来,没得个主事的男儿,只有一个小妇人是做主的,另一个病歪歪的老妇人,说是这小妇人的亲娘。余者就是一个小丫鬟、一个胖妇人、一个老婆子,这三个上下打理伺候。”姚太太有些不解道:“这有什么?这种事儿也不新鲜,或者是人家被休回了家——正因如此才名声上过不去,搬出了原来住处。又或者是死了丈夫,没得着落,来了咱们这儿。”张太太却是不信,道:“你道如此,我却不信。先不说她穿的不是个守孝的样儿,只说这寡妇、弃妇的,总归曾经有个夫主,难道有什么不好说的?就是真被休弃过,如今也没人死扒着这个了。偏偏她是百般避讳,之前有人相问是谁家的,她也说不出来。”姚太太这才知道张太太的意思,也放低了声音道:“你是说这个小妇人不是规矩人家,是个养在外头的?”姚太太还做了个手势说明——所谓养在外头的,不用明说,自然指的是某些大户人家的外室。张太太赶紧点头道:“就是就是!不然还有什么别的缘故?那小妇人只二十岁上下,生的十分齐整。一个女流在外行动,却不肯说是哪家的,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别的说法?”姚太太支支吾吾,虽则大家平常也会说些街坊邻里的闲话,但是这样不好听的却没有过,她有些避讳,只得含混道:“这也不定,说不得人家有什么难言的苦衷不能自报家门,也不好就这样早早就说人家如何,这可不是小事——你也先不要多说。坏了人家名声,心里也难安呢!”姚太太虽然是好心,张太太也不是刻薄人,此后几日先没和人说过这事儿了,但七八日后这事情却得到到了公认。这段时间内,姚家被两件大事绊住了手脚,一个是买下魏家大宅,最后又是讲价,算上牙行抽成、税金,总共一千二百两银子到手了这房子。另一个就是姚家的货船回了湖州,各种出货算账的事儿。因为这两件事儿,姚家上下忙忙碌碌,并不晓得纸札巷子新搬来的人家已经被各家议论了。宝茹也不知这事儿,她正筹划着自己的生意不说,就说郑卓回来就是一件大事儿,有时间她和他约会,哪来的闲工夫说那些闲话——她甚至都没见过那家人家。那家人家引得大家都来说,一个原因就是安顿下来后就不见他家的人出来,就是因为家里没得男子主事,总归给街坊邻里下个拜帖,算是自己新来此地认识一下还是应该的吧!偏偏她家这也没做。终日紧闭大门,只偶尔那婆子出门采买些菜蔬粮米之类,其余时候不见她家有人露面——这可是稀奇!一旦巷子里的妇人稀奇起来可就不得了了,不要小看这些妇人,她们通过非常复杂的线路,譬如她小姑的嫂子的弟弟的婶婶之类的,就是能打听到自己想知道的事儿——很快这新搬来的人家底儿就被大家知道了。这一日大家都在姚家茶会,张太太磕着瓜子得意道:“我说什么来着!就是个养在外头的么!呵呵,那般作态,还装出个规规矩矩的样子来,只是这世间哪里是能够弄假成真的。姚太太你还那般好心好意,要我说这世间哪有那难言的苦衷。”旁边一位太太也道:“当是谁家!原来是咱们以前就议论过的那个!‘丽春祥’张家小子张敬的姘头!啧啧,这真是孽缘了,这也几年时候,为了这个妇人,那张家小子可是丢了好婚事。后头还是不知悔改,之后家里给说亲,谁家有姐儿的父母听到他还没和外头的断了来往不是摇头的,竟然生生耽搁下来。”还有一位太太转头问唐太太,道:“唐太太,她是租的你家房屋,你可知她是哪家的人?竟然几年功夫也没传出个一二。”这年头可没替租户保守信息的说法,唐太太没犹豫就道:“怪道没传出名字,并不是咱们湖州城里的人家,户籍在下头的小县里,没得跟脚,她家也是个低调的,所以才没传出来。这房状上写的倒是这小妇人的名字,叫连秀儿,只是晓得这个有什么用。”姚太太忍不住叹息:“我原本不信,就是为了她家的好规矩,一般这样的人哪里有这样,哪一个不是轻浮的很。终日里与坊间年轻子弟厮混也就罢了,就是那等安安稳稳不出来走动的,偶尔见人,哪一个又不是妖妖娆娆的呢?”唐太太听到这话倒是赞同,道:“可不是!我是见过那小妇人的,装扮也好,作态也好,都像是正经人家。不然我家管家媳妇怎会租她房子,这样的小院子又能有几个银子的进账,就算家里急等着开销,也不差这几个!”唐太太这话,既是在赞同姚太太,也是在为自家开脱——租了这样人家屋子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街坊邻里虽然不是道学先生,不至于叫她家把人赶出来,但是私底下埋怨、说风凉话也是难免。说到这儿,有些说话促狭的太太忍不住道:“我看那小妇人生的虽有几分颜色,但说什么能勾魂夺魄又差得远了,何况还是这样木头似的样子。怎么能把那张家小子迷得三魂五道的,这其中有什么诀窍?”这样的问话自有更加促狭的人来答:“这有什么的,看她这样规矩,不过是对着咱们的样子,谁知她内里如何?弄不好人家是成精的狐狸,道行高深,咱们凡胎肉眼看不出来,实际上人家在内室里放荡的很,比行院里的姐儿还要在行呢?”姚太太是个保守老道的人,听了这大胆的话觉得些微尴尬,只咳嗽一声得道:“嗐,哪有这猜测!那些人家哪有那许多装样子的。弄不好两人就是前世冤孽,那张家小子就是欠了这妇人的,这又没得道理可讲。”这些太太大多信前世因果,听了姚太太的话,想到那小妇人的样子,心里都有了些信服。便不再做那些隐秘猜测,谈话总算不再围着这个小妇人了。客厅里太太们不再说这个,但是厨房却正热闹地说起来。刚才在客厅里招呼的婆子跑到厨房里来找花婆子说闲话,不妨宝茹正在这里做些小点心。宝茹难道是个不爱听八卦的么,也不介意,让她说来自己也听一听。那婆子说完,宝茹有些恍惚——张敬,这名字可好久没听到了!自从周媺和他退亲以后,再没提起过,而且因为这事儿宝茹自己连‘丽春祥’也再没去过。冷不丁地提起,她甚至一时没想来这是谁。只是这又算什么,周媺都早就另外有了一门亲事,她自然是更加不在意的。只是突然翻起几年前的旧事,她心里倒是有些惊讶罢了——谁能想到几年前和同学谈论的对话中的女主角,有朝一日竟能成了邻居。除此之外,宝茹还有些好奇——当年她心中可不止一回嘀咕来着,这可是和电视剧里‘真爱’如出一辙的戏码!只是不晓得只是一件风流韵事,还是真的是真爱。有这样的好奇在,她自然是对这戏码里的女主角感过兴趣。只是也就是如此罢了,她不可能还去特意探听,过了一些时日她也就不管了,没想到不经意间会在今日得到答案。‘连秀儿’,宝茹在心里默念,觉得这倒是有些耳熟,只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过——罢了,这也不是什么刁钻名字,弄不好是听过相似或同名的也说不准。宝茹这般想着,重新做起手上的活儿。只是时间的事儿就有这么巧!那妇人家里自搬来是从不出门的。可到了晚间,宝茹和郑卓一同出门散步倒正好遇到她家也把大门打开,两边人都是出门,面对面便碰了个正着!竟然是她!宝茹一时发怔,怎样也不能形容她姿势的惊讶了——无论如何,谁能想到几次出现在宝茹脑海中的神秘的‘真爱’会是她认得的,甚至是熟人呢!而且是这样的熟人,这人在她眼里一直都是个不可多得的上进好女孩。别人为了钱财可能做了外室,但她,她是绝不可能的啊!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带着母亲住在丁娘子廊下的连二姐!想到连秀儿这个名字,一切都解释得通了,她的确听到过几回有人这样叫她,只是次数少,她又没放在心上,自然不记得。这仿佛是个引子,宝茹甚至想起来蒙学结业那一日自己在‘丽春祥’遇到过连二姐。她见连二姐抱着一大包袱的碎布头,心里还猜测着她认识‘丽春祥’的哪个伙计,这才能得了这个巧宗。如今看来,不是什么伙计,竟是人家的少东家——竟然那样早就有了关联!连二姐见到宝茹,本来平静的脸上也有了些惊慌,但同时也有些意料之中。宝茹这几年变化挺大,但还不至于认不出来,连二姐本就知道宝茹家住在这儿,这会儿难得出门一趟却正遇上宝茹,虽然有些让她不知所措,但到底不是没想过。她先上前缓缓道了万福,这才道:“是姚家姐儿?头一回见着竟是这样场面,忒失礼了!我是新来人家,还没上门过,失了礼仪,还望不要见怪。”虽然邻里之间不常这样郑重行礼,但考虑到是头一回见面,认真些也不是特别突兀。然而让宝茹不知如何是好的是,她从她的话里话外听出她想要装作不认识,是头一回见面的意思。见到连二姐实在是一件信息量很大是事情,她甚至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只是顺着连二姐的意思,也行了一个礼。然后寒暄几句的意思也没有就与郑卓出了巷子——要是对着别人这样,只怕会有人觉得宝茹失礼。但是今日见着这一幕的人却都是不这样想,还以为是宝茹已经知道这妇人是个什么身份,避着她喱!宝茹由郑卓拉着,脑海中一直想着连二姐的事儿。明白过来:连二姐并不想和她说什么话了。其中的缘故也好猜测,可能是单纯地觉得没脸面见以前的熟人,按着宝茹的感觉,连二姐绝不是一个没了廉耻的人,那么这一点就是很有可能的。也可能是不想宝茹把她以前的事儿说出去,以此暗示宝茹——这也不奇怪,她不想让大家对她又多了一份谈资。也有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一会儿功夫宝茹想了许多,她忍不住和郑卓道:“刚刚那人我以前就认得了!就在我还念蒙学的时候,她住在我夫子家的廊下。就带着生病的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苦,两个人,其中一个还常常生病,就靠她一个小姑娘养活,但是她却从没抱怨过。我本以为终有一日她能有个好结果——她这样的人,但凡老天有眼,日子自然应该越过越好。”宝茹说到这儿说不下去了——是啊,这不过是她‘以为’。这哪里能当真。生活不是电视剧,不是小说,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与意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可能万事如意,也有可能总是让人无可奈何。宝茹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让连二姐做了张敬的外室——周媺知道一些,但是她不会和任何说这些的。宝茹知道若不会是真遇到什么事儿连二姐决计不会走上这一条路,这一点上宝茹相信自己曾经的眼光。那时候连二姐一直是个认真生活的好姑娘,再苦再累也一直坚持着。她若是个这样的人,不说早就丢下母亲嫁人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想要挣钱,总是有法子的。为什么要等到后头的张敬?所以连二姐必然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把她逼到了绝境,她再也无计可施了,只能‘认命’。宝茹心中黯然,明明是连二姐介入到了周媺与她当初的未婚夫之间,曾经宝茹还咒骂过她几句。如今宝茹知道了她是谁了之后,却没法这样简单痛恨鄙视了,因为她知道连二姐不是坏人。所以呢,除了张敬以外,就只能怪这世事无常了么?世界上的事情不会总按着你心中想的去发展,即使你想的总是好的,不然这世间也就不会有那许多的可怜人了。郑卓没有回答宝茹的话,但是他仿佛已经明白宝茹的所思所想,只是看着她,用眼睛关心地问她:你怎么了?宝茹按下心中的惆怅,摇了摇头道:“我只是,只是觉得有的时候有些事情,真是不公平啊!刚刚那妇人叫连二姐,你应该也知她的事情罢?她绝对不是那样的人,都那样用心努力了,却得了这样一个结果,上天,上天可真是......”宝茹无话可说,话说到这儿她自己也知道只能显得她更加幼稚了——上天对谁是有义务的,非得保证公道么。郑卓不说话,不赞同,也不反对。这一刻她是全然理解宝茹的——他们经常这样心意相通。他知道宝茹自己已经明白过来,她不需要他的赞同和反对,前者是安慰,后者是教导,而她如今只是有些放不下罢了。第97章 生意准备“这个做起来挺简单的, 你们平常做菜有时不是也要熬糖上色?与那个有些仿佛。先把准备好的白砂糖都倒进锅里, 要均匀地散开在锅底。”宝茹正做着示范, 演示给花婆子看如何做焦糖。焦糖是制作西点、糖果很重要的一个原料,很多地方都用得着, 她自己今天要做的一个主打糖果也是以这个为最基本的原料的。这一次宝茹又到厨房里去做甜点了, 但是不像往常是为了解馋或者送人, 这一回她是有正经事的,这是用来做生意的。是的, 想了很久, 宝茹决定好了自己要做的生意就是以糖果为主打, 糕点为辅助的甜食!选择这个不是没有原因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不可或缺。但是除此之外,只要家里有点闲钱, ‘糖’就成了第八件事。所谓南甜北咸, 然而实际上只要甜的适当, 是没有人不喜欢甜味儿。甚至从利润率的角度来说,糖还要高过盐。这几年随着天下承平,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能买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比之以前,盐价上升,但作为必需品有着官方监控关注, 无论如何是有限的。可是糖价却是着实翻了几番,丝毫没有打住的意思。而且宝茹擅长这个,她以前在家爱做甜点,而糖果正是其中十分主要的一类。做生意的最爱什么生意,当然是独门生意,所谓人无我有嘛。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好多人家流行‘秘方’,无论别人出何等的价格也绝不会出售。只因这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守着这秘方就是守着细水长流的银子。宝茹作为一个现代来的普通女孩子,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她的劣势很明显,譬如不够了解古代的商业环境和运作规律,譬如家里没有官府d关系,又譬如没有本钱做真正的大生意。但是她也有一个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她拥有许许多多的秘方——现代是一个信息流通的时代。无数曾经的秘方就摆在网路上,只要你有心就能去学,宝茹的那些糖果糕点不就是自学的么。甚至那些常常出现的做肥皂玻璃的小说桥段,能够大发其财,说穿了不也是主人公利用现代信息优势晓得的,这和拥有秘方做独门生意有什么分别。不过宝茹不会做肥皂玻璃的生意,一个是她不会其中d制作工艺,另一个就是如今已经有了基本的肥皂玻璃了,竞争起来也很艰难——而且这些暴利行业也太过扎眼,拥有暴利行业的秘方,除非本身就是权贵之家,不然如何能保得住这份产业?而糖果糕点生意就不同了,天底下做这个生意的多了去了,也有很多人家有自己的独门手艺,那些真正的权贵人家是看不上这些的,所以宝茹能够任意使用自己独有的秘方——因此在思虑了很久以后,宝茹决定先做这一样生意。出于谨慎,宝茹甚至没有一开头就建立作坊,一个是成本增高,另一个是请来的工人根本不会替你保密制作过程,要是流传出去可就失了原本的优势了。当然宝茹也没想过能一直保持秘方,但是至少在先期,在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前,她是不能泄露自己的秘方的。所以宝茹只能在自家厨房里做做看了,为了这个宝茹还找姚太太批准了花婆子和帮厨王婆子除了做饭时间之外的其他闲暇时间归自己支配。当然,这两人心里不见得乐意,毕竟这是额外的活儿。不过宝茹不是苛刻的,已经给她俩许诺了另给她们一份工钱,多挣钱自然就不会再说什么了。这一待遇小吉祥、菡萏和木樨也是一样,是的,这三个人也成了她手边的小工。虽然这三人觉得自己就是宝茹的丫鬟,帮着做事也是应该,但宝茹不肯让她们白白劳累。宝茹正在教导她们如何做,接着道:“把水倒进锅中,顺着锅边倒入就好,切记不要把糖弄到锅边上,容易糊锅呢!”说着就把那只大大的定制平底锅放到火升起来的灶上——这时候已经有了平底锅,但是都是小小的。大些的只能去铁匠铺子定做。宝茹对王婆子道:“你来管着火候,这时候一定要用小火慢熬。接着就简单了,你们不是常常做红烧肉么,那也是要熬糖的。差不多的,也是等糖的颜色变化,变浓变稠。”在宝茹说着时,还一边搅动着糖液,直到糖色变成了红褐色,她才指挥着花婆子把这只大平底锅端开。这就是熬好的焦糖,直接倒入宝茹定制的大型的锡制茶盘里就好。宝茹要做的是帕帕糖,这种糖果也算是很有名气了,一开始走红是靠着波板糖、戒指糖,后来更有代表性的切片糖出现了——就是那种圆圆小小的,中间有某种图案的。甚至这时候切片糖就等同于帕帕糖了。这个糖果味道上其实没什么优势,但是它好看啊!十分吸引眼球的说,正适合一开始打开局面,这也是宝茹选择这一款制作难度较高的糖果作为开局的原因——相比起其他糖果它算比较难的,主要是力气活儿太多。宝茹让王婆子接替她继续熬焦糖,她就往焦糖里添加柠檬汁和染色用的果汁。接着事情就简单了,只把各种颜色的焦糖稍稍冷却,像拉拉面一样不断地对折——拉开——对折,这样就可以了。到了一定程度,就搓成长条备用。宝茹把不同颜色的长条糖趁着没有完全冷却并到一起——这并不是随便,要根据心里定好的图案来。这样出来合成一个粗粗的长条糖,然后就拉细就好了,这本是机器的事儿,不过这里没有机器,就只能宝茹自己亲自动手了。好在效果还可以,虽然没有极其做的均匀,但至少做出来是成功的。最后,宝茹拿出小铡刀,让木樨菡萏一起学着她的样子把一根一根的细条糖切片。除了宝茹以外的其他人都十分惊异,不敢相信这每一颗糖果上都带着一模一样的花纹。小吉祥拿起一颗,对着光看了看,道:“姐儿不知在哪里知道的这许多巧方儿,做得来这许多不同的糕点。特别做的这糖块儿,真是格外可人,都舍不得下嘴了。这又是咱们没见过的,难不成又是番邦舶来的?”宝茹一本正经道:“那是自然的,这本是源自欧罗巴大陆西班牙王国的一种糖果,我在书上学到了才拿出来的。”其实这时候哪里来的帕帕糖,都是宝茹编造的。不过后世帕帕糖确实起源于西班牙,所以宝茹这样说也不算骗人就是了。不论事实是如何,反正厨房里的人见宝茹言之凿凿的样子是信了的。之后宝茹有带着几个人再做了一回,又做出了另一种图案的帕帕糖。这样一番忙碌,很快就到了做晚饭的时候,宝茹只得退出厨房,把做好的糖果放进瓷罐子里拿到了房里。与此同时郑卓也在忙碌,他受宝茹的托付,替宝茹出来定制商标贴纸和玻璃罐子。商标贴纸不用说,玻璃罐子则是用来装宝茹制作的高颜值糖果的。现在算是创业之初,没办法用所有糖果都用玻璃罐子做包装。宝茹的打算是一少部分用小玻璃罐子卖,另外的就用大玻璃罐子装着展示,有人买就用舀出来,用纸盒装着就是了。郑卓先到了印刷铺子,拿了宝茹设计的商标,对老板问道:“这个能不能印制出来?”那老板瞥了一眼画着商标的纸张,中间用古拙的字体写着‘甘味园’三个字,周围装饰着花朵变形的花纹。不算多出格的设计,顶多就是因为宝茹的画工不过显得精致一些罢了——话又说回来了,这个时候也没得专门的商标设计师,各家的商标也没什么出彩的,宝茹的这个至少还算行业平均水准以上呢!老板也是个爽快人,直接道:“咱们这儿做这个生意的,自然能印制的,这样印着招牌的咱们也做过,定然是没问题。只是不知小兄弟要用多少模子,又要多少张数?”郑卓没接触过印刷行当,但是为了不做冤大头,进这铺子之前是打听过的,晓得印刷铺子的规矩。所谓模子自然就是印刷的刻板,这是论个收钱的,有了模子才能印刷,印刷出来的纸张是按张收钱,不过你模子多自然就能印得多印得快。许多做小本生意的,一毫一分也要计算,自然是只用一两个模子,反正他们摊子小,也用不了多少商标——就算是用的快的,也可以提前开印,多屯一些罢了。